香港的证券交易最早见于19世纪中叶。然而到了1891年香港首家证券交易所―「香港股票经纪协会」成立时,香港开始有正式的证券交易市场。该会于1914年易名为「香港证券交易所」。
香港第二间交易所-「香港股份商会」于1921年注册成立。两所于1947年合并成为香港证券交易所,并合力重建二次大战后的香港股市。
此后香港经济快速发展,促成另外三家交易所的成立-1969年的「远东交易所」;1971年的「金银证券交易所」以及1972年的「九龙证券交易所」。
在加强市场监管和合并四所的压力下,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于1980年注册成立。四所时代于1986年3月27日划上历史句号,新交易所于1986年4月2日开始运作,采用电脑辅助交易系统进行证券买卖。
今生:
为提升竞争力,迎接市场愈趋全球化的挑战,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联交所)、香港期货交易所有限公司(期交所)和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香港结算)于2000年3月6日完成合并,成为单一控股公司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的全资附属公司。香港交易所亦于2000年6月27日在联交所上市。
2012年收购伦敦金属交易所、中华证券交易服务有限公司成立、香港场外结算有限公司成立
2014年推出沪港通
2015年签署「伦港通」合作备忘录
2016年深港通开通
2017年债券通启动
2020年与MSCI的合作,推出一系列MSCI亚洲及新兴市场指数的期货及期权产品
目前香港交易所为联交所、期交所、香港结算、场外结算公司和LME的控股公司,其业务运作分由多个专责部门执行,由管理层和董事会领导及监察。
香港交易所集团的新愿景是成为国际领先的亚洲时区交易所,连接中国与世界。香港位处中国与国际资金的交汇点,一直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未来希望可以进一步增加对中国和亚洲市场的国际影响力,同时提升香港交易所作为亚洲市场对于国际市场的重要性。
战略:
集团构成:
主要部门:
港交所设有五大营运分部:现货分部、股本证券及金融衍生产品分部、商品分部、交易后业务分部、科技分部。
商品分部指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在英国营运基本金属、黑色金属及贵金属期货及期权合约买卖的交易所)的运作,及内地商品交易平台深圳前海联合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前海联合交易中心)的营运;另外亦涵盖在期交所买卖的商品合约。业务收入主要来自商品的交易费、商品市场数据费及从其他附带业务赚取的收费。
科技分部指所有让用户使用集团的平台及基础设施而提供的服务,及由港融科技有限公司(港融科技)提供的服务。业务收入主要来自网络及终端机用户收费、数据专线及软件分判牌照费以及设备托管服务收费。
主要业务:
竞争优势:
1、业务垄断稀有核心资产,成长无天花板
2、交易所国家背书,企业生命周期长,绑定国家经济
3、盈利稳定、高净利、高ROE、分红率90%
4、开支稳定,主要为人力成本和设备维护
5、主要收入影响:交易费、结算费、上市费
(1).市场越来越开放,产品越来越丰富,交易量越大
(2).互联互通作为内地与海外桥梁,加速资本双边流动
(4).连续第14年蝉联全球最大结构性产品市场,新经济公司带动衍生品市场蓬勃发展
6、内地资本未完全开放,作为中国最大的离岸交易市场,未来业务可期
7、拥有海量数据,可向数据科技服务商转型,第二增长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