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瑾璞:探索普惠金融新高度,推动中国黄金市场新战略
问:作为中国最早开埠的城市之一,上海开放包容、“敢闯敢试”,在改革中有了不走寻常路的勇气。按照国家部署,到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回顾一下这些年您在上海生活工作经历,上海这些年的发展变化可谓翻天覆地,您感受最深的有哪些?
问:作为普惠金融领域的专家,您一直致力于将普惠金融理论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转化为国家政策、国家战略、全球共识。您2012年出版的《小额信贷》、2013年出版的《微型金融学》、2015年出版的《普惠金融: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构成了从小额信贷到微型金融再到普惠金融的完整理论体系与技术体系。能否请您所理解的普惠金融?
焦瑾璞:小额信贷和普惠金融已经成为目前我国经济金融理论和实践的热点,在其发展的进程中,我也有幸参与了部分研究和试点工作。从2004年开始,我国在中央一号文件中正式提出要发展多种所有制的金融机构,完善农村金融体制。2005年进一步提出要培育和发展小额信贷组织,此后连续多个中央“一号文件”也都在沿着这一思想脉络,并不断对参与机构、所有制等问题做具体和深化的论述。从2003年到2008年,我作为中央一号文件起草小组成员,有幸参与并见证了它的探索性提出与发展,也开启我的一段延续至今的小额信贷和普惠金融研究实践岁月。
问:那我国普惠金融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呢?
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萌芽期、发育期、成熟期和创新期四个阶段。取得阶段性成效。但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金融服务覆盖率和渗透率方面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制约因素,普惠金融服务成本高、效率低、“最后一公里”难以打通、商业可持续性不强等问题依然突出。
第一,普惠金融方面。尚未形成整体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专门的统计制度和指标体系有待建立;差异化金融监管体系有待完善;技术创新和数字化金融需要深化。第二,结构性矛盾方面。例如资金一直向城市集中,县及以下地区的金融基础设施薄弱,中小企业和低收入人群获得的金融服务少等,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的结构性矛盾和问题依然突出。第三,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新挑战。一是消费者权益易受侵犯;二是信息安全风险日益突出;三是金融风险不可忽视。特别是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边界”模糊,形成了一批“大而不能倒”的互联网金融巨头。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需要有边界。
问:面对这些问题,您对我国普惠金融的未来发展有何政策建议?
其次,要继续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创新。在如今的数字化时代,普惠金融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创新为解决上述难题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路径。一是数字普惠金融依托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突破了传统金融服务的地域限制,提高了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二是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电脑、手机及其他移动终端设备等,向需求者提供金融服务,扩大了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三是数字技术降低了金融服务对于物理网点的需求,同时,基于大数据的风控体系进一步降低了征信与风控的成本。
最后,普惠金融若要真正成为“普及大众、惠及民生”的事业,还需要监管部门加以引导和规范。第一,针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乱象,应明晰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边界。第二,是做到“五个加强”:加强金融服务牌照管理,规范业务范围;加强功能监管,区别对待存款和非存款类机构,对存款类机构实行审慎性监管;加强行为监管,借鉴股市行为监管的经验,防范“羊群效应”;加强穿透式监管,针对数字技术和金融创新带来的新风险,必须要抓住其业务主线;加强金融监管之间的协调,构建新型的法律与监管体系,使之适应金融市场的发展。第三,需要创新监管实践。可以借鉴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首创的“监管沙箱”对创新金融业务进行试验。第四,要发展监管科技,利用数字技术来提升金融监管能力。
中国金融发展的下一步,是要走出一条有特色的普惠金融之路。我们以前是跟随,现在是突出;以前是借鉴,现在是探索;以前是模仿,现在是创新。当然,要完成这一目标依然任重而道远。
问:中国是世界上黄金生产量、需求量、进口量最大的国家,但长期以来全球黄金价格由以美元计价的伦敦金定盘价和纽约期货价格主导,形成了“消费在东方、定价在西方”的格局,中国在国际上却缺少黄金定价权和话语权。您担任上海黄金交易所理事长以来,推动了面向国际的“上海金”和面向国内的“百姓金”两部走战略。能否请您谈谈这方面的思考以及未来黄金市场的憧憬。
焦瑾璞:黄金作为公认的硬通货,对于国家在稳定国民经济、抑制通货膨胀、提高国际资信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黄金市场是多层次金融体系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知名的金融中心都拥有发达的黄金市场,如纽约、伦敦、香港、苏黎世、东京等。目前我国黄金市场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现货、上海期货交易所黄金期货和商业银行的黄金经纪、场外柜台零售和对公业务等的“三元一体”黄金市场架构与多层次黄金市场体系,满足多样化投资者的需求。从2002年到2018年,16年的发展,上海黄金交易所已逐步形成由竞价、询价、定价、ETF、租借等市场共同组成的多层次黄金市场体系,并发展成为全球最重要的黄金交易平台之一。借由上海自贸区的设立、浦东开发开放的深入,上海黄金交易所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业务双发力,开始让全球分共享中国黄金市场发展的经验和成果。面向国际对全球黄金市场的新形势,上海黄金交易所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相继推出“黄金国际板”、“上海金”基准价等创新业务,推动黄金市场走向世界,切实提升我国黄金市场的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面向国内投资者,落实百姓金,大力发展黄金市场的普惠金融。
为落实“百姓金”发展战略和黄金市场的普惠金融,上金所于2016年初推出国内首款黄金市场专业移动交易终端——“易金通”APP产品,集开户、行情、交易、查询、资讯等功能于一体的首款国家级黄金市场专业移动终端应用,为个人投资者提供了权威、专业、便捷的交易工具,推动黄金投资更加高效、便利。市场反响良好,运行安全稳定。经过两年多的运营完善,“易金通”累计用户数超过8.6万户。截至2018年5月,易金通渠道上线以来累计成交金额达1.08万亿元。未来,为了适应互联网的发展,上海黄金交易所将继续加快科技创新,以服务实体行业和广大投资者为出发点,加强黄金市场与互联网的创新融合。
问:作为学者,您在金融改革、货币政策、普惠金融等领域专业权威;作为师者,您带领五道口前行,并坚持一直在五道口授课,指导的硕士研究生、MBA、EMBA、GFD等学生累计30多人,可谓桃李满天下。能否请您谈谈年年坚持带学生的动力以及对五道口未来学子提提要求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