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市场大致分为两类:出于监管履约要求形成的合规碳市场(通常指排放权交易制度)和用以鼓励和规范减排活动的自愿碳市场。
合规碳市场的参与者交易的是碳排放配额,也就是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的许可,用于满足政策或法律上的减排要求的义务。自愿碳市场与此相反,企业自发购买从碳避免或碳移除项目产生的减排量,在抵消自身的碳排放的同时帮助引导资金流向减排项目。
二、什么是自愿碳市场?
在自愿碳市场中,企业、组织和个人可以通过购买碳信用(也称为碳抵消)来展示其对减缓气候变化的贡献。这些碳信用通常以每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或每公吨二氧化碳当量(mtCO2e)为计算单位,可以在市场上进行交易和多次出售。
三、自愿碳市场是如何运作的?
自愿碳市场运作涉及减排项目开发、减排量核证、碳信用签发、交易、注销等多个环节。
市场参与者:
自愿碳市场由不同的参与者组成,包括项目业主、项目开发商、终端买方、经纪商及核证机构。
减排项目开发:
企业或组织作为项目业主在自愿碳市场中参与具备额外性的减排项目,例如提高能源效率、红树林修复或造林碳汇项目。这些项目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额外性”是决定碳权能否签发的关键原则之一。简单说,“额外性”是指这些碳减排项目如果没有碳权售卖的支持,将会存在各种障碍因素,导致项目无法实施。
减排量核证:
项目业主需聘请具备相应资质的第三方独立审核机构,以确保项目产生的减排量真实、可靠。这些机构会对项目描述文件进行审核,并后续对业主的监测报告中的数据进行核查,确保项目符合自愿市场标准的规定和要求。
碳信用签发:
减排项目通过核证后,项目业主可提出减排量签发申请。减排量获得签发,由项目业主决定持有、出售或注销,这些碳信用亦可以在自愿碳市场上进行二级交易、流转。
碳信用交易:
企业在自愿碳市场上购买和管理碳信用。交易碳信用的渠道也有不少,包括交易所场内交易、双边协议、透过经纪买卖,有时还可透过由签发信用额的机构自行设立的平台进行交易。企业可购买碳信用以抵消自身的碳排放,结合其他节能减排手段,实现碳中和。同时,碳信用卖家通过出售碳信用获得收入,从而推动更多减排项目的开发。
碳信用登记处:
无论通过哪种方式进行交易,碳信用的签发、注销均会在其专属登记处有所记录,以确保其唯一性和有效性。国际自愿碳信用登记处包括VerraRegistry、GoldStandardRegistry、AmericanCarbonRegistry等等。碳信用一旦于登记处注销,便不会再流通,表示终端买方已使用该信用抵消了同等的碳排放量,并间接为减排项目提供了资金。
价格波动:
自愿碳市场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政策法规、市场指引、经济环境等。碳信用价格会随着市场供求关系发生波动。因项目属性不同,碳信用价格差别可以很大。项目属性包括项目类型、年份、地区及项目产生的其他社会价值等。
四、主流的自愿减排机制有哪些?
国际间机制:
主流的国际间机制包括清洁发展机制(CDM)和目前正在建设中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机制(SDM),这两个机制分别在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等国际协议体系下设立。
国家和地区自主制定的标准:
例如即将重启的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
独立第三方标准:
五、作为自愿碳市场,香港交易所的国际碳市场有哪些特色?
香港国际碳市场CoreClimate是一个国际性自愿减排市场,目前只限机构投资者参与。市场参与者可以通过此平台实现国际碳权的买卖交易、实时交割结算、托管及注销功能。
CoreClimate平台上交易的优质碳信用源自40多个经国际认证的碳减排项目,包括亚洲、南美及西非的林业、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项目。平台上的所有项目,包括避碳、减碳及碳移除项目,均获Verra旗下的核证减排标准VCS验证。
自CoreCliamte正式上线运营以来,成功吸引了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机构成为市场参与者,参与者在推出一年内增加3倍至近70个。
CoreClimate目前是全球唯一一个为国际自愿碳信用产品交易同时提供以人民币及港元结算的碳市场,有助吸引更多不同参与者,进一步提升香港作为国际性离岸人民币枢纽及优质绿色可持续金融中心的地位。
展望未来,香港交易所将继续与监管机构、企业、机构、投资者及气候价值链上的各方紧密合作,进一步优化香港国际碳市场,支持中国碳市场生态圈的发展,建设可持续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