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时代,在筑牢疫情防控坚强防线的需求下,传统的建筑质量监管模式遇到了新的挑战。为此,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的领导下,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迎接新挑战、破解新难题,以强化科技监管为抓手,充分采取互联网远程监控、同步直播等形式,提升建筑工程综合质量监管水平,确保全市建筑工程质量稳定可控,并借助大数据和信息化平台建设,进一步规范全市建筑质量行为。
今年以来,经过不断创新、探索、总结和提升,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走出了一条运用“互联网+”创新建筑质量监管的新路子,在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同时,推动了全市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开发住宅工程分户验收App系统
为告别传统施工监管方式,打破传统工作模式,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聚焦信息化建设,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创新推出住宅工程分户验收App系统,在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效率的同时,加强对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监管的全时段把控,确保建筑工程项目又快又好地完成和持续健康运营。
在应用建筑工程分户验收App系统后,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的监督人员通过App系统,对现场分户验收工作形成电子监督记录,以科技手段确保阳光验收,坚决消除利益寻租的空间。而通过推行分户验收App系统,也能及时识别建筑工程参建单位是否存在弄虚作假、降低房屋交付标准等行为,从根本上保障分户验收工作的真实性,为业主入住安心房、放心房夯实基础。目前,该App系统已在我市一些建筑工程项目完成了运行,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紧盯原材料建立质量溯源体系
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还利用“互联网+”理念着重监管建筑原材料质量,牢牢把控混凝土这一建筑工程使用最多的原材料。该站在混凝土试块内植入二维码唯一性标示,二维码内含厂名、厂址、执行标准、质量检验等信息,做到“一品一码”。该站在对原材料进行监督取样时,通过扫描二维码、现场上传图片、检测机构在试验时进行信息比对、全过程留存影像资料等方式,全面了解产品质量信息,从而保证取样的真实性、可追溯性和见证的公正性,从源头上抓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
“这样不仅可以建立起全链条、可追溯的质量溯源体系,还可以更加科学、全面地指导建筑企业从原材料着手,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利用大数据形成客观、准确的质量监管报告,最大程度地发挥工程质监部门对企业、业主和政府的服务、引导功能,最大可能地给广大市民提供高品质的生活。”该站负责人表示,通过推行扫描二维码见证取样混凝土块以来,全市建筑工程原材料质量持续呈现向好发展态势。
利用互联网直播扩大人员培训范围
质量监督队伍是开展建筑工程质量监管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聚焦监督队伍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直播手段,扩大全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人员业务培训范围,提升对从业人员“互联网+”质量监管的能力。
提升服务效能优化营商环境
今年以来,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认真落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的要求,立足实际,积极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提高服务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在一些特殊时段会出现人员流动受限的情况,而此时一些建筑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无法赶到现场参加竣工验收。为破解这一难题,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深化服务改革,创新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模式,采取“线下分组查验、线上统一验收”形式,验收过程中留存验收过程影像资料,验收后以视频会议形式线上汇总参建各方验收意见,并开展后续信息完善工作,在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的同时,为建筑企业解决了工程项目竣工验收的问题。该项措施得到了全省“万人助万企”活动工作组的充分肯定,并向全省建筑领域予以推广。
在“互联网+”监管模式的助力下,全市建筑工程质量高效发展,全市建筑工程共获得“鲁班奖”1项、“国家优质工程”奖2项、“中州杯”11项、省优质工程4项、省标准化示范工地15项。下一步,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将继续创新监管模式,以互联网思维探索工程质量监管的长效机制,提升工程质量整体水平,进一步向建筑市场“数据一个库、监管一张网、管理一条线”信息化监管的目标迈进,为全市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