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2018年,世界经济扩张趋势减弱,原油等大宗商品波动性增强,发达经济体通胀受到抑制,全球金融紧缩。世界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和挑战增多,受到贸易紧张局势加剧,金融市场脆弱性增强,全球经济不平衡加剧,新兴市场承压及一些非经济因素的影响和威胁。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经济整体向好,但增速普遍下降,受国际能源价格回升的影响,俄、哈等能源供应国出口形势大幅改善,但汇率波动较大。塔吉克斯坦和巴基斯坦的债务风险加剧。
【关键词】上海合作组织、世界经济形势、贸易
2016年中期以来,全球经济进入上行周期,2017年上行趋势加强,进入2018年后经济扩张趋势已经减弱,一些经济体第三季度增长弱于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2019年1月发布《世界经济展望:全球扩张减弱》,该报告指出,2018年全球增长率估计为3.7%,预计全球经济2019年将增长3.5%,2020年将增长3.6%。[2]2018年10月公布的《世界经济展望》已经下调了2019年和2020年的经济增长预测,主要原因是美国和中国在2018年实行了提高关税措施,2019年1月继续下调经济增长预测是由于一些特定因素,包括德国实行新的燃料排放标准、日本发生自然灾害等,这些因素对一些大型经济体造成不利影响,也为全球经济前景蒙上阴影。[3]
2018年,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表1世界经济发展及预测(单位:%)
2017年
2018年
预测
2019年
2020年
世界经济增长率
3.8
3.7
3.5
3.6
发达经济体
2.4
2.3
2.0
1.7
美国
2.2
2.9
2.5
1.8
欧元区
1.6
英国
1.4
1.5
日本
1.9
0.9
1.1
0.5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
4.7
4.6
4.5
4.9
独联体
2.1
俄罗斯
除俄罗斯外
3.9
新兴和发展中亚洲
6.5
6.3
6.4
中国
6.9
6.6
6.2
印度
6.7
7.3
7.5
7.7
新兴和发展中欧洲
6.0
0.7
拉美和加勒比
1.3
中东、北非、阿富汗和巴基斯坦
3.0
低收入发展中国家
5.1
世界贸易总量(货物和服务)*
5.3
4.0
4.3
3.2
3.3
7.1
5.4
4.8
5.2
石油价格(美元)**
23.3
29.9
-14.1
-0.4
*出口和进口量(货物和服务)增长率的简单平均。
**英国布伦特、迪拜法塔赫和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价格的简单平均。2018年以美元计算的平均石油价格为68.58美元/桶;根据期货市场(截至2018年11月27日)假定的2019年和2020年的石油价格分别为58.95美元/桶和58.74美元/桶。
第二,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不定。2017年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幅度在45~60美元/桶,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2018年8月起,国际原油价格开始出现波动,供给面主要由于美国对伊朗石油出口的政策,需求面则反映出对全球需求疲软的担忧。2019年1月初,原油价格大约为55美元/桶,预计未来4~5年将大体维持在这一水平。金属和农业大宗商品的价格从2018年8月起略有下降,这主要是由于中国需求低迷。
第三,通货膨胀压力减小。除美国之外,发达经济体消费价格通胀水平在2018年普遍受到抑制。新兴经济体中,随着原油价格的下降,通胀压力有所缓解,其中一些经济体通胀压力的缓解在一定程度上被货币贬值向本国价格传导效应抵消。
第四,金融紧缩。2018年下半年发达国家金融逐渐收紧,在贸易紧张、增长预期放缓等因素的影响下,对收益前景的乐观情绪减弱,股票价格回落。2018年年底,对美国政府“关门”的担忧放大了对金融部门的负面情绪。除主权证券之外,美国公司债券的信用利差扩大,也反映了乐观情绪的减弱及国际原油价格下跌所引起的对石油部门的担忧。新兴市场经济体金融也略有收紧,在贸易紧张局势加剧和避险情绪影响下,新兴市场股票遭到抛售。石油价格一度上涨及货币贬值使得一些新兴市场经济体,包括智利、南非、墨西哥、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俄罗斯等国的中央银行在2018年第三季度提高了政策利率。中国和印度中央银行保持政策利率不变,并通过下调银行法定准备金率和向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的方式放松国内融资条件。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风险及挑战:
第一,贸易紧张局势加剧。中美贸易争端最终结果仍不确定,谈判过程可能困难重重,美国-墨西哥-加拿大自由贸易协定也要经过各国国内的审批。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及其他方面的贸易矛盾对全球贸易、投资和产出均造成威胁,如不能解决矛盾化解分歧,将会导致关税壁垒增加,进口中间产品和资本品成本上升,最终产品价格上涨。此外,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增加,以及对贸易紧张局势升级和贸易报复措施的担忧,将会削弱投资,并产生对企业盈利前景的消极情绪,进而拖累经济增长。[5]
第二,全球金融市场脆弱性增强。2018年上半年,在主要发达经济体复苏态势良好、全球流动性比较宽松的背景下,资产价格处于历史高位。一旦全球流动性紧缩步伐超出市场预期,将可能导致金融市场波动。这一背景下,全球经济前景与政策的不确定性可能推动投资者避险情绪上升,引发资金回撤,转向安全资产。[6]
第三,全球经济同步性减弱,新兴市场承压。2018年以来,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发达经济体经由贸易渠道的外溢效应受阻,全球经济同步性减弱,同时国际金融领域仍存在大规模资本流动,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的外溢效应增强,新兴市场总体承压。
此外,美国联邦政府“关门”、中东和东亚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消除贫困压力加剧、气候变化、一些经济体对现有机构和政党信任度下降等因素都对全球经济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与金融科技等新技术相伴而生的新风险也不容忽视,对全球金融监管构成新的挑战。
(一)中国
中国是上海合作组织中最大的经济体,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放缓。2018年以来,中国经济平稳增长,经济运行保持韧性。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9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6%,四个季度增长率分别为6.8%、6.7%、6.5%和6.4%。
1、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较高,投资和进出口保持较快增长
2018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8万亿元,同比增长9%,保持较快增长。网上消费增速加快,2018年网上零售额90065亿元,比上年增长23.9%。2018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6.2%,比上年提高18.6个百分点。[7]消费作为经济增长主要推动力的作用增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8228元,比上年实际增长6.5%,快于人均GDP增速,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收入分配结构持续改善,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持续高于城镇。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和消费倾向稳中有升对消费形成稳定支撑。
固定资产投资缓中趋稳,制造业和民间投资增速回升。2018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为63.56万亿元,同比增长5.9%,其中民间投资39.4万亿元,同比增长8.7%。各产业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2.9%,第二产业投资增长6.2%,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9.5%,第三产业投资增长5.5%。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6.1%和11.1%。[8]
进出口总额创历史新高,贸易结构持续改善。201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达到30.5万亿元,同比增长9.7%,贸易总量首次超过30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其中,出口额为16.41万亿元,同比增长7.1%,进口额为14.08万亿元,同比增长12.9%,顺差收窄18.3%。机电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达到58.8%,同比增长7.9%。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外贸形势发展良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外贸总额同比增长13.3%。
2、三大产业生产总体保持平稳,产业结构持续改善
2018年中国第一产业增加值为64734亿元,同比增长3.5%。农业生产总体保持稳定,产量与上年相比变化不大。粮食高产,粮食产量达到65789万吨,连续4年保持65000万吨。种植结构优化,优质稻谷、大豆、棉花、汤料、中草药等作物种植面积增加,玉米种植面积减少。畜牧业生产保持稳定,猪牛羊禽肉产量达到8517万吨,其中猪肉产量同比下降0.9%,牛肉增长1.5%,羊肉增长0.8%,禽肉产量增长0.6%,生猪存栏42817万头,同比下降3%,生猪出栏69382头,下降1.2%。[9]
第二产业增加值为366001亿元,同比增长5.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2%,增速缓中趋稳,其中采矿业增长2.3%,制造业增长6.5%。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较快,同比分别增长11.7%、8.9%和8.1%。新兴工业产品产量也呈现快速增长态势,铁路客车、微波终端机、新能源汽车、生物基化学纤维、智能电视、锂离子电池和集成电路分别增长183.0%、104.5%、40.1%、23.5%、18.7%、12.9%和9.7%。[10]
第三产业增加值为469575亿元,同比增长7.6%。生产指数比上年增长7.7%,保持较快增长。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分别增长37.0%、10.1%。1-11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5%,其中,战略性新兴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和高技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4.9%、15.0%和13.4%。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52.2%,比2017年提高0.3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高11.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9.7%。[11]
3、供给侧改革卓有成效
在去产能方面,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6.5%,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8%,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为70.6%。在去杠杆方面,企业资产负债率下降,截至2018年11月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8%,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在去库存方面截至2018年底,商品房待售面积比上年下降11%。在降成本方面,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业务收入成本继续下降至84.19元。在补短板方面,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投资增长43%,农业投资增长15.4%。[12]
(二)俄罗
2018年俄罗斯经济仍保持低速增长,通胀呈上升趋势,外债减少,外储增加、财政实现盈余,进口替代政策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整体困难仍不容忽视,国际油价的波动、制裁及国内的税率改革将为俄罗斯经济带来更多不确定性。
1、经济低速增长,内生动力不足
俄罗斯经济从2016年第四季度起开始走出衰退,目前已经连续八个季度保持恢复性增长,波动的幅度逐渐收窄。这主要得益于国际石油价格回升,以及俄政府采取的反危机和改善营商环境的措施。根据俄罗斯联邦国家统计署数据,2018年,俄罗斯经济增长率为2.3%,略高于上年同期的1.6%的水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行预测2018年俄罗斯经济增长分别为1.7%和1.5%。
2、通胀率呈上升趋势,但仍保持较低水平
2017年俄罗斯通货膨胀率为2.7%,2018年1-11月,通胀率提高至3.5%,这主要是由卢布贬值推高,根据俄罗斯央行预测,全年通胀率约在4.1%左右,超过4%的目标,但俄央行对此已有预估,认为在外部环境没有发生根本性转变的条件下,不足以构成经济风险,预计通胀率将在2019年接近4%的水平。
3、就业形势较好,居民生活水平略有提高
2018年10月失业率为4.7%,同比下降6.4%;2018年1-10月,俄罗斯人均货币收入同比增长4.9%,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6%,职工月平均工资同比增长7.6%,退休金实际同比增长1.1%。尽管居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大大低于危机前的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
4、外贸、投资状况有所改善,但整体困难仍不容忽视
最新统计数据表明,俄罗斯的外贸、投资等状况在持续改善,俄罗斯经济基本面稳中向好。2018年1-10月,俄罗斯外贸总额为5670亿美元,同比增长19.5%,其中出口3620亿美元,同比增长28.1%,进口2050亿美元,同比增长6.7%。2018年1-10月,俄罗斯资本净流入为652亿美元,其中外国直接投资124亿美元。2018年10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1%。截至12月1日,外汇储备为4640亿美元,比年初增长7.4%;外债总额为4671亿美元,较年初下降了9.8%。尽管这些指标都传递了稳定向好的信息,但这些增长都在有限的幅度内,整体上俄罗斯经济的困难仍不容忽视。
5、财政收支状况较为乐观
2018年是俄罗斯10年以来首次财政盈余年。2008年1-10月财政收入为15.8万亿卢布,支出为12.78万亿卢布,财政盈余约3万亿卢布,大约相当于GDP的2%。俄政府在编制2018年预算时,将乌拉尔牌石油价格预期定在43.8美元/桶,而价格达到68.9美元/桶,相比预期高出了60%,财政收入因此大幅提高。
11月29日,普京签署了《2019年到2021年三年期预算法案》,这是俄罗斯7年来第一个盈余预算。新预算设定,GDP分别为1.3%、1.2%、3.1%,呈稳步上升趋势,通胀率将维持在4%左右。新预算法案增加了对国防和偿债的支出,民生支出大幅下降。此外,该法案对未来油价可能产生的波动及国际制裁可能会长期化所造成的必然结果也预留了一定的空间。
6、西方国家制裁的负面影响将长期存在
美国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将一直持续至2024年。根据俄罗斯专家的预估,制裁效应将在1-2年内逐步被消化,但由于俄政府救助受制裁企业占用了长期发展所需资金,制裁又使俄陷入技术封锁,制裁所导致的负面效应将长期存在。
第一,制裁对2018年俄罗斯宏观经济的影响有限。根据俄罗斯国家高等经济学院的预测,卢布贬值将推高通胀,如无制裁通胀率为3.6%,制裁后通胀将增长至4.1-4.3%,超过俄罗斯央行所指定的4%的通胀目标,但幅度并不大。出口将比不受制裁的情况损失30-40亿美元。2018年俄罗斯GDP增长率因制裁会从1.9%下降至1.6%。如不再有新的制裁措施出台,资本流出增加、出口减少、卢布贬值、利率提高,这些负面影响都是暂时的。正如美国2014年首次实施制裁措施一样,其负面效应将会在1-2年内被消化。
第二,制裁对俄罗斯经济将产生长期负面影响。首先,制裁加大了俄罗斯进入国外市场和获取国外融资的难度,影响国家竞争力的提升,从基础性层面对经济增长造成影响。其次,即使制裁不再升级,国家对受制裁企业给予的救助资金也未必能使其扭转局面,届时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使后危机时期经济形势更加复杂化。并且,应对制裁的资金可能会占用实施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发展等长期目标所需的资金,与国家长期发展目标相冲突。最后,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技术封锁,使俄罗斯难以从西方国家获得先进技术,这加大了依靠技术进步带动经济发展的难度。
(三)印度
进入21世纪印度经济以8%-9%的增速快速发展,不仅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印度成为全球软件、金融等服务的重要出口国。[13]
1、经济增速较快
按不变价格计算(2011/2012财年[14]价格),2016/2017财年印度实际GDP增长比上一财年增长8.2%,[15]2017/2018财年GDP增速略有下降,但仍是上合组织成员国中经济增速最快的国家。2018年前三季度,印度国内生产总值为20148亿美元,从需求结构看,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的作用最为显著,最终消费支出为14075亿美元,占GDP的70%,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为5842亿美元,占GDP的29%,净出口为-744.86亿美元。从产业结构看,2018年前三季度,印度基本价格增加值总额(GVA)为18167亿美元,其中农业增加值为2684亿美元,占14.8%,工业为5418亿美元,占30%,工业中制造业增加值为3119亿美元,占17.2%,服务业增加值为10064亿元,占55.4%。[16]尽管2018年印度经济增长仍保持较快增速,但也同样面临下行压力。作为对原油进口依赖程度较高的国家,印度经济增长也受到国际油价的影响,2018/2019财年第一季度,印度经济增速高达8.2%,但随后在国际原油价格回升和印度卢布贬值的双重作用下,消费疲弱,经济增速开始下降。
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左
(四)哈萨克斯坦
2017年以来,哈萨克斯坦经济一直保持中速增长。2018年1-9月哈萨克斯坦国内生产总值为39.9万亿坚戈,同比增长4.1%。其中,农业增长3.4%,工业增长4.1%
1、工业和制造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例加大
哈萨克斯坦三次产业总体合理,2017年,哈萨克斯坦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为4.6%、28.5%和61.1%,2018年1-9月第二产业占比增加,第三产业占比下降,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变化为4.5%、32.2%和57.5%。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占比也有所增加,在GDP中的比例从2017年的11.9%增加至12.8%。
2、能源价格回升带动矿产开采业增长
矿产采掘业是哈萨克斯坦的主导产业。2018年国际原油价格回升对哈萨克斯坦经济的推动作用明显,2018年1-9月矿产开采业增长4.6%,高于国民经济和工业4.1%的增速,也高于制造业4%的增速。[17]矿产开采业中原油开采业增长4.8%,天然气开采业增长5.5%,金属矿产开采增长4.7%,铁矿开采增长6.5%,有色金属开采增长4.3%。
3、投资快速增长
4、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高
5、汇率大幅波动
2018年1-4月,哈萨克斯坦坚戈兑美元汇率一度升值,从2018年1月1日的332.3:1升值到2018年4月1日的318.31:1,此后,受美元走强,西方加大对俄制裁力度引发卢布贬值等因素影响,坚戈出现大幅贬值,2018年9月12日,哈萨克斯坦坚戈兑美元汇率跌破380大关,达到380.93:1,哈萨克斯坦央行为稳定汇率,被迫进行了2017年10月以来首次外汇干预,向市场投放了5.2亿美元,短期内取得一定效果,9月22日汇率回升至352.54:1。但外部因素对坚戈的影响一直未能消除,哈萨克斯坦坚戈继续贬值走势,2019年1月1日,哈萨克斯坦坚戈兑美元汇率跌至384.2:1。[20]2018年一年哈萨克斯坦坚戈兑美元贬值幅度达到15.6%。
图12018年1月1日~2019年2月1日哈萨克斯坦坚戈兑美元汇率波动
(五)吉尔吉斯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经济规模较小。2018年,吉尔吉斯斯坦GDP为5571.13亿索姆,比上年增长3.5%,去除库姆托尔金矿增加值为5091.4亿索姆,增长率也为3.5%。经济增速较2017年的4.5%有所下降。从产业结构看,农林渔业增加值为648.97亿索姆,同比增长2.7%,占GDP的比例为11.6%,农业在经济中的比重相对较大。工业增加值为1038.45亿索姆,同比增长5.5%,占GDP的18.6%,建筑业增加值为491.49亿索姆,同比增长7.8%,占GDP的比重为8.8%,服务业增加值为2608亿索姆,同比增幅仅为2.1%,占GDP的比重最大,为46.8%。[21]
1、经济对库姆托尔金矿依赖严重
2018年,库姆托尔金矿创造的增加值为479.73亿索姆,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8.6%。库姆托尔金矿不仅是吉尔吉斯斯坦最大的企业,也是该国纳税最多的企业,对国家预算收入起重要支撑作用。随着库姆托尔金矿产能衰竭、生产萎缩,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减小,这也是近年来吉尔吉斯斯坦经济增速下降的原因之一。
2、投资增速下降
2018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1508.25亿索姆,比上年增长3.3%(2017年同比增幅为6.6%)。其中,国内投资增长24%,银行贷款增长了2倍,企业投资增长35.7%,居民投资增长18.9%,国家预算投资下降26.4%,地方预算投资下降18.8%;外商投资大幅下降,降幅达到27.8%,其中外国贷款下降42.2%,外商直接投资下降25.5%,外国赠款和人道主义援助增长1.4倍。
3、对外贸易小幅增长
4、汇率保持稳定
2018年吉尔吉斯斯坦汇率基本保持稳定,尽管吉实行浮动汇率制,索姆在国内可自由兑换,但吉央行也会在有限范围内对外汇市场波动进行干预。2018年1月1日,吉尔吉斯斯坦索姆兑美元汇率为68.83:1,2019年1月1日,索姆温和贬值至69.84:1。[23]
(六)塔吉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是传统的农业国,近年来塔政府大力发展工业,推动产业升级,力图将塔吉克斯坦发展成为工业国。2018年,塔吉克斯坦国内生产总值为688.44亿索莫尼,同比增长7.3%。其中,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7%,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4%;工业占GDP的17.3%,比上年增长11.8%。
1、投资主要集中于电力部门
2018年塔吉克斯坦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130.51亿索莫尼,比上年增长7.8%,投资主要集中于电力部门,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2.8%,建筑业投资占17.3%,加工工业投资占11.2%,交通和通讯业投资占8.7%,对农业的投资仅占0.3%。
2、出口下降,逆差扩大
3、侨汇收入增加
4、外债风险加剧
根据塔吉克斯坦财政部数据,2016年塔外债规模为22.74亿美元,相当于GDP的32.7%,[26]到2018年1月1日,塔外债规模达到28.79亿美元,占GDP的40.3%,此后,外债规模略有缩小,2018年10月1日,外债总额下降为28.73亿美元。一般而言,国际公认的标准为,外债负债率[27]应控制在20%以下。根据《2015-2017年塔吉克斯坦共和国政府债务管理战略》规定,外债规模不应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40%。[28]未来塔吉克斯坦政府债务风险加剧,债务偿还压力加大。
(七)乌兹别克斯坦
1、经济增速下降
2016年以前,乌兹别克斯坦一直是上合组织成员国经济增速最快的国家。从2017年起,乌兹别克斯坦经济增速明显下降。2018年,乌兹别克斯坦国内生产总值为407.51万亿苏姆,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5.1%。人均GDP为1236.5万苏姆,同比增长3.3%。
2、产业结构相对落后,工业对经济拉动作用增强
乌兹别克斯坦是传统的农业国,农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过大。近年来,乌政府着力发展工业,使乌从传统的农业国向工农业生产并重转变。2018年农林渔业增加值为117.32万亿苏姆,占GDP的28.8%,同比增长0.3%,为经济增长贡献0.1个百分点;工业和建筑业增加值为115.81万亿苏姆,占GDP的比例为28.4%,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0.6%和9.9%,分别为经济增长贡献2.1个和0.5个百分点,工业增速快于国民经济整体增速,工业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增强;贸易、住宿和餐饮、运输与仓储及信息和通讯业等服务业增加值为128.8万亿苏姆,占GDP的31.6%,同比增长5.7%,为经济增长贡献1.8个百分点。[29]
3、通胀压力较大
2018年乌兹别克斯坦消费价格指数上涨14.3%,其中商品价格上涨对消费价格指数上涨的贡献率为75.6%,服务为24.4%,在商品中,食品类价格上涨的贡献率位59.3%,非食品类商品贡献率为40.7%,食品类商品价格上涨对推动通胀起重要作用。2018年9月,乌兹别克斯坦央行为抑制通胀,将基准利率从14%上调至16%。未来乌兹别克斯坦仍将面临较大通胀压力。[30]
4、对外贸易平稳增长
2018年乌兹别克斯坦对外贸易总额为338.15亿美元,同比增长27.3%,其中出口额为142.58亿美元,同比增长13.6%,进口额为195.57亿美元,同比增长39.6%。主要出口产品为能源产品、黄金和纺织品;主要进口商品为机器设备(占总进口额的42.5%)。中国是乌兹别克斯坦最大的贸易伙伴,2018年乌中贸易额为64.27亿美元,同比增幅高达35.2%,占乌对外贸易总额的19%,其中对华出口28.69亿美元,自华进口35.58亿美元;俄罗斯是乌兹别克斯坦第二大贸易伙伴,2018年乌俄贸易额为57.3亿美元,,同比增长21.2%,占乌对外贸易总额的16.9%,其中对俄出口额为21.93亿美元,自俄进口为35.37亿美元;哈萨克斯坦是乌兹别克斯坦第三大贸易伙伴,2018年乌哈贸易额为30.22亿美元,同比增长47%,占乌对外贸易总额的8.9%,其中对哈出口14.57亿美元,自哈进口15.64亿美元。[31]
(八)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人口众多,2017年巴基斯坦人口总数为2.077亿人,是世界第六人口大国。[32]近年来,巴基斯坦经济增速保持相对稳定,2017/2018财年巴基斯坦经济增长率为5.8%,与上一财年基本一致。
1、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
巴基斯坦经济结构相对落后,农业在经济中占比较大。2017/2018财年农业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为24%,比上一财年增长3.81%;得益于能源供应状况改善与长期以来宽松的货币政策,工业比上一财年增长5.8%,工业增加值在GDP的比例为19.3%;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业及通信业等行业均快速增长,2017/2018财年服务业比上一财年增长6.43%,占GDP的56.8%。[33]
2、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
从需求结构看,2017/2018财年,巴基斯坦最终消费支出为32.5万亿卢布,占总需求的79%,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最强,资本形成占14%,净出口为负。与上一财年相比,最终消费支出增长9%,资本形成总额增长9.8%,出口增长11.4%。
3、外贸逆差加大
4、债务风险加剧
2017/2018财年,巴基斯坦财政赤字继续扩大,达到2.4万亿卢比,相当于GDP的7%。同时,由于贸易逆差扩大,经常账户赤字达到180亿美元,这样一来,财政与经常账户“双赤字”加重了巴基斯坦的债务负担。截至2018年6月,巴基斯坦总债务达到28.5万亿卢比,相当于GDP的83%,其中政府债务占GDP的比例约为74%,债务风险加剧。[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