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弗兰克·L.霍尔特(FrankL.Holt)著霍涵一茆安然译
2024年12月出版
ISBN:978-7-5228-4170-0
民国时期的币制改革思想
段艳著
2022年7月出版
ISBN:978-7-5228-0089-9
海贝与贝币:鲜为人知的全球史
杨斌著译
2021年11月出版
ISBN:978-7-5201-8281-2
栖息在马尔代夫群岛周边海域的软体生物——海贝,从史前时期开始,就被货贸至亚非欧大陆的各个区域,并逐渐转变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种货币。作者从这一微小的海洋生物着手,把从考古时期到二十世纪初的历史碎片拼凑起来,以全球史的视野,对亚非欧大陆内外的贝币进行了考察,描绘了一个奇妙且引人入胜的贝币世界,展现了一部鲜为人知的全球史。
中日货币战争史(1906—1945)
燕红忠著
2021年4月出版
ISBN:978-7-5201-8150-1
“白银时代”的落地:
明代货币白银化与银钱并行格局的形成
邱永志著
2018年12月出版
ISBN:978-7-5097-7905-7
中国史上“白银时代”的形成、发展绵延八个多世纪,每个阶段皆引起诸多探讨,尤以明清为最。明代货币白银化,引发了货币制度、形态、体系的转型,不仅撼动并终结了国家铸币的主导地位,奠定了其后五个世纪的流通基础,同时也改变了财政运作方式,塑造了另类的国家与市场间的关系。本书采取综合性的货币史框架,分析了明代货币白银化形成的历史基础、体制促因、展开过程和格局奠定等问题,力图从长时段角度揭示钞、钱、银的变位与“白银时代”曲折落地的问题。
“中国货币史话”系列
王永生著
2016年7月出版
“中国货币史话”系列图书包括《钱币史话》《金银币史话》《纸币史话》《货币文化交流史话》四部著作。首先,它从货币史的研究视角,运用史话体叙述、图文并茂的形式,第一次系统、完整地记述了我国自殷商中期至当前的人民币国际化上下3000多年间的货币发展演变历史。其次,注意钱币学与货币史的有机结合。既有对钱币实物本身的考证,更注重从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中,结合财税、赋役、薪酬等制度的变革,考察、分析货币演变的规律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同时注意与西方货币进行对比分析。再次,从中外关系史尤其是中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视角,研究、梳理了中国古代货币文化对周边国家及地区的影响。最后,这四部著作以“中国货币史话”系列图书的形式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组织编写的国家级大型历史文化系列丛书《中国史话》。
两宋货币史(修订版)(全二册)
汪圣铎著
2016年3月出版
ISBN:978-7-5097-8530-0
宋代货币品种多、发行量大,历来是研究中国古代史尤其是中国古代经济史、宋史的热点。书中全面考察了宋朝的货币政策,宋代铜钱、铁钱、纸币的发行,宋代金银的流通情况;对宋代货币一些重大理论课题,也逐一进行了探讨,勾勒出了宋代货币运行的整体面貌。本书力图破除以往在宋代货币研究方面的神秘论和不可知论,在宋代货币运行的特点、宋代铜禁钱禁等政策的实施效果、宋代纸币的特性、金银在流通领域的地位等方面,都提出了独特的见解。
货币常识&货币理论
虚拟性货币
钱津著
2022年5月出版
ISBN:978-7-5201-9883-7
本书是对货币进行定性研究的理论著作,是政治经济学的货币理论研究专著。全书阐明现代的货币发行和使用已经转化为完全依靠国家信用,不再具有商品性和价值性的信用货币,即已经由实体性货币转化为虚拟性货币了,并由此展开对于现代货币的各个方面的理论研究。本书在人类社会已经是网络时代、信用时代、智能时代的虚实一体化经济社会的背景下,展开的对于虚拟性货币的理论研究,这既是对于以往政治经济学货币理论的发展完善,也是满足现时代的人类高度发达的社会经济生活对于定性的货币理论研究创新的需要。
货币常识:历史与逻辑
李义奇著
2021年8月出版
ISBN:978-7-5201-8750-3
从神明信物、国家权威到数字货币,货币既不圣洁也不低俗。本书以货币形态演化过程为主线,系统梳理了货币的历史与逻辑,对当今社会主要的货币问题,如通货膨胀、主权货币、数字货币、比特币、货币伦理以及负利率等,给出了逻辑与经验相统一的解答。对读者掌握货币常识、增强辨别能力、掌握真实财富具有启发意义。
货币金字塔:
从黄金、美元到比特币和央行数字货币
[美]尼克·巴蒂亚(NikBhatia)著孟庆江译
ISBN:978-7-5201-8349-9
世界变化越剧烈,越需要稳定的坐标系。在这个黄金、纸币、数字货币、加密资产并存的世界里,能够有预见性地驾驭货币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作者尼克·巴蒂亚用“分层”的框架和历史上发生的真实事件,追踪货币体系的演变,解释人类为什么用信用货币体系代替金属货币,揭示不同层级货币隐藏的秘密,条分缕析地将迷人而复杂的货币历史呈现给读者。本书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当今世界金融体系的运作机制和未来走向,清楚自己的资产位于货币的哪一层,从而在各层货币之间游刃有余地配置资产。
整体视阈下马克思货币学说研究
曾红艳著
2019年4月出版
ISBN:978-7-5201-4705-7
本书从整体视阈出发,对马克思成熟时期的重要经济学著作和手稿——《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以及《资本论》三卷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和解读,以探究贯穿于其中的马克思货币学说的内在逻辑和本质内涵。研究结论表明,马克思已经揭示出货币—资本—虚拟资本的运动逻辑:货币自我解体并转化为资本,资本表现为自行增殖的价值,就必然向虚拟资本转化以摆脱实体的限制,这是资本本身的特性。
国际货币体系与组织
权力之巅:国际货币体系的政治起源
李晓耕著
2017年5月出版
ISBN:978-7-5201-0545-3
凯恩斯说:“如果以货币为主线,重新撰写经济史,那将是相当激动人心的。”《权力之巅》为我们所讲述的,正是数百年来大国兴衰背后惊心动魄的货币之争。风起青萍之末,正如国际货币体系变迁的历史。“真正的革命常常爆发于平静之中,以至于当事人或同代人根本没有意识到他们正在创造历史”。今天的中国正在书写着这样的历史。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二版)
王德迅熊爱宗著
2018年11月出版
ISBN:978-7-5201-2548-2
本书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历史沿革、工作职责、机构设置、与其他国际组织的关系、面临的问题和改革趋势等,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在第一版基础上,本书对原有内容进行了调整、更新、补充以及删减。重点增加了进入21世纪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发展趋势与改革进展。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上升,中国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关系日益密切,中国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货币政策
中国货币政策效应空间非一致性与结构性货币政策实践
蒋益民著
2024年2月出版
ISBN:978-7-5228-0674-7
本书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视角下,考察货币政策效应空间非一致性产生的原因以及内在机制,重点分析区域金融结构对于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作用机理,认为货币政策具有总量性与结构性双重属性,并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进行了分类整理,明确提出要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观点,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应该优化欠发达地区金融结构、促进资本市场发展、实施差异化的货币政策,并进一步改革央行大区行制度。
利率市场化改革下的货币政策规则
胡小文著
2021年7月出版
本书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为背景,梳理国际利率市场化改革下货币政策调整,借鉴西方货币政策规则研究成果,构建带有金融摩擦的封闭和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框架,从经济波动、货币政策有效性、社会福利损失最小化三个角度实证模拟分析利率市场化改革对我国货币政策工具和目标规则的影响效应,最终构建合适的政策操作框架。研究过程中不仅重视量化分析,还结合我国的货币政策操作实际进行经济解读,给出研究结论的政策意义。
金融加速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效应
杨达著
2019年7月出版
ISBN:978-7-5201-3351-7
本书首先,对转轨时期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外部环境和金融结构进行分析;其次,建立金融结构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逻辑,并立足于我国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和转轨时期特殊的经济背景,建立我国货币传导的金融加速器理论;再次,建立包含金融加速器效应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模型),并运用DSGE模型对改进后的货币政策调控效果进行量化分析,为我国货币政策框架的改革提供科学的量化依据;最后,在理论分析与量化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转轨时期货币政策调控框架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