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理财通日前发布的《90后理财与消费报告》显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喜欢通过互联网理财,84.5%的“90后”选择了互联网平台,远远高出选择银行等传统理财渠道的比例。徐骏作(新华社发)
中国农业银行福建分行把服务重心向移动化和智能化转移,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图为农行福建晋江支行员工通过“超级柜台”为客户办理业务。梁志强摄(人民视觉)
防疫期间,许多人宅在家里,在线理财悄悄火了起来。
近日,支付宝公布数据显示,平台存款理财产品销售增长超100%,基金申购交易日均增长400%,多款在线月度理财产品销售出现“秒空”格局,理财直播也受到广泛追捧。线上理财出现了哪些新趋势?是暂时现象还是今后的主流?
近期线上理财格外火爆
“今天收益70多元,还不错。”最近,北京上班族小刘多了一个习惯,就是每天早上打开支付宝财富看收益。“我以前没有买过基金,最多也就是把闲钱放在余额宝里,每天有六、七元钱的收益。”小刘说,“最近周围很多同事和同学都在买基金和理财,我有点心动,就也跟风‘上了车’。”
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后支付宝上理财用户交易活跃度明显提高,持仓访问量和市场资讯访问量较节前都有一倍的增长。“我们发现,不少用户在防疫期间不能出门也没法消费,会选择把资金转去做一些稳健型的理财。”蚂蚁财富运营负责人介绍,近期推出一些收益在4%以上的定期产品,每天上架后很快销售一空,销量增长超过100%,“这也反映了疫情之下,用户在投资方面更求稳。”
“像追剧一样追理财直播”
打开支付宝首页,进入“理财周”界面,不仅有稳健的长期理财产品可选购,也有收益率较高的基金和大行定期存款供消费者挑选。而年化率在4.7%左右的长期保险类理财产品已经卖空,足见消费者的热情。
据了解,近期在线理财产品纷纷“秒光”的背后,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在线推荐理财产品的方式方法有新变化,理财直播吸引了更多用户。
刚刚工作一年半的“95后”小李已形成理财习惯。小李介绍,过去自己对理财产品一窍不通,买起来也一头雾水,首页推荐什么就买什么。自从支付宝开启了“理财周”,几乎每天都有理财教学直播,小李对理财的认知每天都在刷新。“我现在像追剧一样追理财直播。”小李笑着说,“这大大提升了我理财的能力,也对市场有了更全面的认知。”
来自支付宝的数据显示,春节至今,有近百万人次在支付宝里观看了理财直播,人数较节前增长了63.8%,广东、浙江、江苏的用户积极性最高。“90后”是观看理财直播的主力军,占到近四成;近13%的直播观众是中老年,他们学习理财知识的热情同样高涨。
京东财富理财业务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京东金融平台将根据用户特性,持续优化用户体验,并结合当下流行的直播等手段,与金融机构合作,不断丰富投教内容,提供专业的投资品类。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理财投资从线下向线上的转移是机构顺应用户消费习惯变化而进行的必要调整。
金融服务线上化趋势明显
“与其说在线理财成为必然趋势,不如说金融服务的现代化和线上化趋势是非常明显的,未来将会成为主流。”针对支付宝掀起的在线理财小高潮,曾刚认为,银行等机构入驻第三方平台并非新鲜事,也符合整个行业的发展变化态势。“过去人们不太习惯频繁登陆银行网页或APP查看最新的理财产品信息,因此,线上流量多的入口成为银行类机构的潜在销售渠道。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平台就具有流量优势。”
曾刚指出,金融科技平台和银行等机构之间呈现一种互补合作关系,而且这种关系会越来越明显。以支付宝和银行为例,支付宝平台拓展了银行在互联网端的销售能力,与此同时,支付宝也能够在合作中充分发挥平台流量优势。
但是,在线理财也存在一些短板。曾刚表示,在线理财最大不足就在于管理的规范和权责的划分问题。他指出,过去线下销售在形式上能做到很合规,对消费者的保护是到位的,出现问题纠纷时比较好解决,而线上理财在消费者保护和未来权责确认问题方面仍需加强。“因为越来越多的产品在线上销售,但银行与消费者不见面,银行怎么知道卖的产品是适合客户的?同时,银行也不能确定客户是否了解产品背后的风险收益特征。”曾刚说。
曾刚认为,下一步机构应更好地规范线上理财销售的过程,在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权责要明细。“机构和平台顺应了消费者理财行为变化的同时,监管层面也需要相对应的系统监管规则,为业务的健康发展创造更好条件。”
对于投资者个人,支付宝财富事业群总监张宇建议采取“一稳二分三期限”策略。具体来说,“一稳”指投资理财要眼见为实,一切落实到书面合同上;“二分”指投资者要根据不同的投资偏好对资金进行分拨,兼顾不同收益率;“三期限”则指要把所有投资按期限划分为三类,留足活期或流动性资金以备不时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