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的物资,价格也十分便宜。但在美国,食盐牢牢地把控在六大食盐公司手中。听起来,食盐私营得利的好像是老百姓,但是资本从来都不是搞慈善的,私营的食盐,价格可不像你想的那么便宜。大家好,我是过年吃了很多盐的赛雷,所以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关于“盐”的一些事儿
↓↓↓点击观看赛雷话金视频版↓↓↓
(视频时长03:22
旋转横屏观看效果更佳哦~)
×××××××××××××××××××××××××
【以下是视频文字版】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美国食盐公司的现状,美国现在主要有六家食盐公司,他们分别是莫顿公司、康巴斯公司、喜吉公司、美国盐业公司、岩盐公司和美国海盐公司。这6家公司占到整个美国食盐市场的90%以上。为了更好地垄断市场,这些公司还成立的美国盐业协会,阻止了其他企业进入分走一杯羹。
按照一些大家都知道是谁的逻辑,一样东西市场化之后,它的价格会变得非常便宜。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根据世界商品价格网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世界食盐每公斤价格最贵的是奥地利,美国排在第7位,而中国排在第10位。
虽然,中国在2017年进行了盐业改革,食盐已经不再是彻底由政府专营。但是,完全私有化的美国市盐业似乎在价格上没有任何优势。
不仅价格不便宜,私有化之后,企业为了追逐利润,会想尽办法提高盐的价格。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手段就是营销所谓的高端盐。这之中比较著名的是法国盖朗德地区的盐之花。在当地,1斤盐要卖到300元人民币,甚至还有炒家在网上把价格炒到了每斤1万块钱。所以,盐业私营并不如一些公知吹捧的那么好。
然后在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到今天,盐税在财政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已经微不足道,所以在中国,政府垄断盐业是为了“与民争利”这一说法显然是无稽之谈。这更多的是一种历史政策的延续,毕竟中国是一个政府专营盐业2000多年的国家。因此在2017年,国家盐业体制改革后,食盐行业的市场化在中国已经推行开来。
这次改革究竟会产生如何的影响目前还不得而知,但是激烈的市场竞争已经可以预见。
以向来标榜私有化的美国为例,在1880年的时候,全美共有多达268个制盐企业。到了1970年的时候,美国依然还有50家盐业公司。而到了2013年,美国只剩下了28个盐业公司,其中最大的就是前文提到的那6家。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美国盐业的两大特征已经显现无疑。一是产销合一,二是寡头垄断。
几大公司联合起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如果小公司为了竞争,以更低廉的价格出售食盐,那么这些大公司就会用“破坏市场”“反倾销”等理由对其实施严厉制裁。因此,私有化的美国食盐市场,很难买到价格低廉的食盐。
那如果几大公司联手把食盐价格推高到离谱的价格呢?食盐毕竟不是奢侈品,而是生活用品,是人们的刚需,这些大公司自然不会傻到和全国人民过不去。而且,美国有比较成熟的《反垄断法》,所以这样的事情在美国也不太可能发生。
中国在2012年的时候也实行了我们自己的《反垄断法》,这也为后来的盐业市场化改革提供了一定基础上的法律保障。
因此,一个国家的一项物资是国营还是私营,很多时候是视这个国家的国情而定。只要是合适的,老百姓能得到更多的保障的,那就是好的。而抛开国情,无脑吹捧私有化、市场化,这样的行径,不是蠢,就是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