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株洲科能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株洲科能)披露了该公司的招股说明书(申报稿)。该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小(稀散)金属、半导体材料、显示发光材料生产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受益于下游行业的高速发展,株洲科能近年发展不错。
然而日前(7月3日)由中国商务部、海关总署发布的稀有金属出口限制令,使出口业务占比极高的该公司业绩面临巨大不确定性,如果应对不当,公司有可能因此损失4成左右的业绩。
此外,株洲科能连年猛增的应收账款和近期汇率波动过大导致的结算损失,都应引起投资人的注意。
限制出口令严重影响境外收入
本次IPO公司募集资金主要投资于现有主营业务,除了用于“年产500吨半导体高纯材料项目及回收项目”、“稀散金属先进材料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之外,还将部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招股书显示,株洲科能的客户包括日本、韩国的生产企业、欧洲地区的知名终端客户和分散的小型客户以及印度等新兴市场客户。此外是部分国内贸易商。株洲科能主营业务收入中来自境外的部分总体呈上升趋势,2020-2022年期间,株洲科能主营业务外销收入分别为13,823.96万元、17,506.50万元和30,806.54万元,占同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1.10%、30.78%和45.52%。
在6月21日公司披露的招股书中,株洲科能对国际贸易方面的风险做了简单提示,但认为影响有限。其内容显示:集成电路领域,美国修订《瓦森纳协定》加强半导体出口管制,并将多家中国技术领先型企业和机构列入美国出口管制的“实体清单”,还陆续出台《芯片和科学法案》、《对向中国出口的先进计算和半导体制造物项实施新的出口管制》等措施对中国先进制程的芯片技术进行出口管制,从而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造成了较大影响。
大幅增长的应收帐款或有“水分”
根据招股书披露,株洲科能应收账款增长较猛,2020年至2022年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合计分别为:1467.88万元,4115.00万元和7602.13万元,分别占当期流动资产的7.61%,10.77%和14.16%。高比例的应收账款对公司现金流影响较大,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波动较大,报告期内分别为-2,596.34万元-4,646.64万元和2,896.91万元。
对大笔应收账款的形成,株洲科能在招股书中解释称,公司的原材料的采购一般采用预付款形式,对部分客户回款则给予一定的信用期。
记者查阅公司财务数据发现,报告期内,株洲科能的应收账款融资额却没有与应收账款额同趋势变化。该公司报告期内的应收账款融资额分别为550.07万元,1,392.15万元和1,492.05万元。就后两年而言,公司应收账款及票据额增长近一倍,而应收账款融资额则只增长了7%。
据业内人士介绍,所谓应收账款融资是指,应收账款额度较大的贸易企业一般会把应收账款折价转让给银行,银行据此为企业提供贷款,以便贸易企业资金快速投入再周转中。但质量较差、风险较高的应收账款是不能用来融资的。
汇率波动大幅影响公司业绩稳定
招股书报告期内,株洲科能主营业务外销收入分别为13,823.96万元、17,506.50万元和30,806.54万元,占同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1.10%、30.78%和45.52%。株洲科能出口销售主要以美元进行结算,报告期内产生的汇兑损失分别为297.20万元、164.50万元和-984.39万元,汇兑损失对其经营业绩具有较大影响。
株洲科能在招股书中提示说,随着业务规模扩大,境外销售金额预计将进一步增加,虽然其在业务开展时已考虑了合同或订单订立及款项收付之间汇率可能产生的波动,但随着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汇率变动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未来若人民币与美元汇率发生大幅波动,将可能导致株洲科能产生较大的汇兑损益,引起公司利润水平的波动,对其未来的经营业绩稳定造成不利影响。
对于是否在外汇市场上有做相应对冲操作以减少汇率波动给公司经营业绩稳定造成的不利影响,公司如何应对稀有金属出口限制政策以及应收账款大幅增加等问题,新华网向株洲科能采访提问未获回复。(赵戎实习生张馨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