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节能化和汽车电动化等助推稀土、锂等稀有金属迎来历史性投资机遇
1.稀土是工业维生素,新材料等下游领域应用广泛。
稀土是17种化学元素的总称,号称“现代工业的维生素”,可分为轻稀土和重稀土两类。稀土产业链主要由上游开采、中游材料制备和下游应用构成,稀土广泛应用于冶金、军事、石油化工、玻璃陶瓷、农业、新材料等领域。稀土永磁材料在我国稀土消费量中占比42%,是稀土产业链下游最重要的赛道。稀土永磁是目前综合性能最高的永磁,钕铁硼拥有磁性强、抗磁损、温度稳定性等性能优势是应用最广泛的稀土磁材。高性能钕铁硼永磁应用于风电、新能源汽车等节能产品,其他钕铁硼永磁主要应用于磁选机、电声应用等。
中国稀土资源最为丰富,短期国内外均难以提供较多供给增量。中国是全球稀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稀土储量4400万吨REO,占全球储量37%,白云鄂博矿储量高达3500万吨,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矿。2020年全球稀土精矿产量达24万吨,中国产量为14万吨,占比高达58%,是稀土精矿最主要的供应国家。短期国内外均难以提供较多的稀土供应增量。国内政策端“指标控制+行业整合”规范稀土生产,增量主要来自指标上调。国内稀土产量受总量指标控制,2020年开采指标14万吨,冶炼分离指标13.5万吨。总量指标调整和市场供需面有关,需求增长可能会驱动总量指标出现一定增长。国外产能增量面临瓶颈,在建项目投产尚早。
高性能钕铁硼消耗量提升打开稀土永磁行业增长空间。稀土永磁是稀土下游最重要应用,中国稀土永磁产量在全球占比90%。双碳经济助推高性能钕铁硼成为未来打开市场空间的主要产品,新能源汽车、风电、变频空调三类需求占高性能钕铁硼消耗量的48.8%,有望在2025年占比达到59.6%。市场需求、原材料供应、政策法规等利好因素叠加,中国稀土永磁市场空间有望充分打开。低碳需求全面打开,造就新的行业增长曲线。新能源汽车是最大的驱动力,风力发电在碳中和驱动下增长保持稳定,变频空调与节能电梯的渗透率提升带来放量。节能环保之外传统汽车、工业机器人、消费电子、机械硬盘、伺服电机等领域的钕铁硼应用也较多。
2.能源产业是国家发展的命脉,锂资源作为能源的存储介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2020年下半年以来,受益于新能源车产业链,特别是LFP需求释放,锂价已从底部区域,持续上涨,全球锂行业供需边际改善明显,新周期已经悄然来临,为行业带来了短期交易性和长期价值性的投资机会。另外,随着欧美龙头车企新车型集中投放,其高镍化发展趋势将带动高端氢氧化锂需求快速增长。
中期来看,在政策和消费双助力下锂盐需求持续向好。碳中和已为大势,政策指引下新能源车需求将持续向好。美、中、欧今年均提出长周期碳中和目标,同时进一步给出新能源车渗透率指引:1)中国国务院提出我国2025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20%;2)欧盟委员会提出2030年欧盟温室气体净排放量同比1990年下降55%,2035年欧盟地区实现新能源车全电动化;3)美国拜登政府提出温室气体排放环比2005年下降50%,新能源车渗透率达50%。各国政府均在顶层设计角度给出强势碳排放与新能源车渗透率指引,政策指引下新能源车需求将持续向好。
3.稀有金属在高技术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其对国家经济结构和战略性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具备战略性和经济性竞争意义
稀有金属广泛运用在高技术领域,其发展也带动了高技术领域和新能源科技的快速发展,对中国经济结构和战略性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发达国家为保障国内资源安全,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增强了风险调控能力,各个国家都进行了战略矿产资源储备。早在1983年,日本就开始对稀有金属矿产资源实施战略储备,从中国进口的稀有金属只有一部分用于生产,另一部分进行战略储备计划。2006年,日本为保证其国家的科技竞争力,对战略储备保障政策进行修正,扩大稀有金属种类的储备范围。
我国近年来也采取相应政策建立稀有金属战略储备机制的对策。国家在近两年把这些品种的出口退税逐步减到零,并且增加或提高了出口关税,提高出口门槛。由于其稀有金属市场的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再生性,稀有金属在全球市场占据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意义,其发展前景十分广泛。
02
中证稀有金属主题指数聚焦锂矿、稀土
中证稀有金属主题指数(简称CS稀金属,代码930632)在沪深市场中选取不超过50家业务涉及稀有金属采矿、冶炼和加工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稀有金属主题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该指数于2015.5.12发布,目前成份股数量37只。
1、CS稀金属指数编制方案简介
中证稀有金属主题指数编制方案如下:
(1)样本空间:同中证全指指数的样本空间。
(2)流动性筛选:过去一年日均成交金额排名位于样本空间前90%。
(3)对于样本空间内符合可投资性筛选条件的证券,选取业务涉及稀有金属采矿、冶炼和加工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待选证券。
(4)在上述待选证券中,按照过去一年日均总市值由高到低排名,选取排名前50的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不足50只时全部纳入。
(5)权重:样本股之间采用自由流通市值加权,单个样本权重不超过15%,前五大样本合计权重不超过60%。
2、CS稀金属指数行业与成份股分布
从成份股细分行业分布来看,稀土和锂板块成份股权重较高,分别达到34.09%、29.89%。其中前十大成份股合计权重占比为68.09%,持股集中度较高。
从成份股市值分布来看,超过40%权重的成份股市值为1000亿元以上的超大市值企业。从数量上来看,100亿以下市值的企业在指数中数量最多,占比37%。
、
3、主要成份股介绍
北方稀土——稀土产能全球第一
北方稀土的控股股东包钢(集团)公司拥有全球最大的稀土矿—白云鄂博矿的独家开采权,白云鄂博矿是中国稀土储量大、白云鄂博已探明稀土资源量约10,000万吨,占世界已探明储量的77%,平均含稀土氧化物(REO)3%~5%。资源优势突出,在国家稀土开采、生产总量控制计划指标分配中,公司获得的矿产品和冶炼分离产品分配量均占据分配总量的50%左右。目前,公司冶炼分离产能8万吨/年、稀土金属产能1万吨/年,稀土原料产能位居全球第一;稀土功能材料中磁性材料合金3万吨/年,产能居全球第一;抛光材料产能14000吨/年、贮氢合金3000吨/年,占据国内市场份额半数以上;发光材料1000吨/年。
赣锋锂业——全球资源布局的锂巨头
公司自2011年认购国际锂业股权以来,通过定向增发,可转债,签订包销协议等多种方式,控制了全球9处资源端部分权益及产品包销权,收购权益对应资源量共3346.95万吨LCE。公司同时拥有碳酸锂年设计产能4.05万吨,氢氧化锂年设计产能8.1万吨,金属锂设计产能1600吨,已形成全球多种类资源布局,中游多类产品生产的一体化全球锂盐巨头。
4、指数历史表现
在2014年以来,CS稀金属年化收益率为16.24%,领先中证有色、有色金属、稀土产业等同类指数;同时也高于中证500与创业板指。同时,CS稀金属指数也表现出了较高的波动性。
分年度来看,CS稀金属指数在2021年(截至10月22日)取得了高达78.8%的收益率,领先所有其他可比指数。
5、指数估值水平
截至2021年11月12日,CS稀金属指数动态市盈率为46.70倍,位于指数上市以来27.4%的历史分位数,整体估值水平相对较低。另一方面,CS稀金属指数预计将保持较高的营收及净利润增速。根据Wind预测,CS稀金属指数2021年与2022年的归母净利润增速将分别达到313.09%和37.72%,带动市盈率将分别降至40.15倍和29.15倍,凸显指数的长期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