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传半个多世纪的古法红炉烧制终于还原斗彩鸡缸杯
另一边的曾芷仪也顺利完成了鸡缸杯的斗彩,选手们即将一起见证红炉六十年来第一炉开启的重要时刻。当红炉被打开的那一刻选手们激动不已,“太好看了,彩烧得特别润,它那个绿就像翡翠一样。”“红炉没有淘汰,红炉是可以存在的”。“我们忙活了一年,终于有成品的鸡缸杯出炉了。”六十年以来第一次还原出红炉并成功烧制斗彩,使得每一个人都无限感慨,一路走来他们遇到了太多的挫折与困难,制作鸡缸杯的种种艰辛,都被成功开炉的喜悦所取代,一年的努力付出终于见到了回报。
选手龚秋逸为胃癌师傅亲手制“鸡缸杯”两次做杯失败终成遗憾
上期节目中鸡缸杯决选时刻,龚秋逸的师傅却没有去到现场。“毕竟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场合,我也希望师傅能看到我的成果。”决选结束后,龚秋逸才得知师傅生病住院。李师傅在二十多年前曾患胃癌,经过七年的调养,身体慢慢恢复,现在依然抱病工作。这次李师傅再次住院,着实让龚秋逸担心了一把。见到师父的第一面,师父就问起决选杯子的事情,“特别心疼我师傅,明明身体已经病成这个样子了,还在担心我们。”
因为之前看到师傅家一件陈设瓷也没有,连喝酒的杯子都是普通的玻璃杯,大家合作为李师傅制作了三只带度量的“缩小鸡缸杯”,却在烧制过程中被烟熏导致釉面发黄,全没烧好。这说明了柴窑的不确定性,成品率确实很低。龚秋逸决定再次亲手制作,但这次烧制的杯子又遇到了与上次同样的问题。“我想给我师父做一个杯子实在太难了,为什么每次都到我这儿会出问题呢。”
因为心系徒弟,李师傅出院第一件事就是赶回来看看。这让正在筹备红炉烧制的选手们感动不已。龚秋逸带着遗憾把杯子送给了李师傅。如果按照以往的标准,这些杯子肯定是不合格的。但是它们带着徒弟的爱与祝福,让李师傅心里充满温暖。他说,太漂亮了,谢谢你们。
《天工开物》古法还原斗彩鸡缸杯获中国陶瓷博物馆永久收藏
本次选手们共烧制了二十只斗彩鸡缸杯,在明史专家毛佩琦老师、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赵纲馆长、景德镇御窑遗址管理处党支部书记祝松星的品评下,选手们烧制的其中一只斗彩鸡缸杯被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永久收藏,并且还会专门陈列在明代瓷器的展厅当中。“对我们几个来说,最大的意义是这种铭记于心的记录。”
从初入师门到成功烧制出斗彩鸡缸杯,五位选手在学习古法制瓷过程中战酷暑斗严寒,经历了耐心、精力、打磨等考验,从“一团泥”到“一件器”,也度过了“从零到一”的成器之旅。
“无论你想做什么,想要成器,就必须从基础打起,踏踏实实着手训练,再一步一脚印走向终点。”五位选手,从互不相识,到现在能像五根手指一样,合力握拳,迎击挑战;从制瓷零基础,到现在都分别能有所担当;从过惯优渥生活的城市人,变成能在小院艰苦的生活工作环境中咬牙坚持的手艺人;从开始的自信、自负,到现在的有所谦逊;从一个个长不大的孩子,变得开始对手艺、对生活有所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