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更长的故事:关于历史知识客观性的问题私家历史澎湃新闻

如果说史学理论成立的关键在于哲学,那么,19世纪之前西方并不存在真正的史学理论,虽然的确存在自在的史学理论意识,也就是有关史学是什么的素朴观念。从古代到中世纪再到文艺复兴和启蒙时代,在客观性问题上,人们一直抱持一种具有审美色彩的模仿论或幼稚实在论。也就是说,客观性意味着思想对外部世界的忠实再现或复制,心灵客观地认识事物,用刘知幾的话来说,如同“明镜之照物”或“虚空之传响”。在这一时期,历史学始终没有得到哲学家们的青睐,历史认识问题还远在他们的视野之外。对历史知识的偶尔一瞥反而会坚定他们怀疑的目光。

在本质主义大行其道的古典时代,相较于变动不居的历史世界,永恒不变的存在王国更能引起哲学家们的兴趣。在柏拉图看来,对变易之物的感知虽然具有一定的真实性,但也不过是一种“意见”,只有那些可证明的数学类的普遍知识才具有完全的实在性,因而才可称得上是“真知”。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历史学的价值甚至低于诗歌,因为史家仅仅描述已经发生的个别事件,而诗人则往往能吟唱出人世间的普遍本质。在中世纪经院哲学体系中,历史学仍然是无足轻重的。托马斯·阿奎那将理性的自明原则和逻辑必然性视为科学知识的标志,从而把历史学排除出他的知识体系,因为它所记录的不过是人类的偶然行为。在那个信仰非理性存在的时代,强调个别事物真实性从而有利于历史学的唯名论者,在与强调普遍原则的唯实论者的争论中,也注定不可能占据上风。

进入文艺复兴时期,历史学仍被视为一门修辞学问或表现艺术而非科学探究,史学理论问题得不到哲学的眷顾。在其著作《论艺术和科学的虚妄和不确定性》(1520年)中,阿格里帕从宗教的立场出发,对历史知识进行了无情地批判,认为它充满了自负和谎言,是一种最不可靠的知识类型。17、18世纪依然是普遍主义盛行的非历史的时代,经验论和唯理论哲学家醉心于自然科学的探究,而冷落了历史问题的研究,他们对历史知识居高临下的姿态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培根、洛克、贝克莱和休谟等哲学家对感官经验的强调,的确可以成为对历史知识的一种潜在辩护,但他们终究认为,历史学作为简单的经验描述,至多是构筑知识大厦的砖瓦,其本身并不是科学。唯理论者主张真理的标准是清晰自明的普遍观念,因此,他们对历史知识必定会采取与古代哲学家同样的轻蔑态度。笛卡尔认为,历史知识缺乏统一性和可靠性,对同一事件往往会有不同的记叙,用这样的知识去指导行动,如同在沙滩上盖房子,其危险性可想而知。

当然,在从古代到启蒙时代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也不时会出现对历史怀疑论的反驳声。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文学者瓦拉,17世纪意大利哲学家康帕内拉,18世纪德国神学家克拉登尼乌斯,他们都曾试图站在历史怀疑论者的对立面,论证历史知识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启蒙哲人伏尔泰甚至首次提出了“历史哲学”的概念,尝试用哲学的方式探究历史。然而,囿于时代的限制,他们都没有从认识论的角度出发,对历史知识的性质进行系统深入的哲学考察。

真正致力于沟通哲学和史学的,是一位来自那不勒斯的孤傲学者,他便是18世纪早期意大利历史哲学家维柯。根据其“真理即创造”的原则,维柯论证说,只要我们遵循适当的历史批判方法,就能够真切理解和认识过去的历史,因为它是人类自身的创造物。也就是说,在维柯看来,历史学作为一门学科是可能的,它甚至比自然科学更为真实有效,因为自然并非人类所创造的。正是维柯所提出的这种实际上是历史主义的思想,客观上形成了与普遍主义理念相抗衡的力量,同时也给历史学注入了信心和底气。历史主义和普遍主义之间的纠葛,后来成为了西方史学理论的基调,并形塑了人们对历史客观性的认识。不过,维柯的思想太过超前了,并没有对他的时代造成直接的影响。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在19世纪,孔德的实证主义作为一种与之前的普遍主义一脉相承的哲学思想,也或多或少影响了这个时期的历史研究。实证主义纲领包含两个步骤:首先是确立事实,然后是探索规律。后者是实证主义的本质特征,前者仅仅为发现规律做好准备。英国的巴克尔、法国的泰纳和古朗治以及后来德国的兰普雷希特,都是把孔德的实证主义纲领贯彻到历史学领域的代表。他们都试图在考订、分析和综合史实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现历史现象之间的因果规律,从而把历史学改造成为一种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学科。

19世纪是历史学家尽享荣光的世纪,是历史学科学化和专业化的世纪。在这个历史学的黄金时代,社会总体上展现出一种对历史真实的无节制的渴望。无论是历史主义历史学家,还是实证主义历史学家,他们都坚信,只要遵循他们所提供的方案,历史学就能够获得真实可靠的知识。

不过,19世纪历史学灿烂的晴空,也不时会飘过怀疑的阴云。在叔本华、尼采和柏格森那里,世界的本质不在于抽象的理性,而在于非理性的“意志”或“生命力”。理性的外观背后是态度、利益、算计和无意识的冲动。理性不过是非理性达成自身目的的工具,甚至是纯粹的自我欺骗。在这些非理性主义哲学家中,尼采对历史学的质疑最具震撼力和影响力。这位生活在19世纪后半叶的阴郁哲人,从当时历史学繁荣昌盛的气象中,嗅出了某种危机的气息,并对之进行了“不合时宜”的无情批判。在尼采看来,历史知识只有在有利于人类行动和生命力时才具有价值。而且,他认为,不存在客观的历史真理,不存在纯粹的历史事实,只存在出于利益的主观阐释。这样一来,“本来如此这般”的信念就被转换成了“应该如此这般”的意志。尼采的这些历史怀疑论思想,将会在20世纪后半叶的福柯和海登·怀特那里得到响应。

19世纪晚期对历史学的不信任,不单单是由于非理性主义哲学家的外部攻讦,更是源于历史学本身所衍生的问题。过分强调非理性因素,其逻辑结果当然是相对主义和知识的社会学。但也要认识到,这一时期的历史主义史家,除了要挑战实证主义的专横和傲慢,还面临着一种两难的困局。一方面,他们拥有对历史知识客观性和科学性的诉求和信心。在兰克这样的史家看来,历史学的任务就是还原过去的本来面目,公正、真实和客观代表着职业的操守和尊严,偏见、虚构和主观则是对史家崇高使命的亵渎和侮辱。另一方面,历史主义对个体性和多样性的彰显所导致的相对主义,反过来会损害历史知识的客观性和有效性。按照历史主义的逻辑,一切都是历史的和暂时的,不存在绝对的真理和固定的基点。

为了对抗逻辑缜密的实证主义,也为了避免陷入相对主义的泥潭,缺乏哲学根据的历史主义历史学,迫切需要哲学家来为之提供可靠的认识论基础,从而为自身的客观性和合法性提供辩护。因此,到19世纪末叶,在历史学历经了近百年的繁花盛开之后,密涅瓦的猫头鹰终于在黄昏时刻向着历史学的领地起飞了。在这一时期为历史学奠基的工作中,德国哲学家狄尔泰的探索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我们知道,同情地“理解”历史个体的独特性,是历史主义的一个本质特征。因此,要完成为历史主义历史学奠基的任务,就必须对“理解”赖以成立的先决条件进行批判性考察,也就是解决“理解”何以可能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狄尔泰想到了两个哲学先驱。首先是前面所提到的维柯。根据其“真理即创造”的原理,人类精神的确能够理解作为历史学研究对象的“客观化精神”。然而,当我们进一步追问精神何以能够理解精神的创造物时,维柯的认识论原则却缄默不语了。于是,狄尔泰想到了另一个哲学家,这便是在批判哲学领域毋庸置疑的权威康德。当然,在康德所处的启蒙时代,与如日中天的自然科学相比,历史学仍然是暗淡无光的。康德批判哲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在经验论和唯理论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回答自然科学何以可能的问题。而康德在这个问题上的认识论洞见,为后人解答历史学何以可能的问题铺平了道路。狄尔泰便接过了康德的认识论武器,完成了一次对历史意识之性质和条件的批判亦即历史理性批判,试图对历史“理解”的客观性和有效性进行充分的哲学论证。

然而,狄尔泰的历史理性批判得出了一个令他失望的结论:历史意识的先决条件是历史的。先决条件的历史性也就意味着历史知识的相对性和有限性。另外,从19世纪70年代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文德尔班、李凯尔特和齐美尔等新康德主义哲学家,以及布拉德雷、克罗齐和柯林武德等新黑格尔主义哲学家,在反驳孔德和巴克尔等老一辈实证主义者的过程中,也都对“历史学何以可能”的问题给出了各自的解答,对历史知识的客观性做了不少有意义的批判性探索。不过,由于归根结底的历史主义观点,他们也都不同程度地滑向了相对主义。而相对主义必然导致怀疑主义,这颇具讽刺意味。主观上是想为历史学提供一个坚实的哲学基础,而最终的相对主义结论却在客观上动摇了历史学的根基。

20世纪30年代,在欧洲历史主义、本土实用主义和“新史学”的影响下,贝克尔和比尔德等美国历史学家,强调在重构过往中无法克服的社会制约性,从而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历史相对主义或怀疑主义。他们将历史判断降低到趣味、意见和意识形态的地位上,把历史客观性视为一个不可能实现的“高贵梦想”。面对当时本土相对主义者以及之前欧洲历史主义者的质疑,曼德尔鲍姆和莫顿·怀特等美国历史哲学家,试图在哲学层面上论证和升级历史客观性概念。在这些客观主义者的努力下,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史学界基本接受了曼德尔鲍姆所阐发的历史客观性观念,一种批判的历史实在论。与兰克等人的融合经验论和观念论的历史实在论不同,曼德尔鲍姆的实在论兼具实用主义和实证主义色彩。

本书是一部史学理论或史学哲学著作,无论其中的历史怀疑主义还是历史客观主义,都是哲学家对历史知识基础的反思和论证。历史知识的客观性是支撑历史学的基石,是历史学科合法性的根据,是历史学家职业信心的保证。但是,历史知识客观性的理论依据,却很难在纯粹的历史学内部找到,而是需要向外诉诸哲学。即便是本书所说的“史学共识”或“学科客观性”,也并非是完全历史学家群体内自发协商的结果,而是有赖于分析派历史哲学家哲学怀疑论和哲学客观论的协调,所采用的协调方案的理论根据则是实用主义,其背后是皮尔士、杜威、蒯因、罗蒂等美国新老实用主义哲学家。另外,哲学怀疑论对于历史学的健康发展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在哲学层面上对历史知识看似消极的怀疑,并不必然导致虚无主义,相反,如果予以正确的面对和积极的回应,它可以激发史家重新反思和论证历史学的认识论基础,从而使历史知识客观性奠基在更周延的理论之上,也使历史学家的学科信心建立在更理性的前提之上。

THE END
1.Contents/premium.mdatmaster·Newslab2020/Contents·GitHub同为澎湃新闻旗下的媒体,为何SixthTone能有比较大的空间呢?该经验是否可被复制? 自媒体发展的政治管控与资本因素? 路透社对于东航空难的匿名消息源如何保证真实性? 如何理解疫情后的年轻人在意识形态上的分裂,如“神兔二象性”? 593 SOPA新闻奖 2022/6/19 https://github.com/Newslab2020/Contents/blob/master/premium.md
2.历史的真实与虚构(精选十篇)同一历史题材的不断翻拍, 都是对这部历史剧的再创作。究竟是“伪创作”还是“真创作”值得我们深思, 这或许是一部翻拍的历史剧能否获得观众认可的重要因素。戏剧是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剧本, 演员在有限的时间内表演故事的情节。现代的各色表演更多的是电影与电视剧, 这对演员在故事的表现上有更多的自主创造性,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5gej6sb.html
3.“藜藿”疗病非故事《聊斋志异》中有一篇精短的小故事,标题叫《医术》,写的是乡间庸医行骗的故事,读来颇具讽刺意味。 这个故事写的是,沂水县有个姓张的乡民,搜集了一些偏方,在集市上摆摊做野医。张某没什么学问,仅靠糊弄病人赚点小钱养家糊口。青州太守久咳不愈,四处寻觅良医良方,县官便找来张某糊弄交差。恰逢张某也正患痰喘病,http://www.cntcm.com.cn/news.html?aid=220615
4.作文素材历史典故一鸣惊人的楚庄王(整理)一鸣惊人的楚庄王一鸣惊人的楚庄王 汗青故事 更新:2007-1-27 阅读: 一鸣惊人的楚庄王秦国打败晋国当前,连续十几年两国没有产生战事。但是南边的楚国却一天比一天强盛,同心专心要跟中原的霸主晋国争取职位。公元前,,,年,楚成王的孙子楚庄王新即位,做了国君。晋国趁这个时机,把几个一直归附楚国的国度又拉了已https://www.xdyy8.com/wenxue/zuowen/36044.html
5.中国最有讽刺意味的民间故事中国最有讽刺意味的民间故事篇3:精卫衔木 东海苍茫的海面上,波涛汹涌,巨浪滔天。 女娲娘娘降下旨意,要在人间选择一个学过管理学的优秀毕业生去当天帝,统治天上人间,维护天地时空秩序。 经过考试和面试,终于选出一人,此人眉清目秀,关关雎鸠,十分有才,女娲第一眼就看上他了。女娲说:你题答得很不错,而且管理理念http://mwenxue.xuexila.com/gshi/41139.html
6.古代文人的幽默作品有哪些经典之作值得一读古代文人的幽默作品有哪些经典之作值得一读 在历史的长河中,文人墨客们以笔触记录下了无数的故事,其中不乏一些让人捧腹、啼笑皆非的幽默作品。这些作品,不仅能够为我们展现出古人的幽默感和讽刺精神,更是高质量轻松爆笑历史小说中的宝贵财富。今天,我们就来探索那些令人称赞的古代幽默文学。https://www.cycod.cn/shen-hua-ren-wu/338360.html
7.道玄子的言论确实颇具深度和讽刺意味,他以一种戏谑的方式揭示了道玄子的言论确实颇具深度和讽刺意味,他以一种戏谑的方式揭示了现代社会中诸多现象背后的本质。 他提到,尘世中的人们如同韭菜和羊毛,被不断地收割和剪取,这不仅仅体现在经济上的剥削,更体现在精神层面的迷失。人们为了追求钱权,不惜出卖自己的人格、尊严、灵魂和人性,最终却往往得不偿失,身心俱疲。这种对钱权的盲https://www.meipian.cn/57a5czqz
8.博士生导师孙立平观点,法制档案,宝鸡律师事务所如果说进行大规模的纪念的话,那这到底意味着什么?对于《中共中央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又怎么评价?是否应该重新评价,这可能是摆在他们面前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我总觉得,今年之内,尽管十月份会开三中全会,好像历史上几次三中全会都特别重要,我觉得今年的三中全会可能会非常模糊,也许会是一个无所作为的三中全会。http://qinxuanlaw.com/index.php?ie=122-16-2305-1
9.郭松民“800冷娃投黄河”:一个虚构的神话故事中国国家话剧院出品了原创大戏《中华士兵》,“再现800冷娃投黄河的悲壮故事”。 但是,天晓得,这样的场面在抗战历史上并不存在,这个故事纯粹是一种文学虚构。 “800冷娃投黄河”的事迹,在国共双方的战史中都没有任何记载,在日方的资料里也没有任何记载。 http://www.kunlunce.com/e/wap/show.php?classid=176&id=127704
10.历史笑话大汇编从古人趣事到时光讽刺共10个让你捧腹的往事故事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不乏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它们不仅展示了古人的智慧和幽默,也为我们现代人提供了一种不同的生活态度。以下是10个简短但充满幽默意味的历史故事,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它们背后的笑料。 古代中国第一部“情感教育”书籍 在中国古代,有一个名叫《诗经》的作品,它不仅包含了丰富的情感表达,还有https://www.aceya.cn/li-shi-shang-de-jin-tian/355224.html
11.历史长河中屹立不倒的五个巨人。英雄联盟背景故事之国家篇(超长篇本篇,将迎来弗雷尔卓德、德玛西亚、诺克萨斯、恕瑞玛、艾欧尼亚以及虚空的故事。由于五大国普遍历史https://bbs.hupu.com/46357324.html
12.LaughingThroughtheAges怎样看待历史上的讽刺和滑稢技巧演变笑话,作为一种传递幽默感的艺术形式,它不仅能够让人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放松心情,更是人类文化交流的一种重要手段。从古代智慧中的幽默到现代社会中流行的笑话故事大全,幽默一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我们如何看待历史上的讽刺和滑稢技巧演变呢? https://www.swddpeknch.cn/jing-dian-xiao-hua/329886.html
13.《异类的天赋》读书笔记所以在现实中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当你与一个精神病态者交谈的时候,如果你不知就里,你很难发现他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这也是这么多年来学术界难以对人格障碍的分类达成共识的原因之一。 最近一些临床心理学研究显示,人格空间确实存在着五种主要维度,其中隐藏着精神病态谱系的四种主要因素(见表2.4)。 表2.4 精神病态https://www.jianshu.com/p/f69fc0773069
14.特里·伊格尔顿: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③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7-1778),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启蒙运动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忏悔录》。即便如此,阶级斗争的观点仍处于马克思理论的绝对核心位置。实际上,马克思认为阶级斗争的重要性并不亚于那些推动人类历史前进的http://www.wyzxwk.com/Article/shushe/2011/09/253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