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理解源源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勇于提问解答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难点:传统美德,薪火相传
【教学准备】
课件、课堂练习、学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
1、听“古典音乐”
2、看“万里长城”“故宫”“书画展”等图片…
3、古诗朗诵…
讲授新课:
活动一:看谁说的多
1、提到中华文化,你会想到什么?
2、你知道他们的来历吗?
活动二:品味中华文化
1、你是怎样品味这些文化情趣的?
2、你认为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的人物有哪些?他们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3、为什么你觉得他们最能代表中华文化?
活动三:谚语和格言赏析
1、吃一堑,长一智
2、车到山前必有路
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4、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欣赏并说出上述谚语的内涵,在横线上再写三句类似的格言,并谈谈面这些话对我们为人做事有什么影响?
活动四:讲故事
1、请三位同学分别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以下三个历史故事
书武牧羊徙木为信负荆请罪
2、这些故事所蕴涵的传统美德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课堂训练】
当堂完成巩固练习
第二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教育学生懂得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使之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同时更具现代气息和时代风貌,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使学生明确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勇于提问解答问题的能力。
重点:民族精神,生生不息
难点:民族精神我传承
通过播放“红军长征”“抗洪”“原子弹爆炸”“载人航天”……等图片,来反映中华民族面临种种巨大的困难,从不退缩,而是知难而进、百折不挠并最终在挫折中奋起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一)小组协作,自主学习
1、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什么?
2、我国的民族精神是什么?
3、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有着什么样的时代特点?
4、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在艰难困苦面前退缩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民族精神又有哪些新的体现?
6、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青少年又该怎么做?
(二)课堂讨论,解答疑问
宣布小组进入竞赛状态,以抢答形式回答提示中的问题,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
讨论一:
鲁迅话:见课文p68
你认为“中国的脊粱”是什么?请用具体人物或事件加以说明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由讨论发言,归纳出答案。
讨论二:
戴望舒诗:见课文p68-69
这首诗描绘了当时一幅怎样的历史画卷?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再请部分学生发言
讨论三:
毛泽东话:见课文p70
1、请用自己的语言解读毛泽东的这段话。
2、你能说说长征精神到底是什么吗?
讨论四:
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三)情感升华
感受中华民族精神:填写表格:见课文p69
【教学课题】:灿烂的中华文化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知识目标:知道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知道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能力目标:具有把握中华文化基本特点的能力、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勇于提问解答问题的能力。
结合学案,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小组讨论等手段。
【学情分析】: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文化特别是民族精神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学生面对的文化,有历史的和现实的,外来的和本土的,进步的和落后的,积极的和颓废的。各种各样的文化有吸纳有排斥,有融合有斗争,有渗透有抵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一些中学生对中国文化、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感有所减弱,而对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盲目认同。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
程序教学活动教学方法与手段活动
意图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教学导入(多媒体播放)
听音乐、欣赏图片、听朗诵情感激励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中华灿烂的文化是如何产生的呢?学生根据课下预习、经过小组讨论回答问题。学生观看课件。讨论法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阅读能力、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感性认识,进入教学情境
教师:让我们一起漫步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廊中活动二:品味中华文化1、你知道他们的来历吗?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
2、你是怎样品味这些文化情趣的?
教师:中华文化历久弥新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活动三:
1、你认为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的人物有哪些?他们的主要成就是什么?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
2、为什么你觉得他们最能代表中华文化?
教师:根据以上所学总结出中华文化的特点学生根据可下预习的内容回答并看课件
学生回答然后观看多媒体课件
学生看书回答问题
学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学生探究讨论法了解中华文化的产生、品味中华文化的情趣。增强学生的文化鉴赏眼光。使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特点
通过列举我国历史上有代表性的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等从文化代表人物及其成就方面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的特点增进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
活动四:谚语和格言赏析
6、
7、
8、
积极思考探究法、讨论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在生活中所熟悉的格言警句。体会他们对自己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影响,感受传统文化对我们为人处世、对社会发展所具有的深远持久的影响,感受中华文化的巨大力量。
书武牧羊
徙木为信
负荆请罪
2、教师:这些故事所蕴涵的传统美德是什么?这三个故事是我们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所形成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一部分,那么中华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传统美德的内容?(教师播放课件)学生根据课下预习讲课本中三个故事
学生讨论回答讨论法通过这三个传统美德的故事,启发学生说出它们的来历,感受传统美德在今天的影响,从而开启下文
教师:为进一步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了解我们一起连一下下面的活动学生连线探究法、讨论法中华传统美德博大精深,涉及各个方面。通过连线活动引导学生对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内容有所了解
师:中华传统美德不是一成不变的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其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而且在发展的过程中还会受到其他外来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孩子热衷外来文化,我们应该怎么作呢?(播放课件)学生观看课件学生讨论交流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正确对待中华文化,培养学生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中正确的对待外来文化的能力。
交流碰撞:
1、中学生如何对待传统美德?
2、我们如何在学校中、家庭中、学习上、和生活中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
教学小结对于传统文化应该注重传承和发展,开拓创新,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板书设计:
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地位: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影响: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发展道路(中国)
人类进步和世界文化发展影响深远(世界)
中华文化
∣精
∣
∣华
传统美德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一、导入新课:【1分钟】
二、讲授新课——中华文化之旅
(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共20分钟】
导入: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四大文明古国。(大家知道哪几个?)这些古国的文明曾经在人类历史上盛极一时,如今它们怎样了呢?点击画面一:四大古代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历史最久,可巴比伦国家早已夭折;古印度的婆罗门文明极其辉煌,可是却非本土所创;古埃及文明渊源甚远,如今却已是面目全非。几千年来,唯我中华文明虽饱受磨难、历经沧桑,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其所以如此,有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在推动着中华文明传承至今呢?(文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中华文化具有生生不息的力量,这种力量推动着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而从未断绝)。
点击画面二:说到中华文化你会想到什么?
(学生活动:根据学生回答生成教学。点评、表演)
活动:中华文化是什么?说到中华文化你会想到什么?现在我们来做个活动:①学生分八小组,②每组有老师设定的一个观察中华文化的角度,每个小组你们共同从这个角度看到的中华文化有哪些内容,不要重复。③看哪一组最快④最快的那组先念出本组所写的内容。
内容:①语言文字的发展(甲骨文、各类字体)。②文学艺术(如唐诗、《红楼梦》)
③史书典籍(历史、医学、地理、农学著作等)。④科技工艺:如地动仪,瓷器
⑤传统节日、饮食习惯(中餐)⑥古今建筑、工程(长城、鸟巢)
⑦杰出文化人物的代表(古代和现代政治、军事、文化人物)⑨绘画艺术(齐白石、虾)
⑧家乡文化介绍(家乡文化人物,家乡的建筑、舞蹈、灯、特产等)
点评1:特别语言文字:(或者省略)
①有六千多年的历史。②汉字是唯一形成书法艺术的文字。
③也没有哪一种文字有中国汉字表达的含义丰富。唐诗宋词是无法翻译出原汁原味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中文书写的文件最薄。
④语言文字是文化传承最重要的载体。国土被侵占,人民遭欺凌,还有复国的希望,一旦文化被灭,那民族的血脉就真的断绝了。都德在他的《最后一课》中,借着主人公表达着这种凝重的观念。我们爱国,也表现为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热爱传统文化。)(或者省略。)
点评2:来看看同学们家乡的独具特色文化,抚州本就有“文化之邦、才子之乡”的美誉,“临川文化,华夏奇葩”的夸赞。谢谢你给我们介绍家乡的文化。
点评3:同学们的文化知识相当丰富,反映好快。文化的构成
(小结前面活动内容)
1、文化的构成(显示)
其实文化就在我们身边。中华文化包罗万象,远不止老师所给的角度同学们想到的这些。在中华广袤的国土上,从塞北到江南,从西域到东海,各民族人民象我们抚州人民一样、用勤劳和智慧、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卷上、涂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让我们一起来漫步中华文化长廊,再次感受一下灿烂的中华文化。也许其中就有同学们想到的好多内容。
点击画面三:配乐、漫步文化长廊这样一些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共同组成灿烂的中华文化。
2、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3、文化的力量
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有中国这样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点击字幕这种底蕴所勃发出来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在今年北京奥运会上得到充分展现。(我想问一下,也许再过XX年、20年30年、或百年以后,中国的奥运会留给世界最深的记忆会是什么呢?)(开幕式?鸟巢?水立方)开幕式上史诗般铺陈中华文明的巨幅画卷、堪称世界一流建筑艺术的“鸟巢”、“水立方”等等,我们就以那种独特的文化符号、把祖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气势磅礴地、娓娓道来。那让我们来一起重温一下那些讲述中华文化的经典画面。
点击画面二:开幕式画面1分钟。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先生、盛赞中国奥运会用了四个字(无与伦比)。因为——中国北京向世界兑现了自己庄严的承诺——“世界给我十六天,我还世界五千年”!中华文化、中国力量,让世界刮目相看!
4、文化的影响:(6分钟)
呈现前面知识点,进入下一步中华文化让我们如此沉醉,如此自豪。文化的影响渗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给大家讲个故事)有位当代学者在重游庐山的时候,遇到一位挑夫,学者有意问道:你们知不知道“日照香炉生紫烟”这首诗?挑夫答,怎么不知道,就是写我们眼前这三叠泉的喽。好像李白写这诗的时候,他们就在一边看着呢。其实李白的瀑布不是三叠泉,学者也没去争辩。又接着问:你们知道唐玄宗李隆基是谁吗?他们一脸茫然:我们是山里人,这两个人的名字没听说过。(停顿两秒)。大家都知道唐玄宗李隆基是一个人,在历史上是一个功过参半的皇帝,但和李白比较,放在民族经典和中华文化的天平上,他又算得什么?李白千年以后,还能够深入到现在山野草民的心里,作为文化人物的代表,让万世仰望。
中华文化就是如此地深入民族的血脉之中,深刻地影响着我们,影响着世界。
(1)对中国: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发展道路影响
(学生刚才可能提到春节,压岁钱,茶,丝绸等,这里可借用。)
①生活方式:(中餐,清明、端午、中秋)传统节日怎么过,一日三餐吃什么
②价值观念:(此处难讲,需点拨)在祖国利益与个人利益冲突的时候,我们的第一反应是什么?说说这样的例子看。(祖国利益高于一切。学生举出我们抗击侵略、共同民族灾难古今事例。)70年前抗日战争,四个月前汶川地震,在民族危亡的关头,我们共赴国难;在天灾降临的时刻,我们众志成城。这,就是文化渗透在民族血脉中、深入到我们骨髓里的价值观念。
③中国发展道路:前几课中,同学们学到关于中国发展的内容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是什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我们的生活,国家的发展无不深深地刻上了中国烙印。)
(2)对世界:推动人类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如四大发明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二)、传统美德生生不息、历久弥新【共10分钟】
1、传统美德薪火相传
看:中华民族在创造出灿烂的中华文化的同时,也形成了代代传承的美德,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请大家看几个美德故事。他们分别是什么故事?点击画面:美德故事:负荆请罪、苏武牧羊、徙木为信(学生选一个讲)。故事所反映的美德分别是什么?——爱国、贵和、守信。
读:传统美德远不止这些,我们来齐读第一段。这里有相对完整的表述。(学生齐读)大家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认同感。我们从小时候也许就知道其中的好多故事吧。原来这些美德让我们如此亲切熟悉。
2、传统美德历久弥新
评:(3分钟)传统美德也是博大精深,它们指向一种道德内涵——一个字——“和”。(点击画面:“和”字)中华传统文化把“和”作为最高价值,作为最高的道德境界。(学生组词“和睦、和气、和平、和谐等。)“和为贵”——在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文化与文化之间,“和”,人类社会才能和平幸福,人与自然“和”,人类社会才能持续发展。在过去“和为贵”是我们修身齐家的美德表述,在中国的今天,建设和谐社会,是我们向世界向中国最真诚最大气的表达。
(1分钟)课堂小结:梳理知识网络
呈现知识网络: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厚重的文化底蕴凝聚的文化的力量已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这正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正是我们中华文明几千年来绵延不绝,历久弥新的重要原因。
三、课堂练习:【12分钟】————家乡文化之旅
漫步中华文化长廊,感受灿烂的中华文化后,现在,我们来进行一次简短的家乡文化之旅,我和大家一起在我们抚州的历史文明中游历。点击画面:家乡文化之旅
一、填空题:1——5:
关于抚州文化的题:赞美临川、八大家占二家、天下第一坑、楷书、汤显祖。
二、实践题:
同学们对自己家乡的文化如数家珍。最后一个问题。6——抚州市政府通过“文化立城”挖掘和展示临川文化内涵,成功地举办过蜜橘文化节、纳凉文化节、旅游文化节等文化节。你会建议举办什么文化节?说说你的理由和想法。继续点击:音乐与插图讨论背景
四、结束新课:
同学们对自己的家乡如此熟悉,让老师感动。谢谢你们让老师更深地领略到你们的家乡文化。可以想象,在将来不远的时候,同学们所期望的那个文化节一定能办得红红火火,一个美丽的抚州定然蒸蒸日上。
我们爱和平,我们爱家乡,我们爱中国,特别想到我们的奥运会开幕式上,那一位稚气未脱的女孩甜蜜地演唱《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的来自心底深处的感动,不止我们,当时很多海外的华人感动落泪。那句令全体中国人的自豪心声:我们爱和平,我们爱家乡。这里的每一寸光荣的土地,都会张开热情友好的双臂,拥抱每一位来自四面八方的友好使者;
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全一册第五课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提高文化认同感”设计本课。
二、学情分析:学生面对的文化,有历史的和现实的,外来的和本土的,进步的和落后的,积极的和颓废的。各种各样的文化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一些学生对中国文化、传统美德的认同感有所减弱,而对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盲目认同。如果不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其内在力量,就会导致一些学生在思想意识上不自觉的忽视了中华文化的地位和价值,盲目的迷信外国文化,那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在此基础上,我们有必要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和传统美德与新时代结合的重大影响。
三、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培养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在了解中华传统美德基础上,增强我们对中华美德的认同感并化为行为。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欣赏和比较体会中华文化的特点,感受中华文化特别是优秀传统美德对我们的影响。
知识目标:知道各民族共同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中;感受中华文化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我国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对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
教学难点:怎样理解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由中国奥运会开幕式与中华灿烂文化的关系导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初步感受中华文化。
利用资料和图片展示XX年“世博会”将要在上海举行,显示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地位,引出全课《灿烂的中华文化》。
(二)、指导学习
框题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1、走进中华文化
(1)由奥运会视频,世博会资料和清明上河图片引出文化的含义,有老师讲授,学生理解。进而了解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各族人民相互团结,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老师提问“你还知道世界上其他古老的文化吗?”(学生回答),图片展示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文化,让学生了解这些文化虽然与中国文化齐名,但是他们它们都曾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但都因历史的中断没能延续至今,成为世界古代文明发展史上的遗憾!进而理解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的重要原因
(3)利用图片展示让学生说一说:提到中华文华,你会向他们介绍些什么?学生分组展示他们知道的中国文化。目的在于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中华文化包括的内容及特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2、感悟中华文化
活动:展示中华文化中的文化典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中国哲学、道德伦理等,学生以抢答的形式来完成。
意在引导学生漫步中华文化的画廊,领略中华文化的无限风光,感受中华文化的无穷力量。
(1)例举我国著名的文化典籍,学生说出他们的名字。中国著名的文化典籍,作为学生来说应该是一个常识性的知识,学生应该具备掌握这些知识的能力。
(2)你认为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的人物有哪些?他们的主要成就是什么?我们可以从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及其文化成就这两个方面进行探究。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这方面的背景知识,只要有意识的加以引导并启发他们的思考,就能达到探究的目的。
(3)学生例举我国的四大发明,并在欣赏中得到感悟。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科技工艺在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中都占有很高的地位。
(4)学生说一说我国文字的演变,从欣赏文字的演变过程中,了解我国文化的发展过程。
(5)学生欣赏我国水墨山水式的国画,了解中国的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树一帜。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结:通过对文化的展示让我们感悟到中华传统文化对我们民族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以及对世界文化发展的深远影响。
3、弘扬中华文化
框题二传统美德薪火相传
1、说故事——走进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看图片说出“苏武牧羊”、“负荆请罪”、“徙木为信”的故事,谈谈所蕴涵的传统美德对今天的影响。目的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在力量,从而做中华美德的传承者。
2、看发展——感悟与时俱进的传统美德展示中华民族十大传统美德,并以问题的形式呈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美德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对前一个活动进一步加以扩展,以利于学生对中华传统美德极其影响有更深刻的理解。
(三)探究实践
结合本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讨论:有人说,中华传统美德现在不需要了。你认为这一观点对吗?
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作为传统道德的精华,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其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本课小结:做中华文化的守护者、传播者。做中华美德的继承者、弘扬者。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懂得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2.了解中华文化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我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对推动人类进步和世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能力目标:
1.从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饱受磨难而更加兴旺发达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巨大威力;
2.结合不同历史时期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所作的独特贡献的史料,体会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创造的;
3.从历史、军事、文学、科技等方面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华文化力量,培养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重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影响深刻。
难点:中华文化绵延不绝、历久弥新。
教学方法:提问法、讲授法、活动探究法、练习法、欣赏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幻灯机
课前准备
1、要求每位同学准备一个典型中华文化,谈谈怎样品味它的文化情趣?
2、要求每位同学准备一句自己最喜欢的谚语或格言谈谈对我们为人处事有什么影响?
3、把全班同学分成两队,各队设队长一名,要求每队分成四组,结合教材内容,通过各种途径搜集中华文化组成的某一方面的资料,制作成剪报,并在课堂上由队长择优展示。
4、要求各队推荐3位同学做好准备进行堂上必答知识竞赛。
教学过程
(由学生点评有关文化的时事)建国60周年国庆群众游行彩车车名:
二、导入新课
问题:关于文化,大家还记不记得,我们在初二曾经学习过什么关于文化的内容?
(多元文化地球村,世界各国文化)
在文化交往中,既要文化尊重,也要文化自尊。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中华文化
三、讲授新课
[转载]九年级政治教案第二单元
活动2:提起中华文化,除了上图中三个人提到的之外,你又会想到什么?
(答:中华书法、春节、儒家思想、孙子兵法、长城、甲骨文、唐诗宋词、京剧等等。)
(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板书)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板书)
古巴比伦文化:巴比伦文化最悠久,但巴比伦国家早已夭折;
古印度婆罗门文化:印度的婆罗门文化极其辉煌,可创造文化的雅利安人却不是本土居民;
古埃及文化(教师:埃及的文化渊源甚古,但历经希腊化、罗马化,直到17世纪伊斯兰化,已与古代面目全非;
玛雅文化教师:玛雅的天文数学无与伦比,可这盛极一时的文化早已被湮没,留给后人千古不解之谜。
问题:为什么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学生回答)中华文化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板书)
活动3:你认为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的人物有哪些?他们的主要成就是什么?为什么你觉得他们最能代表中华文化?
【答:(1)①思想家:孔子。整理《诗》《书》,编《春秋》;孟子《孟子》;老子《道德经》。②军事家:孙武《孙子兵法》;孙膑《孙膑兵法》;毛泽东《论持久战》等③文学家:曹雪芹《红楼梦》;鲁迅《狂人日记》;巴金《家》《春》《秋》等等。(2)因为,各方面杰出人物用自己的光辉成就共同装扮了中华文化的大花园,从不同方面在中华民族史册上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华文化的组成:①.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②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③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④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⑤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⑥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
活动4:课本66页活动内容,请同学分别就一句自己最喜欢的谚语或格言谈谈对我们为人处事有什么影响?
吃一堑长一智;车到山前必有路;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答:教育我们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激发身处逆境中的人们的勇气与斗志,战胜困难,看到希望;让人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和人。)
3、中华文化的影响:(板书)
(1)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
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
(2)对推动人类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问题1:为什么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二)传统美德薪火相传
活动5:说说以下三个历史故事。这些故事所蕴含的传统美德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苏武牧羊;负荆请罪;徙木为信。(爱国:临大节而不辱,经磨难而不屈,坚贞不渝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之心;贵和:敢于认错,不耻认错;诚信:讲诚信,取得别人的信任)
1、代代相承的传统美德我们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在创造灿烂的中华文化的同时,也形成了代代相承的美德。
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趣;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风范;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
2中华美德的传承与发扬:对于传统文化应该注重传承和发展,开拓创新,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体现了传统美德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其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例如:南京路上好八连:过去的“三件宝”和现在的“新三件”;过去提倡的“五个一”和现在提倡的“五个一点”
四、归纳小结
(用填空题形式出示幻灯片)
1、中华文化的产生:各族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中华文化的特点
①纵向看:源远流长(原因)──深深熔铸在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之中。
②横向看:博大精深(组成)──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
3、中华文化的影响
①对中国: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发展道路影响
②对世界:推动人类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
五、布置作业
在香港大学,不少内地来的学生们,英语极佳,英文的流行歌曲也唱的比中文好,却常常看不起自己所在的国家,一开口就是批判,还未毕业,就在香港的外资机构四处觅职,且非外资不去。
1.我们应该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答:这些人丢掉了自己的文化根,迷失了自己的文化与传统,他们注定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2.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中华文化?
答: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中华民族在自己发展的长河中,形成了优良历史文化传统。这些传统,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获得发展,不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作用。
作为青少年,应了解、学习、弘扬和保护传统文化,做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发扬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