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黄子潇深圳报道
同日,香港金管局也公开表示,同步就“跨境理财通2.0”细则展开业界咨询,争取早日敲定落实细节。
自2021年9月跨境理财通落地以来,历经两年试点,“跨境理财通2.0”已为市场期待许久。
恒生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王丹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将提升‘跨境理财通’下的展业空间,并提升投资者参与的活跃度。”
产品货架进一步丰富
经过两年试点,跨境理财通在粤港澳大湾区扎下了基础,取得了亮眼成绩。
此前“北向通”投资产品范围限定在“R3”,主要适用稳健型的投资风格。恒生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王丹向记者表示,“提高‘北向通’投资产品的风险等级则能够满足投资风格较为积极的‘北向通’客户的需求。”
她指出,“南向通”和“北向通”的投资产品范围分别由港澳和内地的管理部门规定。目前“南向通”下的产品包括中低风险的基金、债券和外币存款等产品。尽管风险较低,但投资者仍需考虑汇率波动因素。在准确评估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和承受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南向通”投资等级范围将更好满足投资者的需求。
王丹向记者进一步分析,国内房地产市场走弱,释放了大量资金,短期内境内资本市场无法消化,也无法设计出适当的针对个人的金融理财产品。因此需要开放境外理财渠道。
跨境理财通扩容仍有空间
跨境理财通2.0并非终点。多家金融机构向记者表示,该业务未来仍有扩容空间。
《细则》提别提及,要多方位扩大“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范围。
在目标客户群体方面,王丹提到,“Z世代”除了消费领域外,在投资理财领域也开始崭露头角,降低缴纳社保或个税的年限门槛从5年降至2年,将提升“跨境理财通”下的展业空间。
王丹进一步指出,“跨境理财通”的准入仍限定在大湾区内,扩容仍有很大的空间。国内房地产市场走弱释放了大量资金,短期内境内资本市场无法消化,也无法设计出适当的针对个人的金融理财产品。因此需要开放境外理财渠道。
她还表示,由于“跨境理财通”涉及到资金的跨境运转,因此需要在投资者权益保障、反洗钱、尽职调查等问题上需要做好境内和境外机构的权责划分。
华南某证券公司业务人士回复记者,暂未收到上线跨境理财通计划的正式通知,“公司较少从事跨境业务。”
同时,《细则》细化跨境宣传销售指引,新增境内销售机构、境内合作机构可进行的跨境宣传销售行为。
瑞银基金销售(深圳)公司总经理何秀鸿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我们希望未来的‘跨境理财通3.0’能再进一步扩展试点范围,让更多的国际金融机构有机会参与,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
此外,深圳多家国有行和股份行回复记者,“正在积极推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