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太太(化名)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气得立马坐起来质问身边的老公。
而杨先生(化名)也不跟老婆计较,直接指出矛盾:
“其实老爷子不满意孩子跟你姓”
不仅如此爷爷是一丁点钱都不愿意分给孙儿,更何况是他名下的几处房产。
杨太太觉得很委屈,眼泪啪的掉了下来。
这是什么道理?
难道儿子随母姓后,就真的不是男方的孩子了吗?
就真的不能继承男方的遗产了吗?
案例回顾
1、夫妻双方同意儿子随母姓
杨太太原姓陈,大学期间谈了一段不愉快的恋爱后,她就发誓再也不谈恋爱了。
毕业后在上海打拼事业,直到27岁了也没有心思找男朋友,家里安排了好几次相亲她都拒绝了。
然而身边的朋友大学的室友都渐渐步入婚姻殿堂,看到她们家庭幸福的模样,陈小姐也会在孤独的时候想要一个依靠。
于是接受家里安排的相亲局,杨先生是她认识的第四个男人,因为品行端正举止温柔,陈小姐渐渐喜欢上了他。
婚后两年陈小姐生下了一个孩子,陈家父母想到女儿是独生女,就跟女婿商量能不能让孩子随母姓。
“我只有这一个女儿,结婚时没要你的彩礼,婚房也是双方出的钱,生个孩子跟我女儿姓不过分吧”
本来陈小姐老公都觉得孩子随谁姓都可以,更重要的是一家人开心就行,谁曾想公公却极力反对。
2、公婆极力反对孩子随母姓
公婆当年因计划生育只生了一个孩子,一把屎一把尿抚养儿子长大,如今有了家族的长孙,肯定是要格外疼爱的。
于是公公兴奋的拿出字典给孙儿取名字,在得知亲家提出的要求后立马拉下脸:
“从古至今哪有孩子随母姓的?小陈嫁过来后生的孩子就是我们家的,自然是要跟我儿姓啊!”
公婆说完就离开了医院,之后从来都没探望过坐月子的儿媳,陈小姐生产完后一直都是由母亲照顾。
更让陈小姐寒心的是,公婆直接放话孙儿随母姓就当他是外人!杨家的房产和遗产一分都不给。
公婆家因为拆迁分了好几套房,再加上一辈子存下的两百多万元,完全满足一家人今后的吃穿,可他们却一点都不想留给长孙。
一句话就让亲密的家人变成了陌路人。
姓氏真的有这么重要吗?陈小姐非常不理解。
以法释案
陈小姐将自己的委屈发在网上,却引发了双方网友的激烈讨论。
有的人表示支持陈小姐的做法:陈家又没要彩礼钱,还出钱支持两个新人买新房,生个孩子跟母姓又有什么错?
更何况陈小姐也没打算只生一个,二胎生下来后就随父姓,凭啥爷爷不认头胎的孙儿?
也有人支持爷爷的做法,毕竟孩子留的是杨家的血脉,随母姓就是外人了。
从法律角度看孩子随母姓就真的是外人吗?
1、孩子随母姓违法吗?
《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五条自然人应当随父姓或者母姓,但是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时候,就可以在父母姓氏之外选取别人的姓氏:(一)选其他直系长辈血亲的姓氏;(二)因由法定扶养人以外的人扶养而选取扶养人姓氏;(三)其他不违背公序良俗的正当理由。
因此我国法律并没有要求孩子一定要随父姓,父姓和母姓都是自由选择的,所以陈小姐让儿子跟自己姓是完全合法合规的。
但随父姓已经是全世界上千年来默认的规则,为了延续父姓的血统脉络,同姓家族互帮互助,姓氏是连接家族上千年传承的纽带。
所以深受传统观念影响的杨家父母会十分抵触孙儿随母姓。
当然随着时代发展,传统的家族观念被摒弃,如今全都是以三口或四口人的小家庭为主。
夫妻双方不再是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模式,男女双方都要承担工作养家以及教育孩子等内容。
女性在家庭中不再是依附的存在,因此现在越来越多女方会要求生的孩子随母姓,或者是生两个孩子一个随母姓一个随父姓。
2、杨家二老宣称不随父姓就没有遗产,法律中遗产继承是按姓氏还是血缘关系呢?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也就是说遗产首先要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一顺序继承人去世或者放弃继承遗产时,才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
案例中杨先生二老表示孙儿不姓杨就没有继承权,自己死了后也不会把遗产给孙儿。
事实上二老的想法是不对的,尽管孙儿不姓杨,但孙儿始终是杨先生陈小姐的婚生子女,在血缘上是直系亲属,在法律上有继承权利。
但二老的遗产继承第一顺位是杨先生,孙子也不在第二顺位继承之中,孙子只在其父亲杨先生的遗产继承第一顺位中。
3、那杨家二老能直接让孙儿继承遗产吗?
虽然法律没有规定孙儿有直接继承爷爷奶奶遗产的权利,但可以通过“遗嘱”的形式分配财产,且遗嘱的效力是高于顺位继承人的。
也就是说杨家二老立下的遗嘱,他们的话是受法律保护的,不会因为外界任何人的意愿而发生改变。
但目前杨家二老也只是做出了口头承诺,口头遗嘱需要满足多个条件才能生效。
当然杨家二老有权处理自己的财产,但因为姓氏的原因就把母子排除在家人之外的做法确实令人寒心。
毕竟姓氏再怎么改变也变不了留在血液里的亲情关系。
结语
如今新旧世界交替才不过百年之间,新的家庭观念正在冲击传统家族观念。
一代人有一代人追求的观念,老一辈人跟新一代年轻人的思想差距很大,自然会产生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