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香港居民在大陆立有多份公证遗嘱应当以哪份为准|继承法苑|2020年08月25日
2、湾区睇法|无效卖房|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2021年09月15日
3、粤港澳大湾区的法律及司法规则衔接问题研究|中国审判|2021年11月18日
4、冯霞|涉港澳台区际继承关系法律适用立法研究|继承法苑|2020年07月29日
5、王斌|内地居民继承在港遗产公证案|家事法苑|2021年12月24日
原文标题:香港居民在大陆立有多份公证遗嘱应当以哪份为准|王娜|案例摘编|涉外家事法苑
出处:涉外家事法苑
香港居民在大陆立有多份公证遗嘱应当以哪份为准
01基础信息
审理法院: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案号:(2020)粤01民终6185号
裁判日期:2020.07.13
合议庭组成人员:苗玉红、黄文劲、徐俏伶
02案情简介
被继承人许某7于1958年1月29日出生,中国籍,2006年获得香港永久居民身份,2017年1月7日前往美国住院治疗,于2017年9月23日在美国死亡。许某生前在中国大陆立有多份公证遗嘱和见证遗嘱。现,4位继承人因被继承人许某7的遗产,引发纠纷。
03裁判要旨
被继承人生前在立遗嘱的行为地在中国大陆地区,其在立遗嘱时是使用中国公民的身份。当时被继承人的经常居住地亦在中国大陆地区,故应依照我国法律判断其上述遗嘱是否成立及生效,确认我国内地法律作为解决本案争议的准据法。
04关联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三十三条第(三)项
因继承遗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或者主要遗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三十三条
遗嘱效力,适用遗嘱人立遗嘱时或者死亡时经常居所地法律或者国籍国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二十条
被继承人立有数份遗嘱,内容相抵触的,以最后的遗嘱为准。自书、代书、录音、口头遗嘱,不得撤销、变更公证遗嘱。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五条
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
裁判文书
上诉人许某1、许某2因与被上诉人杨某、许某3、原审原告杜某、原审被告许某4、许某5、原审第三人蔡某继承纠纷一案,不服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法院(2018)粤0113民初9367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于2020年3月25日立案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审理了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杨某辩称:一审判决正确,涉港财产不应在本案中处理,许某7立下的三份遗嘱中,2016年所立的公证遗嘱无效,许某7持有香港回乡证,住所地应认定为香港,应适用香港法律。
许某4、许某5、蔡某共同辩称:1.一审法院认定2016年3月18日公证遗嘱合法有效,一审判决按该遗嘱分配遗产正确,应予维持。2.许某7在2016年3月18日的公证遗嘱中对自己全部财产进行了处置和分配,其中当然包括在港的财产。因此,对于一审判决第七项诉争的香港财产,应按照上述公证遗嘱第八条予以分配处理,一审不予处理明显不当。杨某、许某3主张订立遗嘱时笔录里面注明使用地是中国,因此只能在中国大陆使用,是其个人的错误解读。香港属于中国,这是不可改变的事实。既然笔录中注明使用地为中国而不是中国大陆,那该遗嘱使用地当然也包括香港在内。杨某、许某3还主张涉案香港财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但却未举证证明,并且在本案其他继承人和受遗赠人均表示愿意协助配合打开香港保险柜,从而继承财产的情况下,两人明确表示不予配合。因此,杨某、许某3既不配合又不举证证明的情况下,应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责任。涉案香港财产应按许某7的遗产予以分配。综上,许某1、许某2的上诉请求具有事实和法律依据,应予支持。
一审法院查明:被继承人许某7于1958年1月29日出生,中国户籍登记在广州市番禺区某路某******,2006年获得香港永久居民身份,2017年1月7日前往美国休斯顿中心住院治疗淋巴癌,于2017年9月23日在美国死亡。根据许某7的出入境记录,许某7在2017年1月7日出国住院治疗前一年基本上在国内居住。被继承人许某7的父母是许崇(1930年5月31日出生,2017年4月6日死亡)和许柔清(1933年4月1日出生,2017年9月7日死亡)。被继承人许某7与蔡某于××××年××月××日登记结婚,生育了儿子许某4,二人于2004年11月17日办理离婚登记手续。许某4原中国居民身份证号码为,后入籍澳大利亚,于××××年××月××日生育儿子许某5。被继承人许某7与杜某非婚生育子女许某1、许某2二人。被继承人许某7与杨某非婚生育女儿许某3,二人在××××年××月××日登记结婚。许某7、许某9、许某10均于2017年10月25日因死亡申报注销户籍。
2017年11月9日,杜某、许某1、许某2向杨某、许某4出具函件,告知接受被继承人许某7的遗赠,并办理了上述受遗赠的公证。2017年11月10日,蔡某、许某4、许某5分别在广州市番禺区公证处办理了受遗赠的公证。
一审法院认为,因本案当事人许某2为美国公民、许某4、许某5为澳大利亚公民,本案系涉外继承纠纷案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三十三条第(三)项规定,“因继承遗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或者主要遗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本案讼争的主要遗产在一审法院辖区内,故该院对本案具有管辖权。
关于本案适用法律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三十二条规定,“遗嘱方式,符合遗嘱人立遗嘱时或者死亡时经常居所地法律、国籍国法律或者遗嘱行为地法律的,遗嘱均为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三十三条规定,“遗嘱效力,适用遗嘱人立遗嘱时或者死亡时经常居所地法律或者国籍国法律。”被继承人许某7于2016年3月18日在广州市番禺公证处所定立遗嘱的行为地在中国大陆地区,其在立遗嘱时是使用中国公民的身份,当时许某7的经常居住地亦在中国大陆地区,故应依照我国法律判断其上述遗嘱是否成立及生效,确认我国内地法律作为解决本案争议的准据法。
关于遗嘱效力。虽然被继承人许某7生前虽曾定立多份遗嘱,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二十条“被继承人立有数份遗嘱,内容相抵触的,以最后的遗嘱为准。自书、代书、录音、口头遗嘱,不得撤销、变更公证遗嘱”的规定,根据现有证据及当事人陈述,被继承人许某7于2016年3月18日订立的公证遗嘱是其最后一份遗嘱,该遗嘱订立程序合法有效,是其临终前的真实遗愿,遗嘱内涉及的遗产应按被继承人许某7最后的遗愿办理。杨某、许某3关于上述遗嘱效力问题的抗辩意见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不予采纳。至于被继承人许某7生前所立其他遗嘱的效力问题。因2016年3月18日订立的公证遗嘱是许某7最后一份遗嘱,且本案所涉及的遗产仅为2016年3月18日公证遗嘱内的遗产,其他遗嘱效力问题不是本案必须查明的事实,故对被继承人许某7所立其他遗嘱的效力问题,在本案中不作审查认定,各继承人若有争议,可另循途径解决。
关于许某3提出许某7于2016年3月18日订立的公证遗嘱为其保留的份额不足以支持其生活开支和学习教育成本,由此主张遗嘱违反法律规定的抗辩意见。一审法院认为,许某7在最后一份公证遗嘱中明确指定位于广州市番禺区某镇某路某村段某号之Xxx的房产由许某3继承,还将在遗嘱中没有列明的其他动产及不动产指定由许某3继承15%的份额,许某7在订立遗嘱时已考虑到未成年的许某3的需要,为许某3保留了相当的份额,许某3的上述抗辩意见依据不足,不予采纳。关于杨某、许某3提出的杜某侵占遗产应少分、未清偿完被继承人债务前不能处理遗赠等的其他抗辩意见,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不予采纳。
关于遗产的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五条规定,“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被继承人许某7生前订立了公证遗嘱,涉案遗产应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继承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本案中许某1、许某2、杜某、蔡某、许某4、许某5均在许某7死亡后的两个月内作出了接受遗赠的表示。根据上述遗嘱,位于广州市番禺区某镇某路某村段某号之XX的房屋应归许某1所有;位于广州市番禺区某镇某路某村段某号之**的房屋应归许某2所有;位于中山市火炬开发区××号某区某幢某房屋中许某7的产权份额归杜某所有。许某4请求继承位于广州市番禺区某路某号某中心XX的房屋,为避免诉累,在本案中一并处理,同样根据上述遗嘱,位于广州市番禺区某镇某路某村段某号之X中许某7的产权份额归许某4所有。
关于被继承人许某7名下在中国建设银行33×××47账号的存款。杨某提出该存款为夫妻共同财产,但根据上述账户在许某7婚前直至其死亡时的交易明细,该账户存款及其法定孳息应为许某7的婚前个人财产,杨某的抗辩意见缺乏依据,不予采纳。虽然许某7在2016年3月18日订立的公证遗嘱中对上述账户存款作了分配,但因该账户余额仅为3762.43元(暂计至2019年2月27日),而许崇和许柔清因先于许某7死亡,因此根据遗嘱按其分配比例继承处理,其中蔡某、杜某、杨某各享有1/3份额即1254.14元。
关于许某1、许某2、杜某提出的被继承人许某7位于香港中国银行的动产问题。许某1、许某2、杜某提供的现有证据仅为在2017年11月29日向香港中国银行查询许某7截止至其死亡日期时的开户情况和账户余额,但未能进一步提供该账户在许某7婚前婚后的流水明细以及保险箱内的具体财产明细,不足以证实被继承人许某7在香港中国银行的存款现状、账户存款是否包含婚后共同财产、保险箱财产情况,故对其提出分割上述财产的主张,不予支持。
对于一审查明的事实,本院予以确认。
本院认为,本案争议的焦点在于被继承人许某7在香港中国银行的存款以及保险箱内财产的继承问题。本案中,许某1、许某2在一审中所提供的证据,仅证实了许某7死亡时其名下香港中国银行账户的开户情况和账户余额,并未能证实该账户在许某7婚前婚后的流水明细以及保险箱内的具体财产,不足以证实许某7在香港中国银行的存款现状以及该存款是否包含有婚后共同财产、保险箱内财产状况,故一审对其提出分割上述财产的主张不予支持,并无不当。许某1、许某2虽主张系因杨某、许某3不予配合才无法调取许某7在香港中国银行账户的具体情况,但其亦提出当事人也可向香港法院立案后调取,因此,许某1、许某2以杨某、许某3不予配合而主张按其诉求来分配许某7在香港中国银行账户的财产,理据不足,本院不予支持。综上所述,许某1、许某2的上诉请求不能成立,应予驳回;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应予维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判决如下:
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二审受理费6002元,由上诉人许某1、许某2共同负担。
本判决为终审判决。
-END-
3)《“家事法苑”未成年人保护专题法律资讯简报》,于2018年7月创办,电子双月刊,下载网址:
有意愿加入者应以“城市+单位简称+真实姓名,加电影音乐群“,申请添加以下任一管理员:
(2019年2月修订版)
总群主:杨晓林
其中,涉外家事法苑实务交流群分群主:赵宁宁;副群主:李丹、陆珊菁、冉维佳。
各群管理员:杨晓林、段凤丽、邓雯芬、李凯文、陈贝贝、郑莉萍、李凤影、张博轩、张春汇;
王志锋、徐文丽、杨竹一、李琳、李炜、辜其坤、季凤建、严健、万薇。
一、建群宗旨
本系列群定位为特定专业领域主题群、学习型群。
本系列群无意走向综合群,如单纯刑事、商事、劳动、交通事故等其他领域话题可另行解决,但与本群主题交叉的除外。
三、入群方式
或以下任一群管理员个人好友:
新群友认真阅读管理员发送的本群规、承诺将严格遵守后,管理员方可拉其入群。
四、实名交流
本群实行实名(真实身份)交流制!
群友入群后应马上按要求修改群昵称,点击群界面右上角三个点标志,向上划动屏幕,出现“我在本群的昵称”点击即可修改:
2.公证员署名方式:省份+城市+姓名+公证员,如:上海公证员李**;
3.学者署名方式:学校简称+姓名,如:北大王**,广西师大李**;
4.学生署名方式:学校简称+身份+姓名,如:中科大博士生张**,吉大硕士生李**,北大本科生丁**;
5.法官、检察官署名方式:省份+真实姓氏+法官或检察官的方式,如北京李法官、黑龙江王检察官;
6.民政部门、妇联、媒体等其他界别群友参考前列署名方式,省份+城市+职业+姓名,如:北京妇联***,上海公司法务***,人民日报***。
群友不能接受实名规则的免入,入群后应当立即按照要求修改群昵称,经过群管理员三次提醒仍不配合的,管理员有权将其移除出群。
五、尊重群友
尊重群友,未经事先允许、不得随意添加其他群友为个人好友。
六、温馨免打扰提示
如群消息过多,影响本人工作、学习及休息,可在手机右上角,点开群设置界面开启“消息免打扰”,定期浏览群信息、参与互动即可。
七、友善发言及禁忌
本群群友来自于法律职业共同体各界别,大家非常难得聚在一起,特别要注意自身形象,互相尊重;
群内严禁闲聊,只研讨专业问题。发言交流要注意顾及他人感受,就事论事,不要有任何人身攻击、贬低他人人格或针对其他群体的偏激言行。
本群除农历大年三十、大年初一、大年初二;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公历12月31日及1月1日外,不允许在群内发红包。
九、交流方式建议
本群交流问题,可由个案切入,但禁止单纯的个案办理咨询,应先概括基本事实,从中提取有理论及实务研讨价值的一个或几个问题集中深入交流,最后以旗帜鲜明的问题进行讨论。
群友在解答问题时,也应先思考,较系统阐述自己对此问题的看法及观点,不要采用漫无边际地三言两语聊天式交流,以免造成刷屏、影响群友。
十、尊重智力劳动成果
十一、违规及处理
群友应自觉遵守本群规则并接受群主及管理员的善意提醒及劝告;
对于违反群规则的行为,群主或管理员有权、有义务即时制止。
群友违反群规则经提醒三次,不回应、不接受,管理员可直接移除本群;
群友间应友善相处,如发生争议,应保持克制,务必不要与其他群友或管理员争执、造成刷屏,影响其他群友。建议发生争议时,建议群友及时向群主或管理员反映,由群主或管理员给出处理意见。
良好的群的氛围,需要大家共同维护、共同呵护!
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共建阳光下专业领域内律师、法官、检察官、学者、公证员、房管、民政、妇联等政府公务人员、法务工作者及其他法律从业者、学生、媒体等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探讨交流的和谐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