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我在美国当房地产经纪人,最怕华人买家

国内中介行业准入门槛低。2014年,中国的房产中介从业人员超过100万,而在注册期内的房地产经纪人只有9840个。也就是100个房产中介人员里面,只有不到一个是持证上岗。美国的国家经纪人协会也有100多万会员。房产经纪人从业都要持有效执照。以小编所在的奥兰多地区为例,第一次取得执照,需要先上90个小时的房地产课程,包括合同、法律、金融及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取得执照的经纪人还要定期参加测验考试,接受再教育,以保证房地产经纪人的专业水准和服务质量。在许多地区,是每两年需要重新参加考试。第一次需要再接受90个小时的学习课程,之后每次更新执照,需要学习30个小时的课程。

房源信息vs.交易顾问

在中国,中介最大的价值就是房源信息。因为地产网站上面的大量二手房源都是虚假信息,是房产中介用来获客的手段。在互联网时代之前,美国的经纪人的一大作用也是提供房源信息。现在,经纪人的重要价值是房屋交易的咨询顾问。因为在美国,消费者和经纪人在网上看见的房源基本信息是相同的,不存在房源信息的不对称。2015年,美国70%的房屋成交中,房子是由买家自己找到,然后再委托经纪人完成购买程序。

中间人vs.委托人

在中国,中介把买家与卖家联系到一起,以中间人的身份撮合交易。成交是最重要的目标,所以房产中介通常给人的感觉就是“卖房的”。在美国,实现经纪人独家代理制度,通常买家与卖家都有各自的经纪人。经纪人做为用户的委托人,全权代表用户的利益。在交易过程中,买家与卖家并不需要见面。

公司佣金vs.个人佣金

房屋成功交易后,中国的中介公司通常会拿走交易佣金的80%以上,而促成业务成交的业务员却仅仅只能拿到小头。在美国,交易佣金则属于经纪人,经纪人仅需向经纪公司缴纳固定的日常管理费用。另外,不同于中国,美国的房产交易佣金是由卖家支付,通常交易是房价的6%,卖家经纪人与买家经纪人各获取3%,买家则不需要向经纪人支付任何费用。

中介公司口碑vs.经纪人个人口碑

在中国,消费者选择经纪人先是选择中介公司。选择目标区域规模大的几家中介公司,找上多个中介人员来提供服务。在美国,消费者则是根据经纪人的口碑来做选择。通常会通过朋友推荐,网络搜索等途径,选取三到四个经纪人进行面试,确定一个最适合自己的经纪人来提供服务。在美国,一个经纪人向买家提供了某个房屋的信息,那么这个房屋就只能通过这个经纪人来成交。

相对而言,美国买房更加透明、公开,法规对消费者的保护也更好。在美国的买卖房屋的整个过程中,有许多的第三方机构来协助房屋买卖的进程,如房屋估价公司,房屋检查师,公证公司,银行、以及经纪人,产权保险公司等等,每一个机构都在买卖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功能,保证房屋买卖的公平和合理。

我在美国做房地产经纪的苦与乐

作者:范晓天

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移民国家,不仅房地产经纪人而且这些经纪人所面对的客户群都来自不同的国家,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不同的思维方式。由于这种特殊的组合,这里的每一个房地产经纪人的经历和感受是不能一概而论的。

万事开头难

那时考房地产经纪人执照(salespersonlicense)通过率大约是60%。我被分到长滩考场,上千考生聚集在一个巨大的会展厅里。他们来自南加州的各个城市,抱着同一个梦想:成为将来的房地产千万经纪人!场内有很多监考人员,大家都非常严肃。自从高考后我就再没经历过这阵势了。我用足了整整三小时,回答了约50页纸的考题,由于很多问题模棱两可,弄得我没了自信,考完后就听天由命了。

幸运的是,我顺利通过了。申请到执照后我选择了以培训新人闻名的房产经纪公司KellerWilliamsRealty,也是目前全美最大、拥有近九万经纪人的连锁公司。对公司来说当然经纪人越多越好,因为经纪人没底薪,赚的佣金还得与公司分成,新经纪人一般从四六开开始,做得好就升到三七开,二八开,不同公司有不同分法。而公司主要为经纪人提供办公楼、培训、名誉还有法律保护。其实我已有资格去考房地产经纪商执照(brokerlicense),拿到这种执照后就可以自己开公司。可是新兴的无名小公司,要生存和发展并不容易,美国人又热衷于打官司,自己开公司风险太大。所以就连那些顶级经纪人也宁愿在有名气的大公司挂牌,这样有个靠山,又自由。

在KW公司接受了大量的培训之后,我在我居住的小区开始了一个别出心裁的"耕耘"farming,我选择的是我最讨厌但确实是最有效的耕耘方式:挨家敲门doorknocking。我带着自己为邻居们精心准备的"特殊材料",放下面子鼓足了勇气去挨家敲门,非常担心会被轰走,可是当我敲了十几家门以后就胆大起来了,因为我遇到的几乎都是很友好的面孔,对我给他们的"材料"非常惊喜。有的屋主还邀请我进去参观他们装修的房子和后花园,有的屋主很孤独,终于有人送上门来聊天了!不太友好的也有,但后来发现他们多半是我们同行的亲戚或朋友。"

完成了持久战最艰难的第一步,以后的任何事情都不难了。我除了敲门以外同时还选择了一些其他的耕耘方式,比如说定期给整个城市的中国人邮寄自己设计的明信片,不多但也有几百人,通讯地址是产权保险公司的代理为我们提供的。要把房地产经纪作为一个事业,最重要的是要深入卖主,争取多拿卖房合同listing,这样各种潜在的买主也会随之而来。而代表买主,也许攒钱会快一些,但没有卖房子带来的生意多。这就是为什么许多顶级经纪人只负责拿listing,而其他的都让助手来做的原因。

功夫不负有心人

坚持耕耘播种近一年,我才开始不断地争取到卖房合同。第一年做的几笔生意都是代表买方。当我看到自己的房屋出售牌子同时插在多个不同的屋主门前时,那种成就感可能是做经纪人最大的快乐之一吧,自己辛勤耕耘的田地丰收了。

我寄出去的明信片也得到了挺好的回报。偶尔遇到一些当地的中国人,说起我的名字,他们都很惊喜地说:原来是你啊!有人告诉我他们一直保存着我的明信片,等需要买卖房屋时一定找我。有一对在当地的老房子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台湾夫妇,我帮他们找到了中意的新房以后,以很快的速度和很好的价钱卖掉了旧房,不加一分钱就换了一个同样大小的崭新的房子。他们非常满意,至今逢人就夸我,说是我改变了他们的生活,解决了他们夫妻之间的许多矛盾,让他们在新的环境里生活得很幸福。我们两家也成了很好的朋友。作为经纪人,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快乐的呢?

当然,在每一栋房子三十天左右的转户过程中什么事都可能发生,常常会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有时甚至在我们做完大量的工作,接近尾声的时候,买方以某种理由要求取消合同,那样之前所做的一切就付之东流。由于买卖双方几乎不见面,他们有什么抱怨和不满只能发泄在我们经纪人身上,开始我还感到很委屈,但后来习惯了,只要忍一忍,耐心地给他们讲道理,等他们气消了以后往往还是会来向我们道歉的。

持之以恒

第一次打官司

与中国的中介行业比较,美国房地产经纪历史悠久,系统规范统一,合同细致完善,政策与法律制度健全,经纪人受到很高的职业道德标准的约束,也受到一定的法律保护。

如何看房

由此可见,我们在南加州的所有经纪人不仅拥有相同的房源,并且可以带客人看到所有的上市屋。这一点是美国经纪人的一大优势,因此我们和买卖双方一般只签署独家代理合同,买方或卖方只应该选择一个自己信得过的经纪人。脚踏两只船的买家不仅得不到任何好处,而且还会失去经纪人的信任,有谁会为那些不尊重自己劳动的买家尽心尽力呢!

中国买家给我们带来的挑战

美国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在过去的四五年里,从中国大陆过来买房投资的人一波接一波,这对我们这些懂中文的经纪人来说无疑是件快乐的事。这些买家大多来自北京,上海,深圳和广州,因为他们在那边卖一套公寓就可以在这边买一栋独立别墅了。而他们中间大多数人都不清楚美国的房产买卖如何抄作。美国如此之大,在哪个洲哪个城市买房都不确定,就算他们已经确定在南加州买房了,这里也有几百个城市,东南西北相距也有两个多小时的车程。由于这种不确定的因素,他们过来以后就需要到处看房,有的甚至以旅游的形式在全美各大城市都看。他们很清楚,在美国买房,买主不花一分前就可以得到如同贵宾的待遇。所以每到一个地方就联系当地的经纪人带他们看房,可是每个买家又能买多少房子呢?可以想象,有多少经纪人就成了他们的免费导游。虽然中国的买家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生意,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大的挑战,苦恼和无可奈何。

有这样的买家

周日还是周末都有做不完的事,答不完的问题和看不完的房子,结果呢,我的成交量比以前也多不了多少。付出的远远要比得到的多,而且还常常遇到一些不尊重我们的人,把我们当成免费导游的人,问我们要佣金回扣的人,脚踏几只船的人,帮他们找到了满意的房子又去找亲戚朋友下单的人等等,这些人在把大量的金钱带进美国的同时,也把在中国的坏习惯和耍心眼儿带到美国了!难怪我的一个台湾经纪朋友对我说,她拒绝所有从大陆来的买房人,说他们毫无信用可言。我想她一定是受到了很大的刺激吧。

我们的报酬

我们的新任务

其实,经过这些年的职业熏陶,我已经学会了怎样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理解和原谅那些让我们不愉快的人。对我来说,无论有过多少不愉快的经历,我都仍然喜爱这个职业。一心一意地为客人着想,把他们买卖房屋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令人欣慰的是,我遇到的绝大多数人都是真诚可爱,素质很高,有文化有修养,并且能够成为我终生朋友的人。

在过去的十年里,我作为房地产经纪人所感受到的那些苦那些乐是几天几夜都写不完的。几乎每一单买卖都有苦有乐,乐从苦中来方之甘甜。如同游乐场的过山车,没有刺激也就没有精彩。我们的生活也是如此,由于收入极不稳定,如果要靠经纪人的收入来养活全家的话是极其危险的!在我们刚刚经历过的金融危机期间,不知有多少经纪人辛勤地工作得到的却是零收入,最后不得不纷纷改行,另谋高就。

THE END
1.房地产经纪人是中介吗房地产经纪人是中介吗老夫撩发少年狂 房产经纪人 精选回答 本质上一样,略有区别在于: (1)房产经纪人一般是在房产中介公司或销售公司,一般不会是直接房产公司的销售员。 (2)正规的房产经纪人是需要考证的,房产经纪公司注册必须有符合数量的注册经纪人。扩展资料 ①房地产经纪人就是指在房屋,土地的买卖,租赁,https://edu.iask.sina.com.cn/jy/2IBExNz0xbZ.html
2.房地产经纪人和中介的区别在进行房地产交易时,我们经常听到房地产经纪人和房地产中介这两个职业称呼,但很多人不知道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实际上,房地产经纪人和房地产中介虽然在某些方面有重叠,但其本质上是两个不同的职业。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这两个职业之间的区别以及它们各自的工作范围。 https://m.jutiku.cn/articles/76138_53.html
3.房产经纪人就是中介吗房产经纪人房产经纪人≠中介。房产经纪人是指专门从事房地产交易的专业人员,而中介是指促成交易的中间商。房产经纪https://www.bkw.cn/fcjjr/ask/9337360.html
4.房产经纪人被列入人才引入负面清单,中介要“凉”了!中介房产中介房2021年9月13日,广东东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了《关于更新东莞市人才入户负面清单的公告》,将“房地产经纪人协理”和“房地产经纪人”加入了东莞市人才入户负面清单。同时,《公告》中还指出,自2021年9月14日起的六个月内,相关受理部门将不再接受以“房地产经纪人协理”和“房地产经纪人”的职称和职业资格https://3g.163.com/dy/article_cambrian/GK3SS3LN0552HPJU.html
5.即将全面取消房产中介千万不要做房产经纪人房产中介新手必看由于房地产市场的火热,催生了很多职业房产中介,对于房产中介,一直都是一个很有争论的工作。那今天我们就这个话题一起来说一说即将全面取消房产中介,千万不要做房产经纪人以及房产中介新手必看方面的相关问题。 即将全面取消房产中介 有消息说即将全面取消房产中介,对此很多人都非常关注,那这个消息是真的吗? https://www.qizuang.com/baike/24419.html
6.银符考试题库在线练习5. 在房地产转让过程中,房地产经纪人利用自身掌握的房地产专业知识和信息,为交易双方相互传递信息,代办相关事务,体现了房地产中介服务 的特点。 A.人员特定 B.代理服务 C.委托服务 D.服务有偿 A B C D 6. 新设立的中介服务机构申请房地产估价机构资质的,应当提供材料不包括 , A.房地产估价机构资质等级申请http://www.cquc.net:8089/YFB12/examTab_getExam.action?su_Id=7&ex_Id=7172
7.房产经纪人是销售吗我爱我家房产经纪公司 2.1 关注 北京我爱我家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证券代码000560)是中国大陆首家登陆A股主板市场的房地产经纪企业。公司旗下拥有我爱我家、相寓、昆百大、伟业顾问、我爱我家海外等品牌系列。 2021年8月10日,我爱我家全国加盟门店突破2000家、加盟体系经纪人超10000人。我爱我家自主研发的“i+https://m.plfrog.com/review/2272.html
8.房产中介执业经纪人无执业经纪证书能从事房产中介业务吗相关知识:证券经纪人的职责证券经纪人的职责是在证券交易中,代理客户买卖证券,从事中介业务。这就是说,在 怎么选择二手房买卖中介经纪人 一般的市民从事过二手房买卖交易并不多,没有先前的经验可以借鉴,如果出现违约、诈骗、卷款私逃等情况对当事人造成的损失是无可估量的,因此,在买房过程中选择专业的房产经纪https://m.66law.cn/question/answer/3388004.html
9.房地产经纪业务包括哪些房地产经纪是一种以代理、代理等形式从事经纪业务,以获取佣金为手段,以促进他人买卖不动产的行为。公司主要经营范围为承建商代理开发的新住宅。房地产中介业务,除了为新开发的住宅提供代理外,还为现有房屋的销售、销售、销售、出租等服务。 有几种主要的房地产经纪人 1、房地产中介是指从事房地产中介业务的中介机构和https://www.jiwu.com/baike/32265.html
10.房产中介签合同,经纪人是否必须有房产经纪证书是的,房产经纪人签合同时通常需持有房产经纪证书。根据《房地产经纪管理办法》规定,房地产经纪人员必须以房地产经纪机构名义开展房地产经纪业务,并签署相关合同。若经纪人未取得相应资格或证书,则可能违反法律法规,所签合同可能无效,双方权益难以保障。因此,选择有资质的房产经纪人进行交易是确保合同有效性的重要前提。 https://wap.findlaw.cn/wenda/q_43083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