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注意到,另一家名为“深海教育”的培训机构近期招聘信息投放较多。于是记者前往“卧底”,不想遭遇了“军事化”管理。
其销售部门共分12个“军团”,每个“军团”下又设多个小组。在这里,个人信息被分为“首咨”和“公海”两大类,“首咨”即从未被骚扰过的新信息,只有老推销员才能拿到。“公海”是曾被骚扰过但未成功的旧信息。推销员每天最多可从“公海”里拿600条。
“加恐”“截杀”流水作业,拒接也难脱身
推销员会将所有被骚扰过的人分类标记:A意愿强烈、B需多次回访、R放弃。记者查询通话记录发现,多数明确拒绝的人仍会被标记为A。公司规定,只有连续拒绝三次以上、多次破口大骂等的消费者才能标记为R,但如标记R太多,推销员就会被负责人约谈。因此,推销员从“公海”获取数据时,即使被标记了R的人,他们仍会锲而不舍地骚扰。
谁卖了我们的信息:一些互联网巨头、银行和房产中介
调查发现,一些互联网巨头、银行和房产中介成了信息泄露背后的始作俑者,公民信息成了谋利手段。“中邦金融”的一位中层向记者透露,公司的数据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银行,特别是曾贷过款的银行客户;二是房地产中介,比如我爱我家、麦田、链家等公司的一些客户经理,拿着“资源”跳槽而来。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