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众里寻他,却在阑珊处。“止跌回稳”为房地产市场指明了方向,然而经历了短暂脉冲后,高频数据似又回落。地产政策始终未停歇,但微观主体预期仍如此反复纠结。稳定房地产的那把钥匙究竟在哪儿?地产内部,还是已然在地产之外?
3.需求端看,房价与居民存量资产高度关联,而存量资产的收敛反过来会掣肘增量加杠杆的意愿。国际经验表明,货币财政等宏观政策的力度要超出常态化水平,才足以改变居民对存量资产负债表的修复预期,从而实现房地产的止跌回稳。
4.展望未来,供给端的保交楼、收储等政策仍将继续,着力点仍是“保项目”而非“保主体”。需求端的购房激励及城中村改造也将推进,但实效取决于总量性宏观经济政策能否有超常规的力度。地产止跌回稳的力量,在其内部,更来自地产之外。
正文:
近期中央提出的“止跌回稳”,为房地产市场指明了方向。然而经历了短暂脉冲后,高频数据似又回落。地产政策始终未停歇,但微观主体预期仍如此反复纠结。稳定房地产的钥匙究竟在哪儿?
一、供给端:如何纾困?
图1.保交楼进程影响新房销售
图2.地方举债能力影响收储意愿
注:广义政府债务率包含地方政府债务和城投平台部分有息负债。
二、需求端:何时改善?
房地产是我国居民最主要的存量资产,平均占比约60%。国际对比看,与日本90年代地产调整初期(约65%)相当,且明显高于当今美国(20-30%)、德国(30-35%)、英国(35-45%)等。即使金融资产价格抬升、存款理财积累等,亦难对冲房价收缩对居民存量资产的影响。
图3.房价与居民存量资产高度关联
注:资产包括住房、汽车、现金、存款理财、股票债券、基金等,负债为住户贷款。
存量资产的收缩,反过来会掣肘居民增量加杠杆的意愿。国际经验表明,货币财政等宏观政策的力度要超出常态化水平,才足以改变居民对存量资产负债表的修复预期,从而实现房地产市场的止跌回稳。
图4.修复存量,需超常规的增量政策
注:利率为影子政策利率。
展望未来,供给端的着力点仍是“保项目”而非“保主体”,需求端的实效取决于总量性宏观经济政策能否有超常规的力度。初步测算,明年商品房销售的绝对面积或仍下降,但鉴于低基数,同比降幅或小幅收窄至9%左右;房地产投资降幅约11%。地产止跌回稳的力量,在其内部,更在地产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