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夏季,为了拿到一份实习证明顺利毕业,22岁的陈明决定出门去工作,大学期间学过很多门课程,但找工作的时候几乎都没什么用。将自己抛向劳动市场,衡量标准变成学历、技能或体力。他虽然是大学生,但是在遍地大学生的武汉,他除了打游戏别无所长,只好去做自己有些排斥的房地产经纪人,底薪3000块。
经纪人这个职业在我国有个更广为人知的称谓——中介。其实房产经纪人只是众多经纪人中的一类,但却是最饱受诟病的一种经纪人,这工作并不简单,从理论话术到外表包装都需要经验。
01
一直在被教育的路上
来自中介前辈的谆谆教诲,让他有些难以接受,互联网课堂也让他大开眼界。近日,陈明所在的门店就拿着杭州姑娘越过中介自己卖房成功的案例,开启了学习与复盘。
事情是这样子的:
现在小如的卖房帖子,被店里拿来集体学习研究,如何在网络社交平台卖房。
“从逼单攻略到吸引客户联系,我们的日子也不好过,触达意向用户的难度越来越高。”陈明说到。
除了客户买房意愿的降低,现在一些政策也对房产中间方不太友好。
自杭州官方率先试水“房东直售”之后,深圳、上海、宁波、徐州等城市接连跟进,中介行业由于其腥风血雨的体质,几乎每次都能引发一波去中介化的讨论。
02
去中介化
像小如这样自己找到买家并成交的情况,完全符合自主交易的条件。但是这次交易,小如最后还是找中介完成了过户环节,因为买家需要按揭贷款,而中介告诉她,“买卖双方私下成交的房子不能有贷款,涉及贷款必须要找中介才行”。
为此,小如这套房子成交价320万元,按中介的算法,买家最终付了约5万元的中介费。
相比话题热度,“房东直售”战绩则远未达到“热”的程度。
比如,被誉为“首创者”的杭州市二手房交易监管服务平台,“个人挂牌房源”板块在运营一年多以后,挂出的房源不足9000套,在全市10多万套的二手房挂牌总量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尽管“房东直售”模式好评如潮,交易成功的却不多。据上观新闻《又一城市落地“房东直售”,被叫好交易量却不高,释放的真正信号是什么?》指出,从全国来看,85%的二手房交易仍在通过中介来操作。
仔细想想,我们反感的是中介吗?人们反感的是什么?
-信息垄断。本来,现在各种网站、论坛这么多,找点信息应该很容易。但是,一旦某一领域有了中介,包括但不限于二手房、二手车,就会出现大量虚假信息。有效信息全部被淹没了。中介敢不敢在标题上不做假,中介出租、出售不要写个人出租、出售?
-基于信息垄断的虚假宣传。一切以提成为目标,尽量推荐不好卖的,提成高的,为了提成隐瞒风险和问题。
-无限夸大个人交易风险,甚至以占号等方式阻碍个人交易。
所以,人们反感的不是中介,是大量缺德甚至违法的行为。
03
关店潮
“中介是个少数人赚钱的职业,别说一月卖三套,你能三月卖一套,也算行业精英了。”,据陈明观察,三十个中介真正能赚钱的最多六人,他们月薪2万也不止,但是如果幻想自己能成为那个人,就有点天真,尤其是在现在的经济形势下。
根据贝壳披露,截至2022年12月31日,经纪人数量为394,020名,较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454,504名减少13.3%。截至2022年12月31日活跃经纪人数量为349,681名,较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406,794名减少14.0%。
贝壳对活跃经纪人的解释是,截至特定日期的“活跃经纪人”界定为平台上的经纪人,不包括已发出离职通知但尚未办理离职手续,于过去30天内未参与房产交易任何关键环节(包括但不限于介绍新房屋、吸引新客户及房屋带看),或于过去三个月内未参与促成任何房产交易的经纪人。
用更直观的数字,贝壳去年失去了60484名经纪人,或有57113名活跃经纪人选择离开。
不仅是人,贝壳的门店也有所减少。根据披露,贝壳截至2022年12月31日门店数量为40516家,较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51038家减少20.6%。截至2022年12月31日活跃门店数量为37446家,较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45339家减少17.4%。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指出,在房地产行业整体下行而市场交投活跃度下降的情况下,主要依靠分佣收入的经纪人收入下降是自然而然的事情,2022年贝壳的经纪人数量减少了6万人也是合乎行业逻辑与市场状态的。
这不是贝壳一家的寒意,更是整个行业转型的迫切。
根据深圳房地产协会的初步统计,2022年初,深圳的房地产中介店铺有8000多家,到年底锐减到2200家左右。
陈明所在门店位于汉口,市场高峰时周边一度分布5家中介门店,每隔不到300米就有一家,平均每家大门店,有10位以上的经纪人。但是到了今天,很多门店都也已经关门求转租,卷走了其他同事,这份钱也不好赚。好在陈明奔着实习证明而来,对业绩并不在意,但是其他正式员工,每天都在吐槽业绩难做,“月月零单”成了常态。
与陈明一起去中介门店工作的还有还有暨大、华农的应届生。“新入行的中介新人,就业更是严峻。他们有的没底薪,最多是得益于老员工的帮忙,成交后到手提成仅有三分之一甚至更少。即使是这样,985的毕业生为了找工作,卷到了中介门店。”陈明说道。
容纳着无数就业的岗位,转型比取代它更为迫切。
参考资料:
[1]《黄埔中介:熬走了同行,又被名校生卷到飞起...》广州楼市
[2]《中原地产“暂停”60家门店中介面临重新洗牌》同花顺
[3]《觉得中介太不给力,杭州女生在小红书发帖卖房,结果让经纪人心服口服》潮新闻客户端
[4]《房地产交易“去中介化”要开始了吗?》人民资讯
[5]《“房东直售”为市场引入“赛马”机制》光明网
[6]《贝壳的“双面性”之压:营收、毛利与佣金大降,员工和门店也巨幅减少》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