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一则“2岁男童入住自如‘甲醛房’,患白血病离世”的消息不胫而走。对此,有媒体报道,“自如回应:道歉做不到”,让人大跌眼镜。
如网友所言,已经数不清多少次被曝甲醛房事故了,而自如的态度一向如此。
▲小Q街访: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贝壳涉嫌“垄断”么?
企查查数据显示,自如实际控制人为左晖,控股比例高达94.6%。但此时左晖,或许顾不上这些。
趣识财经通过企查查平台查询,自2019年3月至5月16日,左晖陆续卸任200多家链家店面的法定代表人一职,颇有与链家“划清界限”之意。数据显示,左晖曾担任近1000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多为链家系公司。
据不完全统计,链家曾受到过105次行政处罚,其中因房产交易纠纷,左晖还被法院列入限制消费名单,“逃离”链家,似乎顺理成章。
01争议,裁判员&运动员后,再谋售票员
醉翁之意岂止酒!
在贝壳不断为外界诟病“既是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形势下,左晖唯有快刀斩下链家虚名,方能“自证清白”。
来看左晖口中的贝壳找房:
1)进驻98个城市,携手160个新经纪品牌,连接21000家线下门店。
2)20万名经纪人,每天为3000个家庭找到理想居所。
3)1.87亿套房源,VR房源用户浏览量达1.68亿人次。
“数字化管理、优质经纪人服务”是贝壳平台化进击的两大方向。在左晖看来,未来服务在住房价值链的构成中将超50%,而数字化是重塑住房的重要手段。
但脱胎于链家的的贝壳,始终越不过“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商业悖论。
但面对贝壳的来势汹汹,如58这般实力与底气的平台并不多。随着,21世纪不动产等越来越多平台加入,贝壳一家独大趋势愈发明显,与之伴随的大企业病也呼啸而至。
不少自如用户向趣识财经反馈,“自如房子相对干净,但经常碰到刚装修完便出租的情况,此时甲醛味十分浓烈。”
联系到近日,2岁男童入住自如甲醛房,不幸离世,而自如拒不道歉。不少业内人士暗指左晖毫无作为背后,更对贝壳一家独大担忧不已。
放眼国内,贝壳找房试图通过ACN(AgentCooperationNetwork)经纪合作网络搭建一个开放的、信息共享的平台,以吸引更多的中介机构和经纪人入驻。
实际上,MLS会员有着严格的准入门槛儿。要想成为MLS会员,必须获得当地经纪人协会的审批通过;在这之前,经纪人还必须获取由各州考核发放的经纪人执照。
不少业内人士分析,除却运动员(自营)、裁判员(平台)外,贝壳恐将染指售票员角色,但贝壳的企业身份比较尴尬,这在商业伦理上很难自圆其说。
况且,即便三重角色在逻辑上行的通,当下左晖口中的20万经纪人,贝壳又该如何管理,提升服务呢?
02跃进,经纪人培训学校华而不实?
事实上,在贝壳找房上线后,围绕经纪人、中介的培训与管理便拉开序幕。
贝壳CEO彭永东曾公开透漏,贝壳在上海花桥购得一块3.3万平土地,计划在居住领域,建立店东/长培训学校。预计未来三年,贝壳会投入超十亿用于居住领域店长和店东的基础设施的打造,培训1000名学员。
此外,贝壳找房设立灯塔计划,将设立10亿元灯塔基金。彭永东称,贝壳找房计划在未来帮助超50个品牌主形成超过200家店面规模,帮助超过20个品牌主形成超过500家店面规模,帮助超过10个品牌主实现超过1000家店面规模。
贝壳试图通过在校培训C端学员,赋能B端品牌店面,推动居住市场的整体进化。
但梦想高远,现实残酷。贝壳探路居住培训领域早已有之,但虎头蛇尾,收效甚微。
一位参与其中的房产经纪人表示,“最早对原力场期望很高,后来发现所讲内容大同小异,整个活动更像是居住领域的时尚秀。”
另一参与现场的媒体人向趣识财经透露,“感觉这几次培训很水,贝壳把立意拔的很高,但实质内容有限,而且听说杨现领已经离职。”
趣识财经向贝壳找房求证获悉:杨现领已辞去贝壳找房的行政职务,其在离任后继续担任贝壳研究院名誉顾问,并在房地产研究领域继续与贝壳找房保持深度、紧密的合作。
一位接近贝壳找房的从业人士表示,从原力场到培训学校,贝壳在谋一个大局,但梦想仍需实践支撑。
其实,无论是培训学校,还是左晖口中的新居住未来图景,贝壳执力在造的新居住场景更像概念逻辑,原来低调务实链家再也不见了。
更有用户直言,自从入驻腾讯九宫格,整个贝壳“飘”起来了。
03梦难,九宫格加成仍待检验
贝壳,确实有傲娇的资本!
3月25日,贝壳找房宣布启动D轮融资,由腾讯领投8亿美元。一时之间,贝壳携腾讯资金流量之势,风光无二。而贝壳找房也完成了腾讯在“衣食住行”四大领域布局的最后一环。
对腾讯而言,衣食住行早已不再是流量生意,而是助其打造产业互联网、完善支付环节的重要依托。
但对贝壳而言,这场拥抱流量的盛宴,其变现效果仍待检验。
但,不可否认,左晖的贝壳已乘风破浪,成为引领居住浪潮的一搜巨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