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大概就是限购了吧,昨天在朋友圈看到这么一张图
买个奶茶也要限购,据说人民广场的肉松蛋糕也要限购,边上黄牛说加价20块就可以买到一样的,但是好像还是有人愿意排队购买,说是这样有特别的参与感。有人为此排队晕倒并且说无怨无悔
哎,这世道
这年头不弄个限购政策都不能说明他有多红
这个情况在苏州某一个行业里也得到实施
是的,墓地也限购了,但凡是让人住的地方,不论是房子还是墓地,统统都限购了。作为一个小鸡肚肠的人,我实在是不知道是一样东西太好卖了才限购,还是一样东西通过限购显得自己很好卖
而房地产行业,已经将限购这个逻辑发挥到极致了
基本上鸡胸这一块部分已经完全的沦陷
35城下了110道金牌,几乎是全方位的
然后呢
是永无止境的
而极致中的极致,大概就是北京这个城市了,我们来看一下北京市场对于限制购买房子所采取波澜壮阔的措施
——从刚开始的认房又认贷,提升首付款,卡死了一群在北京想要置换的人,也基本卡死了卖掉房子换房子这样简单的需求
——然后是对外来人的社保从连续5年变成连续60个月,卡死了在上海工作的外地人
——然后是对环北京城市限购,卡死了没办法买在北京选择周边城市的人
——然后是学区房的王炸,未来将使用摇号分配学区卡死了买学区房的人
——然后是离婚后一年内不能买房,卡死了指望通过离婚获得房票的人
——然后是对北京商住最小面积500且不能卖给个人,卡死购买商住用来居住的人
——就连刚刚早上爆出一个新闻一个中介为了卖房和人假结婚,下午就出台了禁止中介一年内买入卖出同一房子这件事
我不知道各位对于这些政策怎么来看到,我脑子里唯一的反应其实就是:总有一款调控适合你
所以这两天网络上也流传着这样的故事:为了买房层层躲避,然后每次躲避之后又被新政打击的故事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买房变成了这么邪恶的事情,被各种的打压
而对于北京这样的举措,晚上码字之前我看到这样的消息
住建部:北京房地产调控惊艳值得各地认真学习
未来的全国楼市调控力度会怎么样,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的是,在北京,现在的调控属于指哪打哪,而且没有逻辑可言,所以别说预测,幻想都幻想不出来
我想这可能就是一个信号吧,表达了政府当下对于这个行业的态度,大概是什么态度其实是我想和大家聊得
这么做或许是希望这个行当可以在当下速冻
很多人认为调控是为了打压房价,其实打压房价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哪怕是象征性的打压通过开发商环节的施压也会更加有效。这一轮的调控毫无疑问,是为了让这个行业速冻,所有人都没有购买的可能
过去调控惯常采用的是抽去房地产里的钱,这一次这么做可能某种程度上房地产里的钱实在太多,所以最后采用这样粗暴的关水龙头的模式
任何账面上的钻空子都被禁止,政策的截点密集到令人喘息的程度
但让这个行业停下来是为了什么
某种程度上可能也是为了控制情绪,整个社会永远处于金字塔型,而最底层最没有购买力的反而是互联网上发生最频繁的,当下的房价成为了他们最好的情绪宣泄的出口,舆论爆发性的传播也给到整个社会额外的戾气
通过这样一竿子打死的政策会误伤很多人,但是某种程度上也是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不患寡而患不均,这是典型的中国特色
我一直秉持一个观点,就是不要把政策颁布者当成傻子,其实每个政策逻辑,我们都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更何况是游戏规则制定者
其实这样的政策落实对于房价不会产生本质性影响,而且同样的,在未来一旦松绑之后一定会产生报复性反弹。
我们可以看到除了新政之外北京还做了一件事情
对于学区房,北京连续甩出了十二道金牌,首先是明确过道房不算学区房,然后是规定没有允许开发商不能合作建立学校,再然后推出通过摇号明确学区,后面还有增加优质学校供应以及中介挂牌需屏蔽学区房概念等
很显然,是在强行的将学区和房子这两个载体分开来
如果用比较装逼的词汇来说,是强行降低房子背后的资源配置,通过这样的手段消除大量的极端个案
这是一种可能
我看到这么一个消息,2014年国土部曾制定了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的四年规划,要在2017年实现信息共享,依法公开查询。
然后是现在
国土部部长姜大明近日表示,今年要巩固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成果,力争年底前所有市县全部接入国家级信息平台,全面实现登记机构、登记簿册、登记依据和信息平台“四统一”。
再一次强调房产税不会降低房价,但是某种程度上可以实现社会结构的二度财富转移,这里聊的财富转移,是从过去问企业体制内税收转移到有产阶级税收转移的模式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一段历史
清廷平定台湾之初,台湾土著民族大部分还处在部落社会阶段,汉人移民的优势是明显的,清政府因此采取“护番保产”政策,该政策的中心是保护“番地”不流失到汉人移民手里。
但由于清政府在地权问题上没有立法,没有界定地权(即不立田制),因此不能有效地阻止汉人移民拓垦“番地”,不得不采取各种行政干预手段,如禁止“贩买番产”等加以补救。
所以对于地产这行,什么时候解禁其实是非常关键的,这个开关不在我们手上,需要最高层的智慧
但是,我同样想说,限购这个政策本来就是反人性
我几乎可以想象肉松面包和奶茶限购之后会发生什么事情
本来只想买一份的朋友莫名其妙的买了两份,道理是觉得不买就对不起自己
如果商家再黑心一点串通好黄牛……啧啧啧,我实在想不到比这更好的生意逻辑
怎么破,当奶茶店开的跟星巴克一样,估计来一万个黄牛也不害怕排队
任何垄断的行业
越限购越伤人
计划经济时代,用粮票兑换资源的时候,你都不知道地下交易的泛滥有多严重
这个时候,我突然想起了我一个朋友曾经对我说的话
他说,时代的更替,其实每一个时期都有红利崛起之人,也会有被牺牲掉的一代
比如大跃进时代,国企体制内就迎来大干特干,而私营企业就是被社会挤压的一代
而后的改革开放,拥抱市场经济的迎来最好红利,固守体制的被社会淘汰
当下的80后,在小时候没有经历那么完善的教育体系,长大后却要经历社会高速爆发后带来的压力,而90后却是最好的崛起
当下的50后,还在为接受如何养老问题孤独一生,而后面的60后70后因为市场概念的提升,预计会迎来非常精彩的晚年
每一个时期都有被牺牲掉的人
而当下的房地产或许就是这样的状态,房价暴涨与调控的镇压高度存在于几个维度上
对于房子这件事,不是这个房子我们是否买得起,毕竟能够买得起房子的人永远是少数,但是这样的趋势,引起的人心波动是最恐怖的,我们没有心思上班,我们不愿意努力,我们不想去创新,也不会去突破
因为这一切在房价面前显得那么的一文不值
曾经在网上看到这么一个段子
一个男人十年前毅然以60多万元卖掉了自己在***的房子,拿着这笔钱去创业,经过十年努力打拼,公司走上了正轨,赚到400万纯利润,然后他用全部利润再加上部分银行贷款,把自己当初卖掉的那套房子又买回来了,毕竟小孩要上学。在***,明明可以买房致富,他非要装逼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