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中介机构跑路,工商部门要被追责?别怕!弄清自身职责妥善应对

房地产中介机构跑路,工商部门要被追责?

别怕!弄清自身职责妥善应对

1994年7月5日公布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的《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五十七条规定:“……设立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应当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设立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后,方可开业。”第六十八条规定:“违反本法第五十七条的规定,未取得营业执照擅自从事房地产中介服务业务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房地产中介服务业务活动,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罚款。”这是我国法律首次明确工商部门介入中介服务机构监管的规定。1995年10月26日国家工商局公布实施《经纪人管理办法》,开始全面介入中介市场管理,自此工商部门的“三定”方案中也增加了监管中介市场的职能。

我们把《联合通知》中所说的十类违法违规行为即“(一)发布虚假房源信息,造谣、传谣以及炒作不实信息误导消费者的行为;(二)诱导、教唆、协助购房人通过伪造证明材料等方式,骗取购房资格、骗提或骗贷住房公积金、规避限贷的行为;(三)采取内部认购或雇人排队制造销售旺盛的虚假氛围以及通过炒卖房号非法牟利的行为;(四)协助当事人签订“阴阳合同”规避交易税费的行为;(五)违反《商品房屋租赁管理办法》规定,擅自改变房屋内部结构分割出租,为不符合安全、防灾标准的房屋提供租赁经纪服务以及低价收进高价租出赚取差价的行为;(六)侵占、挪用房地产交易资金的行为;(七)未履行书面告知义务,强制提供代办贷款、担保服务并额外收取费用的行为;(八)泄露、出售或不当使用委托人的个人信息,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九)未取得营业执照或未在房地产主管部门备案,擅自从事房地产经纪服务的行为;(十)借用冒用房地产经纪人员名义签署房地产经纪服务合同,以及租借房地产经纪人员资格或注册证书的行为。”与《房地产经纪管理办法》相对照,不难看出:

——《联合通知》中所说的十类违法违规行为中的前三项,即“(一)发布虚假房源信息,造谣、传谣以及炒作不实信息误导消费者的行为;(二)诱导、教唆、协助购房人通过伪造证明材料等方式,骗取购房资格、骗提或骗贷住房公积金、规避限贷的行为;(三)采取内部认购或雇人排队制造销售旺盛的虚假氛围以及通过炒卖房号非法牟利的行为”属于《房地产经纪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第(三)项所指的“以隐瞒、欺诈、胁迫、贿赂等不正当手段招揽业务,诱骗消费者交易或者强制交易”的违法行为。最近南京市房管局查处的中介炒卖房号案件就是按《房地产经纪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第(三)项定性、依据第三十七条进行处罚的(见新闻报道《房管局发布对中介炒卖房号处罚:取消网签资格、罚款3万》)。

——《联合通知》中所说的十类违法违规行为中的第四项,即“(四)协助当事人签订阴阳合同规避交易税费的行为”属于《房地产经纪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第(五)项所指的“为交易当事人规避房屋交易税费等非法目的,就同一房屋签订不同交易价款的合同提供便利”的违法行为。

——《联合通知》中所说的十类违法违规行为中的第五项,即“(五)违反《商品房屋租赁管理办法》规定,擅自改变房屋内部结构分割出租,为不符合安全、防灾标准的房屋提供租赁经纪服务以及低价收进高价租出赚取差价的行为”分别属于《房地产经纪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第(六)项所指的“改变房屋内部结构分割出租”、第(九)项所指的“为不符合交易条件的保障性住房和禁止交易的房屋提供经纪服务”、第(二)项所指的“对交易当事人隐瞒真实的房屋交易信息,低价收进高价卖(租)出房屋赚取差价”的违法行为。

——《联合通知》中所说的十类违法违规行为中的第六项,即“(六)侵占、挪用房地产交易资金的行为”属于《房地产经纪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第(七)项所指的“侵占、挪用房地产交易资金”的违法行为。

——《联合通知》中所说的十类违法违规行为中的第七项,即“(七)未履行书面告知义务,强制提供代办贷款、担保服务并额外收取费用的行为”属于《房地产经纪管理办法》第三十三条第(二)项所指的“房地产经纪机构提供代办贷款、代办房地产登记等其他服务,未向委托人说明服务内容、收费标准等情况,并未经委托人同意的”违法行为。

——《联合通知》中所说的十类违法违规行为中的第八项,即“(八)泄露、出售或不当使用委托人的个人信息,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属于《房地产经纪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第(四)项所指的“泄露或者不当使用委托人的个人信息或者商业秘密,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违法行为。

——《联合通知》中所说的十类违法违规行为中的第九项,即“(九)未取得营业执照或未在房地产主管部门备案,擅自从事房地产经纪服务的行为”,其中未取得营业执照的行为属于国家工商总局《经纪人管理办法》第十八条第(一)项所指的“未经登记注册擅自开展经纪活动”的违法行为;未在房地产主管部门备案的行为违反了《房地产经纪管理办法》第十一条“房地产经纪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到所在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建设(房地产)主管部门备案。”的规定。

——《联合通知》中所说的十类违法违规行为中的第十项,即“(十)借用冒用房地产经纪人员名义签署房地产经纪服务合同,以及租借房地产经纪人员资格或注册证书的行为”属于房地产经纪人员资格证书和注册证书的管理问题,当然应由发证部门即住建部门管理。

2016年4月29日国家工商总局以第86号令发布《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工商行政管理规章的决定》,正式废止《经纪人管理办法》,《联合意见》中确定的工商部门仅负责“依法查处未办理营业执照从事中介业务的机构”的职责与废止《经纪人管理办法》的精神高度契合。

面对纪检监察部门和检察机关的调查,我们基层执法人员既要积极配合,又要讲明我们的法定职责,做到该我们承担的责任我们绝不推卸,但不该我们承担的责任我们也绝不当“冤大头”。这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我们整个工商部门负责。

THE END
1.我是房产中介,今年八月份卖了一套房子,合作方没有按照约定按其付我中根据法律规定,不同房屋中介纠纷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具体如下: 1、对于房产中介无照经营、发布虚假房源https://china.findlaw.cn/ask/question_66058751.html
2.房产中介的监管部门是哪个部门律师普法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归口管理全国房地产中介服务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归口管理本行政区域的房地产中介服务工作。房屋中介的主管部门为房地产中介行业协会、建委。可以依次去房管局,消协,工商局,公安局、物价部门等部门进行投诉。 《房地产经纪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房地产经纪机构和房地产经纪人员不得https://www.110ask.com/tuwen/16123759263709442040.html
3.监管部门出手规范房地产中介服务长江云监管部门出手规范房地产中介服务 5月8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市场监管总局,两部门联合印发意见,针对二手房中介费过高、操纵经济服务收费等问题,提出具体要求。(湖北电视综合频道出品 )https://news.hbtv.com.cn/p/2412809.html
4.七部门出台新规加强房地产中介管理住房城乡建设部房地产监管司司长 高志勇:已经建立交易资金监管制度的地区,要不断优化监管方式,提高资金的运行使用效率,尚未建立的,要在今年年底前出台监管办法。 房产中介未来须实名服务 资料图 针对越来越多的中介机构与金融机构建立业务合作关系,意见要中介机构提供住房贷款代办服务的,应由委托人自主选择金融机构,不得http://m.news.cctv.com/m/a/index.shtml?id=ARTIysz6CossunrmPnMQrwem160816
5.抖音发地产广告视频违反广告法!福州一房产中介被监管部门罚款70元海西房产网(微信公众号:fjhxfcw)消息:信用中国(福建福州)网发布信息显示,2月6日,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福州片区管理委员会综合监管和执法局开出“榕自贸综执开快处罚﹝2024﹞2号”。 经查,当…https://m.sohu.com/a/758158963_410388
6.政府整治房产中介乱象黑中介将被行业禁入房产资讯政府整治房产中介乱象 黑中介将被行业禁入 [摘要]针对中介市场乱象,住建部、国家发改委等7部门联合出重拳,于8月17日印发《关于加强房地产中介管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建立黑名单制度,实施行业禁入。在某地产首席分析师看来,这也是之前多部委整治中介乱象的落地之举。https://www.fang.com/news/2016-08-24/22581084.htm
7.房产中介如何应对12315投诉指南总之,房产中介作为房地产交易的重要参与者,其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切身利益。通过12315投诉电话,消费者可以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房产中介机构也应意识到,只有通过合法经营,提供专业、诚信的服务,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足。对于监管部门而言,加强对房产中介的监督管理,打击违规行为,是保障房地产市场健康发https://www.jiwu.com/baike/58538.html
8.房产中介到底归什么部门管啊?房产经纪人房产中介归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管,具体监管可能还涉及工商、税务等部门。准备资格考试时,这些知识点很重要https://www.bkw.cn/fcjjr/ask/3124541.html
9.七部门规范房产中介,整治假房源乱收费和一房两卖规范中介服务合同签订行为,中介在接受业务委托时,应当与委托人签订书面房地产中介服务合同并归档备查;推行交易合同网签制度,各地要全面实行交易合同网上签约,一套房屋已经完成网签的,不能再重复签约;实行交易资金监管制度,各地要建立健全存量房交易资金监管制度,中介及其从业人员不得通过监管账户以外的账户代收代付交易资金,http://m.xgnews.cn/p/4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