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龙少年用自己的剑刺死恶龙,然后坐在尸身上,看着闪烁的珠宝,他慢慢地长出鳞片、尾巴和触角,最终变成了另一条恶龙。”
欲望面前,连神话中的英雄都会变成自己不认识的模样。而回到现实中,这样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
2014年,当时房产中介行业最大的线上房源平台搜房网改头换面,正式介入房产交易领域,链家创始人左晖发出公开信,信中指出搜房网是在逆潮流,是在开历史倒车,既做平台,又做中介公司。
2018年,链家正式发布贝壳找房,后者立志成为最大的房源平台,将包括链家在内的房产中介机构聚集一堂。但上线没多久,就被业界形容为“掏空”了链家的核心资源和人才。熟悉的戏码再次上演,但与搜房不同,贝壳在“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的质疑声中规模渐大,并暗中筹划敲锣上市。
4月23日,贝壳找房迎来两周岁生日。去年同期,业内曾经有多家竞争对手公司对其发起诉讼,认为其存在大量不正当竞争行为。今年的生日季,贝壳依然是糟心事不断,竞争对手称其使用不当手段挖人,平台接入的品牌商作为自家兄弟发出长文控诉贝壳的“七宗罪”,一些城市多家中介联合倡议抵制贝壳找房......现实与故事的界线逐渐模糊,曾经的屠龙少年似乎真的正在变成恶龙。
文/木木(业界风云汇)
感觉行业被“掏空”
进入4月以来,贝壳已经先后三次掉进舆论漩,我们逐一来看:
4月初,重庆本土房产中介品牌到家了创始人王凯在朋友圈发声,称贝壳重庆站紧急开会,会议就一个核心主题——打倒到家了。为此,贝壳使出“钞能力”。根据王凯所讲,贝壳每挖走一个到家了员工,内部奖励2000-5000元,并对倒戈的到家了店长给予高额开店补贴。
“全国都被贝壳拿下了,没有理由重庆拿不下,半年之内不惜一切代价让到家了关门”,为何要下如此之大的决心?业内人士猜测,3月底58同城、58爱房联共同投资到家了5亿元,到家了潜在威胁性变大,成了此次“大哥收拾小弟”的导火索。
如果说针对特殊竞争对手使出非常规商业手段无可厚非,那面对自家兄弟的“呐喊”,贝壳恐怕一句话两句话很难解释的清。
4月12日,自称“最早加入贝壳平台的品牌之一”的品牌主细数了贝壳的七宗罪,架空品牌、恶意倾斜资源、断财路、空谈赋能与支持、不公平对待、毁掉品牌的基础、看不见未来,七宗罪最终导致的结果,“用一句话形容就是:活,活不起!死,死不起!”
总结起来,该品牌主想要表达的意思是“把自己卖了”,接入贝壳之后,门店、经纪人、客源、房源等核心资源全部共享给平台,但贝壳并没有兑现当时签合同时信誓旦旦拍胸脯给出的保证。
随后,贝壳给出了官方回应,称七宗罪的控诉中存在不实内容点,并给出了澄清。如贝壳提到,平台资源主要依据房源维护、带看、贝壳分等维度,由系统算法进行自动评定、分配,人为“倾斜资源”一说并不存在。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4月19日网上传出一份倡议书,内容为盐城百家中介联合抵制贝壳找房。倡议书中提到,“B壳找房”在盐城地区的不正当竞争,破坏了行业生态平衡,盐城本地同仁坚决与“B壳找房”划清界限。
除了竞争对手和自家兄弟被“掏空”,开发商作为行业另一重要参与方,也受到了贝壳的影响。此前有媒体报道,因为贝壳系在某地区市占率过高,开发商不得不主动上门谈合作,并接受高于正常水平数倍的佣金条件。也就是说,开发商们过去苦心经营的多渠道资源也难逃被“掏空”的厄运。
上市前的埋雷
忍受非议的贝壳,其实也有自己的难言之隐。
“掏空”链家,站在巨人肩膀之上,贝壳的规模迅速扩张。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底,贝壳已经进驻106个城市,平台入驻经纪品牌超过235个,连接了3.8万家门店和超过36万房产经纪人。
上个月,外媒报道称贝壳找房获得15亿美元融资,其中软银领投10亿美元,高瓴资本、腾讯控股、红杉资本出资5亿美元,公司估值为14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70亿元。且贝壳的目标是最快于今年在香港首次IPO,IPO的目标估值是在200亿至300亿美元之间。
由于经过多轮资本融入,左晖手中的链家股份已被大幅稀释,链家推出贝壳时业内有分析称,左晖意在“金蝉脱壳”,贝壳平台主体公司左晖持股94.38%,未来贝壳或承担上市重任。不出所料,过去两年里,贝壳确实在为完成对赌协议而狂奔。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狂奔的互联网公司多多少少都会埋下一些隐患,贝壳也不例外。
上线之初被质疑“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直到今日业内外依然认为这是贝壳的“硬伤”所在。经纪公司入驻平台,交上房源等核心资源,然后再与贝壳大哥链家一起踢球。所谓的共享、共建、共赢,裁判贝壳其实很难完成逻辑自洽。品牌主的控诉中也有体现,“我们今天的确成为了平台的垫脚石,大儿子链家,干儿子德佑,睁开眼睛看好了,贝壳网上3个展位有哪个与你有关?”
除此之外,系统繁琐、形式化严重、收益拆分严重、执行不力、虚假房源等等内部问题也随着贝壳的狂奔被放大。
2019年初,贝壳进行组织调整,建立战区制,将链家、德佑、贝壳新房业务纳入同一平台管理,原本打算将旗下全部城市经纪资源打包整合在一起,其中对贝壳的定位是局中统筹,但却爆发了统筹不利和管理混乱问题。
据媒体报道,“浙江24小时”点名批评黑中介问题时,这一混乱问题体现得非常明显,将链家、德佑、贝壳一起推上了舆论的风口。在该事件中,万德是实际操作者,德佑负责监督,但最后被处罚的却是链家,更有意思的是发出处罚通知的却是贝壳。三位一体化的操作让业界顿时感觉“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贝壳内部的组织混乱和管理不力可见一斑。
由此可见,急于扩张的贝壳虽然取得了预想的战绩,但野蛮狂奔也使其为之付出了相应的代价,给自己的未来发展道路埋下了雷。
未来何去何从?
内忧难除,外患接踵而至,即便上市目标达成,往后贝壳的日子或许也并不好过。
“盐城经纪公司一帆房产、江苏房先锋、江苏正易、状元红......联合平台公司爱房、鹤鸣亭、楼讯等多家公司,共同达成共识”,盐城地产人的行动说是倡议,看起来更像是加入“反贝壳联盟”,统一战线抵制贝壳找房的“不正当竞争”。
实际上,盐城中介不是第一批“反贝壳联盟”的成员,也可能不是最后一批。2018年,贝壳上线两个月后,58便与中原地产、我爱我家、21世纪不动产等多家房地产经纪公司联合召开全行业“真房源”誓师大会,外界将之解读为“反贝壳联盟”正式成立。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58集团房源端口被提升时,我爱我家、麦田房产也曾与链家联盟抵制58。
从线上到线下,从房源平台到中介机构,贝壳四处树敌,昔日的盟友也站到了对立面,这背后到底是大家在恶意针对开放、共赢的“找房大平台”,还是贝壳本身是一条“恶龙”?引人深思。
那么,既然如此不受行业待见,贝壳平台上的235个新经纪品牌、3.8万家中介门店、36万名经纪人又从何而来?
有媒体给出归类,主要分为三类:一是链家嫡系主力;二是链家的成熟经纪人,被扶持开店创业然后加入;三是其他中介品牌经贝壳参股投资后加入。“拼命砸钱,找人陪玩”,“利用股权、资本,贝壳交换了中介品牌的立场”。
可想而知,那些不愿进入贝壳系,对其平台游戏规则不认可的企业,自然就会抱团成“反贝壳联盟”与之竞争。目前虽无法判定输赢,但能够看到的是“反贝壳联盟”的声势已经越来越浩大。
目前,贝壳距IPO只差最后临门一脚,上市之日便是其对赌协议完成之时。届时,一度高歌猛进顾不得身后麻烦的左晖或许可以松下一口气来思考一下未来的方向。但内忧外患注定不会自动消失,贝壳的糟心事也会一桩接着一桩,如何化解要看左晖的真本领了。
极光大数据发布的《城市居民置业图鉴2020》中显示,在国内众多找房平台中,覆盖用户最多的是安居客,渗透率为2.793%,贝壳找房渗透率为1.082%。
可以预见的是,两大阵营的对决,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日子里或许都将成为这个行业的主旋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