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包装成“网红景点”的售楼处,结局如何?2021-05-1417:17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一种感受,现在的售楼处做得是越来越漂亮,花样百出,越来越多的售楼处也不再叫“售楼处”,而是被各种“示范区”、“体验中心”、“美学中心”、“生活体验馆”等名词所代替。
在房子未建成之前,房开企业的实力如何、设计水平如何,购房者只能在售楼处找答案。而随着售楼处的不断迭代,它本身的定位也在发生着变化。从一个纯粹的销售功能演变成一个多功能的生活体验场馆,甚至成为了各大开发商雄厚资本与实力的一个竞争展示平台,也就形成了我们现在常说的“内卷”。
被“玩出花”的售楼处
售楼处毕竟决定了我们对楼盘的第一印象,因此对于绝大多数的楼盘来说,售楼处设计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可是耗资几百上千万打造的这些高大上的售楼处,如果仅仅被赋予销售接待的功能,就太可惜了,难道卖完楼说拆就拆了吗?于是为了保留这份“昂贵”,售楼处们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使命。
如今,贵阳很多售楼部都实现了售楼处+文化艺术中心、售楼处+休闲中心、售楼处+亲子活动中心等等的新功能。和以往的“临时建筑”不同,很多房开商在房屋售罄后,会将售楼处以会所或公共空间的形式永久保留。一般来说现在大部分售楼处的结局常分为三种:改建为小区业主的生活配套、成为物业管理中心、打造为对外营利性场所。
当一个售楼处完成它的“售楼使命”,后期改成一个供小区业主使用的休闲会所或健身房,其实已经成了现在很多小区的标配,既能让原本开发商花重金打造的售楼处延长寿命,又能让客户可以在入住楼盘后继续享受开发商提供的延伸服务,可以说是皆大欢喜的一种模式。某楼盘售楼处规划效果图
还有房企会直接将售楼处做成图书馆,这样的形式在贵阳也十分常见。这种售楼处为楼盘营造了一种特殊的文化气息。这样的公共空间未来可以是社区图书馆,也可以是剧场,可以作为家庭和工作的情绪缓冲池,也可以是邻里之间交流互动的社区活动中心。
还有一部分售楼处,会在房屋交付之后委托给物业公司进行管理。因为有不少售楼处的产权其实是属于全体业主共有的,因此交由业主委托的物业公司管理,改建为社区大堂或是物业管理中心也比较常见。
另有一些别出心裁的楼盘,会将售楼处作为未来项目配套来进行打造,这些售楼处又有颜值又有功能,可以满足多种客户需求,可改造的空间也很大。
例如某房企在国内各城市包括贵阳的售楼处,都会打造儿童活动中心,且都效果不错。不仅在前期给来访者提前预演了未来的生活场景,在后期也确实收获了业主的喜爱。某楼盘售楼处规划为儿童活动中心
再比如贵阳某楼盘的售楼处内,据说将引进一家米其林餐厅,先不论实际成果如何,噱头已经十足。
这种把餐厅融入进售楼处作为未来的业态运营的情况其实也并不少见。在上海某售楼处里,就开设了一家餐厅,打出“米其林名厨私房菜”的噱头(据说一个只蟹就能做出26道美味),吸引不少人慕名前往。
还有的项目,更是直接将社区超市搬进了售楼处。进去后就像进入一个大商场,通过包装创造沉浸式体验,模拟了一个未来美好的生活场景。业主可以提前感受未来的社区生活。直接打造为超市的售楼部
这些“跨界售楼处”,已经不单单是用于项目展示、营销接待了,它们早就已经承载起了生活场景预演的功能。
售楼处“宿命”为何不同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有部分售楼处,开发商在卖房的时候承诺售楼处会打造为项目配套,可是最后却又转卖给了私人,成为别人的盈利项目,这样一来,小区直接就成了对外的公共场所。某楼盘售楼处改建为私人诊所
贵阳某售楼处改建遭投诉
所以别看当初卖房的时候规划和允诺有多吸引人,如果没有确切的明文规划,很多购房者自身的权益也难免会受到损失。
为什么大家同样都是售楼处,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结局呢?
首先是关于售楼处自身的产权问题。如果一个售楼处建立在非开发商自持的土地上,是临时建筑甚至是违章建筑,即使当初建设时投入再多,未来的拆除也是必然的。往往我们看到的一些在路边设立的独立售楼处,是需要进行审批才可以进行使用的,正常情况下的审核年限一般为2年左右,在年限到期之后,由于没有产权,期限到了不拆迁就是违法的了。因违规被拆除的售楼处
其次,就是关系到售楼处的建设成本问题。考虑到成本问题,在开发商自己寸土寸金的地皮上建售楼处成本是比较高的,因此很多开发商更愿意选择在租赁的土地上盖售楼处。而且现在有很多售楼处,虽然装修追求华丽,可实际上的用材用料未必很好,因为当初没有可持续运营或者长期保留的打算。由于只能维系几年,如果后续想要维护还要继续增加开支,所以当开发商们考虑到这些成本问题,最终也会将售楼处进行拆除
不过这些年售楼处的功能也在不断迭代,网红售楼处越来越多,把售楼处做成未来的社区配套也成为了市面上非常流行的一种方式,越来越多开发商在前期规划时就会考虑到售楼处的可持续问题。
看房擦亮眼,售楼处“造梦术”需警惕
不过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很多高大上售楼处的背后,其实蕴含着的是开发商团队大量的心血和门道,呈现在客户面前的不仅是一个作品,也是满满的“套路”。一个为了完成“卖房使命”而建的售楼处,和样板间一样,对客户来说就是个造梦空间,而非真实生活场所。
对于大部分售楼处来说,交付后大概率是不会比在售楼的时候维护得更好的,因此大家也不能单单因为看到售楼处的奢华与诚意就冲动买房。记得少看沙盘多看规划,不要过度迷恋样板房,不要被火爆的营销场面所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