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8月9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二季度北京房价上涨8.7%,其中新建商品房6月份涨幅达11.2%。按照去年宏观调控以来的惯例,北京市建委、国土资源局、市发改委、市统计局等四部门7月中旬左右就应该发布二季度的房地产市场运行数据。而四部门发布的统计数据,一年多来,有关房价涨幅,总是要高于北京市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但是,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四部门发布的今年二季度统计数据。这是为什么?
统计数据有争议
虽然联合发布房地产市场运行数据的北京市四部门中,也包括北京市统计局,但业内人士都知道,这个数据是以北京市建委的统计数据为准的。建设系统的统计数据,与专业统计系统的统计,数据相差之大,在今年一季度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据北京市建委、国土资源局、市发改委、市统计局等四部门2006年4月中旬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市商品住宅期房预售均价比去年同期上涨14.8%。而4月20日北京市统计局单独发布的该数字是7.6%,两者相差近一倍。
两种统计各有千秋
而北京市统计局是执行国家统计局的标准,采用抽样的统计方法,它是将不同类型和地段的商品房价格,依照一定的权重,计算出一个同质可比的楼盘的价格。相对于市场实际成交价格,这个价格能够更为真实地反映一个城市的房价水平和增长幅度。于秀琴说,国家统计局采用的是抽样调查的方法,它考虑的是不同类的商品房的权重来计算出一个同质可比的楼盘的价格,“应该说这个价格基本反映了房价上升的一个比较真实的水平。”因而,统计局单独发布的统计数字更为科学、更为可信。
房地产预警系统搁浅?
北京市建委发布的统计数据,是基于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这一平台。这一平台也是北京市房地产预警预报系统的主要平台。北京市房地产预警预报系统是全国房地产预警预报系统的组成部分。根据2002年8月建设部等六部委下发的《关于加强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2003年6月底,杭州市率先启动房地产预警预报信息系统建设。杭州市是全国13个建立房地产警预报信息系统的城市之一。按照建设部的部署,希望到2003年底房地产预警预报系统能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投入运行。由于多种原因,全国房地产预警预报系统虽然未能如期全面建成和运行,但目前这个系统已在多数大中城市投入运行。
北京的官方指定网站是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上海是上海市房地产交易中心“网上房地产”,广州是阳光家缘网站。7月份,通过查询北京市房地产交易和管理网可以获知,北京全市的商品住宅预售登记量为13018套、约155万平方米,比6月份的14234套、约172万平方米,分别下降8.5%和9.9%。上海、广州的官方网站与北京的差不多。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没有这么详细,它连现房销售面积都很少公布。因此可以说,房地产预警预报系统的建立,不仅有助于推动商品房销售和管理的透明化,而且也有利于居民理性消费和投资,并可为城市房地产主管部门及政府监督和调控房地产市场提供重要参考。
去年北京市建委等四部门联合公布该市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数据时,正值国家宏观调控后气氛最为凝重之际。而四部门发布的数据显示,北京市房价仍在高位运行,涨幅颇高。所以,北京市建委等四部门公布这样的统计数据,是需要一些勇气的。但他们只坚持到了今年一季度。现在,北京市建委等四部门的统计数据似乎要黯然退场。倘若其他城市也像北京市这样,只公布统计部门的统计数据,不再公布建委和房管局的数据,那么,有关部门花大力气建立的房地产预警预报系统,是否从此将仅仅成为房地产管理部门备案登记的管理平台,而面临被统计悬搁的命运?
有专家建议,两种统计数据同时公布仍有其意义。统计局抽样调查取得的房地产市场数据,宏观方面的价值更大一些,可作为城市政府和更高层的决策参考;而建设系统基于房地产交易管理系统(房地产预警预报系统)平台综合统计的房地产市场数据,微观方面的作用更大一些,可作为地产商、普通居民和其他投资者投资和购房消费的参考。只是,有关部门在公布两种统计数据时,予以特别解释说明,相信人们会理解的。
△从北京商品房市场的实际观察出发,很多人显然更相信14.8%的房价涨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