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贝壳找房:技术驱动还是资本驱动?
随着又一轮融资落定,贝壳找房似乎也要开启新一轮扩张。
梳理贝壳找房的资本方,有百度、腾讯这样的技术大咖,也有碧万融这样的龙头房企,上线之初曾立下以技术赋能行业的豪言,不过眼下其在房产中介行业做出的技术或模式变革却并非首家独创或遥不可及。
尽管如此,贝壳找房在融资方面却依然吸引了各路资本巨头的青睐,只不过难以确定的是,贝壳究竟会将资金投向技术研发,还是资源整合甚至收购。
资本、友商接连入局
前不久,网络曾流传出一份名为《贝壳找房专项股权基金》的文件,该文件透露了贝壳此前完成的D轮融资的诸多细节,总结下来有如下几项:
1、贝壳将于2020年启动境外上市;
2、本轮融资过后贝壳估值将超100亿美元;
不过其提供的D轮投资方名单,却是与曝光文件一致。至此,加上此前从链家镜像平移过来的投资者,贝壳资本方队伍进一步壮大且星光熠熠,既有腾讯、百度这样的互联网科技企业,也有碧桂园、万科、融创这类房地产第一梯队企业,此外还包括高瓴、华兴等知名投资机构。
此前在今年3月份启动D轮融资时,贝壳曾表示所得资金将主要用于产业互联网领域的技术研发、产品应用创新及招募人才,提升用户体验和行业运营效率。
然而此后还未见技术层面的动作,贝壳却先被爆出正在讨论入股另一房产经纪品牌中环互联。
上周,网传有中环互联内部人士透露,本月23日原实控人刘持海将前往贝壳找房与CEO彭永东等人商讨贝壳入股中环互联事宜。就此,财经网曾向贝壳找房内部人士求证,但截至发稿前尚未回复。
不过通过中环互联不久前发生的一项股权变动,或可窥得一些蛛丝马迹。
天眼查显示,本月初原中环互联实控人刘持海及其兄弟刘持彬持股比例下降至18.13%和18.71%,取而代之的第一、第二大股东变更为天津云居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和SmartLinkage(HK)Co.Limited。
继续调查可发现,天津云居的最终受益人为刘晓军,而刘晓军则为北京贝壳房地产咨询有限公司的实控人。
技术变革乏善可陈
目前,贝壳平台已经吸纳160多个房产经纪品牌,在全国范围内连接超过2万家门店。吸引众多友商入驻,是因为贝壳一向标榜的技术为入驻者作了多高超的赋能吗?
其次,对于贝壳引以为傲的真实房源,号称所有房源皆存储于“楼盘字典”,价格、成交状态皆有登记,但研究其基本逻辑,也只是一个数据较为海量的数据库,如果其他平台也掌握了类似规模的数据,那么搭建一个相似的数据库也并非难题。
再者,作为买方用户,前往贝壳找房的官方网站体验,可获取的技术服务也是乏善可陈。号称线上可全方位了解房源的VR看房,其实由中介人员手持相机拍摄上传就可达到相似效果,并且安居客等平台也已有此类服务。
综合看待贝壳作出技术变革,在腾讯、百度这样的科技派面前,实在难以称得上是致命吸引力。那么促使资本巨头们豪掷数十亿美元的是什么呢?
资本助力扩张激发行业隐忧
相对于此前一家独大的链家网,升级后的贝壳似乎更多地是把业内品牌聚集到一起,这中间无需太高的技术门槛,当然过程中需要平台优化信息搜索模式以提升交易效率,这是贝壳促成的一项进步。
业内人士严跃进指出,开放平台利好小微中介企业资源的聚集,也有助于一些小众的公寓经营企业的资源聚集,对于业内信息交流与汇集有正面作用。同时这些资源的聚集也将其自身的品牌效应转移到平台,对于贝壳自身也是一次品牌力的提升,因此资本巨头的进入也是看好贝壳的资源聚合能力。
平台模式尚未取得快速突破的情况下,规模扩张的重压理所应当也会转移部分至自营业务。毕竟逐利是资本的天性,没有投资者愿意花着数亿美元陪种子选手打磨实力。
本次疑被收购的中环互联,截至去年年末已经进驻17个城市,拥有超过2400家门店,只需一笔资金,就可全部转化为贝壳的成员,这可比自己一家一家地装修门店招募员工迅速多了。
因此,收购同类中小企业无疑是一条规模扩张的捷径。目前国内市场上的房产中介门店约有12万家,其中约3万家是直营店,剩余9万家掌握在中小企业手中,有先前12亿美元的D轮融资加持,贝壳不缺资金也不缺目标。
不过对于极速扩张,严跃进提出了一点担忧,其认为拉拢并寻求企业规模的扩大是对行业竞争的误导,长期来看,房产中介行业依然要靠专业的服务赢得市场,类似收并购后半路加盟的模式难以保证管理水平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