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设置了限制性交易条件,房地产开发企业对于人才引进政策还是表现出极大的期待。“环京地区楼市限购政策严格,如果能打开人才引进的‘窗口’,可能会释放出不少刚需。”某项目负责人对记者说道。
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首席分析师张波分析认为,在“人才争夺战”中,为了吸引人才,各地都出台了相应的购房优惠政策,甚至是直接补贴购房款。这对于楼市是中短期利好,但是在“房住不炒”、“因城施策”的大背景下,各地还是应基于城市的长远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进行考量。
在严跃进看来,发布人才引进政策的城市,大多数楼市都有所“降温”。
背后是城市竞争力的较量
人才引进政策的本质是人才资源的争夺和城市竞争力的较量。恒大研究院的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已进入城市群、都市圈时代,区域分化突出、城市发展潜力差异大。在住房短缺时代,城市的发展潜力差异不大;在住房总体平衡时代,城市的发展潜力则明显不同。住房存量套户比低、产业活力强、人口持续流入的城市更具发展潜力,而住房存量套户比高、产业不振、人口持续流出的城市缺乏发展潜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为突出抓好在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工作,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目标取得决定性进展,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近期发布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提出,积极推动已在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继续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在此前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下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已陆续取消落户限制的基础上,城区常住人口100万~300万的Ⅱ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城区常住人口300万~500万的Ⅰ型大城市要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并全面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超大特大城市要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大幅增加落户规模、精简积分项目,确保社保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
人才引进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人才落户是城市长期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各地在住宅土地供应量的中长期规划中,应合理考虑到人才落户的需求增量。适当加大供给,从供需平衡的角度平抑人才引进对楼市的影响。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引进人才的合理居住需求周期与房地产调控周期应当一致,并且要明确人才落户的购房优惠条件和二次交易条件。”刘澄表示。
“什么是人才?只有大学生才是人才?离开家乡‘闯天下’的农民以及各类就业者不是人才吗?在许多国家和地区,不是按照学历而是按照行业和岗位需求认定人才。例如,无论是从事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只要有岗位需求、从事该行业达到一定年限并且被长期雇用的,就是该岗位需求的人才,就可以办理长期定居手续。”李铁认为,如果仅仅把学历等作为认定人才的标准而忽视实际人才需求,就会造成人才引进与岗位需求的脱节,不利于提升城市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