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部最新调查统计显示,目前,全国335个城市、2853个县区共设有3001个不动产登记服务大厅、3.8万个窗口,8万多名一线登记工作人员平均每天为30多万家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不动产登记服务。
但不动产登记全国联网实际上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利用“互联网+”打造数据平台
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提出得很早,首次在司法层面提出是在2007年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物权法》,这部法律有专门一节规定不动产登记制度,被视为我国统一的不动产登记制度的正式确立。
2015年3月1日,《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开始施行,全国多个城市同步启动不动产登记制度,公民不再办理过去的“房契”,而是办理不动产证,该制度遵循“不变更、不换发”的原则,权利不变,原证继续有效。
2017年3月,国土资源部表示,力争年底前所有市县接入全国信息平台,全面实现“四个统一”。
在中国辽阔的土地上进行不动产登记是一项超出大多数人想象的艰巨任务,作为覆盖全国的不动产资源信息的管理平台,近四年来的主要工作重点其实就是基础平台的建设。
当今全国性的网络化系统如何实现信息协同、共享?
除了自然资源部牵头在各地设立不动产登记中心外,2014年,时任国土资源部部长、党委书记、全国土地督察员姜大明主持召开的第26次部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国土资源云”建设总体框架。此后,利用“互联网+”构建数据平台成为四年来制度建设的重要目标。
国土云系统由中地数字集团于2014年推出,是国内最早发布的“国土云”服务体系,是将云GIS软件平台的系统架构和特点深度应用于国土行业的技术服务体系。
这个系统的功能简单来说就是把国土资源管理所涉及的各类数据进行采集、整理、汇总,并在虚拟设备中存储,建立全国或者省级国土资源数据库,方便各部门统一管理和资源共享。
数据是国土资源管理的核心,平台以县为单位,通过OGC服务、服务等数据交换服务接口,实现部门间业务数据的交换。建设了不动产登记数据库,包括登记数据库、空间数据库、档案数据库,涵盖城镇地籍、农村产权确权、不动产、承包经营权等主题。
在此基础上,建设登记信息管理制度、登记信息公开制度和登记信息监管制度,最终实现统一登记交易、统一交易签证、统一信息发布、统一收费标准、统一监督管理,对不动产登记信息、产权变动情况、交易情况等动态进行监管。
据中地数字官网介绍,国土资源云此前已服务于山东、湖南、新疆等地现有的国土资源业务。以湖南省为例,通过该系统建立了省、市、县三级国土资源业务网络,并通过私有云和公有云,一方面维护了国土资源数据的保密要求,另一方面向社会提供国土资源信息服务。
未来“国土资源云”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实现基于数据库、政务办公、综合监管、公共服务等业务应用和服务的统一部署和分布,实现部内、部门间全面数据共享。
房产税出台仍需立法
在官方对不动产登记的解读中,保障不动产交易安全、保护不动产权利人的合法财产权一直是这项制度的核心目的和功能。
三年前,在《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前,国土资源部也曾专门回应称,不动产登记虽然是开征房产税的技术依据,但税收问题只能按照税法的有关要求由国家决定。
但不动产登记与房产税之间的探讨、研究甚至部门协作其实一直在进行。
2017年12月26日,国土资源战略研究重点实验室举办了“不动产税制设计与不动产登记”主题专题学术研讨会,与会学者认为,不动产税的征收必须以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的数据为基础,在处理公平与效率问题的原则下进行。
这实际上把不动产登记列为房产税征收的主要条件之一。
文件还要求各省选择1-2个有条件的地级市开展不动产登记平台和金税三期系统试点工作,税务机关除实行以地控税、以地节税外,要利用自然资源部编制的不动产单元代码进行信息比对核实,推动不动产税收全链条管理。
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检查
但根据现行《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查询不动产信息,按照要求一般只有权利人、利害关系人可以查询,且司法部门如需查询必须提供查询目的及证明,如果登记人泄露信息,也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014年,国土资源部在回答有关《不动产登记暂行规定》的问题时也表示,不动产统一登记实施后,登记信息将继续依法向社会公开查询,但不会无条件、无限制地全面公开,不会导致
这导致居民住址、身份等基本信息的泄露。
从司法角度看,如果一定要用不动产登记信息,将来就可以查到一个人有多少套房产,实现“以房查人”、“以人查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