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轮经济内循环,将改变所有人的财富!

首先,让我们开门见山,“内循环”不是一个新玩意,已经持续了好多年,但是效果却正面临着递减。

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可以分成两个阶段,2002-2008年是第一个阶段,经济是“出口-投资”模式,即外循环和内循环互动模式;

2009至今是第二个阶段,经济是“负债-投资”模式,即以内循环为主的经济模式。

2012年之后,内循环就逐步出现问题,2019年外部条件恶化后,问题加速放大。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分三部分来讲。

第一部分、2002-2008:外循环和内循环互动阶段。

第二部分、2009至今:内循环及其矛盾。

第三部分、当前经济的基本情况。

01

2002—2008

外循环和内循环互动阶段

一个商品,如果卖出去了,最终只可能有三种去向:

第一、被国内终端消费者买了,用于日常吃喝玩乐,这就是消费。

第二、被国内企业买了,用于生产或扩建厂房,这就是投资。

第三、被国外的消费者或企业买了,这就是出口。

消费+投资+净出口,这三者的总和用货币来计量,就是GDP。

一个商品,如果国内消费者不买、国内企业不买、国外的消费者或企业也不买,那就卖不出去。

当大规模的商品卖不出去的时候,就出现了经济危机。所以经济危机又叫做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生产相对于消费能力出现了过剩。

1996年的中国,经济第一次出现了过剩。

当时一半以上的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不到50%。到了1998年,商品库存甚至占到了国民生产总值的50%。如果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经济一定会出现危机。

但是1998年的生产过剩,并没有转化为经济危机,反倒是在之后几年被逐步消化掉了。

经济危机体现为商品卖不出去。那么一个很自然的逻辑就是,我只要想办法把商品卖出去了,经济危机就暂时过去了。

所以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有两种传统的方法可以延缓经济危机:一是进一步挖掘国内市场,二是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

两者的实质都是一样的,把商品卖给以前不买的人。

1998年之后,我国就是通过“对内深挖国内市场,对外开拓海外市场”,来延缓经济危机的。

内部而言。1998年之后,我们通过各种方式来深挖国内市场。比如,废除福利分房,振兴带动一系列产业链的房地产市场。

对外,我们2001年加入了WTO,出口暴增,消化掉了巨量的轻工业过剩产能。

在内外两个新市场,也就是房地产和出口的带动下,中国经济迅速走出阴影,形成了“外贸-投资”双驱动的经济模式,并且形成了内部和外部两个非常重要的经济循环,这两个循环的有效运转,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根本保障。

02

外循环、内循环

接下来,我们来好好剖析外循环和内循环的本质。

外部循环对应着整个外贸出口。

首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消费者购买中国产品,中国形成外贸顺差,获得大量外汇储备。

其次,我国用外汇储备,购买美国国债,资金回流到美国,支撑美国债市、股市等虚拟经济。(这句话是理解外循环的最重要环节)

美国虚拟经济市场不断膨胀,股市上升、房地产市场上升,美国老百姓手上有钱后就开始不断地消费,继而购买更多的中国产品。

这就是外部循环,外部循环的本质是不断通过出口来带动经济。

然后来说说内循环。

内部循环有两条线,一是投资,一是消费。

投资方面,当时的内部循环对应着城镇化和整个房地产市场。

首先,老百姓把钱放在银行里面,形成银行体系的巨额存款。

其次,银行通过土地开发、土地买卖、房地产买卖这三个渠道,把这些存款投放到房地产市场。

老百姓用自己的存款,支撑了整个中国房地产市场,最终,再自己去贷款,消化不断升值的房屋。

这就是当时的内部循环,内部循环的本质是不断通过城镇化和房地产投资来带动经济。

消费方面又有两条线。

首先,外部循环导致出口订单增多,“食物链”上各级企业都需扩大生产,雇佣更多工人,使得内需消费增加,形成良性互动。

其次,内循环的城镇化需要的大兴土木,跟上述类似,也会使得内需消费增加,同样形成良性互动。

可以看出,我国消费是一个被动项,是由外循环(出口)+内循环(房地产带动的城镇化)导致的内需增加拉动的。

如果外贸和投资熄火,是无法靠所谓的消费来拉动经济的,因为此时的消费就是无源之水。

然后,我们得讲到外部循环的破灭。

这两个循环一个主要对应着城镇化和房地产投资,一个主要对应着外贸出口,这也是我们当时消耗过剩产能的两个主要途径。但是,这两个循环都是不稳定的。

外部循环,要求美国虚拟经济不断膨胀。只有美国虚拟经济不断膨胀,美国人才爱花钱,爱买中国产品。

内部循环,要求中国城镇化不断推进,房地产价格不断上涨。只有土地和房屋不断涨价,地方和开发商才能以此为抵押借到更多的钱,进而通过投资来带动经济。

说白了,要维持两个循环运转,就要求美国的股市和中国的房市一直高涨。但这是做不到的,比如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我们的外部循环就开始出现了问题。

03

2009年至今

内循环为主阶段

2008年的时候,次贷危机已经爆发两年了,危机重创了欧美日经济,中国出口企业订单也大规模减少,越来越多的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破产,产能严重过剩。

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从前几年的10%左右,迅速下降到2008年的3.5%(修正后的值是2.7%),随后在2009年更是下降为-44.8%(修正之后的值是-42.9%)。

轻工业产能过剩,直接导致其扩大再生产的意愿下降,从而波及到了重工业行业,然后就是大规模裁员、需求进一步萎缩。

2009年,中国出现了20年来最大规模民工返乡潮。如果再不出手,经济问题就可能演化为社会问题。

万分危机之下,我国启动大规模刺激计划,暂时缓解了危机。

我们外循环+内循环的两个引擎,既然坏掉了一个,那我们就把内循环加强,补上外循环的失利吧!加大政府投资,到处修桥修路,不是照样能拉动就业拉动内需,保证经济的持续运转嘛!

当年,我国决定加大投资力度,鼓励企业贷款,准备实施一系列基建工程。除了灾后重建外,主要有如下方面:

第一,加快保障房建设,

第二,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第三,加快铁路公路机场建设。

基建的钱从哪里来呢?从银行来。国家要求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加大对重点工程等项目的贷款支持。

为实施上述工程,国家预计到2010年投资合计四万亿,其中铁路公路机场城乡电网共计1.8万亿,灾后重建1万亿。这就是俗称的四万亿计划。

外循环靠不住了,我们就在四万亿刺激下,经济正式从“外贸-投资”双驱动模式,转变成以城镇化为依托的“负债-投资”单驱动模式。

咱们一方面持续大搞基建,另一方面一遇经济下滑就放宽房地产贷款和购房政策,努力挖掘房地产市场潜力。通过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带动重化工业需求,进而全面带动制造业,最终成功盘活中国经济。

也就是说,其实从2009年开始,我国经济就已经走向了以内循环为主的模式。

凯恩斯主义图解

但是,通过政府主导、银行放款、企业借钱进而大搞基建的内循环刺激模式,有三个致命的缺点。

04

内循环引发的三个问题

第一,这会导致更大规模产能过剩,因为任何基建项目都是有周期的。

比如修公路,修路的时候,需要买大量的重化工业产品,消耗过剩产能,并催生更大规模的产能。基建周期内,为满足市场需求,重工业领域各行业扩建厂房,扩大生产规模。

但是,路修完之后怎么办呢?以前卖给修路单位的钢筋水泥现在又卖给谁呢?如果你是决策者,你会怎么办?

你会说,那就再修一条路。这可以继续延缓危机,但是路总有修完的时候。一旦城镇化进程慢下来,各个基建项目周期就会陆续完结,更严重的产能过剩就会凸显出来。

2011年底,产能过剩又出现了。这个产能过剩有多严重呢?我们在后面会详细介绍。

第二,这会造成企业高额负债。

基建资金多是银行贷款,这些钱是要还的,但是很多钱却还不上。为什么呢?因为很多基建项目根本不能创造收益。

举个例子来说,某个四线城市地方政府借钱修了一个机场,这个机场一年都没几架飞机停靠,根本不赚钱,他拿什么还钱?这种现象在全国非常普遍。大家可以去查查自己家乡都欠了多少钱。

不光如此,负债还会从地方政府传导到一般的私营企业。

但是,基建项目周期完成后,就会再次出现产能过剩,进而导致钢铁价格下跌,赚的钱根本无法偿还银行本息。这些还不上钱的公司不得不继续贷款借新还旧,利息负担越来越重。

企业债务有多严重呢?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对发债企业做过一项统计,2015年所有发债企业中,98%的企业利润根本不足以偿还债务,而必须靠借钱才能偿还之前的债务。

也就是说,中国企业的债务负担,使得企业从“借债投资”,变为“借新还旧”。

第三,这会导致经济脱实就虚。

这个大家都很熟悉了。由于制造业大规模过剩,制造业本身的利润越来越低。与此同时,得益于城镇化的推进,得益于高杠杆购房的优惠政策,中国房地产的价格持续攀升,房地产成了最赚钱的行业之一。

而且,怕制造业还不上钱,银行更加不愿意贷款给制造业,大量资金变着方儿的流向房地产。甚至,前几天还有一个惊人的新闻:

目前,高昂的房价已经成了所有年轻人心中的痛。掏空了“六个钱包”后,更加没钱消费了,导致需求进一步萎缩。

但房价能跌吗?不能。银行借出去的钱,相当部分是以房屋和土地作为抵押品的,一旦房地产泡沫破裂,银行将出现大量呆坏账,最终爆发系统性风险。

产能过剩、负债高企、脱实就虚,内循环是一剂可行的药方,但副作用很可怕。

所以,供给侧改革五个字,才如千钧一般重。

05

当前中国的经济数据

在产能过剩、负债高企、脱实就虚这三大问题环绕下,我国经济能通过外循环或者内循环来重新启动吗?

为了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详细分析一下当前中国的经济数据。

首先讲讲产能过剩有多严重。

对一个经济循环而言,包含着原料采掘的采掘业,制作成中间产品的冶金、化工等行业,为他们制造设备的制造业等。这些就是主要的重工业行业。

大家仔细看一下数据,绿色部分是产能利用率在75%以下的,也就是产能严重过剩的。

黄色部分是产能利用率大于75%但是小于80%以下的都标,也就是产能过剩的。

白色部分是产能利用率大于80%的,也就是产能不过剩的。

整个经济是联动的,重化工业的过剩会传导到轻工业。这里我们看一下轻工业过剩情况。

也就是说,在开启以投资为主导的内循环之后,数年之间,整个工业部门就都处于产能过剩之中,重化工业尤为严重。而这些过剩产能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中难以消化。

所以我们必须得问,这些产能过剩能消化掉吗?

目前,消化过剩产能也只可能有三种渠道,第一,拉动国内消费,第二,促进国内投资,第三,加强外贸出口。

现在的经济是什么情况呢?外需萎靡,内需不振,投资下滑。

下面我们就这三个方面做一个详细梳理。

06

外贸和投资

首先是外贸。

金融危机以来,先是欧债爆发债务危机,其后2015年新兴市场爆发金融危机,接着是新冠。整个外部经济环境一直恶化,逆全球化趋势越发明显。

在这个大背景下,我国出口增长率持续走低。按美元计价的出口总值,在2009年、2015年、2016年出口增长率都低于零,2019年的出口增长也仅有0.51%。

外贸形势非常严峻,短期看无法通过外贸消耗过剩产能。再加上川普乱搞、美国衰退,外循环根本无法重建,所以我国只能不断强调内循环。

然后是投资。

投资是内循环最大的依托,凡是讲内循环的,无不讲到城镇化、基建等等。的确,2009年之后,投资在中国经济中占有绝对主导的地位,中国经济就是靠投资吊着一口仙气持续至今。

但是,投资这个引擎还有效吗?

这里我们详细分析一下。制造业投资、基建投资、房地产投资,是投资中最重要的部分,三者合计超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七成,三者的增长基本决定了投资的增长。

制造业方面。由于制造业过剩越来越严重,投资增速从2011年开始持续下滑。2011年,制造业投资增速还有30%左右,到2012年就下滑到不足20%,之后持续下跌,在2015年6月份之后,增速再也没超过10%左右,到了2019年底,增速仅有3.1%。

可以说,制造业投资在数据上对拉动经济的作用越来越小。

基础设施方面。

自从2009年四万亿以来,基建就成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基石。在2018年前,基本保持15%以上的增速。

但是,基建投资至少受到三方面的制约。首先,2015年以来,我国城镇化的速度明显减慢,其次我国大中型城市的基建已经比较完善,大规模基建的空间在降低。最后,基建的投资主体是地方政府投资平台,这些企业往往债务高企且被限制继续借债。

这一系列原因,导致基建投资增速从2017年开始快速下降,2018年5月,增速跌破10%,到2019年底,基建投资增速下滑到3.8%。

可以说,基建投资在数据上对拉动经济的作用也越来越小。

制造业投资和基建投资都慢慢乏力了,于是,只能靠房地产投资拉动经济了。

但是,房地产也有自己的问题。比如抚养比(非劳动人口(老人和小孩)/劳动力人口的比例)上升,比如价格高企导致购买需求减少,比如国家的严格限制,这些都导致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

中国房地产投资增速,从2003年以来,除2008年底前后的金融危机异常期外,基本保持在20%以上。到了2013年底,增速都在20%以上。但是从2014年开始,房地产投资增速迅速下降,到2019年底,增速勉力维持在9.1%。

房地产投资拉动经济还在勉力维持,但所有人都知道,这同样也长久不了。

制造业投资、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从高达20%、甚至30%的增速,逐步下滑到不到10%的增速,制造业投资和基建投资增速更是仅有百分之三点几。它们高速增长时期催生出来的产能,在潮水褪去之后,全都裸露在了沙滩上。

那么,可以靠5G等新基建投资增长点吗?新的投资增长点,就算有,体量不如上述三项大。更何况,就算体量与之相当,也只是个“缓兵之计”,未来还是有产能过剩的危险。

07

消费重启经济?

外贸和投资都不能消化如此庞大的过剩产能,那么就只有靠促进国内消费来消化过剩产能了。但是,这能做到吗?

现在有人说疫情导致国外消费内移,可以通过消费重启经济。这个其实并不容易。

之前说过,消费是一个被动项。由于外贸订单增加或者城镇化加速,导致企业盈利增加,进而扩大生产,雇佣更多工人并一定程度提高工人工资,这才导致消费增加。

但是2012年以来,企业再次出现产能过剩,生产出来的产品卖不出去,利润大幅下滑,亏损企业越来越多。

大家看这个表格。四万亿初期,2010-2011年,企业盈利快速增长,亏损企业亏损总额与盈利企业盈利总额的比值远低于10%。

企业盈利下滑,必然导致裁员。离职员工丢失工作,在职员工福利薪酬也势必受到影响。

工资降低,非就业增多,据此可以得出一个基本判断,可供消费的工资总量,其增速势必在加速下滑。

可供消费的工资总量增速在下滑,而房价和房租却居高不下,这又极大程度挤压了消费。

这三个因素综合作用下,我国消费不振,难以消耗如此庞大的过剩产能。

08

房地产泡沫会破灭吗?

截至目前,中国距离开始大规模开启内循环的4万亿时代,已经过去11年了。

之前我们说过,投资刺激经济是一种凯恩斯主义的玩法,而凯恩斯主义是必然导致通货膨胀的,毕竟印了那么多的钱,不可能对货币总量没有太大影响。

但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都不得不承认,我国反映通胀的CPI指数并不高。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大量资金被房地产领域吸收了。

也就是说,我国印出来的钱,没有去追逐一般的商品,而是有相当部分去追逐房地产领域中的房屋和土地这一特殊商品。这就是CPI涨幅并不大,但房价却暴涨的原因。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王德培,甚至把房地产成为“人民币的稳定之锚”,王德培曾经“掏心掏肺”地说,“中国有200多万亿的人民币印制和发行,全世界之最了,为什么没出问题”,就是因为房地产,房地产是“中国通货膨胀的主战场”,但是高价房这个问题主要针对“中产阶级以上的人”,所以社会本身不至于出问题。

王德培的这段话说得太明白了,我国为什么不敢让房价跌,因为“货币大量沉淀在那里”,一旦房价跌了,巨量的货币就会涌现其他商品市场,造成全社会范围内的通货膨胀。

那么,房地产的价格会一直维持高位吗?

城镇化放缓,人口结构逆转,房价虚高,房企背负高额负债……只能说,这实在有些岌岌可危。

房地产泡沫会破灭吗?会怎样破灭?我们都不知道。

只知道的是,一旦房地产泡沫破灭,中国经济将最终停滞下来,而伴随着经济停滞的,是大量货币涌向市场导致的通货膨胀,停滞和通胀将并存,这就是可怕的滞胀。

所以说,我们必须护着这个泡沫。

从本质上来说,经济从内外双循环转向内部循环为主也已经11年了。

目前,经济面临的外部形势越来越严峻,全球经济衰退,新冠只不过是骆驼背上最后一根稻草。外部循环熄火,投资主导的内部循环成了唯一可靠的驱动引擎。

在这样的局面下,再次提出内部循环,只不过因为我们已经无从选择。虽然副作用大,但也不得不一饮而下。

可我们在喟叹时,不要忘了环顾地球村,你会发现,即使“危言”在此,我们仍是世界经济首屈一指、乃至唯一经济堪称健康的增长极。

这是一个艰难的时代。我们都曾以为,过去那欢愉的一切都是不用付出任何代价的。

THE END
1.中国房地产还能忍多久标签: 房产 中国房地产还能忍多久?这是一个广受关注的问题。中国房地产市场近年来持续走高,房价屡创新高,房地产泡沫不断膨胀,引发了人们的担忧。中国房地产还能忍多久呢? 中国房地产市场泡沫是否存在 毫无疑问,中国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房价过高,与居民收入不匹配,投资投机氛围浓厚,这些都是泡沫存在的明显迹象。 http://www.tianmaone.com/fangchan/q939.html
2.中国房地产泡沫破裂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中国房地产泡沫破裂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 楼市泡沫一旦破裂后对中国经济的危害是巨大的,房地产泡沫破灭后,房价出现下跌,需求急剧下降,房价再继续下跌,形成恶性循环。购房者多数高价按揭,房子成了负资产,很多人会抛房,银行接收的是贬值的房产,这就会冲击整个金融体系。 尽管现在即使国内各大银行商业银行通过了银监会的https://m.66law.cn/laws/258899.aspx
3.日本房地产泡沫经验及其借鉴控制贷款政策效果非常显著,其成为了房地产泡沫破灭的诱导因素之一; 日本房地产泡沫的启示: 1)中国房地产不会发生日本式的泡沫。中国和日本当年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城市化进程”。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房价,尤其是核心城市房价总体会快速上涨。85年,日本的城市化率为76.7%,城市化进程已经接近尾声;而目前中国的城市化率https://blog.csdn.net/weixin_34236869/article/details/92881241
4.房地产泡沫是什么意思2020年房地产泡沫破灭2020年房地产泡沫破灭 2020年因为疫情的原因,很多人担心靠高杠杆支撑起来的中国房产泡沫,会因为疫情的冲击,而破灭。但是实际上,因为政府与市场及时的调控,现在房地产市场已经回温。并且在“房住不炒”政策的调控下,健康而平稳的发展。 目前,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呈现*、投机性房产过剩与居住性住房短缺并存格局。因为近年来https://m.qizuang.com/baike/23886.html
5.二手房市场价格修正可能已接近完成房地产泡沫高善文房地产投资关于中国正在经历房地产泡沫破灭的观点十分流行。人们相信,任何一个泡沫都有一根针在等着它,只是不知道这根针什么时候会戳出去。我们只有在右侧才能认知到泡沫已经破裂。在左侧可以高度怀疑存在泡沫,但不知道它会在什么时候,什么条件下破掉。 不少人认为,中国房地产泡沫在更早的时候就应该破灭,只是因为种种原因,破灭https://news.sina.com.cn/o/2024-01-30/doc-inafhpfh2820754.shtml
6.房地产泡沫一旦破灭,最遭殃的未必是炒房客,反而是这3种人!那么,后期要是房地产泡沫破灭了,一点风险抵御能力都没有的你将会成为是惨的那个人!不仅如此,你还会拖累两个家庭,让老无所依,小无所靠! 综上所诉,房地产泡沫一旦破灭,最遭殃的未必是炒房客,反而是这3种人!那么,炒房客为什么不是最遭殃的人呢?因为,他们赚的是快钱,不会持房到楼市泡沫破裂就已经抽身了,哪里还https://m.loupan.com/qinzhou/news/202003/3495536
7.房地产泡沫破灭的后果是什么若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破灭,必将引发一连串的灾难性连锁反应。首先,房价的下滑将无法避免,购房需求亦将锐减,从而陷入一种难以自拔的恶性循环之中。大量的购房者将陷入负资产的困境,不得不忍痛割爱,出售房产,这无疑将对银行业造成沉重打击,并有可能波及到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运行。更为重要的是,房地产行业作为一个高度https://www.64365.com/tuwen/aaczusa/
8.房地产危机:美国经历的第一次房地产泡沫胸中无剑房地产泡沫是如何破灭的 所有的泡沫都是在一夜之间崩溃的。可能导致房地产泡沫的原因很多,当整个市场已经处于癫狂状态的时候,任何一点小小的传言,都可能触发大规模的恐慌。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佛罗里达房地产泡沫的破裂,一直很有争议。 有人说是股市下跌。1926年2月到5月间,标准普尔综合指数下跌了11%。有人说是气候https://hefan.blog.caixin.com/archives/248638
9.陈玉宇:中国房地产业的前景和影响四、房地产市场是将要破灭的泡沫吗? 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成绩是巨大的,1998年中国人均城镇住房面积15平米,现在是30多平米,大部分人都是受益的,只不过程度不同。这里面的问题是多方面的。 结合前述分析,我的核心观点是: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与美国房地产泡沫比较,有很多不同点。如果考虑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长,和合理的土https://www.gsm.pku.edu.cn/economics/info/1024/1821.htm
10.楼市泡沫破灭后的日本是怎么样的本的房地产泡沫还是破灭了,泡沫破灭后就较少有人流动了。没有赢家,只是持有贷款房产的多跳楼而已。 只要看下日本泡沫破裂后是房价跌幅大,日元贬值的幅度大,你说老百姓能买得起房子了吗? 1 日本房产泡沫破裂后为何能社会稳定 20 世纪80 年代中期以后,在美国的施压下,日元被迫大幅度*,给日本对外出 https://www.jiwu.com/news/2539025.html
11.房地产崩盘中国银行会怎么样,如果房价下跌银行会破产吗不会。因为你要有首付三成银行才能贷款,下跌30%时是临界点。这时你己还了部分贷款,你继续还贷,亏的还是你,你放弃不还贷,房产由银行已70%的房价拍卖,回收贷款,亏的还是你。银行是不亏的,怎么会破产。 4,我国房地产泡沫的破灭会对我国商业银行产生怎样的影响 http://m.cnlicai.com/dk/fdjy/125600.html
12.对话经济学家辜朝明:一代人经历衰退,一代人重拾信心日本企业也经历了类似的过程。二战后,日本企业顺风顺水,习惯从银行贷款加速扩张、高价炒楼炒高尔夫球场。泡沫破灭后,企业抵押给银行的资产跌得一文不值,如果银行追究起来,这些公司都已经 “技术性破产”。于是日本企业也不再投资,甚至裁员降薪,用赚来的钱偿还债务,来修复资产负债表。 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665281
13.漫谈818《铁甲小宝》创作背景和演员的那些事儿(铁甲小宝)剧评《铁甲小宝》是金属英雄系列的第16部作品,由于之前的作品主人公大多隶属于警察等公共组织,作为职业进行活动的情况很多。而这部作品则是首次尝试向子供向靠拢,以寻找争夺星之碎片(国内翻译是和平星)为目标而展开,引入国内后也非常受欢迎。时代背景房地产泡沫破灭1990年3月,日本大藏省发布了《关于控制土地相关融资的规定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5563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