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房颤,房颤定义:是指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是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乱。心房无序的颤动即失去了有效的收缩与舒张,心房泵血功能恶化或丧失,加之房室结对快速心房激动的递减传导,引起心室不规则的反应。主要病理生理特点:心室律(率)紊乱,心功能受损,心房附壁血栓形成。,房颤定义及病理生理特点,房颤的发病率,发病率:,心房颤动的发病率约占心律失常总数的15%,是继室性早搏后的第二位常见、有临床意义的心律失常房颤患者人群约:5,000,000发病率:720,000/年近年来发病率正急剧上升,房颤的发病率,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明显升高0.5%(50-59岁)5%(65
2、岁)7.5%(80岁)一般男性多于女性,房颤的病因及发生机制,病因:,房颤发作呈阵发性或持续性,可见正常人,在情绪激动,手术后,运动或大量饮酒时发生。心血管系统病变(风湿性)心瓣膜疾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缩窄性心包炎,感染性心内膜炎,肺心病非心源性疾病肺部疾患甲亢中毒:酒精、咖啡“孤立性”房颤:青年患者发生在无心脏病变的中青年,约占30%,绝大多数房颤病人有器质性心脏病1、风心病:在青年和中年人群中是最常见病因2、冠心病:在中老年人群中是最常见的病因3、高血压性心脏病4、心肌病5、肺心病6、先心病多见于房间隔缺损,年令越大房颤发生率越高7、病
3、态窦房结综合征8、预激综合征9、甲状腺机能亢进10、局部及全身感染11、心脏手术后或心导管检查过程中12、忧虑、劳累、吞咽、大量饮酒等另有510%的房颤病人在临床上检查不到病因,而称之为特发性房颤,常见疾病,房颤的危害,丧失房室同步心房丧失其规律性收缩,使辅助泵作用消失(25%)房颤发生后心功能下降的幅度,取决于基础心脏病的严重程度、收缩与舒张功能的状态以及心室充盈对心房收缩的依赖性,栓塞心内膜损伤血流缓慢高凝状态,房颤时血栓发生率,房颤的危害,房颤患者中风发生率明显提高,对心功能的影响、房颤伴心室率较快时,心输出量明显下降,诱发或加重心衰及心律失常性心肌病影响窦房结
4、和房室结功能房颤持续一年者SSS发生率20%,房颤持续二年者发生率50%AVN功能也明显受累,房颤初发时室率一般较快,以后逐渐变慢提示房室结功能逐渐下降,房颤的危害,增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ICD记录的资料表明18%的室颤和3%的室速由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诱发,房颤的危害,影响生活质量,房颤的分类,房颤的分类,分类按f振幅:粗颤:f波振幅0.1mv,多在0.3mV左右。多见于新近发生的房颤或风心病、甲亢者细颤:f波振幅0.1mv,多见于病程较长或心房肌病漫而又严重者按心室率:缓慢型:HR50次/分一般型:HR50-100次/分快速型:HR100次/分
5、较快型:HR130次/分极快型:HR180次/分(极速房颤时,心功能明显下降,交感激活,有诱发室速和室颤的危险),很多房颤患者是无症状的,房颤症状的轻重受心室率快慢的影响。心室率超过150次/分,患者可发生心绞痛与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室率不快时患者可无症状,房颤时心房有效收缩消失,心排血量比窦性心律时减少25%或更多。房颤并发体循环栓塞危险性较大,栓子来自左心房,多在左心耳部,因血液淤滞,心房失去有效收缩所致。非瓣膜性心脏病者合并房颤,发生脑卒中的机会较无房颤者高出5-7倍。二尖瓣狭窄或二尖瓣脱垂合并房颤,脑栓塞的发生率更高。心脏听诊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律极不规则。当心室率较快时可发
7、活动受到影响EHRAIV级:致残性症状,不能从事日常活动,EHRA:欧洲心律学会,1、P波消失,代之以小而不规则的基线波动,形态与振幅均变化不定,称为f波;频率约350600次/分。2、心室率极不规则,房颤未接受药物治疗、房室传导正常者,心室率通常在100160次/分之间,药物(儿茶酚胺类等)、运动、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均可缩短房室结不应期,使心室率加速;相反,洋地黄延长房室结不应期,减慢心室率3、QRS波群形态通常正常,当心室率过快,发生室内差异性传导,QRS波群增宽变形。,心电图特点,阵发性房颤,快室率房颤:心室率194次/分,房颤的治疗,首先应积极寻找房颤的原发疾病和诱发因素,
10、黄,B受体阻滞剂或钙通道阻滞剂合用,心力衰竭,低血压忌用B受体阻滞剂与维拉帕米,预激并房颤禁用洋地黄,B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经上述处理房颤24-48小时内自行转复,仍未恢复窦性,可先选药物或电复律。如发作时已发生急性心力衰竭或低血压,应紧急电复律。,急性房颤的处理,二、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一)药物转复具体选择如下:()A类(奎尼丁、普鲁卡因胺),奎尼丁可诱发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增加死亡律,目前已很少应用。()合并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则首选类药物(胺碘酮),因其致心律失常发生率最低,也是目前常用维持窦性心律药物。()C类药物(普罗帕酮)也可导致室性心律失常,严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