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现在,58似乎真的发现,路到头了?路到头了,应该怎么走?仅剩的优势资源还能怎么用?亿欧在本文,尝试给出了58的三种可能走法。
流量生意的毛利率最高,但却并不扎实。纵观58成立十八年来的组织架构变化,其背后的一条主线,就是如何从流量生意切换到服务生意,形成流量与服务的双主轴。
并不能说58不够努力,为了防止在滚滚大潮中消失,58很努力地在进行组织变革与业务调整。
姚劲波也一直在尝试新机会,他希望将58从横向分类信息平台变成了三五个垂直产业互联网的平台,使每个独立的垂直平台都有独立的管理团队、能够更顺利地走向资本市场,在垂直产业里站稳脚跟。
但在资本市场,58拆分后的各独立团队却连续折戟。
当然,不能说是因为改名就导致快狗打车改命,但58的三驾马车连续在资本市场和市场份额上折戟沉沙,更让58系在行业上的声音越来越小。58就这样渐渐陷入泥潭,难以看到向上的希望。
让58改命的,不是名字,而是时代。
其实亏损不是58最大的问题。很多巨头企业在拓展创新业务时也曾连年亏损,比如阿里先于中国同行们推出的阿里云,创立之后也是连续13年亏损,直到2022财年才首次扭亏为盈。但盈利没多久,赶上全国主要云厂商的集体大降价,逼得阿里云不得不跟牌,2023年4月宣布开始史上最大规模的降价,核心产品价格全线下调15%至50%。尽管如此,阿里云依然是阿里的重要板块,不会放弃。
亏损但看不见希望才是问题。
虚假也不是58最大的问题。
但“日哭到夜,夜哭到明,能哭死董卓否”?杀死董卓的不是哭声和骂声,而是刀子。
因为虚假信息泛滥被骂了十几年的58,也被有关部门约谈过多次,但为何还是骂不倒?因为58主平台,还是吃流量生意,真假混杂反而能带来比全真更高的流量。
为什么要真假混杂?因为很多信息面对的不是高学历人士,而是体力劳动岗位,夸大不真实的信息反而更能吸引到强流动性的下沉市场用户。
那么,是因为信息分类网站这个模式不行吗?
尽管58也在拆分做垂类,宣称自己流量和服务两手抓,但主体还是信息分类平台的流量模式。信息分类网站真的干不过垂类网站?
是不应该合并那么多企业?
这也不是那也不是,那导致58衰落的最核心原因到底是什么?难道只能如楚霸王项羽的那句遗言一样,“天亡我,非战之罪”?
一定程度上,确实可以这样说——曾经让58垄断本地服务的天时地利,已经变了。
其中,五八汽车披露的最新数据(2022半年报)显示,2022上半年实现营收4751.90万元,同比增长8.39%,净利润390.30万元,同比增长121.93%。2023年数据没有披露,因为五八汽车已经于2023年4月终止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但大概率还能保持微盈利的水平。
而招聘和房产,不管是否盈利,58都不会真的“百分之百砍掉”。所谓百分之百砍掉,只能是非主流业务板块。姚劲波本人就说过,“我们看得比较开,尽量多把边界扩大,边缘的事往外放。当然有的事,我们是牢牢地控制在手里的,比如招聘、房产、汽车。”
这6张牌,怎么打吧?
但这些动作依然比较初级,还没有体现出大模型等新技术带来的颠覆性影响。在最近的大模型热潮中,58完全可以“炒作”一番,比如推出58大模型,打通58各子版块之间的数据,发现城市生活服务各版块之间的大数据关系,从而提升服务的针对性。而这些其实并不能完全称作“炒作”,借助开源大模型技术等新手段,只要有数据,推出企业自己的非通用大模型而不是推出“ChatGPT”,已经不是一件门槛特别高的事情了。
不过,姚劲波能否力挽狂澜?创始人回归,亲力亲为、强力管理、重振企业的案例,成功失败皆有。
其次,6张牌对应不同的能力,如何出牌,出单张还是顺子,对子还是出炸弹?破解之道就是从现有的业务中进行能力抽离,抽离出一套逻辑来,这套逻辑可以成为下一个领域、下一个产品、下一个世代的商业核心方法。比如原来的能力是流量为王,现在则是做会员体系,未来可能又会建设强渠道——每一次转折,都需要将原有能力灌入新的业务中,去抢占新的市场。
仅仅裁员做减法、仅仅抛掉单张的小牌是不够的,还要将现有的6张勉强算是花牌,重新排列组合,抽离出清晰的变革逻辑。否则,仅仅靠口号式、一声吼的管理,“谁不盈利谁滚蛋”,并不能很好地改变庞大的公司体系。
很多细分市场,竞争之激烈只能容下第一和第二,根本容不下第三。合在一起是分类信息领域的第一,但分散到细分领域却可能只是第三、第四的58,必须要琢磨琢磨,十几年来,自己还剩下哪些优势,可以去和细分领域的第一们去争。
第三,6张牌打出去,是为了有机会获得新牌。新牌到手之后如何组合,才能塑造下一个58?那就需要对原有的四大事业群及大中台组织架构,以及众多并购业务板块,进行大刀阔斧地调整。
58组织架构的复杂性,就在于这些年来,姚劲波热衷于并购。尽管并购更适合在资本市场讲故事,一些并购业务也确实能带来增量,但很多时候,增量或许成了分流。
比如,将并购的中华英才网更名为类似Boss直聘的英才直聘,依然不能匹敌Boss直聘。这种“碰瓷”一般的改名,难以带来增量。
58并不是不敢壮士断腕的人。在当年团购领域发起“百团大战”时,58也在2010年6月上线团购业务,2011年2月时团购业务月度营收一度高达9000万元。但团购业务竞争太过激烈,增收不增利,58团购不久就被集团果断放弃。
仅仅是不盈利就裁部门,还不够激烈,58还得更“大刀阔斧”地改变。
姚劲波曾说过,“很脏的事情才不会有很多人跟你抢。我们2008年左右想明白了,很脏就是壁垒。58始终在主动做各种尝试。”
但传统中的脏活、累活,同样有人抢,美团等巨头们也在承揽很多脏活累活。“很脏很累”并不是护城河。
高频流量入口才是护城河,比如美团拿到了原摩拜单车的流量入口,叠加美团已有的外卖入口,才能够借助高频需求去打城市生活中的很多低频需求领域。
但58同城在做减法的同时,还要开拓哪些全新的高频流量入口呢?我们还看不到这方面的动作,房产、招聘和汽车,都不是高频入口。
58的困境并非姚劲波不懂变革,而是对手太强,而时代变化太快。但从2005年创立至今,能够熬死众多竞争对手,在虎视眈眈中依然存在的58,还是有些老本能吃的,也依然有机会再弄潮一回。
或许,这一次,我们会有一个58租房大模型?而租房依然是低频需求,58会打通自身的高频数据与低频数据,推出一个全新的版块?本地生活服务,也需要视频等更丰富的展现形式。或许,在快手争抢58蓝领招聘生意的同时,58会不会将战火烧在快手的阵地上?
在减法之外,58如果不做具有更大想象空间的战略新项目,不去同时做加法与乘法,不去别人的阵地上厮杀而是依然在自己的阵地上被动防御,那还是难以在强敌环伺中立足的。
毕竟,姚劲波曾自豪地回忆58当年的强势出击,“你现在去问前程无忧、搜房网、易车网,他们都认为自己跟58有竞争关系,而且觉得我们是突然冒出来的。”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
当然,躬身入局远比坐而论道更难。我们非常期待看到,58在2023年能够在某些领域,带来全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