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你们有这么大的魄力和耐心进行如此大范围的基础数据整理。在全国范围看,很少有城市形成如此规模的基础数据库。”“数据成果不仅对你们自己的业务有很大帮助,对济南市‘数字强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对济南市的信息化建设也有很好的指导意义。”说这些话的,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术才。让他给予高度评价的,是济南在全国率先开展的城市在建工程项目和房屋底层数据普查整理工作。
“经过一年的攻坚作业,由济南市房产测绘研究院具体负责的全市在建工程项目和房屋底层数据普查整理工作一期项目已初见成效,在多个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智慧住建’项目被列为住建部科技示范项目,编制的济南市《工程建设项目及房屋管理数据标准》填补了行业空白,已被纳入‘数字山东’标准体系。”济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红说。
A给房子赋予唯一“身份证号”
每个人都有一个唯一的身份证号,并伴随一生。对房屋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是否也需要给每幢楼、每套房屋赋予一个独有的编号,贯穿建筑物从建设到灭失的全过程
在国家深入实施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强化数据作为新生产要素的作用,为美好生活、产业发展赋能的大背景下,答案是肯定的。
济南在全国率先开展的城市在建工程项目和房屋底层数据普查整理工作,就是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在全面普查全市在建工程与既有房屋建筑基础上,为建筑物赋予一个统一的编号,这个编号如同人的身份证号一样,贯穿房屋建筑的一生。
事实上,在不同部门和领域,房屋建筑都有相应的表达和识别信息,因为编码方式不同,公安、民政、住建等部门对同一个建筑物身份信息的标注各不相同。即便在住建系统内部,因为业务系统不统一,对房屋建筑的信息表述方式也是大相径庭,全市房屋建筑数据各异、互不关联,呈碎片化状态。
据初步统计,全市有350余万条房产测绘数据、290余万条商品房网签数据、190余万条二手房网签数据,各个系统对房屋坐落的表述方式各不相同,导致同一处房屋在不同历史时期甚至有好几个坐落信息。
在国家标准不健全、地方标准缺失的背景下,如何给全市房屋建筑赋予一个统一的编号,解决当前的混乱状态,为智慧住建和智慧城市夯实根基这是接手城市在建工程项目和房屋底层数据普查整理工作后,济南市房产测绘研究院软件与数字工程分院院长李春光团队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所有既有建筑物,只要建筑面积在20平方米以上,不管有没有不动产权证,都需要给它赋予一个唯一编码。”李春光说,在数据普查整理中,制定规范的编码规则至关重要。
“对新建房屋建筑,依托房屋预测绘等业务,我们在全省率先统一了工程建设项目编码、楼幢编码和房屋编码,让每幢楼、每套房子都有一个伴随全生命周期的‘身份证号’。”李春光告诉记者,对既有房屋建筑,则依据其空间坐标位置等物理属性进行赋码,让老旧小区房屋、历史建筑有了唯一有效的“身份证号”。
通过规范整合各平台数据信息,为房屋建筑统一赋码,不仅解决了房屋建筑数据信息不完整问题,大大延长了新建商品房编码使用周期,还实现了既有房屋建筑“身份证号”的从无到有,为后续智慧化管护创造了条件。
在规范编码基础上,参照住建部数据库建库规范,结合济南市实际情况,济南市房产测绘研究院研究制定了“工程建设项目及房屋管理数据标准”“济南市城市自然数字模型分类与编码规则”两项标准,实现了数据采集、存储、交互、应用的标准化、规范化。其中“工程建设项目及房屋管理数据标准”经省大数据局评审后,已被纳入“数字山东”标准体系,填补了该领域空白。
B整合13类数据1.2亿余条
打破“数据孤岛”、消除“数据烟囱”,推进政务数据信息开放共享与融合创新应用,是近年来济南推进“数字政府”建设的主要着力点。
按照《济南市数字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192022年)》,今年年底前,我市要全面实现住建行业智慧管理,完善智慧图审、智慧建筑、智慧工地、智慧物业、智慧租赁等功能,打造“1114+N”数字住建体系。
这些数量庞大且动态变化的数据,如何直观地呈现出来、可见可感济南市房产测绘研究院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利用GIS、GPS、RS、BIM、CNDM、物联网等技术手段,融合住建系统管理数据和空间数据,打造出“智慧住建一张图”。通过这样“一张图”,推动数据管理的网格化,为提高设计、施工和运维管理质量水平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在这张二三维一体化的“智慧住建一张图”上,实现了全市所有既有建筑物、2500多个在建工程项目全落图。
以房屋建筑的“身份证号”为线,“智慧住建一张图”串起与房屋建筑有关的立项、土地、规划、图审、施工、质量安全、房产测绘、房产交易、物业管理、住房保障、房屋安全普查、征收拆迁、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整治改造、电梯加装等全链条信息。
截至目前,“智慧住建一张图”已形成专业图层150余个、基础图层6个,并实现数据的实时更新,各类成果的汇集为济南“新城建”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底座。
C“一张图”提升智慧监管效能
“这是各工地现场空气质量状况的真实反映。”李春光打开“智慧住建一张图”,随机点击图上的在建工程项目,几乎全部是绿色。鼠标指向哪个项目,该项目施工现场的PM2.5、PM10、温度、湿度、扬尘等参数会迅速呈现在屏幕上;如果项目现场扬尘等污染指数超标,则会呈现为红色。
利用在建工程项目落图成果,“智慧住建一张图”已对接工地质安监系统各类数据,实现了全市2500余个工程建设项目扬尘监测、视频监控等“一图统揽”。
每5分钟对在建工程项目进行扬尘、湿度、噪音实时监控,通过智能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数据与问题线索,并立即上报监测结果。仅今年35月,“智慧住建一张图”就为建筑工地监管部门推送各类问题线索200余条,极大地提升了监管效率,也为全市建筑工地智能化管理探索了宝贵经验。
在住建大数据“活”起来的同时,如何用好这些大数据,为智慧监管赋能,是济南市房产测绘研究院承担这项任务之初就一直在考虑的问题,推动建筑工地场景化应用只是其中一个方面。
“通过多元数据对比,‘智慧住建一张图’还有助于全市老旧小区整治改造工作更精准地开展。”李春光介绍,根据前期房屋普查数据和老旧小区楼幢专项摸排,“智慧住建一张图”已汇集全市老旧楼幢的基础数据,并将历年整治改造的楼幢、改造内容、加装电梯等情况全部落图管理,精细到幢和单元。
济南市房产测绘研究院还利用无人机和车载移动测量系统采集了改造项目现场的三维实景、街景数据,形成老旧小区整治改造项目的全面精准管理。
通过数据对比,即可有效核验各区县、街道申报改造楼幢的合理性,精准判断房屋是否有改造的必要。截至目前,“智慧住建一张图”已为2022年全市老旧小区整治改造计划筛查出不合理改造楼幢70余个,问题包括重复申报、申报面积不准确等,并给出了有效的参考数据以供修正;改造前后的三维实景数据,更是能够直观准确地对改造效果进行前后比对,确保老旧小区整治改造惠民工程取得实效。
“房住不炒”,需要持续有力的楼市调控政策;“一城一策”,有赖于对房地产市场交易数据的精准分析。助力房地产市场调控,“智慧住建一张图”同样大有可为。
通过与商品房、存量房网签系统建立实时数据关联,并确保每一项网签数据都与地图建立有效对应,“智慧住建一张图”已实现1700余个房地产项目350余万项商品房网签数据,以及120余万项存量房网签数据落图管理。
在对网签数据进行有效分析的基础上,数据成果可以反映楼市价格变化、展现区域热度、预判去化周期,从而为全市房地产市场宏观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截至目前,“智慧住建一张图”通过与房地产市场监测平台实现数据互通和分析共享,已交换各类分析结果4800余项,向征收拆迁安置项目提供选址参考30余项。
D一天完成三个月筛查任务
这个系统,如今已与“智慧住建一张图”实现融合。目前,这张“图”上已汇集全市90余个建设项目1000余个户型的BIM版商品住宅使用说明书,涵盖户型范围内建筑、结构、电气、给排水、供热、燃气等专业模型,实现了项目、楼幢、户型的联动。进一步融合物业管理区域、公共区域设施设备、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等各类信息后,这张“图”将对济南“新城建”智慧物业建设起到极大的助推作用。
截至目前,济南市房产测绘研究院承担打造的“智慧住建一张图”已为全市工地安全监管、房屋抗震调查、房地产市场监测、房屋征收拆迁、房屋租赁管理等提供了数十万条分析数据,为全市住建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未来是大数据的时代。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创新,需要进一步发挥数据作为新生产要素的巨大作用。“我们将进一步发挥全院业务和技术优势,进一步挖掘住建大数据的价值和潜力,为住建事业智慧化增势赋能,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济南市房产测绘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李少先说。(本报记者刘文忠)
原标题:济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房产测绘研究院:发挥技术优势精准数据赋能智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