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人赵先生,最近正考虑去江西投资他的第三套房。之所以选择江西,就是因为当地和北京的住房信息尚未联网,而之前他在北京购买的两套房,也都没以他的名义办理贷款。所以,他并不担心触碰“限购”。
网费心机
大环境“小心计”堵联网路拖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是在“2013博鳌房地产论坛”上回应嘉宾关于房产税质疑时,提出了“两年”说。
他提出,住房信息联网是对于不动产确权的第一步,是任何政府天经地义的基础工作。每一块不动产都有了清晰的信息记录后,财产的实名制登记、财产的法律保护、财产的流转交易,到这种流转交易制度全程中间的税收制度,才能形成一个联通的链条。“我们要先联起来,然后可能会拖拖拉拉,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小心计,把这些问题破解掉以后,才能畅通无阻。”
住建部目前仍保持“缄默”怪
根据公开资料,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曾提出要求,到2011年年底,全国40个城市需要完成个人住房信息的联网工作,但却始终没有公布城市名单。这些城市之所以被发现,是因为它们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出台了落实房地产调控的实施细则。在这些细则里,一些城市不仅把住房信息联网工作列为目标,还落实了经费,提出了问责。一直到2013年,副部长齐骥才宣布已完成40个城市的信息联网工作,未来该系统或将扩大到500个主要地级市。
今年7月,媒体纷纷质疑,全国500个城市个人住房信息联网工作未能完成,住建部已经爽约。对此,官方也没有给出任何回应。
投资客“5套房收多少税”慌
活跃于各一、二线城市的投资客,无疑是专家口中“既得利益群体”的一支重要组成。
市民刘女士就是一位有着7年炒房经验的资深投资客。200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将手头积攒的60万元存款,投资买了一套四环里的效型。2008年,北京楼市出现第一轮快速上涨,她将这套效型卖出,每平方米就多挣了6000元,第一次尝到房产投资的高回报率。也是从那时起,刘女士便一头扎进“炒房客”的人群,低点入手,高点卖出。
2010年,北京执行“限购”政策后,她曾短暂停止了“炒房”,观望了半年多。可到了2011年,看见调控见效,房价开始下行,她又忍不住重操旧业。“我被限购了,不是还有家人么。”这一次,她以女儿的购房指标,在北五环买了一套两居。随后不久,又在城区投资了一个高端楼盘。“北京房价从来没有跌过,而且未来也不会跌。”对于楼市的看好,是支撑刘女士不停炒房的原因。
买了卖,卖了再买,如今,加上自住的房子,她手里已经有5套房。媒体不断报道的住房信息联网和房产税“扩围”,就是她的隐忧。发出一个指令,某人在全国各地的房产记录都会呈现,那便避无可避。
“虽然大伙都说北京今年不会实行房产税,可照此下去,总有一天是要收的。我手里的5套房,可得交一笔重税。”她坦率地告诉记者,如果真让她选择,她肯定对住房信息联网投“反对票”。
地方官“抱成团”消极抵抗怕
而反对态度比投资客更为坚决的,还有一部分地方官员,也就是贾康口中的“地方政府”。
一位三线城市的房地产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中国的三、四线城市,纯炒房客其实并不多,反而是部分地方官员,名下拥有多套房产,“一个局长有3套房并不罕见”。他们对于住房信息联网,表面上是持观望态度,因为相信法不责众,自己绝不是最担心住房信息公开的人,但心里是不赞成的。“当这样想的人不是一个、两个时,对信息联网的消极抵抗甚至反对,也就抱成了团。”
“一些对推进个人住房信息联网有决定权的人可能并不想实现联网,或者不想在当前这个阶段实现联网。”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副总裁胡景晖表示,房地产行业,一直是许多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部分地方官员担心,住房信息全国联网后,会对地方GDP的增长带来负面影响。特别是神木、鄂尔多斯等靠着房地产业发展起来的城市,当地不少身家千万的富豪都是依靠着房地产发家致富。一旦住房信息全国联网后,可能造成当地房地产的泡沫化,甚至是地方经济体系的半解体。而另一方面,对自己的全部房产“暴露”在阳光下,一些官员也有担心。
联网进度
2011年1月,伴随房地产的高烧不退,国务院再次提出,加快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逐步完善房地产统计基础数据。
2013年3月,据媒体报道,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在两会上证实,40个城市的个人住房信息联网已经完成,6月底将有500个城市实现个人住房信息联网。
织网难点
老公房数据难补齐
从推行的现实情况来看,房屋信息录入一直是联网的难点所在。
以北京为例,“国五条”细则落地后,购房人才发现,由于北京2006年之后才开始推进住房交易网签,此前的房屋数据尚未电子化。尤其是一些老公房,由于建成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根本已无数据可考,所以按照差额的20%征收个税,也只能变通为按交易额的1%征收个税。
“我国的房地产市耻复杂,住房类型很多,产权状况多样,很多住房一直都没有纳入到系统内。”陈国强说,即使在北京,现有的个人住房信息系统也没能覆盖所有的房源。这就意味着,可能仅有一墙之隔,但一边的住房就存在于官方的数据库中,而另一边的住房则一直游离在官方的数据库外。而北京的个人住房信息数据工作,在全国属于做得较好的。
胡景晖则提出,住房信息联网后数据库的安全、查询权的开放,这些都是需要现实解决的问题。“究竟谁能查别人的住房信息?如何保护隐私?老百姓会有担心。”
楼市猜想
房屋抛售还有多远
几日前,中国城乡一体化建设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宋建坤在媒体上表示,近一个月来,180平方米以上的大户型出现罕有的抛售,有些从未有过交易的豪华小区内,整幢别墅在密集抛售,且有加速抛售的趋势。“近期集中抛售大户型房产的业主,并非对北京市乃至对国家宏观经济失去信心,而是强烈担心中央将在近期强制推行房地产新政,其中包含房产税、个税、遗产税等有力措施。”
“大户型的居住者大致分为富翁、为官者两类人。前者怕调控新政,后者则在极力规避反腐。”此番言论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随后,多家中介机构即表示,并未出现大户型抛售潮。
昨日,在豪宅集中的顺义中央别墅区,经纪人史先生也向记者表示,不计成本的抛售,目前在别墅区并未出现,但确有个别着急卖房的业主,愿意比市场价便宜100万元到200万元出售手中房产。“房产税的事,他们也在观望,可在狼真的来之前,谁也不愿意轻易抛售。也许有一天,房产税真变成箭在弦上,普通人抄底的机会就来了。”
任志强:中国房地产杠杆率不高住房信息早联网了
今年年初,住建部承诺,6月底“实现500城个人住房信息联网”,如今已超过最后期限,尽管舆论不断,住建部却迟迟没有回应。
对于住建部此次“爽约”,任志强却说,“我认为早联了。”
住房信息联网一拖再拖三大难点阻碍联网推进
大限已过,全国个人住房信息联网却没有消息,公众对翔实完整的住房信息的希望或将落空。是什么让中央力推的这一工作渐渐陷入停滞?尤其在当前三四线城市房价不断高攀的背景下,曾被寄予调控、房产税及反腐等多项功能于一身的住房信息联网,应该如何在困境中突围,尽早实现全国房产信息“一盘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