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上饶:“十四五”末打造国家级光伏先进制造业集群为全面建成“世界光伏城”奠定基础第5页

积极支持生物医药、纺织服装、绿色食品等若干特色产业的创新发展,提升创新实力和品牌影响力。强化新融合,引导新消费,加快实现向产业价值链高端攀升,打造上饶市制造业优势新阵列。

(一)生物医药

聚焦中医药、医疗器械、细胞治疗产品等领域,以上饶经开区、德兴、弋阳、万年等地和(江西)上饶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为重点,以完善中医药产业链,引育医疗器械及生物技术企业为发展方向。发挥地方特色自然禀赋和医疗养生优势,做强中医药生产制造,推动中医药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鼓励研发各类创新药,扩大原料药、中间体、甾体药物生产规模。布局医疗器械生产基地,加强智能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环保技术等集成应用。瞄准干细胞临床、基因测序等前沿医疗技术,加速推进国际细胞谷、恒大养生谷、烈冰生物等项目,力争在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领域取得突破。

1.中医药

中医药产品。围绕江西省建设“国内领先、世界知名”中医药强省目标,立足上饶本地特色中药原材料资源,坚持继承与创新并重,构建产业链上下游优势叠加的发展格局。引导德兴、鄱阳、余干、弋阳、婺源等地中药企业自建或联建中药材生产基地,推动规模化、规范化种植,建立健全中药材全产业链、全流程质量可追溯体系。突破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的关键技术,创制一批中药新品种,推进中药制药设备及中医医疗设备的研究和产业化,提升中药管理规范化和标准化生产水平,着力医药企业的产能提升。围绕骨干企业和优势品种,搭建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增强中医药临床研究基础,加快成果转化与应用的速度。

中医药健康旅游。加快上饶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和婺源、德兴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设,联动横峰、铅山、婺源、余干等地的上饶市健康旅游示范基地项目,重点发展中医非遗、中医治未病、中医体验和康养服务,探索“药植基地+中药生产+度假养生+康复养老”融通发展的新业态。鼓励临床重点学科、专科或产学研合作,开展特色中医保健的新技术和新理论研究,推进上饶道地药食同源中药及健康旅游产品的研究、开发。围绕婺源“新安医学”、铅山“一带一路”中医药历史文化,支持采用现代制药技术、先进制药工艺和制剂技术,对中医经典名方、民间验方、秘方等进行二次开发,形成具有上饶特色的中医药品牌。

中医药信息化。聚焦中医药健康服务与互联网融合发展,鼓励运用人工智能、云平台、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开发中医智能辅助诊疗系统,建设智慧药房、中医远程诊疗系统,探索移动终端、智能终端的研发和应用,为民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线上线下一体的“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做大做优德兴赣东北中医药交易大市场,依托“中医药+互联网”交易平台,打造集药业采购销售、中药材现货交易、中药材电子商务、中医药文化展览、信息发布、旅游观光、仓储物流于一体的现代中药材流通基地。

2.医疗器械

高性能医疗器械。依托上饶市高端医疗器械及装备研试产业园等建设,大力引进国内知名龙头企业,谋划布局医学影像高端装备、体外诊断仪器设备及耗材、先进治疗设备、医用生物材料等研发和产业化,支持高性能医疗器械核心部件、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和协同创新,吸引和带动产业链配套企业集聚。把握国家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推广实施的机遇,为医疗器械初创企业提供科研转化及生产制造平台(CDMO)、全球注册及临床试验平台(CRO)、产业规划和教育服务平台、产业投资平台和医械云平台等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医疗器械创新成果落地,促进医疗器械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和高端化。

康养保健辅助器械。瞄定消费市场潜力巨大的康养辅助性产业,积极引入智能假肢、外固定矫系统、虚拟现实康复系统、肢体协调动作系统等康复辅助器具、设备、仪器和软件企业,支持发展小型家用检测器械、护理器具、治疗仪和保健器材等智慧养老设备、器械。引导生产企业在社区或康复中心设立智能康复辅具、家用智能护理器具示范中心,加强产品推介和体验信息收集,助力企业加快器械技术升级、器械材料更新和使用方式优化,提高临床研究到应用的转化速度,打造成为江西省康养保健器械的产业基地。

3、细胞治疗产品

现代生物治疗产品。围绕上饶国际细胞谷干细胞健康科技园建设,发挥上饶国际干细胞再生医学产学研基地、江西多能干细胞库、江西省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作用,重点发展干细胞治疗、免疫细胞治疗、基因治疗技术及产品开发、临床研究,加快突破细胞规模化培养技术,探索发展干细胞再生医学新模式。完善优化研发服务平台的建设,推动医疗机构和产品开发企业的深度合作,加快创新成果上市进程,加快实现细胞治疗产品的临床转化、产业集聚。支持在细胞产业等领域探索更多制度创新,推动上饶市干细胞再生医学进入快速规范发展阶段。

精准医疗服务。以上饶国际精准医疗中心等项目为载体,加速推进江西汉氏联合医院、恒大国际医院和养生谷建设,助力“治疗+旅游”、“养生+旅游”以及“美容+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带动基因测序技术等新一代生命组学临床应用技术、生物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和生物医学分析技术等突破。聚焦提高疾病诊治与预防的效益,积极引进基因测序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支持开发低成本易用、高效整合的测序样品自动化软硬件技术,以及基因测序、编辑配套耗材,培育从疾病分子分型到个性化药物的研发模式,探索发展患有难治愈或罕见疾病成年患者的辅助治疗方式。

(二)纺织服装

突破中高端面料。实施区域性品牌战略,完善万年纺织新材料产业集群、信州沙溪苎麻产业园、鄱湖纺织产业园等纺织服装基地建设,巩固企业在传统棉、麻、化纤等纺织加工方面优势,强化纺织服装原材料、辅料和制品等领域的技术研发,促进苎麻纺织、定制服装及家纺等领域快速提升。围绕应急公共安全、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医疗健康养老、航空航天、建筑交通、新材料等发展需求,开拓新型纤维材料在产业用纺织品领域推广应用,逐步形成从纤维原料、产品加工到应用开发的新型产业链。

力推全流程数字化。以江西斯沃德、江西正博、江西昌硕等为重点,鼓励发展时尚服装和创意设计,利用互联网、大数据、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技术,推进服装鞋业设计数字化,提升服装鞋业内涵品位价值。引导企业加大设备、工艺研发投入,试点产线智能化升级、绿色化改造,从生产制造环节向上游面料设计等附加值较高的环节延伸,并实施应用产品生命周期管理解决方案。鼓励企业创新制造模式和商业模式,联合中高职院校及设计机构联合,形成面向时尚消费市场的快速开发能力、敏捷生产能力、高效反馈能力。

(三)绿色食品

丰富绿色食品品类。优先发展稻米、茶叶、水产、果蔬等地方特色食品,加快推进食用菌、坚果、糕点等中华传统食品,支持发展婴幼儿配方食品、老年食品、保健食品、休闲食品和满足特定人群需求的功能性食品,以及农特礼品系列。聚焦食品加工需求,建设一批标准化、专业化的加工专用原料供给基地;聚焦高端市场需求,建设一批绿色化、生态化的优质食品基地。引导建立绿色食品技术标准体系,优化绿色食品标志许可制度,加强产品质量监管体系,不断提升绿色食品清洁生产水平,健全食品冷链物流建设,推动从原料采购到产品销售的全流程信息追溯。支持中小型加工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加快规模化生产,提高绿色食品精深加工水平,专注细分行业做优做精。

弘扬优品名牌效应。积极倡导绿色生产、绿色消费,选择具有地域文化特色、品质优良的重点品类,培育发展一批“饶字号”特色食品,支持开展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中国弛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赣鄱正品”、江西著名商标、江西名牌产品和江西省名牌农产品等申请认定。借助数字经济和品牌包装,推动上饶市绿色产品打入国内中高端市场,提升生态、绿色品牌知名度。以知名龙头企业为引领,开展集食品研发创新、检测认证、包装印刷、冷链物流、工业旅游、清洁生产等为一体的绿色食品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推动绿色食品与教育文化、健康养生、旅游体验深度融合。

上饶市“2+4+N”产业体系表

第四节培优育强县(市、区)域制造业

(一)信州区

聚焦电子信息(含光学、物联网)首位产业,加快发展机械制造、有色金属两大主导产业。依托信州产业园,以推进产业优化升级为动力,深入实施工业强区战略,聚焦补短板,引进一批龙头型、基地型、科技型重大项目及补链型配套项目,实现“园区扩容”与“产业链招商”,壮大经济发展新优势。支持工业企业升规入统,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做大做强工业经济。

电子信息(含光学、物联网)产业要以宇瞳光学、威皓光学仪器、豪亿光学、臻宇光学等企业为核心,发挥安防监控镜头优势,推动光学产业链向车载镜头等高端镜头市场延伸,与上饶经开区光学镜头及零部件企业联动形成集群化发展。围绕德力西联合开关集团、江西拓诚线缆等企业,增强线缆、变压器等产品的创新能力,加快提升产线自动化水平。机械制造产业要加强电工电器、汽车配件、通用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等产业融合。积极引进整机领军企业和配套企业,构建上下游互融共深、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一体化产业组织新模式。有色金属产业要扶持浩钰铜业、江西华辉铜业等企业做大做强,推进华辉铜业年产20万吨铜材精加工项目建设,提升精加工技术水平和生产利用效率,增强有色金属压延加工、有色金属合金制造、再生资源加工、电线电缆制造能力。

(二)广丰区

聚焦电子信息(含光学、物联网)首位产业,加快发展机械制造、有色金属、非金属材料三大主导产业。依托上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一区三园”,准确把握新时代制造业发展新阶段特征,以产业高端补链、终端延链、整体强链为突破口,持续壮大产业集群,不断做强发展支柱。发挥县域经济排头兵的能动作用,大力推进集群式项目“满园扩园”,积极招引行业头部企业,全力支持骨干企业进军资本市场,不断拓宽企业发展空间,促进园区效益快速提升。

(三)广信区

聚焦有色金属首位产业,加快发展电子信息(含光学、物联网)、机械制造两大主导产业。依托上饶茶亭经济开发区,全力发挥“引进重大项目、做强发展平台、做优企业服务”系列组合拳的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聚焦上市公司、国内500强、国家级产业平台,推动招大引强升级。积极跟踪对接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加快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调动企业研发投入的积极性,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创新体系。

(四)玉山县

聚焦机械制造首位产业,加快发展电子信息(含光学、物联网)、有色金属、非金属材料三大主导产业。依托玉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九园一基地”,锚定高端化、数字化、集群化和绿色化,积极引育优势产业链“链核”企业和补链项目,提升产龙头企业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结算等核心环节能级。坚持创新驱动,推动产业链纵向延伸、横向发展、侧向带动,打造特色鲜明、配套完善、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重点产业集群。扶持培育优质企业上市,打造更具支撑力的工业体系,加速壮大产业发展“玉山军团”。

(五)横峰县

聚焦有色金属首位产业,加快发展绿色食品、机械制造两大主导产业。依托横峰经济开发区,坚持“育龙头、补链条、建平台、保要素、强集群”的发展思路,立足资源特色,持续实施铸链强链引链补链工程,着力在优势产业上精耕细作。以项目建设为主抓手,以产业升级为主方向,强化中高端产业集群培育和集聚发展,推动横峰县制造业高速、优质发展,不断增强工业经济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有色金属产业要瞄准“江西省有色金属加工产业基地”目标,做大做强现有冶炼企业,并加快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产业发展,在江西和丰环保科技、江西中旺铜业、江西飞南环保科技等企业的基础上,推动和丰贵金属、江西兴南环保科技运营见效。积极引进铜箔、铜带、铜管、铜合金等铜制品企业以及稀贵金属生产企业,支持贵金属、废铜等有色金属废物资源再生冶炼项目,对标国内领先水平,提高环保水平,提升金属资源回收利用效率。绿色食品产业要引导江西饶盛食品、江西锦顺食品等企业,提升坚果炒货类食品生产品质,树立绿色健康食品品牌。聚焦江西纯香情食品等企业,着力提高豆制品品类及产品品质,提升冷链物流配套水平。加大保健食品开发力度,用好葛的国家大品种研发成果,抓住与江西省林科院战略合作契机,发挥华中农科大马家柚院士工作站优势,助推“葛油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机械制造产业要以钢结构构件为发展重点,推动江西峰辉钢结构等企业与设计院所密切合作,持续突破技术瓶颈,提升产品设计能力,推进节能降耗。围绕江西锐锦化工装备、江西莱博尔装备实验室装备等企业,推进绿色化工装备和高科技实验室设备发展,加强自主研发能力,打造高端机械制造基地。

(六)弋阳县

聚焦非金属材料首位产业,加快发展有色金属、生物医药两大主导产业。依托弋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一园两区”,持续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和龙头企业“双倍增”计划,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经济业态,挖掘传统产业发展潜力,不断做大主导产业集群。加快推进新一轮扩区调区,提升产业集聚承载能力,加强重大项目引育建设,形成上下游联动的产业协同发展,以壮大对弋阳县经济的首位支撑。

非金属材料产业要发挥石灰石、瓷石等资源禀赋优势,以弋阳海螺新型建材、弋阳海螺水泥、江西环阳新材料等企业为核心,推进海螺中高端碳酸钙产业链精深加工基地项目建设,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加快产线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努力实现首位产业规模超百亿元。有色金属产业要立足上饶市有色金属基地的打造,围绕江西巴顿环保科技,推进多金属二次资源回收利用项目为引领的环保项目建设。依托江西欧迪铜业,强化与铜产业研究院、产业协会等机构密切合作,带动产业科技创新,搭建中高职衔接桥梁,加快本土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生物医药产业要继续发挥中医药产业优势,全力推动江西康恩贝、江西佰康药业等企业做强研发团队,通过产线智能化升级赋能传统中药生产,加快产能提升,打造具有弋阳特色的中医药康养品牌。

(七)铅山县

聚焦有色金属(金属新材料)首位产业,加快发展机械制造、绿色食品两大主导产业。立足铅山工业园区的“一园三区”,聚焦培育支柱产业,积极引进优势项目加速产业集聚,强化技术开发和创新,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抓住跨区域合作的信江产业新城建设,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强化与上饶经开区合作,打造信江产业新基地,与县工业园区形成“双翼齐飞”的产业发展态势,以优势产业集群拉动县域经济发展。

有色金属产业(金属新材料)要以江西金汇环保、江西汇盈环保等企业为核心,大力推进有色金属废物资源回收利用效率,依托金汇环保母公司浙江富冶集团科研实力,进一步降低能耗,提升冶炼工艺和生产效率。聚焦江西鑫焱铜业、江西合兴铜业、江西科美格新材料,发挥铜精加工产业集聚效应,提升铜丝、铜杆、铜管、铜棒、铜板等产品的生产标准,积极对接新能源、新基建等新兴领域的旺盛需求,推动以龙头为引领的行业整合,提升产业集中度。机械制造产业要发挥瑞旭实业、华嘉铝业等企业龙头作用,推进铝型材、线缆等产品升级,提升产品性能和精度。积极承接新能源车用铝需求,抓住汽车轻量化发展机遇,力争作为关键环节纳入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绿色食品产业重点围绕“一区、两园、五中心”(铅山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江天农业科技园、现代农业产业园;综合行政中心、农产品精深加工中心、物流冷链中心、农产品展示电商营销中心、生态休闲观光中心),着力打造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八)德兴市

聚焦有色金属(黄金)首位产业,加快发展机械制造产业、生物医药产业两大主导产业。依托德兴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实施促进开发区创新发展三年倍增行动,助力专业园区提速发展,带动新兴产业培育,加快传统产业转型,促进主导产业链式集聚。结合本地产业发展特点,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推动建立新型研发机构,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实现从引资向引智转变,大力提升工业经济质效。

(九)婺源县

聚焦机械制造首位产业,加快发展绿色食品、纺织服装两大主导产业。依托婺源工业园区的“一园三基地”,集中力量“筑好巢”,以生态工业项目建设、传统企业改造升级为抓手,加快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紧扣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求,注重产业关联型、产品应用型项目招引,持续推进产业延伸、扩张、集群和集聚,努力在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上实现新突破,形成以生态工业园区为载体的产业集聚发展态势。

机械制造产业要以江西洁华环保设备、江西亿西电气、婺源巨龙精工工具等企业为核心,依托重点项目增加创新浓度,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开展技术攻关,着重发展产业高端制造环节。绿色食品产业要立足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中国茶业百强县的优势,充分挖掘、利用婺源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紧跟市场需求,围绕聚芳永茶业、益和茶业、正稀茗茶等企业,提升工艺水平和产品研发水平,着力打造兼具特色性、艺术性、实用性的农特礼品,利用在线新经济电商、物流等平台走特色品牌发展之路,助力婺源文化“走出去”。纺织服装产业要做大做强江西正博实业、江西半球家用品、天诚实业、江西金马鞋业等企业,提升传统鞋服产业的创意设计与智能化生产水平,结合婺源县“发展全域旅游,建设最美乡村”的战略目标,拓展文化内涵,提升婺源鞋服在文旅市场的吸引力。

(十)万年县

聚焦电子信息(含光学、物联网)首位产业,加快发展纺织服装、绿色食品、生物医药三大主导产业。依托鄱余万工业走廊及万年高新技术园区、4个产业园中园和1个新兴产业园中园,以发展壮大实体经济为着力点,实施工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构建新型的产业组织和创新网络,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向中高端迈进。大力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加快培育航空、VR和大数据等产业。加大数字经济项目招商力度,着力发展共享经济、平台经济和在线新经济。

(十一)余干县

聚焦汽车首位产业,加快发展非金属材料(新型水钻)和绿色食品两大主导产业。依托鄱余万工业走廊及余干高新技术园区,抓住融入大南昌都市圈的产业发展机遇,实施产业链群培育工程,加速产业集群发展。聚焦提质增效,发展壮大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培育新经济产业,着力做强实体经济。引导支持园区在做大做强重点产业、提高工业用地“亩产率”等方面下功夫,确保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保持全市“第一方阵”。

汽车产业要全面加快汽摩配产业园二期、三期项目建设,打造全国规模最大、实力最强、影响力最广、最具竞争力的汽摩配产业园。以江西一标汽摩配件、江西正普汽车配件、江西荣恩轮毂等企业为核心,建立行业创新合作平台,盘活企业生产制造、检验检测等高精密设备资源,实现与上饶整车制造企业的一体化发展。非金属材料(新型水钻)产业要围绕中品晶钻、江西千彩水晶、太莱饰品等企业,加快水钻产业园二期建设,引导产业链走向高科技精深加工,共建新型水钻科研平台,提升高性能玻璃水钻产品研发技术水平,培育一批面向国际知名厂商及消费者的水钻品牌,提升余干水钻市场份额和品牌知名度。绿色食品产业要全力推进珍迪生物科技、鹏辉农业、佳辉食品等项目建设,积极对接南昌食品产业转移,做大做强绿色食品产业,依托江西湖辰生态科技、江西清记食品、江西傲龙优可、江西斯柏易食品等企业,提高现有食品深加工技术水平,推进余干芡实、余干辣椒等地域特色食品品牌化发展。提升婴幼儿辅食等中高档产品的竞争力,满足高品质健康需求。

(十二)鄱阳县

聚焦机械制造首位产业,加快发展绿色食品、纺织服装两大主导产业。依托鄱余万工业走廊及鄱阳工业园区,结合鄱阳资源要素和产业基础,着力招引一批符合产业集聚方向、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产品附加值高的重特大制造业项目和关键配套项目。围绕重点产业提档升级发力,培育领军型企业,推动产业集聚,实现传统特色产业优化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式发展,为鄱阳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机械制造产业要以江西海威集团、鄱阳恒隆科技、江西海雅特模具、江西海伟紧固件等企业为核心,持续提升紧固件、鱼钩、硬质合金工具等标准件类的技术能级加快产线数字化改造,逐步形成体系完备的产业链发展模式,向高端、精细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发挥电镀集控区公共服务平台作用,联动发展上饶主导产业电镀环节。绿色食品产业要立足大米、水产和果蔬等资源优势,聚焦江西鄱阳湖米业、金田米业等企业,发展“加工+基地”的全产业链模式,利用数字经济新模式扩大市场营销,提升鄱阳湖大米特色品牌影响力。策应品牌化、高端化的发展要求,扩大富硒稻米、绿色水产品、无公害油茶和果蔬等绿色食品的种植、养殖规模和深度加工,打造长江经济带绿色食品产业标杆示范区。逐步建立完善的绿色食品产业链体系,大力引进技术含量高的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填补绿色食品生产能力和精深加工的空白。纺织服装产业要围绕斯沃德、江西浙龙鞋业、亮志(江西)服装等企业,鼓励生产经营、商业模式模式创新,打造数字化研发、设计、制造基地,形成品牌化、智能化、创新化的新生代学生装产业以及上下游配套的特色产业集群,带领纺织鞋服行业从传统生产代工向自主品牌化发展转变。

THE END
1.2024年19月上饶市规上服务业重点企业发展加快一是劳务派遣行业拉动较强。2024年1-9月上饶市规上劳务派遣业合计实现营收53.3亿元,同比增长146.2%,拉动上饶市规上服务业营收增长6.2个百分点。其中行业龙头企业江西易才数科企业服务有限公司2024年1-9月实现营收36.8亿元,增幅高达379.3%。 二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加快。2024年1-9月上饶市规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https://www.zgsr.gov.cn/tjj/tjfxz/202412/c85363f2bd8f4046b27e2d509a4924be.shtml
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举行,明年要抓好9个重点任务;个人养老金制度将2. 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3.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4.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5.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6.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7.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增强区域发展活力。8http://www.mrjjxw.com/articles/2024-12-13/3684665.html
3.全省优秀!上饶两个案例入选8.抚州市以“基金”破题,开拓招商引资“新蓝海”。 锚定全市“2+4”主导产业,大力开展基金招商,打造“基金招商+多级联动”“基金招商+产业项目”“基金招商+能力培养”模式:持续深化与基金管理公司战略合作,常态化搭建资本与项目对接平台,全市产业引导基金投资项目26个,投资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NjM0MDQxNg==&mid=2667275741&idx=2&sn=9479bc3773ef5b33eefcedc83a7355d2&chksm=8ae3c74b8b7cbe4618d7453497554c6aa06bf87ca463c8cdc2fb7bdb98d645b4eeaf87fc70e8&scene=27
4.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总部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翠柏路7号杭州电子商务产业园2号楼二楼 简历投递方式及要求: 招聘现场投递并面试、笔试 在线投递:wangpeng2@myhexin.com(应聘岗位-学校-专业-学历-姓名)搜索关注官方招聘微信“同花顺招聘” 联系方式:王先生136-7587-5989 天虹商场股份有限公司 http://xjg.jxufe.edu.cn/news-show-9371.html
5.上饶:加快构建“2+4+N”产业体系,力争“十四五”末光伏新邱向军表示,上饶构建了以有色金属、光伏新能源两大主导产业和电子信息、非金属材料、汽车、机械制造四个重点产业为主的“2+4+N”产业体系,形成了11个省级产业(培育)集群。2021年,全市“2+4”主导产业实现营收4087.9亿元,占全市比例81.1%。 这十年,上饶持续加强党的建设,政治生态向上向好。全市始终把党的政治https://www.ceweekly.cn/2022/1010/397422.shtml
6.湖里区大力实施“2+4+N”发展战略汇聚新兴产业湖里,厦门经济特区发祥地。打开厦门市地图,您会发现,湖里区被厦门其他五个区“环抱”,是名副其实的厦门中心城区,人流、物流、信息流都在此交织汇聚。 步入新时代,湖里区进一步找准坐标,坚持高端引领、创新驱动、转型攻坚、全面提升,大力实施“2+4+N”发展战略——积极参与、全面服务两大国家级重大产业片区厦门自贸片https://news.xmsme.cn/2018/9/8/616_6450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