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企业层面来看,1月多数规模房企销售表现不佳,TOP100房企整体业绩不及去年同期和去年月均水平。预计2月受春节假期影响供应缩量,成交或将持续下行。长期来看,目前行业下行筑底过程中,仍会有一定规模的房企面临负增长困境。2022年,企业融资环境将继续保持严峻,短期内偿债压力仍然较大。流动性压力下,无论是从房企经营、还是宏观经济角度,企业保竣工、保交付成为首要目标。同时,市场危中有机、行业收并购机会增加,当前行业形势下打通并购融资渠道、调动企业收并购积极性,有望缓解出险房企的资金压力、防范风险扩大、加快市场压力出清。
1
1月业绩表现不及去年同期及去年月均水平
2022年1月,中国房地产市场整体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降温的趋势,多数规模房企销售表现不佳,单月业绩同比以及较去年月均水平变动都有明显下降。1月,TOP100房企实现销售操盘金额5256亿元,单月业绩规模同比降低39.6%,较2021年月均水平降低43%。
展望2月,房地产市场仍难言乐观,成交或将持续下行。受春节假期影响,一、二线城市供应或将明显缩量,成交也将持续低位运行。三、四线城市返乡置业或将弱于往年,成交整体回升幅度着实有限,传统返乡置业型城市更将面临较大的考验。
2
行业规模再新高难掩下行
2022年预期负增长
目前,行业下行并真正迎来负增长时代已成为共识。商品房销售规模经过5年的高位运行之后,将处在下调筑底过程中。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1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以及房地产行业数据。2021年,房地产业新房销售和开发投资规模均创新高,分别增1.9%和4.4%。但下半年新开工、土地购置和开发投资均降至冰点,新开工和拿地同比降31%和33%。虽竣工增2%创新高,但难挡整体开工投资同比降14%至4年同期最低。
3
企业自救、行业稳预期
保竣工、保交付成为共识
这样的行业背景下,近年来也有越来越多的规模房企开始重视自身“交付力”、“服务力”的提升。提升产品质量管控、完善客户服务体系,打造更高品质、更人性化、更重视客户体验的产品交付环节和交付标准,都有助于提升交付率和交付满意度,树立积极的企业品牌、口碑和公信力。
4
行业收并购加快市场压力出清
防范风险扩大
2022年,行业流动性风险持续,但同时收并购机会也在增加。一方面,对于偿债压力较大的企业来说,借助项目出让、资产出售扭转局面迫在眉睫。另一方面,央企、国企以及一些优质民营凭借自身实力以及政策支持将在收并购市场将掌握更大的主动权。
5
2022年房企融资环境依然严峻
扭转信心是关键
2022年房企的境内外融资环境依然严峻。目前,穆迪、惠誉、标普三大评级机构对房企的信用评级以下调为主,多针对已暴雷或发生违约的房企。而在境外融资环境紧张的同时,房企依然面临着较大的海外偿债压力。据统计,100家典型房企2022年的境外债权融资到期主要集中在上半年,其中1月份的到期规模高达627亿,为近两年中的最高。此外3月、4月、6月、7月均为境外债权融资的偿债小高峰。
此外叠加销售的疲软,2022年房企再融资环境可能会更趋于紧张。在此背景下,预计2022年房企出现负面评级或评级下调的可能性依然较高。其中,低信用评级的房企会受到更多影响,主要体现在债券平均期限缩短、平均票面利率居高不下等。当前的行业形势下,企业应尽可能警惕避免陷入负面信用循环。
6
楼市开局惨淡供求同比跌幅超4成
三四线返乡置业或将弱于往年
2022年1月,房地产市场开局惨淡,供求急速下滑,29个重点监测城市商品住宅供应面积同、环比分别下降43%和58%,成交面积环比下降37%,同比跌幅扩至46%。
一线城市成交再陷低迷,环比下降21%,同比跌幅扩至38%。其中,上海第六批次新房集中入市,成交明显放量,环比增长43%,同比仍下降8%。北京、广州成交异常低迷,同比近乎腰斩,深圳同比跌幅更是高达60%。
而从周度成交数据来看,32个重点监测城市成交持续低位运行。其中,一、二线城市仅上海、成都成交仍保持在高位,其余城市成交全面走弱。三、四线城市并未出现返乡置业潮,连云港(601008)、扬州等传统返乡置业型城市成交仅小幅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