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7月31日,中指研究院近日发表的数据报告《2020年1-7月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业绩TOP100》来看,排名前100企业如下:
排名企业名称销售额(亿元)排名企业名称销售面积(万㎡)
1碧桂园44831碧桂园4894.9
2中国恒大4081.82中国恒大4594.8
3万科37753万科2330.3
4保利发展27304保利发展1826.3
5融创中国24735融创中国1778
6中海地产2036.66绿地控股1240
7绿地控股14907中海地产1129.9
8世茂集团1395.48新城控股1083
9华润置地13489金科集团1038.9
10招商蛇口1335.710世茂集团793.3
11龙湖集团1320.811龙湖集团778.2
12中国金茂124312华润置地775
13金地集团122513阳光城762.1
14新城控股1195.614中南置地737.8
15绿城中国1101.215中国金茂667.9
16阳光城108016旭辉集团646.7
17金科集团1027.617蓝光发展618.1
18旭辉集团1027.218招商蛇口613.9
19中南置地999.719金地集团603.4
20正荣集团730.320奥园集团603.2
21融信集团72521富力集团539.5
22龙光集团704.322绿城中国527.6
23滨江集团685.323荣盛发展512.4
24雅居乐657.124佳兆业集团502.7
25富力集团647.425正荣集团499.7
26奥园集团604.226美的置业497.8
27佳兆业集团603.327祥生集团495.5
28祥生集团602.428龙光集团479.1
29蓝光发展601.129雅居乐472.9
30荣盛发展556.130建业地产418
31新力控股550.131海伦堡361.5
32美的置业54632中骏集团351.3
33禹洲集团538.833禹洲集团328.7
34新希望地产529.934新力控股323.8
35中骏集团524.335融信集团318
36华发股份523.636金辉集团313.9
37首开股份52037华夏幸福302
37华夏幸福52038中国铁建292.5
39远洋集团508.639时代中国291.1
40合景泰富集团459.940新希望地产282.1
41越秀地产43841合景泰富集团280
42金辉集团422.642弘阳地产279.3
43佳源集团42043佳源集团278.4
44弘阳地产40844红星地产268.4
45大悦城控股406.345宝龙地产254.8
46海伦堡405.646远洋集团254.3
47时代中国404.547阳光大地243.4
48仁恒置地400.248龙记泰信225.4
49华宇集团395.249敏捷集团222.7
50东原集团393.850华宇集团218.7
51中国铁建392.151东原集团218.3
52宝龙地产390.252华发股份215.7
53首创置业370.153恒泰集团210.1
54建业地产337.754滨江集团205.4
55泰禾集团326.155力高集团205.3
56俊发集团315.356东投地产198.5
57德信地产313.356领地集团198.5
58中国中铁29658三盛集团194.6
59红星地产283.659中国中铁189.3
60电建地产27560正商集团188.2
61联发集团270.861恒信集团187.6
62中交地产267.162俊发集团185.1
63敏捷集团260.463首开股份182
64三盛集团235.164彰泰集团177.2
65保利置业231.965当代置业176.6
66花样年223.166越秀地产175
67石榴集团214.167花样年166.2
68正商集团202.768大悦城控股162
69大家房产200.369大唐地产158.3
70华鸿嘉信198.670康桥集团157.8
71康桥集团194.471联发集团152.1
72金隅集团185.972中奥地产151.8
73领地集团185.773云星集团147.3
74当代置业182.274德信地产145.2
75大华集团181.475泰禾集团139.6
76金融街控股18076石榴集团139.1
77绿都地产集团179.677中建东孚137.6
78大唐地产178.278电建地产137.5
79海尔产城创170.279中交地产135.8
80中冶置业16980华鸿嘉信133.4
81中建东孚16881正黄集团128.3
82恒泰集团163.482山东儒辰集团128
83朗诗绿色地产159.282保利置业128
84信达地产158.284澳海集团126.2
85方直集团15885昌建集团123.6
86龙记泰信156.286海尔产城创119.7
87时代集团151.487宁夏中房集团116.9
88鑫苑中国15188实地地产集团116.1
89力高集团150.789和昌集团113.5
90上坤集团150.490仁恒置地112.7
91文一地产149.891文一地产112.3
92保亿置业149.492首创置业110.5
93东投地产14693同信地产107.6
94阳光大地145.894绿都地产集团104
95星河控股14595海成集团103.3
96实地地产集团144.196鑫苑中国102.2
97中奥地产142.897蓝润地产101.2
98彰泰集团140.298协信地产99.8
98方圆集团140.298方圆集团99.8
100和昌集团139.9100邦泰集团99.7
中国房地产公司排名
1.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2.恒大地产集团
3.绿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4.保利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
5.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
6.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
7.世茂房地产控股有限公司
8.融创中国控股有限公司
9.龙湖地产有限公司
10.广州富力地产股份有限公司
11.华润置地有限公司
12.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
13.招商局地产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14.金地股份有限公司
15.远洋地产控股有限公司
16.绿城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17.荣盛房地产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18.北京首都开发控股有限公司
19.复地股份有限公司
20.金科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据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房地产行业投资发展策略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连续两年低至个位数,行业平均利润率仍进入下行趋势,房企分化转型趋势不断。
2017国1-2月份房地产市场成交大超市场预期,期内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25.1%,增速较16年全年提高了2.2pc;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同比增长23.7%,较16年提高了2.6pc。
中国房地产50强排名
1、恒大集团有限公司
恒大集团是以民生地产为基础,文化旅游、健康养生为两翼,新能源汽车为龙头的世界500强企业集团。目前,恒大总资产2.1万亿,年销售规模超6000亿,累计纳税超2400亿、慈善捐款超148亿,员工14万人,每年解决就业260多万人,世界500强排名第138位。
2、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
2019年7月22日,2019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位列177位。2019年8月22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发布,碧桂园排名第7;2019中国民营企业服务业100强发布,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排名第5。
3、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4年,公司业务聚焦全国经济最具活力的三大经济圈及中西部重点城市。2016年公司首次跻身《财富》“世界500强”,位列榜单第356位,2017年、2018、2019年接连上榜,分别位列榜单第307位、第332位、第254位。
4、中南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中南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起步于1988年,已发展成为总资产近300亿元。2016年8月,中南控股集团在"2016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263位。2019年8月22日,2019中国民营企业服务业100强发布,中南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排名第10。
5、重庆市金科投资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重庆市金科投资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于2007年12月12日成立。2019中国民营企业服务业100强发布,重庆市金科投资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排名第15。2019年9月1日,2019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榜单在济南发布,重庆市金科投资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排名第62位。
房地产公司排行榜前100
2021年中国房地产排名100强:
4、绿地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5、中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6、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7、融创中国控股有限公司
8、龙湖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9、华润置地有限公司
10、厦门建发股份有限公司
11、华侨城集团有限公司
12、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3、世茂房地产控股有限公司
14、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
15、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6、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17、厦门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8、金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9、广州富力地产股份有限公司
20、厦门象屿集团有限公司
21、祥生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22、新城发展控股有限公司
23、华宇集团有限公司
24、卓尔控股有限公司
25、金地股份有限公司
26、隆基泰和集团有限公司河北
27、弘阳集团有限公司
28、金科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9、中国佳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30、雅居乐地产置业有限公司
31、阳光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2、龙光地产控股有限公司
33、旭辉控股有限公司
34、鼎龙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35、绿城中国控股有限公司
36、佳兆业集团有限公司
37、中国奥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8、复地股份有限公司
39、融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40、中国金茂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41、广州越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42、远洋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43、中昂地产有限公司
44、福佳集团有限公司辽宁
45、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
46、首都开发控股有限公司
47、时代中国控股有限公司
48、中国铁建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49、美的置业集团有限公司
50、江南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51、三盛集团有限公司
52、蓝光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53、福晟集团有限公司
54、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55、住总集团有限公司
56、保利置业集团有限公司
57、正商企业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58、文一投资控股集团
59、珠海华发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60、邦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61、名邦置业有限公司
62、建工地产有限责任公司
63、俊发集团有限公司云南
64、大悦城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5、中国电建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66、卧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67、龙记泰信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68、亿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69、合景泰富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70、正荣地产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71、金融街投资有限公司
72、协信控股有限公司
73、宝龙地产控股有限公司
74、新鸥鹏企业有限公司
75、建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
76、福星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77、新力控股有限公司
78、金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79、禹洲地产股份有限公司
80、广州市方圆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
81、炜赋集团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82、百兴集团有限公司
83、高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84、广宇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85、中骏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86、杭州滨江房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87、世茂股份有限公司
88、正黄集团有限公司
89、泰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90、新希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91、首创置业股份有限公司
92、奥山集团有限公司
93、中华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94、北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95、新湖中宝股份有限公司
96、大华有限公司
97、泛海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98、融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99、国瑞置业有限公司
100、大名城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碧桂园兰州最新事件
但是不管怎样,在现行的房企调控大棒下,不管是龙头企业,老牌房企或是地方房企一哥,都不同程度的遭遇了发展困境。
恒大接连曝出商票违约,不得已断臂求生,甚至要卖掉自己的物业,汽车部分股权和香港总部大楼,来筹措资金还款。
富力集团连踩三道红线,只能全力收缩阵线,国内拿地前百的房企早已不见了富力的踪迹。打折卖房,超4成员工离职,处境艰难。
四川房企一哥蓝光发展,频繁发生高管变动和人事动荡,公开市场上发生债务违约,创始人杨铿次子杨武正“临危受命”接下公司董事长的重担,成为最惨“房二代”。
而碧桂园,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活下来了。
据中原地产研究院统计,截至到2021年7月底,全国各地针对房地产的调控合计352次,在“稳地价,稳房价,稳逾期”的调控主基调下,“三道红线”和“集中供地”等重磅政策的陆续出台,“努力地活下去”成了各大房企的“竞相追逐的目标”。
按照监管部门的标准,截至今年年中,碧桂园资产负债率77%,仍有这一条指标踩线,但在财务报表上负债数据持续优化。在发布会上,碧桂园首席财务官伍碧君补充道,我们是通过资产运营去逐步降低负债率,而不是通过立刻缩表。
净资产负债率是业内公认的最能反应房企资产结构比例,杠杆率以及衡量房企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2020年底百强房企的净负债率均值为94.6%,而碧桂园这一数据为55.6%。截至今年年中,碧桂园净负债率继续下降,仅为49.7%,远低于三道红线中要求的100%。
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它充沛的现金流,截至到6月底,碧桂园可动用现余额1862.4亿元,现金短债比2.1倍,较去年年底1.9有一定程度提升,短期偿债和抗风险能力无忧。
8月24日,碧桂园发布了集团的中期业绩报告,无疑是给出了一份令市场满意的答卷。
据中报数据显示,碧桂园上半年实现权益合同销售金额3030.9亿元,同比增长14%;权益合同销售面积345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销售业绩稳步增长。
在核心盈利指标方面,公司营业总收入2349.3亿元,同比增长27%,毛利,净利和归属股东的核心净利润分别增至462.8亿元,224.2亿元和152.2亿元,这在龙头房企中也是名列前茅。
盈利上升的同时,有息负债数据也在稳定下降,杠杆水平进一步下降,总借贷余额继续下降至3242.4亿元,期末平均融资成本5.39%,较去年年末下降了0.17个百分点。
碧桂园权益物业销售现金回笼约2727.9亿元,权益回款率达到了90%,明显优于行业平均水平,这已经是碧桂园连续6年达到90%或以上。
在土储方面方面,截至2021年6月底,碧桂园业务已覆盖中国内地所有省份的296个地级行政区、1408个区县,项目总数达3127个。2021年上半年,碧桂园共获取219幅土地,权益总代价约884亿元。按金额计算,新获取土地中,82%的土储聚焦五大都市圈,62%分布在三四线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4月以来,22城进入集中供地时代。在首批集中供地中,碧桂园共获取土地14幅,共计权益代价171亿元,在重庆、郑州、武汉等多个城市底价摘牌,总体溢价率仅7%,所获取的土地质量明显优于第一批集中供地的平均水平。
在人们心中,碧桂园的形象似乎一直是两极分化的存在。
根据克而瑞公布的数据,2020年全年,碧桂园以7888亿元的全口径金额位居全国销售榜榜首。
根据中指研究院公布的2021年1-7月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业绩榜单,碧桂园仍然以5008亿元,5347.8万平方米的销售面积,拔得头筹。
房子卖的这么多,自然引来不少评价。
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常有人说,碧桂园顺应了国家城镇化发展趋势,深耕三四线城市,吃到了一波国家红利。从结果上看,选择三四线这个差异化的战略方向,也确实让碧桂园从众多房企中脱颖而出。
当然,碧桂园并没有无差别的布局每一个三四线城市,而是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精挑细选。
繁荣的城市圈城市,转型成功的城市,生态宜居的城市,财政表现优异的城市,都是碧桂园下沉市场的重点。
这才有了碧桂园深耕北京上海等15座一线准一线城市。合肥,福州,郑州等生产力突出的17座城市。天津,长春,无锡等24座传统工业化城市。石家庄,呼和浩特等28座宜居城市。唐山,秦皇岛等23座财政表现突出城市。
碧桂园专注于三四线城市的战略,容易让人觉得“土”。大多数房企都喜欢玩高端的豪宅,直到碧桂园依靠三四线市场打开局面,发展如此迅猛之后,各大房企才幡然醒悟。原来,中国真正的庞大市场,不仅只在一二线城市,广大的三四线城市甚至小县城,都大有可为。
几十年前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方针放到现在依然有效。
夸碧桂园的,主要集中在三四线城市的居民。
对于很多县城来说,五证不全是常态,开发商涉黑是常态,烂尾也是常态。
在碧桂园入局三四线城市之后,这些乱象有了很大一部分改善,而且碧桂园也把大城市的建房理念带入县城,自持物业,而且部分大盘还会有别墅区,高层,洋房等分块式区域,招商购物中心。物业服务,园区绿化,环境教育等都表现不错,是本土开发商做不到或者说不愿意做的事。
碧桂园的成功之道,在于坚持造“最适合的房子”。谁买房子不是举家之力,货比三家。户型,配套,周边,幼儿园等,哪家不是实地看了十几家才拍板做的决定。
为什么销量这么高,因为在这些业主选择中,碧桂园就是最优解。
举个典型例子,超级大盘兰州碧桂园,透过卫星地图我们可以清晰看到,这简直就是在黄土地上盖了一座城。不仅如此,碧桂园还在兰州修了雁白黄河大桥。
碧桂园董事局主席杨国强曾在内部文件发出的指示称,“高周转是我们战无不胜的法宝”。
而高周转的代价,就是碧桂园旗下多处项目因质量问题遭业主投诉。
自2021年以来,碧桂园在安徽阜阳,广东东莞,广东茂名,湖南娄底,江苏昆山,山西太原,河南邓州等地均出现业主不满事件,不仅是质量问题被屡屡提及,有些项目还涉及“阴阳合同”,违规交付等乱象。
8月份,乌鲁木齐碧桂园项目闹出“交房荒”,准业主们不得不联名表达不满。据业主反应,碧桂园天玺项目交付在即,业主实地验收后发现诸多问题,一是诱导宣传,绿化规模与销售时沙盘不符;二是质量不符合交付标准,地库不达标,小区水泥路面铺设等问题。事件发酵了半个月之后,8月底碧桂园方才给出了回应。
此前7月份,碧桂园还有闹的纷纷扬扬的“尸水事件”,6月28日,广州华南碧桂园小区的一名物业人员,坠入了华南碧桂园翠山蓝天苑的蓄水池不幸溺亡。
物业在明知蓄水池成泡尸水的情况下,蓄意隐瞒。只贴出了一张“停水公告”,导致业主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连喝了多天的“尸水”,得知真相的业主群情激愤赴物业处讨要说法。
直到7月底,才有官方消息传出,碧桂园服务总裁李长江对外回应:跟业主已经谈好了,整个事情的经过、处理过程和业主做了解释,得到了业主的理解,已经处理完毕。
不过仍有华南碧桂园业主对结果不满表示,“尸水”事件发生7天后,碧桂园物业才在迫于压力的情况下无奈对外公布事情真相,之前一直隐瞒,这件事性质相当恶劣。现在一提及此事,自己都觉得阵阵恶心,对李长江的回应非常不满,也不接受碧桂园方面的处理结果。
除了业主对碧桂园质量与物业堪比“快销品”的质疑,碧桂园现阶段最大的雷,应该就是其森林城市项目了。
黑猫投诉上
熟悉碧桂园的人都知道,杨国强一直都对森林城市异常执着。
“我有一个梦想,能有一座城市,立体分层,车辆在地下穿行,地面都是公园,建筑外墙长满垂直分布的植物,就像生活在森林里,地上是无污染的架空轨道交通。每一天,人们都生活在花园里,呼吸在森林里,愉悦在自然之中。”
不满足于自己的乌托邦式的构想,借着碧桂园国际化的步伐和重新定位未来城市的野心,杨国强把他的森林城市的梦想搬到了马来西亚。
“我们是为了社会的现代化,城镇化,为了人们生活得更好而努力奋斗的公司”,出海前的碧桂园如此给出了自我期许。
可是2018年,马来西亚新总理马哈蒂尔上任,少了昔日总理纳吉布的支持,森林城市公园项目现状急转直下,新上任的总理不止一次在公开场所表示禁止森林城市对外国人销售。
事实上,炮轰位处于柔佛州的森林城市项目也是马哈蒂尔竞选的立场,他曾表示碧桂园森林城市项目和其他中资项目,是前总理纳吉布把马来西亚出卖的证据。为此,马哈蒂尔获得了不少马来西亚民众的支持。
柔佛州的马来西亚人也在采访中表示,有太多的中国人在碧桂园森林城市中抢购房地产。他们担心,这个项目会破坏环境,而且填海造陆也会对当地渔业造成重大影响。
事实上,这个地产项目从宣传开始就充满了噱头,主打“新加坡旁,永久产权”。反复强调竣工后,森林城市与新加坡的直线距离将不超过2公里,根据下面这个图片显示,森林城市确实离新加坡很近。
在宣传项目时,碧桂园也曾美好地向业主描绘未来,“上班新加坡,居住在新山”。可是,森林城市距离新加坡市中心还有35-40公里的车程,如果跨国上下班,业主每天要过4道关卡。
据居住在马来西亚新山市的人描述,在新马两地的关卡,尖峰时段可是非常拥堵的。边检需要耗时至少1.5-3个小时,无论是自己开车,还是坐公交,或是骑摩托车,人山人海的场面都要习惯。
森林城市业主在黑猫平台上的投诉称,原本碧桂园规划的新马高铁直到现在都还没有启动。原计划连接森林城市和新加坡的跨海新马大桥也不见踪影。宣传已经审批的碧桂园森林城市独立海关也没有启动。
之前宣传的永久产权的现代化新城,现在也变成只有99年地契的商业地产,周边配套设施不完善,医疗和购物都需要开车很远,且现在入住率不到8%。
虽是民住房却是商用水电费,而且还无中生有增加了若干的保险费和管理费,各种收费费用比国内一线城市都要贵上几倍。
梦想虽好,现实却有点残酷,不知马来西亚森林城市的项目,会给碧桂园带来怎样的冲击?
从现实状况看,在几乎所有房企都倍感压力的近几年,碧桂园逆势“狗住了”。无论是财务指标,还是债务优化,抑或是多业务协同,碧桂园均走在国内房企前列。
即使茫茫多的业主对碧桂园的形容是卖“快销房”,嘲讽、不满、投诉纷至沓来。但是无法否认,碧桂园以自己的方式,活下来了。
不过,显见地,碧桂园也仅只是“狗住了”而已,在业务多元化,战略增长引擎转换上仍然没有成功范例。
迄今为止,碧桂园力推的出海森林城市项目陷入了困境,外有马来西亚政治漩涡,内有业主的退房浪潮。
当前的碧桂园,续命诚可贵。但是于未来,它还没有找到解锁的“密码”。
中国十大房地产排行榜
中国房地产排名前十如下:
1、恒大集团
十大房地产开发商,首要开发民生住宅、文化旅游、健康及体育修建,在业界内享有“民生地产”的美誉。拥有我国特级资质的修建工程公司、一级资质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和物业管理公司。
2、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4年,现在主营业务包括房地产开发和物业服务。公司也已进入香港、新加坡、旧金山、纽约、伦敦等5个海外城市,参与数10个房地产开发项目。为更多客户供给优质的居住服务,公司物业服务覆盖我国大陆64个大中城市。
3、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万达集团创立于1988年,在全国开业123座万达广场,78家酒店,6600块电影屏幕,是国际一流跨国企业。
4、绿洲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市国有财物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的特大型混合所有制企业,总部设立于我国上海。位列2015年《财富》国际企业500强第258位。
5、保利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
6、我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
全国性地产品牌,公司始创于1979年香港,是一家以房地产开发和出售为主的上市公司,是我国最大修建联合企业我国修建工程总公司在香港的控股子公司。
7、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
成立于1992年,是一家以房地产为主营业务,包括修建、装修、物业发展、物业管理、酒店开发及等著名的归纳性房地产开发企业。
8、华润置地有限公司
我国内地最具实力的归纳型地产发展商之一,主营业务房地产开发、商业地产开发及运营、物业服务等。
9、龙湖地产有限公司
房地产地产十大品牌,是国内较早的购物中心开发商,截至现在,集团拥有雇员14000余人,其运营规模和归纳实力在我国房地产行业占据领先地位。
10、广州富力地产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于1994年,是我国归纳实力较强的房地产企业,拥有国家建设部颁布的一级开发资质、甲级设计资质、甲级工程监理资质、一级物业管理资质及一级房地产中介资质。
前言:2021年1月,房地产市场整体走稳,部分热点城市市场惯性延续了去年末的成交翘尾行情,热度不减。
1月,29个典型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积同比增长66%。TOP100房企单月操盘销售8705.3亿元,同比增长70.7%。
展望2021年,继针对房企的“三道红线”之后,各地调控政策也再度趋紧。1月底上海、杭州等多城政策加码,部分热点城市信贷资金管控趋紧,银行放贷速度走缓,企业销售面临新的挑战。对于房企而言,防范风险,更好地适应市场调整是新的一年的首要目标。预计将有更多规模房企的增速进一步放缓,房企需要提升综合能力,才能在销售端持续实现业绩增长。
1、业绩:TOP100房企操盘规模同比上升
2021年1月,TOP100房企单月实现销售操盘金额8705.3亿元,百强房企整体业绩规模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70.7%,较2019年同期增长50.3%。1月份百强房企销售数据强势反弹,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去年同期正值春节假期,且因疫情的出现而停摆这两大因素所导致的基数较低所致。此外,部分城市市场景气度从去年下半年至今持续回暖对行业成交的进一步刺激作用。
2门槛:多梯队房企销售门槛值同比提升
2021年1月,上年末热点城市翘尾热度延续至新的一年,多梯队房企销售业绩门槛值相较去年和前年同期均有不同幅度的提升。TOP100房企销售操盘金额的入榜门槛17.1亿元,较2020年1月同比增长90.0%,较2019年1月同比增长53.8%。
中小房企竞争力不及规模房企,龙头房企在市场回暖中增长更为明显,TOP10房企销售门槛值为187.0亿元,较2019年和2020年同期分别增长81.2%和119.0%。而TOP50房企的门槛值44.0亿元,较2019年和2020年同期分别增长26.1%和75.3%,增速慢于其他梯队。新的一年,房地产行业将继续整合,头部企业强者恒强,倒金字塔的行业格局正在加速成型。
3企业表现:热点城市快速出货中小房企分化更为明显
从企业业绩表现来看,2021年1月,百强房企中33%的企业业绩表现好于去年月均水平,另有39%的企业表现达到或超过去年平均水平的八成,在传统淡季的销售表现整体较好。从不同梯队的房企销售增速的对比来看,龙头房企在行业整体升温中的表现最为稳健,TOP10房企中有6家的单月业绩超过去年的平均水平,但增长均不超过20%。其余各梯队房企的业绩分化更为明显,TOP11-30、TOP31-50、TOP51-100梯队中,实现20%以上增长的房企占比分别为5%、15%和20%。
规模较小的房企更容易实现高增速,主要是因为个别热点项目销售的整体带动作用更为明显。1月份,一线与强二线城市房价出现明显的上涨势头,购房需求快速释放,近期在这些城市有项目开盘的房企是最直接的受益者。瑞安和大悦城凭借上海的销售业绩,分别实现业绩较去年月均水平123%和27%的增长。中信泰富也因为北京与上海的项目热销而实现34.5亿的业绩。
4市场展望:楼市整体走稳但城市分化加剧返乡置业将弱于往年
1月,房地产市场整体走稳,29个重点监测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积高位回落,环比下降24%,但受去年同期极低基数影响,同比增长66%。
具体而言,一线城市市场热度惯性延续,成交环比下降18%,同比增长151%。在2020年末成交翘尾行情之后,本月北京、上海和广州成交皆高位回调。其中,上海、广州成交并未失速,环比跌幅都在20%附近,仅限于北京因供应显著缩量,成交环比跌幅超4成。深圳前期火爆打新的“网红盘”集中网签备案,成交一举刷新近年来单月新高,环比大增50%。
25个二三线城市市场加剧分化,强、弱格局两分,成交环比下降25%,同比增长57%。6成以上二三线城市成交环比转降,其中不乏南京、佛山这类热点城市,主要还是受供应低迷影响,市场需求仍坚挺。但郑州、天津等市场下行压力不断加剧,成交环比腰斩,海口、南宁等市场形势也愈加严峻,成交甚至不及去年同期。反观杭州、合肥等市场热度依旧不减,成交环比持续提升。
各区域市场持续分化,长三角地区市场仍具韧性,春节假期临近,上海、南京等核心城市供货节奏普遍放缓,成交适度回调,环比跌幅都控制在20%以内。杭州、合肥等市场“开门红”,成交再度升至高位,环比均实现正增长。粤港澳大湾区市场热度惯性延续,2020年末成交翘尾市场需求集中释放,叠加本月房企供货节奏放缓,广州、佛山成交高位回落,但整体仍处高位。深圳、东莞成交不降反升,而在“网红盘”集中网签的助力下,深圳成交更是创近年来新高。中西部地区市场明显走弱,重庆、西安等成交全线回落,甚至不及2020年月均成交,环比跌幅都在40%左右。郑州市场持续低迷,成交降至历史低位,同、环比皆腰斩。
展望未来,鉴于今年春运返乡需持七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叠加企业鼓励员工就地过年,预计2021年春运返乡人数或将显著低于历史同期,三、四线城市返乡置业潮或将明显弱于往年,成交整体回升幅度有限。随着就地过年人数大幅增多,春节假期核心一、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或将反常回暖,甚至迎来难得的销售窗口期,届时成交有望明显回升。
5企业建议:市场不确定性仍存房企需加强综合能力
2021年是房地产政策环境继续趋紧的一年,房企资金压力加大。需求端的“三道红线”和供给端的“五档金融机构”与房贷“两道红线”一起作用,从资金融入和融出两端积极调控,倒逼房企加速去杠杆、降负债。然而,对信贷资金管控的增强将使得房企销售回款的难度增加,需要房企加强现金流的管理与预警,在收入端通过多种措施加速去化、甚至以价换量,在支出端量入为出,调整拿地力度,才能有效缓解资金压力。而信贷增量受限的情况下,银行放贷将向高能级城市、规模房企进一步倾斜,中小房企更可能出现财务危机,资金压力尤重。
房企需根据市场变化调整供货结构。2019年之前,返乡置业需求已经是房企一季度营销的重点方向,尤其在劳动力输出省份以及三四线城市效应比较明显。去年房地产销售因疫情而停摆,今年本应有修复性需求,然而,随着疫情再度出现反复,多个城市倡议“就地过年”,返乡置业需求继续受到抑制。对于在低线级城市储备较多的房企而言,一方面需要将返乡置业营销由线下转向线上,触及更多购房者;另一方面也需要更多向本地改善型客户群聚焦,调整产品结构,才能更好的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
此外,房企也需根据城市地产周期调整供货节奏。1月下旬,上海、杭州、深圳等核心城市市场过热后监管部门迅速升级调控措施,与中央的调控步调保持一致性,房企在这些区域未来的需求释放可能受到影响。房企需要加强对重点区域以及核心城市地产周期的研究,才能在分化的城市市场中更合理的调整推货节奏,把握住不同的销售窗口期,更好的实现促去化、抓回款的重要目标。
房地产行业规则正在重塑,房企也需要有应对之策。行业由杠杆驱动向运营驱动过渡,升级与创新将成为房企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房企需要加强产品力打造、提升服务质量、加快周转效率,不断提升综合实力,才能实现项目的快速去化和销售回款效率的提升,并在同质化竞争中保持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