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经济》

新华都商学院教授、新华都集团首席经济顾问,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先后担任国家统计局综合司副处长、处长、副司长,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兼新闻发言人、副局长、局长;曾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青联、国家机关青联和北京市青联副主席。曾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被世界银行称为中国的“数字先生”。

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和综合统计、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领域。曾出版《中国道路》、《中国经济新思考》、《企业经济学》等。

管清友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现任民生证券总裁助理、研究院执行院长、首席宏观研究员,兼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高级研究员、国家发改委城市与小城镇中心学术委员、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成员、新华都商学院研究员等。曾荣获新京报2013年“十大青年经济学人”、“中国青年金融学者奖”等荣誉称号。

【内容简介】

如何把握未来十年的中国经济大趋势?2015年中国经济新变局将如何发展和变化?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内外红利衰退,增长速度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明显,这一切使得2015年中国经济发展形势扑朔迷离。

这本书回望了2014年乃至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以及全球经济发展形势。随着人口红利、全球化红利的衰退,劳动力比较优势丧失,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房地产面临人口结构拐点和高库存重压,实体经济身上依然背着沉重的镣铐。

在这些严峻形势下,作者抱持谨慎不悲观的态度,展望2015年中国经济,结合政策取向、内需变化等,全面解读2015年国内消费、投资、物价、房地产、财税、金融、国企、产业结构、经济统计、经济增速、“一带一路”战略等,在此基础上,高屋建瓴地提出2015年中国经济十大猜想,聚焦中国经济新常态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特征和趋势,进行了深刻剖析。

【目录】

前言2015年中国经济:有底无高度

第一章未来10年中国经济新常态

经济增速的新常态:内外红利衰退,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换挡

结构调整的新常态:从结构失衡到优化再平衡

宏观政策的新常态:前期政策消化期,从西医疗法到中医疗法

第二章2015年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展望

经济展望:风欲吹而猪不飞

市场展望:牛欲静而风不止

第三章2015年全球经济展望及对中国的影响

2014年全球经济回顾

欧洲经济形势展望:分析与预测

日本经济形势展望:分析与预测

美国经济形势展望:分析与预测

新兴经济体经济形势展望

2015年全球经济形势展望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第四章新常态,新亮点:2015年国内消费展望

消费率缘何持续下降

反腐运动抑制高端消费

影视文化消费崛起

养老服务业迎来新机遇

新一届政府重视消费提升

扩大消费政策

第五章去产能路漫漫:2015年国内投资展望

过剩产能未去化,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动力不足

房产价格下行,房地产投资萎缩

中央加杠杆,基建、棚改托底

第六章供求两弱、低位运行:2015年国内物价展望

国际原油价格暴跌,降低物价水平

房地产价格下跌

劳动力成本上升

PPI低位运行持续

积极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应对通缩风险

第七章告别房地产时代:中国房地产新常态

2014年以来行业基本面介绍

走出常识性误区

房产政策新常态:告别“过山车”时代

第八章财税改革新常态:总体思路与路径展望

改革的总思路

改革的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

改革的路线图和进度表

改革的影响

第九章金融改革新常态:利率和汇率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

汇率市场化

第十章国企改革新常态:迈向国资证券化

国资证券化

发展混合所有制

央企薪酬改革

第十一章产业结构新常态:从失衡走向优化

金融危机促发全球产业变革:制造业升级与新兴产业蓬勃

中国产业现状:沉重的镣铐和未长成的翅膀

中国产业发展趋势:从失衡走向优化

第十二章经济统计新常态:失灵的温度计

误区之一:GDP差一定代表就业差吗

误区之二:工业增加值差一定代表经济差吗

误区之三:“克强指数”差一定代表经济差吗

误区之四:上证指数跌一定代表股市没机会吗

第十三章中国潜在经济增速下滑?

如何理解潜在增速的内涵

中国近年来潜在增速下滑的原因

如何对冲潜在增速下行

第十四章“一带一路”:新常态、大战略

“一带一路”:未来10年中国最重要的国家战略

“一带一路”战略的措施保障

结语2015年中国经济十大猜想

【精彩文摘】

前言

2015年中国经济:有底无高度

当前,大家对中国经济未来变化看法存在较大差异:过去很乐观的人最近也变得相对谨慎,过去悲观现在显得更悲观,主要就是因为看到中国经济在近期连续出现下滑。这到底是一个趋势性下滑,还是阶段性下滑,存在较大争议。我一直对中国经济持有这样的看法:谨慎但不悲观。所谓谨慎,就是因为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内外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面临种种挑战。集中反映在宏观层面,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在微观层面,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多。因此,不能盲目乐观。所谓不悲观,就是因为虽然眼下中国经济存在诸多困难,但发展潜力大,回旋余地大,韧性强,前期快速发展积累的物质基础相对坚实,转型升级的机遇也很大。如果过于悲观,就可能束缚自己的手脚,失去困境中的机会。所以,我对中国经济的态度是谨慎但不悲观。

对于2015年中国经济,总的看法是“有底无高度”。一方面,企业发展面临成本不断上升压力,包括财务成本、劳动成本、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等,都处于持续上升状态,中国发展已经告别了低成本时期;另一方面,企业生产面临市场制约压力,由于结构性、体制性和阶段性矛盾交织,市场需求处于相对疲弱状态,已经无法适应庞大的产能需要,中国发展告别商品短缺时期。前者是企业产品卖一个好价格遇到困难,后者是企业产品怎么卖出去遇到困难。这两方面的压力导致眼下中国经济,特别是实体经济处于比较困难的状态,短期内还难以迅速化解。但随着转型升级所需要的体制环境逐步优化,改革红利将持续释放,创新动力将逐步积累,中国经济的发展潜能将逐步释放,特别是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将迎来新的机遇。底线思维的政策体系,有助于经济逐步企稳,不会出现断崖式的快速下滑。

2014年经历六大变数影响,经济总体平稳增长

2015中国经济,政策托底可保增长底线,企求更高增长不可能,也无必要

总的看,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有底无高度。为什么有底?也就是从短周期角度来看发展前景,中国经济不会出现所谓的断崖式下滑。这是因为从短周期经济运行看,政府有足够的调控力量和政策空间,也有足够的物质和行政手段托底,因此不会出现断崖式的下滑。

第一,货币政策有较大空间。政府在2014年12月已经采取不对称降息手段,释放市场流动性,可以预期的是未来在货币政策方面,虽不敢说已经进入一个周期性宽松通道,但至少灵活手段可以经常被政府用来补充市场流动性,缓解市场融资难、融资贵的压力。目前市场上有共识的一点就是这次降息不会是终点,降息之后下次就有可能降准,降准之后就还有可能要降息,从宏观环境角度来说,温和通胀、弱势增长给货币政策取向灵活提供了条件,未来降息至少有2~3次可能性,降准至少有3~4次可能性。这是市场对货币政策走向的一个粗线条判断,主要基于整个中国经济增速必须在所谓的底线之上。如果2015年中国经济GDP(国内生产总值)增幅底线是7%左右,政府就会围绕着经济是否能保持在7%左右而采取灵活的货币政策,所以降准、降息是可以期待的,只是现在还无法断定利率是否已经进入一个周期性下降通道,还是择机而动。

第二,财政政策有余地。尽管地方政府债务平台压力比较大,政府债务矛盾比较突出,不过整体上看,中国政府的债务负担率在70%左右,还没有超过100%,处于可控状态。换句话说,把各种各样的政府性债务加一起,包括地方政府20多万亿元、中央政府10多万亿元以及各种隐性债务10多万亿元,目前中国政府债务余额在40多万亿元,而全国经济总量2014年将达到60余万亿元,

第三,行政体系运行效率在2015年会比2014年有所提升。2014年强力反腐,治理官员乱作为现象,2015年可能会转向反腐的第二阶段,就是治理官员不作为现象,十八届四中全会已经赋予检察院这方面的职权。因此中国经济运行中的行政效率可能提升,推力可能会强化。

第四,经济运行存在惯性。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着下滑压力,处在一个比较复杂的阶段,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经济发展进程并没有结束,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区域化和农业现代化这些趋势仍在进行,某种程度上只是改变发展方式,但这些依然是支撑中国经济前行的主要力量,客观上存在经济基本面不变所带来的增长惯性。也就是2014年经济增速7.4%,2015年不可能马上下降到3.4%或4.4%,犹如高速行驶的列车不会迅速停下,而是渐进式放慢速度。

2015年中国经济十大猜想

1.经济增速不再死守7.5%,增长目标更具弹性。

2015年经济增速目标下调是大概率事件。2013年不具备的下调条件目前已比较充分。

一是经济下行已有共识,保7.5%难度加大。历史上,中央曾在1998年和2011年两次下调增长目标,均是在经济下行压力之下“被动降速”。2013年年底,我们之所以坚持认为目标不会下调,核心逻辑就是当时房地产还处于上行周期,经济还在高位,“主动降速”可能性不大。2014年情况完全不同,房地产持续低迷,经济一直在7.5%之下运行,全年增速在7.4%,下调目标顺理成章。

二是2015年的政策腾挪空间明显缩小。即便定向宽松也会对总量产生扩张效应,而总量的扩张存在“天花板”。内部看,债务压力有增无减,猪周期下通胀仍有隐忧;外部看,美联储启动加息,人民币汇率承压,这些内外约束直接压缩了2015年政策宽松的空间。

三是中央政策思路正在逐步适应新常态,其核心就是认清经济增速换挡的现实,容忍结构调整的阵痛,杜绝大规模刺激,以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2015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下调到7%左右,这也符合李克强反复强调的区间管理和弹性目标的思路。

2.美联储加息为美元升值推波助澜,全球金融危机第三波进入高潮。

2015年美联储将启动加息,但具体时点不会像此前市场预期的那么早,最可能在年中左右。因为在当前通胀预期稳定、金融风险无虞的情况下,美联储没有动力过早退出,而且过早退出带来的强势美元也不符合美国人的利益。但不管怎样,加息周期早晚要来,而美联储加息必然伴随着美国经济的加快复苏,这将导致国际资本加速从新兴市场回流以美国为主的中心国家,全球资产市场将随之重新洗牌:美元将延续2008年以来的大升值周期,大宗商品将趋势性走弱,新兴市场等风险资产将继续价值重估。

美元升值、新兴市场重估的核心逻辑有两点:首先,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等发达国家启动再平衡,其核心是去杠杆、提高储蓄率,结果是储蓄–投资缺口和经常账户逆差收窄,这意味着新兴市场对发达市场的顺差将大幅收窄,对外贸易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将趋势性减弱。其次,危机后美国依靠制度、技术等核心竞争力优势率先内生性复苏,经济前景相对乐观。反过来,新兴市场国家在失去外需引擎之后,又饱受国内人口老龄化、资源瓶颈等顽疾的束缚,经济增长前景堪忧,这种基本面造成的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最终将造成美元和新兴市场货币的走势大分岔。

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远未终结。我们可以把危机的传导划分为三波:第一波是发轫于中心国家(美国)私人部门的银行业危机;第二波是发轫于次中心国家(“欧猪国家”)公共部门的主权债务危机;而从2013年伯南克首次释放QE退出信号以来,金融危机第三波已经在外围国家(新兴市场)的对外部门拉开序幕,2015年,随着美联储加息周期的启动,金融危机第三波将逐渐进入高潮。

3.反腐力度有增无减,依法治国加强机制化反腐。

十八大以来,反腐工作不断打破“惯例”和“禁区”。十八大前的5年内查处的省部级以上官员共32人,而十八大以后已经有50余名省部级以上官员被查处,包括政治局前常委、军委前副主席、政协副主席等。平均每个月查处两人以上,力度之大,有目共睹。

未来反腐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从实质上,中央都会尽力避免“运动式反腐”,倾向采用“法治反腐”,而“法治反腐”才是反腐治本的根本出路,不依法限权、依法问责、依法治贪,前期成果很难获得制度保障,“运动式反腐”只能带来旧病复发,甚至报复性反弹。纪检监察系统在十八大后地位凸显,权力扩大。四中全会之后,依法治国或有新突破,纪委的类垂直管理体制有望加快推进,这有助于给反腐提供制度保障。

4.改革从筹划期进入落实期,改革红利加速释放。

2013年是改革的酝酿期,新政府正式组建,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作为改革的总体路线图与作为改革领导机构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以下简称“深改组”)同时浮出水面。2014年是改革的筹划期,各方开始细化各项改革的具体方案,自1月22日以来,深改组已先后召开了5次会议,对财税改革、司法改革、户籍改革、土地改革、文化改革等任务推出了具体的纲领性文件。该决定提出的60项具体改革任务中,已启动了超过40项。

5.房地产市场短暂回光返照,中央调控思路回归常态。

新一届政府对房地产的调控思路逐步明朗。一方面,不会继续把房地产工具化,所以必须保持政策定力,遏制投机需求,类似2009年那样的全面刺激(7折优惠+天量信贷)不会再现。但另一方面,房地产仍是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环节,不应把房地产妖魔化。前期地产政策有过紧之嫌,主要表现在限制了合理的住房需求(首套房和改善型住房需求),所以近期通过限贷调整等措施把这部分限制放宽在逻辑上具有必然性。

目前来看,限贷松动的作用似乎并不明显。房地产销量没有明显改观,同比跌幅甚至有所扩大。但这一方面是因为2014年基数高,另一方面是因为最初新政细则尚未完全出台,购房者普遍选择观望,等待银行的具体优惠措施。

中期来看,随着政策放松力度的加大,2015年房地产市场可能经历短暂的回光返照。首先,限贷松动的影响可能要大于限购松动,它将通过增加贷款配给、降低贷款成本、降低首付款等途径直接推动四季度地产销售环比改善。其次,银行专项金融债和MBS的推进也有助于降低银行的负债成本,增加配置房贷的动力。但房地产市场的回暖将主要体现在销量上,房价和开发投资仍难有实质起色,这主要是受制于库存高企、银行开发贷持续收紧、非标收缩等压力,这也将拖累总体经济和周期品表现。

6.通胀显著低于2014年,CPI进入1时代。

预计2015年CPI同比增长1.5%,整体物价涨幅要低于2014年。首先,从统计角度来讲,由于2014年油价大幅下跌,2015年的翘尾因素要明显低于2014年。2014年12月CPI同比上涨1.5%,2015年的翘尾因素约为0.31%,大幅低于2014年的0.93%。其次,尽管猪肉供给对猪价仍有上行压力(拉动CPI上升约0.29%),但仍无法对冲油价大幅下跌带来的拖累(拖累CPI下滑约0.56%),在其他新涨价因素没有太大变化的情况下,整体物价可能下滑至1.5%左右。

7.中央加杠杆托底经济,信用风险引而不发。

8.货币政策仍将维持宽松,降息降准定向措施或轮番上阵。

降息不是终点,2015年的货币政策仍将维持宽松,降息、降准、定向措施或轮番上阵。

其次,定向宽松也不会停止。在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趋势性下行的背景下,为维系7%~7.5%的经济增长,基建投资需达到25%的增速。在财政支出15万亿元和政府基金性支出5万亿元的中性假设下,广义财政可为基建投资贡献6万亿~7万亿元,但与25%的基建投资增速需要15万亿元相比,仍有一定资金缺口。在中央财政受赤字率约束、地方政府开工被抑制的背景下,通过国开行再贷款或PSL等无须进入中央赤字的融资方式,依托中央信用稳增长实现温和去产能仍有必要。

最后,降息之后还有降息。存款利率上浮和一般性存款分流至高收益资产意味着本轮降息对银行负债成本下降的作用有限。如果银行负债成本不降,风险偏好收缩不改,银行仍会通过贷款利率上浮将成本转嫁至实体,贷款利率是否真的会降低还有待观察。如果贷款利率不降,也就很难化解存量债务风险和形成经济增量拉动。

9.股市陷入持久战,结构性牛市继续。

但在产能尚未出清、债务风险高企、外生动力匮乏的情况下,牛市行情可能逐步转向持久战,机会更加结构化,以“新、中、国”和“三个代表”为主线的板块可能继续赢得超额收益。

“新”,就是指不同于以往、不同于传统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中”主要是指中产阶级。随着中国人口结构、社会结构的变化,中产阶级的崛起会增加对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需求。“国”主要是指国产化,对于信息、军工、高端装备制造、船舶工程这些领域国产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10.流动性维持适度宽松,“钱荒”一去不复返。

预计2015年银行间市场流动性较为宽松,私营部门可能会感受到流动性紧张,但不会发生因美联储加息,导致资本外流,进而引发实体经济和银行间市场均爆发“钱荒”的状况。

虽然外汇占款预计将继续退出基础货币的主要投放渠道,但外汇占款大幅收缩的可能性不高。即使美联储加息,但全球宽松大潮并未退去,欧元区和日本大概率将继续维持货币宽松。若如此,即使美联储加息,其力度和幅度也会是温和

可控的,过于强势的美元也会损害美国企业的出口竞争力。

而且,外汇占款收缩也不一定会引发“钱荒”。除外汇占款收缩外,2013年6月爆发“钱荒”的重要原因是金融机构依赖“影子银行”导致其加杠杆速度过快。2014年经济放缓,“影子银行”规模收缩,虽外汇占款持续低位,但不改银行间流动性宽裕的局面。考虑到2015年经济增长目标下调到7%左右,房地产弱势格局难改,存款准备金出现历史高位,即使外汇占款收缩,也不存在“钱荒”发生的可能性。

THE END
1.中国房地产现状及未来走势2. 住宅市场供需失衡:尽管政府不断实施调控政策,住宅市场的供需失衡问题依然存在。例如,2022年全国城镇住宅销售面积同比下降了5.5%,而房价维持在较高水平,显示出市场供需结构并未得到根本性改善。中国房地产未来的走势:1. 以租代售趋势显现:为解决住房问题,政府正将租赁市场作为重要发展方向。预计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872532712625655507.html
2.人口告别全球第一?中国房地产2022年现状及未来走势中国房地产2022年现状及未来走势 根据动态印度人口时钟预测,印度现在的人口已经达到了1.415.710.452人,也就是14.1571亿人,这已经超过了我国目前的人口,整整多出了311万。如果预测数据准确,无疑是历史性时刻,但是自古以来,地大物博的中国一直都是人口大国,早在2800多年前的周宣王时期,我国就已经开始进行人口调查。https://cq.loupan.com/html/news/202203/4874041.html
3.2024年房地产中介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中国房地产中介行业现状调研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2024年版),房地产中介服务行业在近年来规范化、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尤其是依托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实现了房源信息透明化、交易流程便捷化,有效提升了服务质量与效率。在二手房市场和租赁市场上,房地产中介企业https://www.cir.cn/7/26/FangDiChanZhongJieWeiLaiFaZhanQu.html
4.一年回顾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的2022当前房地产市场风险研判及政策建议 我国的住房市场与住房制度研究 我国房价历史走势与原因分析 全球高通胀下的市场展望与资产配置策略 当前国际环境与国内经济形势分析及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的建议 全球市场展望与投资策略专题报告 指数化投资市场创新与健康发展 http://cwm50.net/newsitem/278459672
5.中国房地产市场2023总结&2024展望2023年,“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定调楼市,各级政府部门频繁优化楼市政策力促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政策环境已接近2014年最宽松阶段,但居民收入预期弱、房价下跌预期仍在等因素依然制约着市场修复节奏,新房市场调整态势未改,核心城市政策效果持续性不足。以价换量下,重点城市二手房市场表现好于新房。 https://m.zhitongcaijing.com/article/share.html?content_id=1048167
6.2024年房地产行业专题报告:房地产止跌回稳,现状基础与再思考一、 中国房地产调整的现状 我们以 2024 年 1-9 月的累计同比增速,推测若四季度房地产市场没有明显改善的情况下,各项指标 2024 年全年将达到的 水平,以观测本轮房地产市场调整的程度。 1、销售:住宅销售减半,现房偏好增加 1998 年 7 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宣布从同https://www.vzkoo.com/read/20241122cd81b83b922ecf716f6788c9.html
7.20152020年中国厚朴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前景研究预测报告第四节 2015-2020年国内产品价格走势预测 33 第五章 2013-2015年上半年我国厚朴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34 第一节 我国厚朴行业发展现状 34 一、 厚朴行业品牌发展现状 34 二、 厚朴行业需求市场现状 34 第二节 中国厚朴产品技术分析 34 一、 厚朴产品技术变化特点 34 https://m.chinabgao.com/report/1101455.html
8.专家解读中国经济半年报从六大热点问题看未来走势徐洪才指出,房地产市场稳步的回暖,不是说价格要疯涨,大起大落不是追求的目标,要把合理需求、保障性需求激发出来,将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很大的辐射作用和拉动作用。 “在未来十到十五年之内,房地产市场仍然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徐洪才认为。他预计,下半年房地产市场总体仍面临去库存,一线城市交易量会好一点,一些地区可能https://m.cqn.com.cn/cj/content/2015-07/16/content_2519074.htm
9.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走势及未来十年预测程序员斯文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走势及未来十年预测 http://tieba.baidu.com/p/2309270327#【前言】研究楼市一年了。因为守着自己的店,空闲时间比较多,我搜集了几乎网上能找到的所有楼市分析资料,天涯论坛、百度文库、爱问共享、百度新闻……光从天涯论坛复制下的资料,整理成Word都有3000多页……现在我把这一年的研究结果拿出来https://www.cnblogs.com/svennee/p/4091701.html
10.中国房地产的未来走势影响房地产市场的因素主要有国家基本制度、宏观经济政策、微观经济政策、市场供求。这四个因素从长期到短期决定了房地产的走势。国家基本制度是国家运行之本,这构成了我们判断房价长期(10年以上)的决定性因素。如果国本不变化,那么目前过去二十年房地产欣欣向荣的局面就不会有根本变化。如果是关注一两年内的走势,那么市https://www.douban.com/note/639098776/
11.中国“以房养老”:现实困境国际经验与应对策略房产泡沫风险同未来经济发展和房地产走势紧密相关,带着极大的不确定性,在宏观经济走势和国家政策的影响下,随时可能出现不可预测的波动,而商业机构一旦签约“以房养老”业务,在较长时期内将承担房价下跌的风险,因此大部分商业机构仍然对“以房养老”持谨慎态度。利率风险则主要受市场利率的波动影响,如果实际利率大大高于http://www.sass.cn/109003/55197.aspx
12.马光远:中国房地产未来三大走势新闻频道马光远:中国房地产未来三大走势 中国房地产市场未来最可能的三大走势!https://news.china.com/socialgd/10000169/20240912/47206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