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中指研究院在北京成功举办“2025中国房地产市场趋势及投融资策略闭门研讨会”。
根据中指研究院初步测算,中性情形下,2025年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降幅或在6%左右。乐观情形下,若加快落实货币化安置100万套城中村改造、收储存量房、购房补贴等政策,居民置业意愿提升,预计2025年新房销售规模有望实现“止跌回稳”。
(3)供给端:受近几年土地成交大幅缩量、企业资金承压、市场库存较高等因素影响,预计供应端恢复整体慢于需求端,2025年投资、新开工仍将下行。根据中指研究院初步测算,中性情形下,2025年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降幅或在15%左右,规模将回落至7亿平以下;2025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同比或下降8.7%。
近两年供给收缩已成为制约新房销售恢复的重要因素,因此推动投资开工“止跌回稳”同样重要,其中盘活存量闲置土地有助于优化供需关系,为市场注入活力,同时有助于改善地方政府及房企资金状况。11月自然资源部出台政策允许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收购存量闲置土地,解决了资金“卡点”问题,若政策较快落实将对投资开工恢复起到积极作用。
■房企经营现状及风险分析:房企偿债能力持续减弱,资产负债表风险上升,需要制定系统性的风险化解方案
(1)房企经营情况:1-10月,TOP100房企销售总额同比下降34.7%,降幅较上月缩窄4.08个百分点。10月单月,TOP100房企销售额同比增长10.53%,环比增长67.45%,同比为2023年3月以来首次转正。央国企销售率先反弹,混合所有及出险民企销售仍然较弱。2024年10月,央国企与稳健民企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7.3%、12.7%,央国企单月销售增速接近30%,销售表现较为强劲,率先反弹。混合所有企业销售额下降27.8%,出险企业销售额下降5.2%,明显下降,销售仍然较弱。房企拿地情况,2024年1-10月,TOP100企业拿地总额同比下降38.7%,相较1-9月降幅扩大0.6个百分点。房企拿地信心均不足,土地供求两端持续缩量。央国企仍是主力,民企拿地信心仍偏弱。
(2)房企风险现状:偿债能力方面,短期偿债能力继续下降,多数企业资产负债率明显持续上升。2024年中,上市房企中现金短债比踩线企业数量较2021年中翻了近一倍,剔除头部稳健企业后,其他房企资产负债率持续明显上升。风险化解方面,房企发生债务违约,股价持续下跌,停牌超过期限,上市房企退市的企业数量显著增加。出险房企债务重组进展较为缓慢,部分企业完成债务重组但仍面临困难。个别房企选择重整,以化解风险。
(1)市场销售:926新政后,市场反馈良好,出现了企稳的势头。但11月以来,市场热度有所下降,来访和成交有下滑的压力,止跌的态势不稳。购房者在收入预期下滑、房价下跌预期等因素影响下,观望情绪浓厚,一二手房置换链条不畅,市场以以价换量为主。25年上半年,市场有机会企稳,但购房者预期惯性较大,需要需求端政策、供给端政策等多方面发力,特别是需求端政策调整,促进核心城市需求释放,形成示范效应,从而带动购房者预期扭转。
(2)投资策略:房企仍持谨慎乐观态度,聚焦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少数核心城市,严守投资刻度。
(3)产品策略:房企需要适应当前的市场环境,做好产品迭代、服务提升,锻造产品力、服务力、竞争力。产品创新也需要面向未来,不断满足细分人群的需求,建设好房子。
(4)政策期待:期待更大力度政策支持需求释放,如北上深限购政策的全面放开,将有助于一线城市率先企稳复苏,从而带动购房者预期转变;如需求端政策向“补人头”转变,有针对性提振对新房市场的需求。期待需求端、供给端、资产端政策的实施,向市场、企业传导,促进企业销售复苏。
■政策期待:加快落实已出台政策,拓宽政策边界,改善市场预期
第一,期待已出台政策能够加快落实,切实解决堵点问题,促进市场库存去化,进一步改善市场预期;第二,期待政策边界进一步拓宽,比如:针对新房、二手房市场出台差异化政策,加大对新房市场的支持力度,以促进新房销售“回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