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行交叉案件处理机制之比较研究——以“焦作房产纠纷案”为切入点

近年来,我国行政与民事交叉案件日益增多,且呈上升态势,但是由于我国目前在此方面的立法缺失、理论研究不足、机构设置缺陷等等的原因,竟导致出现了著名的“焦作房产纠纷案”,即“1个纠纷,2种诉讼,3级法院,10年审理,18份裁判”的法律怪象。像这种马拉松式的诉讼,既不能够解决当事人的矛盾,维护其合法权益,也造成了司法资源的浪费,影响司法权威,也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和经济的发展。

本文正文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从经典案例及处理现状入手,阐明了民行交叉案件正成为司法实务界与理论界的难题,引出我国在处理民行交叉案件时存在的问题。第二部分以英美、德法、日本为代表对域外国家的处理模式进行研究,并分析其存在的利弊,以期对我国处理机制的构建有所启发。第三部分则是对我国民行交叉案件处理机制的构建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根据案件类型的不同给出了不同的审理模式与处理顺序,以求在应对复杂的民行交叉案件时具有更强的操作性。

以下正文:

一、我国民行交叉案件审理现状分析

(一)民行政交叉案件的审理现状介绍

1、立法现状

综上,我国现行立法对于民行交叉案件缺乏一个完整统一的规则,现有的一些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都是针对某些特定情形,辐射的范围不够全面,使得实践中缺乏法律依据,处理结果极不统一。

2、实践现状

目前我国在处理民行交叉案件方面没有明确的、可操作性的法律依据,在司法实践中又缺乏统一的认识,人民法院在处理民事争议与行政争议交叉的案件时,方式方法也很不一致,绝大部分法院都是针对案件的具体情况,选择适用了其中的一种或几种,没有形成统一、成熟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处理方式:

并行处理方式。主要是针对因相同法律事实或行为引发的民事争议与行政争议,两种争议之间的独立性较强,处理结果互不构成审判前提或者先决问题,法院则可以分别审理,独立判决。但这里所谓的独立性也只是相对意义上的,很多争议往往是难以截然分开的,因而简单的“一刀切”处理方式也是不可取的。

(二)我国民行交叉案件处理机制存在的问题

“焦作房产纠纷案”出现的“1个纠纷,2种诉讼,3级法院,10年审理,18份裁判”的现象,毋庸置疑地暴露出我国民行交叉案件现行处理方式的问题,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

1、行政判决与民事判决之间相互矛盾

由于没有统一的解决程序,从而导致法院之间或法院内部的民事审判庭与行政审判庭之间就同一争议所作出的判决结果相互矛盾,像“焦作房产案”当事人前后拿到18份判决,内容均矛盾冲突,使当事人无所适从,结果争议无法解决,这不仅侵害了当事人的利益,同时也影响了司法公信力。另外,在民事审判中,对于作为证据使用的行政决定,法院往往不进行审查,而是直接采用,在没有查清事实的情况下就作出民事裁判,影响了民事裁判的质量和权威性,也影响法院的公正形象。

2、对民行交叉案件的认识不清

3、审理期限过长,给当事人造成讼累

当出现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交叉案件时,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通常由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庭和行政审判庭分别进行审理。很多时候民事审判庭和行政审判庭在审理交叉案件时没有进行必要的沟通,从而出现案件久拖不决的现象,使得一件原本十分简单的案件,却要旷日持久、费尽周折,严重超出审理期限,造成当事人的讼累。

4、重复审理,造成司法资源浪费

5、民事审判部门与行政审判部门对案件互相推诿

由于民事、行政案件界定不清,民事法律关系与行政法律关系互相交织、混杂,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又各有其局限性,在处理民行交叉案件时,极易造成法院之间或者法院内部的民事审判庭与行政审判庭之间互相推诿、扯皮,“拒绝裁判”,从而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一方面严重影响了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致使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得不到有效保护,另一方面也造成社会公众对法院的司法公信力产生怀疑。

二、域外民行交叉案件处理机制的比较分析

民行交叉案件是世界各国均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在讨论我国现有的审理模式之间,先对域外的解决机制进行分析比较,有助于我们借鉴经验开阔视野,为我国解决民行交叉问题提供一些相对成熟的思路和方法。

(一)域外民行交叉案件处理机制的比较

1、英美国家民行交叉案件处理机制

同样作为英美法系代表的美国,在处理民行交叉案件的模式上与英国有着共同的地方,一般美国法院会将案件统一交由普通法院审理,这种审理交叉案件的模式为“一元制”。当然不同于英国之处在于,美国法院拥有对行政行为和立法行为的司法审查权,这种审查制度的总和叫做司法复审程序。

2、法德国家民行交叉案件处理机制

法德国家作为大陆法系的代表,具有严格的公私法划分理念,对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进行了明确的区分,在机构上也设立了专门的行政法院,在制度上则相应设计了权限争议机制以解决不同性质诉讼之间的管辖争议问题。

3、日本民行交叉案件处理机制

日本的法律制度体系是在参考和借鉴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制度的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形成独具特色的制度体系。日本行政案件诉讼体制属于混合制,从适用程序上看,日本属于双轨制,它在审理行政案件和审理民事案件时,适用的是不同的诉讼程序;从管辖设置上看,日本属于单轨制,其行政法院和普通法院是合一的。在处理民行交叉案件上,日本釆用的是由行政法院受理、适用民事诉讼程序审理的模式,是行政审判体制的“混合制”。

(二)域外民行交叉案件处理机制的利弊分析

1、英美国家民行交叉案件处理机制利弊分析

2、法德国家民行交叉案件处理机制利弊分析

法德等大陆法系国家的二元制审判体制,将民事与行政诉讼分开,优势在于:一是行政法官的专业性。行政法院的法官是经过专门培训,毕业于行政学院的精通行政管理技巧的优秀专业人才,还有极少部分则是从高级行政官和专家中选任的,这样既懂得法律专业,又懂得行政管理,在处理民行交叉案件时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二是单独设立行政法院,程序上更加科学、独立、公正、简便。三是设置了权限争议法庭,首先权限争议法庭的设置较好地解决了民行交叉案件的管辖问题,同时也对行政法院与民事法院之间相互争抢案件或者相互推委案件的情况起到了一个很好的防止作用。

3、日本民行交叉案件处理机制利弊分析

日本的当事人诉讼制度让案件的各方当事人都参加到纠纷处理中来,消除了行政机关在诉讼中作为被告的尴尬地位,调动了行政机关参加诉讼的积极性,有利于全面查清案件事实与纠纷的彻底解决。而关联案件移送制度较好地消除了不同审判庭之间在处理时发生的冲突与矛盾,节约了诉讼成本,保护了当事人权益,对我国处理民行交叉案件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三、民行交叉案件处理模式之构想

(一)民行交叉案件的处理原则

1、公正与效率原则

2、相互协调原则

如前所述,我国法院内部有相对独立的民事审判庭和行政审判庭,加之我国现行的法律体制并不允许在行政诉讼中解决民事法律争议,而同时在民事诉讼也无法对行政行为进行实质性评价,这使得民行交叉案件的处理缺乏相互之间的沟通。不同的审判庭用不同的诉讼程序对相互关联的民行交叉案件进行审理,很难实现同步与协调,容易发生互相推诱和久拖不决的情况。因此,应建立相应的协调沟通机制,在处理民行交叉案件时,实行内部协调原则。如果是当事人提起民事诉讼后又提起行政诉讼的,且两个诉讼均由同一个法院管辖,那么就可以在法院内部协调;如果两个诉讼由两个不同的法院管辖,那么可以由各法院之间对具体审理的民事审判庭和行政审判庭进行协调,避免作出相互矛盾的判决,以保证案件的公正处理。

3、公共利益的均衡保护原则

(二)民行交叉案件处理机制的具体处理方式

由于民行交叉案件的类型大致分为三种,即以行政为主导的交叉案件、以民事为主导的交叉案件和行政、民事并重型交叉案件,因而在处理机制的设计上,我们需要针对存在的具体情况,理论联系实际,统筹兼顾,设计出可行的处理模式。

1、以行政为主导的交叉案件之处理模式

由于目前行政诉讼法采取的是原告就被告管辖原则,法院在事实上往往受到当地行政机关的压力和干涉,严重影响到司法的公正。在管辖问题上,我们可将民事争议的被告所在地法院纳入管辖法院之内,这样既可以方便当事人诉讼,也为改变行政诉讼管辖提供了一个出口。

在审理机构上,以行政审判庭统一审理为原则,必要时可以与民事审判庭的法官一起组成合议庭。在交叉案件的审理中,行政法官与民事法官在法律专业上能够形成知识的互补。在遇到疑难复杂案件时由民事法官参与合议的话,也可以变相分流一部分民事案件,从而减轻民事审判庭的压力,使司法资源得到更加合理地配置。在程序上,行政争议与民事争议应当分别适用行政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的诉讼程序。

2、以民事为主导的交叉案件之处理模式

一般来说,这类案件中,行政争议是解决民事争议的前提,我们目前所面临的难题就是无法在民事争议中去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面对不同的具体行政行为,我们采取的是以“单独诉讼”为主,“平行诉讼”为辅的方法。

第二,在行政机关对基础民事行为进行实质性审查所引起交叉案件时,采取“单独诉讼”模式。如果行政机关按照法律规定对某项民事行为进行审查,那说明这是法律赋予行政机关的权利,法院不应该越权干涉。当行政机关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时,法院才有权利去阻止,但要这种阻止必须通过行政诉讼程序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审查,而不是通过民事诉讼程序对争议进行裁决。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只需要针对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行政诉讼,这样就可以解决民行交叉案件。

3、行政、民事并重型交叉案件之处理模式

行政与民事并重的案件,是指当事人因同一法律事实引发了行政和民事两种争议,但是这两个争议之间又是相对独立的。由于两种争议是独立的,不具有审判上的关联性,这类案件的最佳处理方式就是行政审判庭和民事审判庭按照法律规定的管辖、程序等分别处理,在审判结果上予以相互照应。例如,甲在建房时违反规划部门的规定擅自加盖楼房的层数,影响相邻人乙的住房通风采光。乙在自行交涉无果的情况下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请求甲停止侵害、排除妨碍;同时也提起行政诉讼,请求判令规划部门履行职责,对甲进行处罚。那么对于此种情形,我们便可以采取分别处理的方式。

1、管辖权的规范

根据诉讼法的规定,民事诉讼的一般管辖原则是“原告就被告”,而行政诉讼的一般管辖原则是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法院管辖,这样在管辖权方面就存在产生冲突的可能性。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保持管辖的一致性,在可选择的范围内进行协调,尽可能实现管辖的同一,这样更便于案件的审理。如果无法协调一致,则应按照“任何人都不应作自己的法官”原则,防止行政机关对法院公正审理予以影响。

2、审理程序的规定

3、举证责任的规定

我国现行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规定:“第三人在诉讼程序中提供的、被告在行政程序中未作为具体行政行为依据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根据。”这一规定并不能全面涵盖所有情形。在行政机关有相应的证据可以证明其行政行为合法而因为某些原因不愿意提出导致败诉时,这无疑对因这一具体行政行为而受益的第三人不公平。那么此时,作为与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可以对被告不愿意提起的证据进行举证,法院也应当采纳这类证据,以维护第三人的合法权益。

1、建立并完善行政附带民事制度

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对于保护诉讼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减少当事人诉累,合理利用司法资源,维护法律的尊严等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我国目前的《行政诉讼法》中并没有对此进行规定,我们应当在现行的《行政诉讼法》中设专门的章节对行政附带民事诉讼予以规定,明确规定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成立条件、审理程序等等,以消除审判实践中存在的分歧,使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有法可依,保证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具有可操作性。同时,理论界对这一制度也有了深入的研究,实践中也有一定的基础,进一步建立并完善我国的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正是大势所趋。

2、进一步完善救济制度

在这里,我们要提到“穷尽行政救济原则”,即行政相对人在寻求司法救济前应当穷尽行政救济程序。在我国,现阶段的行政复议手段存在的种种不足,使得当事人对有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不能通过行政复议手段来进行救济,进而影响到了民行交叉案件的审理。这一方式的实行,一方面可以行政争议在行政复议制度内解决,减少与司法机关的冲突;另一方面也可以减轻法院负担,节省司法资源。

3、加强法院内部各部门、环节的功能

加强立案指导。立案庭应在需要的时候对当事人进行适度的诉讼指导。由于并不是所有的诉讼当事人都能够对起诉的范围、对象有清楚的认识,对诉讼的流程也不甚了解,特别是在民行交叉案件中,当事人对如何行使诉讼权并不明确,那么由立案庭对当事人进行适当的指导,既有利于维护当事人诉权,也能够节约司法资源。例如,案件中民事争议或行政争议的解决需以另一争议的解决为基础,那么立案庭可以在了解当事人真实的诉讼意图的基础上,告知其不同的救济途径及可能后果,由当事人对诉权的行使进行选择。

结语

当前,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交叉案件时审判实践中经常出现的,给法院的审判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挑战,保留了我国民行交叉案件处理机制的缺失和法律的弊端。本文以比较的手法,通过对域外民行交叉案件处理模式的研究分析,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希望能够构建适合我国的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交叉案件的处理机制。不仅可使此类案件可以得到及时公正的解决,同时也可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健全和完善,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黄松有:《中国现代民事审判权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2、姜明安主编:《外国行政法教程》,法律出版社1993年版。

3、章志远:《行政诉讼法前沿问题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4、王名扬:《美国行政法》,中国法制出版社1995年版。

5、罗豪才:《行政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6、王振清:《行政诉讼前沿事务问题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

7、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8、程唬:《行政争议与民事争议的交织及处理》,载《法商研究》2003年第2期。

9、廖永安:《论我国民事与行政争议交叉案件的协调处理》,载《中南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

10、江必新:《中国行政诉讼制度的完善》,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11、黄学贤:《行民交叉案件处理之探究》,载《法学》2009年第8期。

12、陈思绮:《行政与民事交叉案件处理之探究》,载《法制与社会》2011年第2期。

THE END
1.日本地产是如何走出低谷的?安倍经济学期间,外国投资者一直在积极投资于日本房地产市场。通常来讲,外资投资日本房地产,可以直接购买位于日本的房产,也可以选择投资J-REITs,分散投资风险,获取相对稳定的收益。自2013年以来,J-REITs稳步增长,买卖交易活跃,外资交易J-REITs比重越来越大。 https://blog.csdn.net/Gabriel100yi/article/details/136230236
2.报道指日本东京新建住宅楼平均价格达到年收入的18倍开发商东京都观点网讯:12月12日,据报道,日本新建住宅楼价格的上涨速度已超过工资增长,导致实际需求阶层越来越难以负担。作为投资对象的人气根深蒂固,开发商也大量供应过亿日元住宅。 特别是在东京都,平均价格达到年收入的18倍,正在成为一个抛开实际需求层的市场。东京都的房价收入比高达17.78倍,平均年收入为592万日元,而住宅楼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753J2B0519D45U.html
3.日本房产市场现状解析:为何热度不减?房产资讯【日本房产市场现状解析:为何热度不减?】近年来,尽管日本面临低生育率、老龄化和城镇化率达顶峰的挑战,但其房产市场仍旧活跃,尤其是在东京23区,新建住宅价格刷新历史记录。不少中国投资者和国际大财团争相进入日本房产市场,抢购优质房源。究其原因,不仅是政策和货币环境的优化,也是因为需求旺盛而供应不足。这一现象https://news.fang.com/open/49333108.html
4.2024第三节 日本房地产与中国房地产现状对比分析 第三章 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分析 第一节 中国房地产现状分析 一、住房潜在需求分析 二、我国购置未开发土地情况 三、我国房地产价格情况 四、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整分析 第二节 2024年全国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 一、2024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情况 二、2024年商品房销售情况 三、20https://www.cir.cn/7/70/ZhuZhaiZhuangShiZhuangXiuXianZhu.html
5.2017年日本房地产市场现状行业动态房地产行业面临的政治、经济、社会、金融、政策环境;紧跟着,报告阐述了日本房地产行业近几年发展情况;随后,报告剖析了中国房地产行业企业进入日本市场的机会、威胁等;然后,报告详细分析了日本房地产行业外部与内部投资风险及主要壁垒;最后,报告剖析了"一带一路"战略对日本房地产行业带来的机遇以及对日本房地产行业未来https://www.zcqtz.com/news/101166.html
6.东京房地产市场报告“限外令”的颁布限制了外资炒房。2007年底, 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发布新的“限外令”《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 (2007年修订) 》后, 基本上限制了外资炒房。外资进入房地产市场大幅放缓, 2006年1~11月, 房产市场利用外资总额为313.6亿元, 增速为41.1%, 2007年为650亿元, 增速为64.8%, 2008年上半年为6.2%。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tryp9wh.html
7.经验启示范文12篇(全文)(5) 利用信息技术平台为企业价值链整体优化思想的成本管理理念的实现提供有利条件。制造执行系统, 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等信息系统的实施, 为成本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共享提供了有利的支撑。 2.促进标准成本制度和作业成本法的融合 在成本控制体系中, 用标准成本制度取代计划成本制度, 将计划值与标准成本有机结合, 全面构建https://www.99xueshu.com/w/ikeyix0n3g9d.html
8.28年前崩盘的日本房地产现状:较好的时候还未到来?在日本泡沫经济爆发28年之后,日本仍然被许多人视为一种经济警示故事,一个处于永远性萎靡状态的国家,随着人口的萎缩和老龄化,经历了漫长而缓慢的恶性通货紧缩。 为何说日本房产较好的时候还未到来?东京公寓房价稳步上涨 然而,东京的很多方面都表明这是一个永远不会停滞,灰暗或奄奄一息的城市。从闪闪发光的银座购物天堂https://fengcx.com/news/detail/53597615.shtml
9.行业研报2023年日本房地产行业发展概况分析及五年行业数据一、日本房地产业发展模式分析 (一)、日本房地产地域有明显差异中国幅员辽阔,形成了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同时,由于城市化进程的不同,日本房地产企业的区域分布也不同。传统日本房地产企业大多具有较强的区域属性,跨区域发展存在一定的隐性障碍。二、日本房地产行业(2023-2028)发展趋势预测 (一)、日本房地产行业当下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3/0809/5243222303010304.shtm
10.09专题:推进“三大工程”2024日本:社区商业平灾转换的建设与管理经验 美国城市更新历程:政府和市场有效配合 四、对策建议 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主体与管理模式 住房租赁市场发展亟待破解的深层次问题 我国公共保障性住房供给的城乡结构现状及优化路径 城中村改造的指导理念与对策 优化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 https://www.fjlib.net/zt/fjstsgjcxx/zbzl/lhtk/2024_03/202401/t20240115_475371.htm
11.日本大阪西淀川区房屋状况及相关信息(日本大阪西淀川区的房子怎么本文将详细介绍日本大阪西淀川区的房屋状况及相关信息,包括该区域的房屋市场概况、房屋价格走势、住宅类型和建筑风格,以及该区域的交通便利性。通过对这些信息的阐述和分析,读者将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西淀川区的房屋市场,为其考虑在该区购买房产提供更多的背景信息和参考依据。 https://m.hinabian.com/house/news/art-1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