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析MyBlog

看好房地产市场但又没有资金直接买楼分一杯羹的,那么REITs就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特别是在港股市场上有多只房地产信托,投资于各种不同的物业。问问看公司的办公室或者商场的租金有没有上涨就可以知道相应房地产信托到底收益如何。相比某些看不懂的公司,这样的模式还是比较简单,能亲自去“视察”的。

REITs,顾名思义,是投资于房地产项目的集体投资计划,以基金单位信托形式组成,REITs可如股票般自由买卖,然而,REITs始终不是一般的股票,受《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守则》所制约,本身其实有相当多的限制。

投资活动有限制

正因为REITs本身长期投资的特点,投资REITs本身也应该是抱着长线投资的理念,而非短炒快进快出。

此外,除了投资活动外,在举债方面,REITs亦有相当大的限制,其负债占资产比例,亦即资产负债率,不可高于45%,所以,普遍REITs的负债相对并不算高。

派息比率高达9成

另一方面,REITs最受投资者欢迎的地方,莫过于是其较一般股票为高且稳定的股息,较具防守性。

之所以会如此,皆因守则中对其派息比率有所规定,REITs必需要将其除税后的可分派收入中的至少9成,作为股息分派给投资者。

值得留意的是,这里用的是可分派收入(DistributableIncome),而不是盈利(Profit),因为REITs的资产几乎全是房地产,其价值变幅会对盈利有相当大的影响,但问题是REITs的资产一般是拿来长期持有而不是炒卖,这些仅在帐面上、非现金的盈利(如物业升值),根本就不能作为股息分派。

收入︰留意租金质素

普遍而言,现时港股REITs的房地产组合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分别是商场及停车场、工商厦包括是写字楼等,当然,其中亦有档次之分,在不同经济环境下受影响的程度亦各有不同。

写字楼租金见调整

举例来说,如是工商厦方面,可留意如写字楼的租金走势究竟如何,从图一可见,中环写字楼租金自去年见了一个短期高位后便一直向下调整,据大和的报告指出,过去12个月,中环写字楼租金跌逾1成,租金形势看来并不乐观。

不过,除了租金本身外,空置率亦是一大重要因素,事实上,由于租金见调整的关系,空置率亦有一定的改善,中环、湾仔等地的写字楼空置率皆在5%以下,高力国际预测,未来12个月甲级写字楼整体租金下跌4%,中环及金钟由于写字楼供应有限,估计甲级写字楼的平均租金跌幅仅3%。

以上除引用部分为本人评述之外,均摘录自:香港经济日报。

1、首先是公司招股书与公司年报,招股书应该是最易得到的、最全面、最对口的研究资料,深入读完,你基本上可以对公司的历史与所处的行业有一个大致的认识,注意行业关键词,不懂的可以百度呀,这是一个信息大为丰富的年代,年报,巴菲特也就是看年报做投资的,只是美国披露要求比国内更全面与严格,但是,这也足以说明认真阅读年报的最要性。年报中除了财务数据之外,要认真读管理层讨论,其实,一般提供的信息量都很大,只是需要你认真反复揣摩;

2、在对公司有基本认识以后,再去看卖方研究报告,因为,卖方研究报告往往不提供公司基本内容的研究分析,大多只是讲最新的情况进展、更新的盈利预测与强烈的推荐,如果你先看卖方报告,通常会不知所云、无法理解他们的逻辑与内容,所以,基本面的研究一定要从招股书与年报开始;

4、行业网站也是非常好的信息源,问题是它们往往是收费的,而且还比较贵,有价值的信息一般搜索不到,但是,你通过阅读国内大行分析师的报告,一般有专职的助理做行业信息数据的更新,定期会出行业周报、行业月报之类的行业报告,基本信息更新的又全又及时,所以,你所要做的功课就是跟踪卖方行业数据报告中你认为重要的指标,并通过浏览行业性网站,对信息质量进行验证即可;

6、经过以上五步,你已经基本了解这家公司了,可能还感觉缺了点什么,对了,搜索一下吧,设定几个关键词,看看网上还有什么有意思的信息?网上没有出处的信息一般不可信,所以,重点看看新闻(尤其是当地报纸的新闻)、博客与微博(实名制,信息质量可靠)等,这一步骤一定在完成以上五步之后,因为这时你才有一定的判断力,否则,你会被海量虚假信息所迷惑。

质疑第一点是:优衣库作为“奢侈品牌配件的定位”。首先,在中国,优衣库是不可能用这种定位的,但在巴黎的分店,的的确确紧邻Chanel,Hermes,Gucci,LouisVuitton等高端品牌。为什么敢这么干?人流量是一方面之外,另外一方面就是因为优衣库的定位“MadeforAll”,并且收敛其Logo、轻松的风格在这些奢侈品牌店旁边更显独特。另外,有了那些奢侈品的价位作为锚,优衣库更显“物有所值”。优衣库的设计也不至于显得过于cheap。但这些在中国都是不需要做的。因为在中国,优衣库的价位相比国产品牌并不算便宜,并且其定位也本身属于时尚品牌,因此没有必要去刻意找锚。打入巴黎的难度要远比进入“人傻钱多”的中国大得多。

其次,“免费剪裁”的策略,在中国似乎是立等可取的。其实这种也非常简单,即使是30分钟可取,那么等待的方式就是在店里继续闲逛,另外一种就是回头再来一次。这两种都会产生额外的消费刺激。此外,30分钟立等可取确实比第二天取更现实得多,在制造成本上省了不少,用少少额外的成本换来顾客眼中“额外的服务”,不但没有流失顾客,相反顾客可能觉得“得到了更多”。一箭双雕。

好了,入正题。《第一财经周刊》这期有一篇关于快时尚的店面布置的秘密,很有意思,整理一下。(这里会对原文进行修改,并且加入自己的“私货”,读原文请去买杂志)——很多品牌的设计并不仅限于衣服本身,消费环境的设计以及品牌的设计才是真正吸引女生们乖乖付钱的原因。

优衣库

有调查显示,80%的顾客是在店铺里才决定要购买哪种商品的,而陈列恰恰是触发购买行为的第一环。优衣库把超整理术的想法融入了刚刚揭幕半月的优衣库上海第一百货概念店。从设计图上看,整个新卖场被“收纳”进了排列整齐、大小统一、高度一致的小方块里,好像用乐高积木搭成的玩具模型。而细看每个小方块,竟然都是由低层货架、人形模特以及高层货架三个部分组成的小单元,一条宽阔的U字形主通道从入口到出口贯穿整个卖场。

这种设计其实是把整个商场模块化,分割成不同的模块,这样让顾客有机会并且有耐心去走尽可能多的模块。如果是连在一起的长排货架,顾客可能不愿意从头走到尾去看商品,拆分成一个个小单元则比较一目了然;同时也让购物空间变得通透,让人能更快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由商场柱子做成的高层货架同模特和低层货架一起形成了由低到高、由近及远的三个层次,能在视觉上营造出一种品类丰富的感觉。至于U字形的主通道让人感觉在里面逛得很轻松流畅。

原本优衣库的卖场都以白色为主色调,白色的货架、地砖。而优衣库第一百货店摈弃了单调的白色,转而采用了淡淡的原木色:木制地板,木制货架还有明亮的灯光。另一个能吸引人迈进店铺的秘诀是一个宽阔的入口和通透的主通道。没有人愿意走进一个看起来拥挤不堪的商店去买衣服。

而在第一百货的优衣库店,启用了大量的模特展示,不同于传统如同仓库一般的优衣库。这样做的好处在于用色彩和数量能打造出无与伦比的分量感和存在感,让人觉得商品琳琅满目、色彩缤纷,从而产生选购的念头。而这样的做的问题在于:除了橱窗和入口处的模特,优衣库的基本款有时候很难激发人们的搭配灵感和购买欲望,尤其是针对女性顾客。“对于男性来说,他们只需要一个方便的卖场,而女性则更需要搭配的启发。”过去,优衣库用来弥补的做法是,把能产生关联的货架放在一起。不过货架的效果总不及模特来得更加直观。在第一百货店里,几乎每一个小单元都会至少有两个模特,可以想见加上橱窗和入口处成群的模特,整个卖场里模特的数量有多么惊人。

优衣库的这一革新可能是在挑战它的竞争对手们。过去,展现搭配向来被认为是H&M、ZARA这样更加时尚潮流的品牌所擅长的。

C&A和H&M

与优衣库的仓储式陈列不同,C&A采取的是场景式陈列法,即把商品按照不同的Lifestyle进行分区。比如在较为成熟的女装Yessica系列会根据通勤、周末、休闲三个不同场景进行分区陈列;较为年轻的男女装系列则会以都市生活、潮流休闲以及浪漫情怀等场景来分区,每个区域内都有模特展示搭配要点和最新单品。不同的是,成熟系列一律采用银灰色的模特体现稳重的感觉,而年轻系列则用白底模特展现活力。这样做的目的在于,通过Lifestyle的诠释能让顾客更容易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搭配,切身体验到什么场合应该怎么穿。但C&A的败笔在于,它的大多数货架都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即便有模特错落其中,统一的货架高度还是给人大卖场的廉价感觉。

H&M走的是量贩式的路线—每个架子从顶上到脚下都几乎密密麻麻挂满了衣服,一点空间都不浪费,让你感觉商品无处不在。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H&M的衣架都非常薄,当然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多挂些衣服。优衣库在展示UT的时候也会采用特制的钢丝衣架,比木制衣架更细,同时采取叠放和挂放结合的方式,增加展示数量。许多商家至今仍然采用垂直悬挂的方式展示皮带,但事实上,把皮带绕成一圈展示,或者直接搭配在模特穿的衣服上效果会更好。

ZARA

ZARA的陈列之所以与众不同,实际上正是源于其品牌定位—用低价销售大牌设计。因此,ZARA的专卖店自然也要以“大牌”形象示人。自1996年起,ZARA就在装饰方面加大投入,采用更有冲击力的材料。在ZARA,每四年店铺陈列设计就要被重新设定。

Hollister

这是A&F旗下的副线品牌主推南加州海滩风格的休闲服,目标是那些高中生和大学生。

Hollister的陈列设计完全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沙滩小屋风格的店铺三面几乎全是厚实的墙和紧闭的百叶窗,入口处灯光昏暗,只放了一组沙发和一些杂志,外墙虽然有几块电子显示屏,但播放内容却都是海滨风光,叫人根本猜不透里边到底是卖什么的。

连店铺里甚至也昏暗到让人很难看清楚衣服的尺码,只有一些明亮的定点射灯打在主推单品上头,打造出海岸阳光射进屋内的效果。激烈的音乐让人感觉简直像在夜店开Party,而非在服装店买衣服。

Hollister这种完全摈弃玻璃橱窗的做法,除了能制造神秘感,让自己在一整排玻璃橱窗当中脱颖而出,其独树一帜的风格还被认为是在刻意制造一种品牌的“排他性门槛”,自动驱逐那些不适合这个品牌的人。“我们针对的并非中年人,如果他们从店里仓皇逃跑,我们觉得没问题。”A&F最初只是在Hollister这个品牌专卖店试验这个大胆反叛的做法,没想到大获成功,之后便推广到A&F其他品牌专卖店的陈列设计当中。

显然,这种做法对于大部分品牌来说是危险的。事实上Hollister也没有完全摒弃橱窗。来福士店开业的时候,连着一个月都有穿着Hollister沙滩裤和拖鞋的半裸金发男模一字排开站在店门口,热情地同任何路过的人照相—看,他们只不过把橱窗换成了真人模特而已。

此外,陈列也要跟着商品销量及时调整。2011年优衣库在HEATTECH产品销量很好的时候,甚至专门在南京西路旗舰店的一楼入口位置辟出一个区域,陈列该系列所有产品。而以往,这种内衣产品为了考虑顾客的心理感受,多半都放置在不那么显眼、较为私密的位置。而到了换季时节,陈列部门往往要提前把一些富有季节感的商品放进橱窗陈列。“给人一种,‘哦,季节到了,可以穿这个了’的感觉。但正式进入那个季节的时候,会侧重于主打商品,这两个往往是不同的。”这样的提前非常重要。“比如说,凉面的需求高峰并不是在盛夏时节,而是在5月份的初夏。走在季节前面,比竞争对手更早卖出商品很重要。”

优衣库的商品基本一个月更新一次。C&A的频率大概是两周一次,而ZARA则一周一次,甚至一周两次。这背后需要强大的库存管理能力。“如果一件衣服卖得好,库存不够了,就不应该再放在模特身上,否则反而会降低顾客对这家店的购物兴趣。”

这也是为什么在优衣库的摆台上,Polo衫的叠放高度要在一个水平线上,如果哪一款少了,店员要负责及时补充,否则少的那一款会给人一种挑剩了的感觉。“如果只剩最后一两件,我们会选择挂起来,效果更好些。”为了保证每一个卖场陈列的标准化,各大快时尚品牌都有非常详尽的陈列指导手册下发给店员,里面的规定甚至细致到一个摆台上要放多少叠衣服。

Prada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3年,当年MarioPrada在米兰的历史、商贸、旅游、商业及金融区中心GalleriaVittorioEmanueleII开设了一家商店,销售皮手袋、衣箱、化妆盒、名贵配饰,以及银器及波西米亚水晶等贵重物品。该商店成为当时欧洲贵族及上流社会人士的购物圣地。1919年,Prada获售意大利皇室官方供应商专利,而萨伏尔盾形纹章及萨伏尔8字结便成为了Prada品牌的主要构成部分。

像Prada这样的奢侈品牌的分销渠道依然主要依靠批发渠道,但零售渠道的比例在逐年增长。庞大的直营店网络能够有助品牌对消费者的“奢侈品购物体验”拥有更大的控制权。截止2011年1月,零售渠道占全球奢侈品市场销售总额的27%。其中,折扣店在2010年零售额占全球奢侈品消费市场的5%,网上奢侈品销售占2%。

奢侈品牌依然依靠零售渠道主要是因为手表品牌,其往往依靠批发渠道进行大部分分销。批发渠道通常包括百货店及独立高级多品牌商店。在金融危机时,美国、欧洲的百货店为了应付危机以大减价的方式清楚库存,因此对于奢侈品牌影响极大,导致多个奢侈品牌开始设法减少其对批发渠道的依赖。

从奢侈品市场地域划分来看,欧美依然占据了半壁江山,其次是日本。但亚洲地区(除日本外)的增长速度是最快的,特别是中国,根据Altagamma的研究,2007-201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高达27%。根据中国高薪收入家庭快速增长的比例,完全有理由相信,这样的趋势会继续保持。

Prada的招股书上提出了几个奢侈品牌成功的关键要素:品牌的历史、传承文化、工艺、品质及象征,再加上创意、创新、品牌认知程度及分销网络。此外,另一个奢侈品护城河来自于获得极佳分销网络的能力,在中国,重量级品牌在取得最佳落户位置的能力要远高于较小型的品牌,这样的环境地段直营店能够进一步巩固品牌的名声及个体性。

Prada把下列一些品牌视为竞争对手:Armani、Chanel、ChristianDior、Hermes、LV、Gucci、BottegaVeneta及YSL。

以Prada女装为例的业务周期如下:(可见,最快情况下,时装展之后的1个多月,就有可能买到那件衣服了)

Prada的四个品牌设计师一共约为60人,设计出概念草图之后,由Prada的原型制作工厂制作原型,对比原型与原设计,确保符合之前的设计概念,并可高效及具成本效益地大规模复制。

Prada八成的制造工序是外包的。根据Prada的招股书上看,Prada的确把鞋子的生产外包给了中国,一家“香港上市,为多个其他高档时装品牌设计、研发及生产鞋履的优质鞋履生产商”。有报道说,广东东莞大岭山镇华侨工业城三区的兴雄鞋厂为Prada提供生产。

Prada的定价主要根据竞争对手的定价、各国外汇、增值税差异以及当地消费者的购买力等。一切定价与成本无关。成本到底多少?我觉得喜欢买贵包包的女人还是不要知道事实比较好。

“像Coach在中国做,也就45美金,一个包,292,再加关税,350多,卖到4500,最其码10倍的利润。Prada包的成本,用的皮料比Coach贵,60到80欧,最多100欧。”

之后有空再看看Prada2011年的年报。

整理自:Prada香港上市招股书

百丽之强不在于多品牌战略本身,在执行多品牌战略,关键在于其高度前瞻的战略布局。会不会在女鞋行业里,强者恒强?

百丽成立于1994年,仅4年后的1998年第二品牌Staccato诞生,接着1999年天美意诞生,2003年他她。在收入规模和市场影响力有限的发展初期,多品牌战略更多依赖的是培育自有品牌,当品牌发展到一定程度,规模集成效应形成,则会更多采用见效更快的并购等资本型手段进行多品牌外拓,百丽在2007年上市以后收购动作频频,并最终形成当前占据百货一楼鞋品销售近一半面积的强势终端布局。主要原因是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引进和公开市场登陆使公司资金充沛,因此可以投入资源提升管理能力和专业化运作。

此外,百丽还承担了运动品牌专业分销商的角色,其战略出发点与多品牌战略异曲同工:1)占据了一楼大片销售面积后,公司进一步占据百货的4、5楼,从而获得更强的渠道影响力和议价力;2)扩大收入规模、丰富产品品类、风险承受力更强;3)向国际一流企业的管理水平看齐。

百丽的多品牌战略实现的根本在于其高效纵深一体化运营则是保障战略,简单说来就是从生产、营销、零售、直营环节的全面贯穿。实际上,从目前的几大品牌来看,由于有类似的起源和发展经历,模式上基本百丽实现了从生产到终端管理的纵深一体化。

百丽纵深一体化的高效运营从指标上来看可见一斑:单店收入显著高于其他品牌;即使在运动渠道整体周转困难的背景下,百丽包含运动业务在内的全自营模式下的存货周转率仍显著高于其他品牌。

由于百丽抢占先机,以多品牌战略占据中高端女鞋品牌最核心的渠道资源,并以高效的执行、运营力保证了先发优势的不断强化,导致当前在该市场上,百丽一家独大的格局异常显著。2010年,百丽占到中高端女鞋市场46%的份额,而居第二名的鸿国国际仅占6.5%,差距明显。

百丽通常以一个组合进驻商场,由于多个品牌均有较强影响力,强强联合进驻时将对商家形成强大议价力。简单按全国可进驻商场数量1000家测算,百丽进驻单家商场的品牌数在9个,而其他品牌均不足两个,百丽独有的组合品牌规模效应使得其费用率明显低于其他品牌,留存的盈利空间更大。参照2008至2011年上半年数据,虽然百丽全部渠道自营,其销售费用率仍低于具有一定比例加盟的利信达和鸿国国际。

综合考虑百丽在品牌组合、渠道资源、资金规模、市场影响力及营运实力等方面的绝对优势,其他中高端品牌想缩短与百丽的差距将是异常艰难的事情。

所以,结论是:强者恒强?

整理自:东兴证券谭可港股启示录:女鞋品牌之道

为什么最近讨论那么多女鞋?因为女人的钱好赚啊。目前的消费股,食品、饮料问题频发,谁都不知道会不会又踩中一个地雷;运动品牌?李宁跌成这幅德行,安踏、匹克等我还未研究;剩下的,就是赚小孩和女人的钱。女人的钱主要来自两方面:服装和鞋子,奢侈品因为在港股只有Prada,所以没什么太大的研究动力。因此,女装和女鞋,就是研究的重点。正好看到有一个系列研究报告谈到女鞋,理想的学习机会。

目前国内女鞋市场份额前十的品牌中,有九个定位中高端,仅达芙妮为中低端品牌。形成这种市场格局的主要原因:

消费特性决定中高端品牌先行

此外,从业态格局来看,一线城市最主流的业态形式为商场,通常汇集了最大的客流量和影响力,对于作为较新消费品类的鞋类,选择培育期短、高效成熟的商场渠道成为最容易、合理的选择。相应的,由于商场作为人气聚集的载体,自身对品牌有较高的门槛,且由于对人流引导力较强,使得各品牌享有相当的人流,则相对高价的产品能够实现更高的收入,导致女鞋品牌进驻之初也有意识提高定位。从2010年的数据来看,中高端品牌有78%的收入来自商场渠道,其中,百丽、leSaundra、千百度、星期六等知名品牌在商场终端的收入占比更是高达80%以上。

中低端定位意味着微利或亏损

从成本角度考虑,鞋类原料单一,主要为真皮和PU革,单品生产成本差异不大,定位和定价直接决定了产品的毛利率。从趋利性的角度来看,品牌企业在决定产品定位时,更倾向于选择毛利率明显较高的中高端定位。

参照百丽和达芙妮的历史数据,测算高、低端女鞋单品成本构成情况,假设两种定位女鞋定价分别为500和200元,扣除增值税、生产成本、人工费用、营销费、租金及其他费用后,中高端女鞋单品还有85元的盈利,营业利润率为17%,而中低端扣除以上成本税费后,已经出现亏损,营业利润率为-12%。以上测算,没有考虑中低端定位产品通过规模化实现的单品成本下降,仅站在企业成立品牌之初决定定位的角度来看,除非管理层对中低端定位品牌发展路径有着过人的远见并能够忍受前期较煎熬的投入期,则选择高端定位将是比较容易的选择。

女鞋品牌在估值上享有溢价,我们认为主要因素如下:

1)从市场空间来看,高低端女鞋品牌市场空间巨大:我们测算了各品类单品牌的全国终端数量上限,中高端、低端女鞋单品牌剩余空间分别为60.75%和43.81%,在所有品类中居于前列。

2)从生存环境来看,女鞋较运动和休闲更加优越:

对于女鞋的优势我是这么理解的:

首先,女鞋这产品,流行趋势变化并不大,也就是不存在所谓的快时尚,毕竟处于配饰地位,很少人会主要靠鞋子去搏出位,因此,也就避免了快时尚类频繁更新,从而对供应链提出非常高的要求;

但另外一方面,女鞋的品牌承载力低,也就是意味着品牌能力并不强,几乎没有什么顾客忠诚度,顾客的确会避免“差”品牌,但尚未出现非百丽鞋不买的情况。品牌影响力远远未达到建立强大护城河的程度。因此,在整体消费环境和整体市场加速增长的情况下,想要跑赢市场,那只能通过比竞争对手更快地广铺渠道,而同店增长率在整体消费下降的情况下肯定不会太乐观,这也是目前百丽和达芙妮遇到的情况。

但总体而言,女鞋行业因为渠道本身的缘故,依然还在打内战,比之需要和国际巨头相抗衡的运动品牌和需要比拼内功的休闲品牌来说,女鞋品牌还是要好做一些,换句话说,对未来进行预测所得出的估值,应该还是合理的。

整理自:东兴证券谭可,港股启示录:女鞋品牌之道

品牌服装企业存货构成

品牌服装企业的存货一般包括下面三种情况:

1)企业仓库内的存货。品牌公司仓库的库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原料仓库中的备用原辅料和过剩原辅料库存,其二是成品仓中的备销库存、滞销库存和残次品库存。其中不合理的成分包括过剩原辅料库存、滞销库存和残次品库存,这也是企业需要及时清理并做一定会计处理的重点。

2)渠道内的存货。直营店铺和加盟店铺的库存构成了服装企业的渠道库存,一般的店面需要10-15天的铺货量,同时根据目前国内品牌服装公司和加盟商的合作模式,加盟商大多数有一定的退货比例(15%左右),因此从本质上看,直营店铺的存货和加盟店铺的部分存货最终需要由品牌公司承担。同时,加盟比例较大的品牌企业,也可通过对加盟商进行一定的订货指导和控制,使得这部分存货存在一定的隐蔽性。

我国上市品牌服装企业存货现状

从上市公司公布的财报中发现,自09年以来,各个子行业的上市公司存货/收入占比都有所上升,这与服装企业多于08年后上市,登陆资本市场后加快渠道拓展及提高直营占比有关。分子行业看,男装企业的存货/收入比约为25%,休闲服企业的存货/收入比约为23%-25%,家纺企业的存货/收入比约为30%,鞋企中星期六的存货/收入比较高,近两年在50%以上,奥康国际则一直保持在20%以下。

服装企业的渠道模式是影响其存货高低的重要因素。直营模式使得服装企业对终端的控制力更强的同时也有较高的毛利率,但由于终端铺货和存货归属于品牌企业,使得企业的存货周转天数也相应增加。美邦服饰2011年底直营收入占比为43%,存货周转天数为165.6天,同属于青春休闲服行业的森马服饰2011年底直营收入占比仅为9.28%,其存货周转天数为78.9天。

存货造成的原因:牛鞭效应

牛鞭效应是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原理之一,指供应链上的一种需求变异放大现象,是信息流从最终客户端向原始供应商端传递时,无法有效地实现信息的共享,使得信息扭曲而逐级放大,导致了需求信息出现越来越大的波动,此信息扭曲的放大作用在图形上很像很一根甩起牛鞭,因此被形象地称为牛鞭效应。可以将处于上游的供应方比作梢部,下游的用户比作根部,一旦根部抖动,传递到末梢端就会出现很大的波动。

目前我国大多数服装企业的生产量通过订货会来确定,这种模式提供信息的是加盟商,由于加盟商市场预测信息和实际情况往往不相符,造成销量低于预期而导致库存积压。同时,牛鞭效应造成品牌企业做销售计划时可能会夸大需求:比如消费者实际需求100件衣服,零售商认为需要150件而备货,区域代理商认为需要200件而备货,品牌商最终则需要向厂家订货250件,导致对终端的需求放大了2.5倍,由此在加盟商端和品牌商端均会形成大量库存。

存货造成的原因:订货模式、物流配送和信息化管理能力

另一方面,在我国服装企业目前的订货模式、物流管理水平和信息化管理水平上,也造成了反应速度过慢及终端管理不善导致库存的问题:

3)信息化程度不足,库存管理水平相对滞后。目前我国服装企业信息化程度较低,除了生产系统数据库以外,业务管理系统如SAP/ERP、DRP、BI、CRM、OA等的投入均与国外品牌相差甚远。由于数据信息的缺失或传递不及时,很多企业对目标销售额、计划铺货数量、补货频率的设定以及货品调配各种指标的匹配达不到最优化,使得存货管理缺乏灵活性,最终降低了存货周转率。

我们对于目前服装企业存货的看法

目前国际上能做到库存的有效控制的品牌并不多,比较有代表性的是ZARA、H&M和优衣库,前两者靠的是快时尚,“款多、量少”和快速的商品更新,后者则是依靠精细的流程监控,从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都进行严格的数据监控,目前ZARA、H&M的存货周转天数是30至50天,而国内服装企业的平均水平大约是150天左右。总的说来,控制库存最重要的是靠优秀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和终端零售能力,同时品牌的定位和消费需求的分析也是影响服装企业库存水平的重要因素。

解决库存问题并不意味着零库存,有效的库存管理是品牌企业打通供应链和终端零售之间的枢纽。

转载自:国海刘金沪的研究报告

在统计口径上,国内偏重的是“珠宝”,因此主要指代以贵金属和宝石类的东西(从词典对于“珠”,“宝”的定义也可以明显看出这一点),在细分子类的统计上一般也是以黄金,铂金,钻石,玉石等类别进行划分。

而在英语里,Jewelry首先是一种饰物(ornament),而且是个人饰物(personaladornment)。因此在统计上施华洛世奇的水晶项链是Jewelry,但不是珠宝首饰,一块大型的玉雕却不算是jewelry。并且Jewelry和钟表经常是放在一起卖的(因为都是饰物),因此统计零售终端的珠宝首饰部门的销售额时经常是包括钟表销售额的。在具体的细分子类统计口径上,有的按照不同类型的饰物(Charms(护身符),手镯,胸针,戒指,项链等),有的按照珠宝首饰的价格范围(如affordable,luxury,high-end等)。

珠宝首饰的产业链主要包括采掘,加工和分销。在产业格局上不同国家差异非常大。大陆的企业有两点异于海外市场,其一基本都是从上游制造,代工环节切入,正在向经营品牌转型,其二是国内上市企业的渠道终端大是百货,采用的都是联营模式,尽管在分类上属于企业自营的渠道,但是扣点的结算方式人为拉低了毛利率,所以大陆珠宝首饰的毛利率显得特别低,这部分应归咎于会计处理方式的差异。

珠宝企业的毛利率和净利润率有四个层次:奢侈品牌>有议价能力的品牌>自营>批发。在销售环节上的自营还包括同商场的联营(以扣点的方式支付租金,定期商场同公司结算),批发指通过第三方经销商销售,部分公司把加盟商也归入这个统计口径,我们在分析当中也采用这种更宽泛的口径。

珠宝奢侈品牌,是不可重复,不存在可比性的。我们理解的奢侈品要符合三个条件:单价昂贵,价值相对组成成本有非常大的溢价,消费者购买时是明确出于对品牌的追求。我们认为珠宝类的奢侈品牌是不可复制的,基于两点理由:

一,所谓奢侈品一定是有稀缺性的,肯定不是上千家分店密集布点,到处都能买到的;

排除珠宝奢侈品牌以后,我们可以按照品牌的定位以及选择的渠道扩张方式把剩下的上市公司分类。

在定位-扩张矩阵当中,公司实际上只能横向移动,因为对于消费者来说,在头脑的认知上品牌和某种标志性的产品实际上是一一对应的,这种映射经常是遵循先到先占的原则,并且一旦确立了以后就很难动摇(这实际上就是定位理论的核心思想)。从常识上也很容易理解,比如做为一个上海人,对我来说老凤祥代表的就是平价(只收加工费)兼有保值功能的纯金饰品,非常适合长辈馈赠小孩。我很难把它和钻石联系起来(所以买钻戒的时候我压根就没有想到过它)。在这样的情况下品牌的知名度越高反而越是妨碍品牌转换定位(这就是为什么要采用多品牌战略,但这样的话原有的品牌对新品牌的推广基本是没有助力的,因为营销,渠道都会不同,公司等于白手起家。这就回答了我们遇到一些投资者质疑如果老凤祥和潮宏基进行竞争会怎么样的问题)。

整理自:国泰君安研究报告《透过“时空量”视角,审视珠宝首饰行业的上市公司——中小盘成长股投资专题研究(第1期)》

什么是时空量的比较分析框架?

比较分析框架包括三个维度:

时:基于标杆公司的历史成功经验比较;

空:基于产业链上下游利益格局的博弈策略比较

量:基于行业内主要竞争对手的竞争资源和策略的比较

我们对于“时”的分析会非常言简意赅,因为我们清醒地意识到“时”的研究非常容易流于三种错误:一是所谓的光环效应,即事后追究成功公司所做过的事情,并将其总结为公司成功的主要原因;二是因为对案例具体历史背景片面的认识,导致错误地认为某些成功的路径是可以简单重复的;三是过于向后看导致失去了在重大历史拐点前对未来的重要战略问题的判断。

“空”的分析在本文当中的侧重点在于建立寻找合适的可比公司/标杆公司的框架。尽管当前珠宝首饰上市公司的客户群体都在境内,但是随着中国逐渐成长为除美国之外最大的珠宝首饰的消费国,整条产业链越来越面对海外遇到成长瓶颈的成熟企业的冲击,因此比较的基础一定是基于国际化的视野。

巴菲特收购如今看似早已过时的传统报纸企业,依然处于两点:传统报纸依然有其价值,并且并非不能随着时代一起革新进步;其次就是相当低廉的价格。巴菲特对传统报纸行业有着根深蒂固的感情,在他的能力圈之内,同时低廉的价格导致足够的安全边际,因此对于巴菲特来说,的确是一个不错的投资。

5月17日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NYSE:BRK.AandBRK.B)公司宣布以1.42亿美元现金收购MediaGeneral(MEG)旗下的63家报纸。

事实上巴菲特曾多次出手买入报业公司。BerkshireHathaway自上世纪70年代起,就是《华盛顿邮报》的最大机构股东,并且全资拥有《BuffaloNews》。2011年11月30日,BerkshireHathaway宣布以1.5亿美元收购OmahaWorld-Herald集团,该集团主要运营同名的《奥马哈世界论坛报》。

但即便如此,巴菲特收购报纸仍令不少觉得难以理解,毕竟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已经使得传统报业前途未卜。那巴菲特究竟为何会进行这笔投资呢?

好的投资目标无非就是符合两个标准,1)公司业务未来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或者说有升值空间。2)价值被低估,也就是价格便宜。当然如果一个公司能够同时符合这两条标准,那就再好不过了。那我们不妨看看,巴菲特的这笔买卖是不是也是如此呢?

先看价格是不是便宜:

1)对于收购这的63家报纸,BerkshireHathaway公司的出资额是1.42亿美金。1.42亿贵不贵?BerkshireHathaway在2011年11月出手收购OmahaWorld-Herald的价格是1.5亿美金。该公司旗下最主要的《奥马哈世界论坛报》当时平日发行量约13.53万份。

而根据MediaGeneral2011年的年报显示,出售前,公司旗下位于维吉尼亚/田纳西,佛罗里达,中南部地区和南卡罗兰娜四个市场的报纸平日发行量分别为22.8万、14.2万、10万和7万份,除去本次交易不涉及的TheTampaTribune平日发行量13.7万,本次出售的63份报纸总计发行量应为40.3万。这差不多是《奥马哈世界论坛报》的3倍,而两次收购的价格相近。

当然,衡量一个报纸的价值不仅仅看发行量,还有品牌、影响力、团队等等。但是报纸的发行量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些要素。

可以想像,接受这么一家面临财务困局的公司的报纸业务,这个价格肯定高不了。

而巴菲特本身也是一个不错的买家。在这个传统媒体困难重重的时代,对报业感兴趣的投资者可谓屈指可数:那些大的媒体集团们要不早就抛弃报纸业务,转投新媒体;要不就是自视也深陷泥潭——例如默多克的新闻集团。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们也有不少还未脱离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而且卖给他们,接踵而来的说不定就是报纸合并和裁员。巴菲特是全球知名的投资大师,同时还是美国最大的慈善家之一,要找一个比他还靠谱的投资者恐怕很难找到。毫无疑问,双方谈判时,买卖的价格肯定对巴菲特有利。

3)作为这笔收购的附加条款,BerkshireHathaway将为MediaGeneral提供4亿美元的贷款和4500万美元信贷额度用以清偿债务,以此换取MediaGeneral公司19.9%的股份,并且有权利向该公司董事会提名一名董事。出售传统报纸业务之后,MediaGeneral的主要业务是有线电视网络和数字媒体,这些业务的发展前景较报业相比较为稳定。这样一来,巴菲特等于在两种业务上都押了宝。未来一旦MediaGeneral走出财务困境,股价上升,巴菲特的19.9%股份也将随之升值。

由此看来,这笔买卖的价格觉得不能算贵。那么巴菲特买下的这些报刊的资产价值究竟几何?我们不妨再仔细看看。

第一,那是在美国的小城镇中,那里和纽约这样的大都会不同,居民们接触网络等新技术的机会相对较少。第二,就是报纸所提供的“社区感”,什么是社区感?我想指的大概就是帮助读者了解所居住的社区每天发生的事情,还有街坊邻居的人,由此使得他们有一种融入社区的感觉。这一点是那些全国性报纸所无法提供的。你还记得SoLoMo中的Lo是什么意思么?没错,就是Local。简单点来说,巴菲特相信,无论新的网络技术如何发达,在那些美国的小城镇中,总有一些人离不开当地的报纸。也许这就像很多人离不开可口可乐一样。这绝对就是一种价值。

2)此外,巴菲特买下的这些报纸,不仅仅只是报纸的那张纸,还有这些报纸旗下的网站,甚至还有报刊部分针对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开发的App。这么来看,这些报纸虽然传统,但也绝非老朽到拒绝新技术,而对于公司的新主人来说,也省去了重新投入开发的资金。

3)最后,除了上述这些,巴菲特1花费1.42亿美金打包收购还有这些报纸旗下的房产和土地,交易虽未公布这方面的细节,但是如果哪天把这些不动产卖了,相信也是一大笔钱。

这么说来,你还觉得这个不是一笔好买卖么?

巴菲特收购传统报纸,令美国乃至全球的传统媒体工作者为之一振,但是经过这么分析来看,巴菲特也绝非一时冲动或是出于感情而进行此次投资。资产本身的价值和合适的价格才是巴菲特投资背后的真实逻辑。当然,巴菲特对于传统报纸价值的认识,对我们而言,也无疑是一个有意思的启发。

THE END
1.商务服务业指哪些业务,解释落实权威TRY版?SAR56历史商务服务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其业务范畴广泛,涉及多个领域,通过对商务服务业的业务范畴进行解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把握行业发展动态,为企业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我们也应关注商务服务业在政策、技术、市场等方面的变化,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http://www.juliangyuanshu.com/post/19475.html
2.国际贸易术语中DAP的含义和责任划分详解买方和卖方分别承担哪些DAP,全称是“Delivered atPlace”,中文意思是目的地交货。它是国际贸易术语之一,用于规定买卖双方在交货方面的责任、风险和费用。在DAP术语下,卖方需负责将货物运至目的地,并承担运输途中的一切风险和费用,但不需要负责卸货。 二、责任划分 1. 卖方责任 https://shenzhen.11467.com/info/27190489.htm
3.三次产业划分规定一、为更好地反映我国三次产业的发展情况,满足国民经济核算、服务业统计及其他统计调查对三次产业划分的需求,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制定本规定。 二、三次产业的范围: 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 http://hnzd.stats.gov.cn/dcsj/tjbz/201603/t20160303_89968.html
4.职业年金含义是什么职业年金含义是什么 职业年金是指机关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 中国的职业年金是一种补充养老保障制度,既不是社会保险,也不是商业保险,而是一项单位福利制度,是事业单位及其职工依据自身经济状况建立的保障制度,事业单位及其职工承担因实施职业年金计划所产生的https://m.64365.com/zs/1249406.aspx
5.外贸行业中的DAP是什么意思外贸员从开单到结汇会遇到各种专业术语,DAP就是其中之一,但是作为一个专业程度很高的术语,其使用场景并不像其他缩写词那样多,所以有不少外贸人在第一次看见的时候都不知道DAP的意思。所以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DAP。 DAP是一个国际贸易术语,其全称为delivered at place即所在地交货,是指卖方已经用运输工具https://www.x315.cn/doc/TqFIbF
6.在跨境电商行业中,亚马逊TRO是什么意思?在跨境电商行业中,亚马逊 TRO 是什么意思? TRO 是指临时限制令(Temporary Restraining Order),它是一种紧急情况下由美国法院颁发的临时性法律命令。 在亚马逊跨境电商中,当一个卖方被指控侵犯了他人的知识产权时,权利人可以向美国法院申请获得 TRO。这种临时禁令的目的是在法庭审理前,为防止原告的权利受到即时和不可https://www.sum16.com/p/235.html
7.铁路行业中的对规是什么意思铁路行业中的对规,指的是针对运用部门的工作业绩、工作定量完成情况、资料档案管理等等很多项目,比照《安规》中规定的内容,进行自检、互检、检查的工作。https://law.iask.sina.com.cn/jx/sh/2FEJ4QSKgfA.html
8.B2B网站服务内容分为几类推广方法行业龙头企业或其他大型企业,基于自身信息化发展建设的程度阶段,以自身产品服务供应链为核心,搭建的行业自建B2B电子商务平台。大型龙头企业自建B2B电子商务网站将整个行业的产业链、供应链连接起来,各个行业内的企业通过行业B2B电子商务网站进行资讯、信息的沟通、交流,以及实现在线交易,可以降低成本、提高销售量,比如,网上采https://www.cnpp.cn/focus/24059.html
9.行研究竟是怎么回事当然,看什么行业也是非常重要的。在买方,因为你要获取多方资源,所以位置感很重要;在卖方,其实你需要集聚、积累资源,所以自身的努力往往是更重要的。买方,更像是特种兵;卖方,需要集团作战。 至于买方的实习,从周烨自身经历来说,比卖方实习有意思的多,当然挑战也大得多。例如让你挑一个有投资机会的标的,写一份深度https://cv.qiaobutang.com/knowledge/articles/53d9a4700cf2f627744d7431
10.零售行业什么是零售行业零售行业是什么意思?零售行业,什么是零售行业? 零售行业(retail industry) 零售业是指通过买卖形式将工农业生产者生产的产品直接售给居民作为生活消费用或售给社会集团供公共消费用的商品销售行业。 目前比较主流的零售业定义分为两种:一种是营销学角度的定义:认为零售业是任http://www.southmoney.com/zhishi/gupiaomingci/270888.html
11.股票现价是什么意思股票频道股票现价是什么意思 股票现价是指该股票目前的市场价格,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涨跌幅”中的“涨跌”部分,是股票市场的重要指标之一。股票价格通常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如果买方多于卖方,则股票价格上涨,反之则下跌。 股票现价的影响因素 股票现价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https://stock.hexun.com/2023-10-21/210702602.html
12.小贝热词买方VS卖方看过上一期【小贝热词】的小伙伴应该了解,按照交易性质,金融市场可以被划分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但如果按照金融行业的岗位职能不同,金融市场可以笼统地分为买方和卖方,这也是金融行业的一个常见的基础小知识。 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买方和卖方是什么意思,如何区分,金融行业里哪些岗位属于买方,哪些岗位属于卖方?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1216/17/76659663_1060497702.shtml
13.寡头市场是什么意思?寡头市场和垄断市场的区别寡头市场是什么意思? 寡头垄断又称为寡头市场,是指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的这样一种市场行为。在寡头市场上,寡头厂商对市场价格具有相当的控制能力,每个寡头厂商的行为都会对市场上其他厂商的行为产生较大的影响。寡头厂商生产的产品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我们把生产无差别产品的寡头行业称为纯粹寡头http://etc.muslem.net.cn/ylpd/2023/01/03/92689.html
14.[渝粤教育]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客户关系管理参考资料5、【单选题】市场状况为卖方市场,总趋势是产品供不应求是属于企业经营管理理念演变 ( )阶段的基本条件。 A、产值中心论 B、销售额中心论 C、利润中心论 D、客户中心论 参考资料【 】 6、【单选题】在工业化社会,客户购买行为可分为三个阶段,其中情感消费阶段人们的价值选择标准是( )。 https://blog.csdn.net/yuyueshool/article/details/123380693
15.在金融领域里,买方与卖方是如何区分?卖方主要是指金融行业里面负责设计、销售金融产品,帮助企业上市发债等类似高级中介工作的一方,如投资银行。 买方是指金融行业中通过投资来获得超额收益的金融机构,如对冲基金,共同基金等。 1、什么是卖方? 拿狭义的投行及投资银行部(Investment Banking Division)为例,IBD干什么?做IPO,并购,发债,股票承销,现在还会有一https://www.52cv.com/article/8B1HPACR68
16.卖方分析师和医药行业研究员有什么区别卖方分析师来自粤开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分公司 更新于 2024-10-16 查看更多岗位职责 岗位职责: 1、独立编写医健行业分析报告,洞见行业发展趋势; 2、主持完成生命健康产业顶尖客户行业分析、行业调研、行业趋势判断、企业战略决策支持等需求; 3、基于行业分析的方法,与产品团队、数据团队共同促进人工智能算法与系统的改https://www.jobui.com/salary/pk/quanguo-maifangfenxishi-pk-quanguo-yiyaoxingyeyanjiuy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