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下内容基于谈话内容整理,内容有删减。小标题为虎嗅所加。
如何在美国硅谷做风投?
在美国做风投,很重要一点就是诚信,在交往过程中,要尊重大家的选择。并不是对方做的东西如果你不看好的话,就可以把对方胡说一通。因为不同角度看问题是不太一样的,作为风投可以不投,但是要尊重对方的观点。
如果是答应对方的事情,不能是随随便便就不做了,诚信和正直是中国很多投资人到了硅谷之后最需要注重的事情。这两点虽然很基本,但是很重要的。
尤其是在国内一些惯常的做法,照搬到硅谷之后,容易给人感觉非常不专业,也是这种心态和这种背景带来的一些问题。我们看到的一些,比如“画大饼”之后没办法兑现,人都找不着了。还有一种典型的就是用高估值抢项目,给人一种“人傻钱多”的印象。这样一来形成某种趋势就是一旦某个案子融不到钱了,就去找中国人,或者是觉得美国投资人给的估值低了,就去找中国人,轻轻松松估值乘以二,中国人还抢着投。
在投后的管理上,也比较容易走极端:有些投资人其实也不太懂,以为投进去了就跟着赚钱,公司董事会上也没发贡献出特别有价值的意见。这样就有人说,哎呀中国人的钱真好拿,而且拿完也不管你;要么就是瞎管,用投资人的身份向创业者施压,团队特别累,企业的沟通成本很高。
因为这些现象的出现,让整个中国资本在来到硅谷之后,有一些杂音的东西出现。其实很多的美国创业者和风投从内心来讲非常欢迎中国的资本,因为业务在中国市场有很多的机会,还有中国供应链的能力,外加资本的退出渠道,这些都是非常好的。但是在和中国资本接触的过程中,因为之前描述的诸多现象,会让人产生很多顾虑。
中国资本风投如何在硅谷找到好项目?
从整体来讲,在这个阶段,中国资本进入美国要投好的项目很重要的一点,是怎么样比较好地去规范自己的一些行为,真正带来价值,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现在自称有中国背景的投资人很多,鱼龙混杂,如果一个主流的群体能够在投资过程中把每一件事都做得比较到位的话,对中国资本整体来说就是一个积极的形象,让美国硅谷对中国资本是一个正面的认识。
比如说之前有这么一个投资的案子,本来谈了一个很好的估值,但是有一个中资背景的风投来抢,给了一个很高的估值,我们就只能放弃。还有一个很搞笑的事情,有一家初创公司,很有投资前景,在A轮之前做可转债的融资,我们认为A轮的融资非常乐观,无论是从团队还是项目来看都很有把握。但是产品还没有完全上线,用户数据没有出来,所以A轮的估值不是很高。我们在做可转债的融资时,对方没有给A轮的上限(cap),只给了A轮的折扣(discount),这种情况是有风险的,因为有了cap就算A轮估值高了也不用担心,否则如果A轮估值高了会有损失。
当时我们的判断是这家公司A轮的估值肯定不会高,所以cap方面导致的风险会低一些。这个时候我们就说没有(cap)也可以,接受这个条款。到了A轮的时候,有另一个中资背景的投资人突然给了一个很高的估值就进来了,虽然我们有折扣,但是这样投完之后我们认为估值还是比较高。这种做法对目前硅谷风投行业有影响,因为把估值推高之后,风投的回报就不会那么好了。
这样“为了抢案子而抢案子”,只是急功近利地想把投资项目(portfolio)做得好看一点,其实没有必要。我们当时问这家投资基金的合伙人,为什么着急要给这么高的估值。因为当时市场上没有投资方在抢这个案子,并不是说一定要给高估值才能进得去,如果你给的估值对方不接受,对方也拿不到别的钱。对方的回答很有意思,他们是一家刚成立的基金,还在找LP募资,所以要找一些美国的好项目来投,推高估值,接着去“讲故事”,就会更容易找LP去融后面的钱。
当你做风投时掺杂了其他的动机或目的在里面的时候,这其中的风险就一下子提高了。这是一种为了找LP募资而去投项目的,还有一种为了“拿管理费”而去投项目的。这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些问题。
对LP的一个提醒:做风投不是买房子
我们觉得呼吁只是一方面,但是作用有限,但是更多是对LP的一种提醒。对于这些做法,是没办法改变的,但是最终真正说明问题的还是你的投资成绩单,因为投资回报不好的话,这些情况都是不可持续的。对于资本实力雄厚的LP来说,一些美国的投资标的在中国的投资市场里来看很便宜,可能在中国一个亿的项目,在美国只要五千万,但是在美国的环境里,可能两千万投资人都觉得贵。这时候就是中国人在投。做风投不能像买房子一样,你看它便宜就买了,和中国的价格比是很便宜,但是买完了发现周围人的房子只是你一半的价钱。
美国硅谷投资环境的推荐(reference)机制是非常健全的,无论是招聘还是做调研,这个投资环境的大部分都是很专业的,这也是硅谷创投的一个优势,就是诚信、正直的制度。你如果去调查一个人或某方面的问题,通常不会有人乱说,这个创投环境在reference上很诚实。即使是不愿意发表负面评价,也没有人说假的好话,故意委曲去做这件事情。
如何避免成为“傻钱”,被对方忽悠?
对于潜在的投资对象我们会提出尖锐的问题,如果他不能回答,那就是他没有想到或者没有想透这个问题。大家都是聪明人,在讨论过程中,如果投资人提的问题不到位,对方自然就有可能“忽悠”你。如果你提的都是很细节、很尖锐的问题,无论是产品还是技术,市场竞争方面或是财务管理方面,对方自然心理就明白,而且对方也清楚自己公司的状态,优势在哪,风险在什么地方。对方还是要实实在在去和你沟通这件事,对方会了解你作为投资人是真懂、还是不懂这件事。如果你懂,对方当然就不敢去忽悠你。
做风投要付出代价
好的风投一定要有好的成绩单。好的眼光加上好的价值创造,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做风投不是有钱就可以投到好的案子,而是还要看你自身有没有能力来帮助这个公司,实现它的成长。美国硅谷本土一些好的风投,不仅是给投资,更重要的是给创业公司提供非常强的资源,引导你的增长。
中资背景风投的机会在哪里?
而且你看Uber、AirBnb和Snap这些公司的创业者都是第一次创业,说明还是有非常多的机会,并不是说就没有机会在。从理论上来讲,中资背景的风投并不比硅谷本土的风投差多少。这些创业者刚出来,也在找各种各样投资的机会。而且很多硅谷的主流风投,因为基金的体量已经很大了,他们不再去投早期的公司,往中后期在退。所以这一块市场越来越开放,对中国风险投资人是个很好的机会。
当然,对寻求并购和产业整合的中国投资者,那是另外一个角度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