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财富500富人榜再创多项历史新高。上榜人总财富高达17.67万亿元,相比去年上涨7成,约等于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杭州5大一线城市2020年GDP总和。
史上第一次,中国前十富人财富值均跨过2000亿元门槛。钟睒睒以超过5000亿元财富值成为首富。挂印而去的黄峥,轻易超过了二马。前十首富中,马云成为唯一身家下滑的。贝壳左晖取代了此前的杨惠妍及许家印,成为新一任地产首富。而小米的雷军则携带6名弟兄上榜,成就榜单中的小米天团。
17个大行业中,8个行业首富易主,长三角拥有的行业首富数量从去年的3名大幅上升至7名,超过了珠三角的6名,创富主场悄然转移。高科技+创业成为创富主流,造车新势力李斌、何小鹏、李想成功会师富人榜,薇娅以90亿元财富值上榜。
停摆、复工、熔断、暴涨……
2020疫情肆虐。年初风声鹤唳的资本市场,在猝不及防的暴跌中,最终明确方向,资金加速拥抱核心资产。
在巨大的不确定性面前,人们总是选择拥抱确定性。
2020年富人榜,我们的主题词是核心资产。但我们未曾料到,核心资产在2020年表现如此耀眼。主要基于2020年底持股市值计算的2021新财富500富人榜全新出炉时,各项指标的暴涨,都可以用“有史以来”形容。
中国最富500人,去年整体身家刚刚越过10万亿元大关,今年已大幅上扬7成,达到了17.67万亿元的巅峰。
相比之下,2020年,上海GDP为3.9万亿元,北京GDP为3.6万亿元,深圳GDP为2.8万亿元,广州GDP为2.6万亿元,杭州为1.7万亿元。这500人组成的城,已超越中国最强一线城市GDP之和。
新财富编制富人榜,今年是第19年。在2003年,首届上榜的400富人,总财富为3000亿元。而彼时,上海GDP为6000亿元,深圳GDP为3000亿元。
从前,榜单总财富=1个深圳GDP=1/2个上海GDP。
18年时光荏苒,榜单总财富=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杭州GDP之和。
上榜富人的平均财富,亦高达353亿元,再创历史新高。而12年前的首富沈文荣,身家也只200亿元。
上榜门槛,从2020年的63亿元大幅上扬至89亿元,跳涨40%。这意味着,去年财富值没有同比上涨40%的人,与富人榜的距离再一次被拉开(图1)。
富人榜一路见证的,正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与资产重估的时代红利下,中国民企在全球爆表的创富节奏。
转型带来增量,升级释放效率,中国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令全民共赴成长盛宴,2020年,中国GDP首次跨过百万亿元门槛。而全球量化宽松的货币环境下,中国核心资产对外资吸引力进一步提高,头部企业家随之享受估值红利。
2021年,中国已坐拥38名千亿以上富人,相比2020年的12名,暴涨2倍多。
而头部富人,更是在基金抱团核心资产下迎来持股市值的爆炸式上涨。
前十名:翻番与洗牌
史上第一次,中国最富十人,身家齐齐跨过了2000亿元的高门槛(表1)。
而去年的第十名,身家只有1172亿元。一年不赚1000亿元,已经失去竞争中国前十富人的资格。
留在前十名,亦伴随着激烈竞争和剧烈洗牌。
首富嬗变
从此前数年的榜单看,中国前十大富人已呈现长久由互联网富人主导之势,“二马”看似会轮流坐庄首富之位(2020年马云首富马化腾第二,2019年马化腾首富马云第二)。
新经济看着无所不能,但随着农夫山泉的上市,榜单形势瞬间逆转。
钟睒睒以超过5000亿元的财富值力夺榜首,1瓶水蕴含的财富能量竟然打败了连接14亿人的新经济弄潮儿。这可曾有人想到?
钟睒睒赢在行业的盈利特质上。
2020年末,农夫山泉市值5200亿元,虽远不及腾讯控股的4.5万亿及阿里巴巴的4万亿,但由于消费行业具备良好现金流和高质量盈利,农夫山泉一路走来几无融资,甚至明星机构高瓴资本想当其基石投资者都被婉拒。上市后,钟睒睒在农夫山泉中的持股仍然高达84.4%,且没有任何一家机构股东持股占比超过5%。
与之相反的是,一路亏损的互联网企业则完全是融资喂大的“孩子”,从天使轮到战略轮,A轮……一直融到F轮,在众多明星独角兽上市历程中并不鲜见。这意味着它们的创始人持股比例无不遭到大比例稀释。
阿里巴巴在纽交所上市时,雅虎和软银的持股均远远超过了马云。目前,马云在阿里巴巴中持股占比下滑至4.8%,而马化腾在腾讯的持股比例也仅为7.43%。
他们甚至未能守住第二名的位置。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拼多多深得精髓,从创立到上市如风驰电掣,仅耗时3年,这让黄峥的股权相对前辈们更为集中。拼多多上市时,黄峥持股达到46.8%,超过二股东腾讯(17.8%)及红杉资本(7.5%)。
2020年财报显示,截至当年底,拼多多月活跃用户达到7.88亿,单季度净增长5710万。同期,阿里巴巴年活跃买家数为7.79亿,单季度净增2200万;京东为4.72亿,单季度净增3030万。以活跃用户来衡量,最年轻的拼多多逐次超越京东、阿里,晋升成为全球最大电商平台,而自2018年11月以来,拼多多股价涨超10倍。
在今年的新财富500富人榜上,41岁的黄峥,以4748亿元的财富紧跟钟睒睒之后,勇夺榜眼。
在实现“超越淘宝”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目标之后,他却选择急流勇退,隐身江湖。和完美的2020财报一起发布的,是黄峥辞任拼多多董事长和管理职位,同时自动丧失1股10权超级投票权的消息。
这个刹车踩得太急,看似意外,却也有所征兆。拼多多2020年一季报显示,黄峥直接持股数量为20.74亿股,占比43.3%;而二季报里,黄峥持股下降至14.1亿股,按二季度均价计算,黄峥大幅减持的6.64亿股股权价值约102亿美元(约合663亿元人民币),其中3.71亿股无偿捐赠给QUBITGPlimited,后者仍由黄峥控制。2020年7月1日,黄峥辞任CEO,由原CTO陈磊接任。如今更是全部放权,将董事长一职也交由陈磊。
目前,黄峥仍为拼多多第一大股东,其所持股权按2020年末市值估算价值约4000亿元。
现在,他有充足的资本,去追逐儿时梦想,无论是“给未来的科学家当个助理”,还是去“跳脱出来去摸一摸10年后(拼多多发展)路上的石头”,他和昔日恩师段永平一样,选择了与多数企业家迥异的人生。
京东正面对抗,拼多多侧翼包抄,形成对阿里的合围,最大赢家恐是腾讯。当初其选择“将半条命给合作伙伴”的投资战略,如今正迎来收获季节。“腾讯没有梦想”,或许是因为它把梦想分发了出去。
马化腾虽然在今年退居富人榜第三名,但看着腾讯系的美团、京东、拼多多、贝壳、蔚来等一路暴涨,内心应该还是觉得2020是圆满的。
资本市场亦重估了二者的价值。5年前,腾讯市值是阿里的一半,今天,腾讯市值已反超阿里5000亿元。按2020年净利润估算,其市盈率高达40倍。而阿里巴巴的市盈率只有26倍。
除了阿里月活用户被拼多多反超,马云财富的另一大支柱亦遭重创。
若按金融股而非科技股来定义,蚂蚁集团估值自然大打折扣。作为参考,IPO中止后,彭博行业研究分析师弗兰西斯·陈(FrancisChan)已经三次下调了蚂蚁集团的估值预期。现在,他对蚂蚁集团的估值不到1080亿美元。
受此影响,马云2021年的财富值较之2020年剧降700亿元,至3021亿元,由去年的首富滑落至第7名,他也是前十富人中唯一身家下降的。
消费常青树的秘笈
去年排名第5的孙飘扬/钟慧娟夫妻,今年再进一位,晋升榜单第四名,这也是医药领域富人历史最佳名次。孙飘扬最早于2007年上榜,彼时财富23亿元,排名第134名,而今天“药王”夫妻身家已高达2515亿元,15年间财富实现了百倍以上增长。
何享健家族则是榜单常青树的典型代表。2003年以来,何享健家族一直榜上有名,2014-2021年间,更是稳居榜单前十(表2)。
2012-2019年间,美的集团营收从千亿迈向3000亿元,增长近2倍;而净利润从60亿元增至260亿元,翻了4倍多;2013年整体上市后,美的股价涨了10倍有余。
企业家最重要的特质就是识人、用人。在这方面,何享健的洞察力和决断力堪称一绝。
值得一提的是,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没有辜负何老先生的眼光,也给自己赢回财富,今年其身家增至130亿元,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打工皇帝。
哈佛大学教授、企业史专家阿尔弗雷德·钱德勒研究1840-1940年美国企业百年发展史后发现,家族企业成长是一个逐步社会化的过程,最终其将发展为职业经理人模式。
随着中国第一代企业创始人逐渐进入交接班的年龄,何享健家族的财富之道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
2020年,其他快递上市公司净利润几乎都在下降,顺丰却在危机中脱颖而出,营收同比增长37%,达到1500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26%,达到75亿元。资本亦慷慨回报。顺丰市值全年暴涨150%,在2020年末越过4000亿元大关,相当于2.5个中通,10个圆通/韵达,或者20个申通。不过,2021年一季度,顺丰巨亏10亿,股价暴跌,王卫向投资者道歉“不会出现第二次”,目前其市值已跌回3000亿左右。
消费行业的强势,也让张勇、舒萍夫妻财富值在过去一年暴增千亿,名次由2020年的第十名升至第九名。海底捞在2020年备受疫情冲击,净利润同比下滑86%,从2019年的23亿元跌至3亿元,但挡不住“核心资产”的光环加身,市值依然翻倍。
不建房的房地产首富
相比互联网、商业服务、制造业和消费业的顺风顺水,“房住不炒”的威力在今年榜单上彰显无遗。
房子,是中国普通家庭的核心资产,盖房子的地产公司却成为资本市场的弱势群体。
中国恒大成为最鲜明的例子。2020年恒大营业收入超过5000亿元,但年末,其市值只有1660亿元。而恒大汽车,尚未下线一台量产车,2020年末的市值却高达4458亿元。
如果市场都是对的,那么这两者的矛盾就十分尖锐,考虑到中国恒大仅在恒大汽车上的持股估值就达到3300亿元(中国恒大持有恒大汽车75%股权),那意味着市场认为,恒大除了汽车板块之外其他的业务属于负值,且负千亿之上。
到底是新能源车的泡沫太高,还是地产的估值过低,抑或恒大本身的债务令人担忧?且拭目以待。
不止是许家印这一年焦头烂额,事实上,另两位常年制霸榜单前十的地产富人杨惠妍、王健林/王思聪,此次也从前十名退出。过去3年,许家印都名列第三,而历史上,杨惠妍曾连任2007、2008年首富,王健林父子更是在2010、2012、2016、2017年均成功登顶。
这也是500富人榜编制榜单以来,首次没有传统地产富人出现在榜单前十上。
取而代之的是房产中介商左晖,链家、贝壳、自如皆出自他手,上一年,他的财富值仅有300亿元,贝壳成功IPO,带动其身家暴增6倍,至2220亿元。
一个时代正在转弯,而榜单只是个隐喻。
中国庞大的房产交易量,意味着地产业依然有无限掘金价值。2020年,贝壳GTV(全平台总交易额)突破3.5万亿元,同比上涨65%;全年营业收入为705亿元,同比增长53%;经调整后净利润达57亿元,同比大增245%。
无论是在二手房市场还是新房市场,贝壳的强势一览无余。按营收/GTV估算,其总体佣金率达到2%。而在新房业务上,其2020年GTV为1.38万亿元,创造营业收入379亿元,粗略估算新房佣金率同样达到了2%(二手房佣金通常由买家实际支付,而新房佣金由房地产商支付)。
贝壳的厉害在于打通了链家及非链家地产中介的藩篱,从而掌握全市场大数据,在二手房市场占尽了信息不对称的优势,同时还能将二手房意向买家向新房导流,这背后依然是互联网赋能带来的平台型红利。
2020年由链家贡献的贝壳新房交易GTV仅为2767亿元,同比增长37%;而通过非链家连接门店和其他销售渠道完成的新房交易GTV则高达1.11万亿元,同比大涨102.7%。
本次富人榜,左晖赢得大满贯,总排名从去年的72名跳升至第8名,晋升为新一任地产首富,同时取代王健林成为新一任北京首富,堪称地产圈标志性事件。
双重谋局成就雷军系
2018年7月小米上市时,雷军称要让小米成为“年轻人买的第一只股票”。次年9月,小米股价较之发行价几乎腰斩,饱受群嘲。然而在那之后,小米的股价从8.28港元/股上涨至最高35.9港元/股,涨了3倍。
2020年年报显示,过去一年,小米营收超过2400亿元,净利润也提升至130亿元。主要竞争对手华为遭受制裁,客观上助力小米抢下更多市场份额。2020年小米卖出了近1.5亿部手机,在54个国家/地区占据前五名,全球市占率达12.1%,同时,小米在境外市场的收入已达1200亿元,贡献总营收的半壁江山。
多点开花的绚丽业绩数据,意味着小米同时具有上游供应链的组织管理能力,和下游品牌渠道的营销孵化能力。而这个能力的锻造,以投资为纽带进行业务协同、利益捆绑,是核心点。
尽管比不过腾讯阿里的挥土如金,但目前,小米共投资超过310家公司,总账面价值约480亿元。
行业创富榜:最佳创业指南
新财富500富人榜致力于研究榜单上的行业变迁,也有志于成为中国创新者最好的创业指南。
观察行业首富的财富值及其名次,行内上榜人的数量与人均财富增速等指标,可以清晰感知,一个行业的创富势能。
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
首富易主的8个行业
今年,日用消费品、商业服务、TMT、医药生物、耐用消费品首富分列榜单前五,说明在中国,这几大行业最有可能诞生巨富。昔日强势造富的房地产、综合行业,已被遗留在昨日的站台。
日用消费品、耐用消费品的供给侧为制造业,消费侧的基本盘为内需市场,而TMT、商业服务一方面对应着科技行业,另一方面也服务于制造业的升维和内需的流通。医药生物则一直是榜单上的常青树。
总榜单的大跨步前进,细分到各行业又是晴雨不一。前十巨富大洗牌的同时,本年度,17个大行业中,8个行业首富易主。日用消费品行业的钟睒睒、商业服务业的黄峥、信息电子技术与文化传播行业的的马化腾、房地产行业的左晖、综合行业的徐航、机械与电气设备行业的汪立平家族、建筑与建材的阮洪良家族、金属与冶炼行业的沈文荣分别成为各自行业的新首富。
行业首富的变迁,往往代表一个行业之内,更创新的生产模式的出现,或者是生产价值链条的转移(表3)。
昔日综合行业的扛把子王健林/王思聪,今年已大幅下滑至榜单第23名,行业首富桂冠由徐航夺得。徐航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25岁南下深圳,29岁时和同事李西廷共同创立迈瑞电子,那是在1991年。
30岁前,徐航已做出人生最重大的两次选择,选择深圳,选择创业。
选择回归A股,又让徐航持股财富被动暴涨20倍以上。
迈瑞,并不是徐航财富的全部。他对创业的兴趣始终浓厚,并且跨界颇为成功。2008年徐航进军地产,创立的鹏瑞集团开发出了大名鼎鼎的深圳湾1号,在强手如云的深圳地产圈,至今仍是顶级豪宅的代名词。他的下一步是打造东莞的“深圳湾1号”,并豪掷20多亿拿地。
在医疗、地产之外,徐航还涉足PE投资,兴趣集中在生命科学、人工智能、芯片、新材料、文化娱乐5大领域。如曾登上过富人榜的刘若鹏,在创立光启时就吸引到了来自徐航、松禾资本厉伟等人的3000万元天使投资。
恒立液压的成长,同样是中国制造崛起倒逼出的技术升级和国产替代。2000年前后,中国挖掘机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期,但作为工程机械中最关键的部件,高品质挖掘机油缸完全属于卖方市场,以至于价格高昂的进口液压件吃掉了国内工程机械行业70%的利润。初中毕业的汪立平觉察出其中商机,扎根该领域持续深耕,最终拿下国内高端液压件50%市场份额。伴随本轮机械行业的复苏,恒立液压最近5年涨幅最高达20倍,汪立平亦迎来王者之位。
信义与福莱特恰好是光伏玻璃的双寡头,2019年两者占据了60%的市场份额。2020年,光伏行业全年爆红,上游企业也是赚得盆满钵满。因供需失衡和产能限制,光伏玻璃价格暴涨,且涨幅一度超过1倍,信义光能2020年全年归母净利润达到44亿港元,同比增长88%;福莱特2020年归母净利润达到16亿元,同比暴涨135%。
长三角异军突起,新增4名行业首富
从地域看,广东贡献了5名行业首富,较之去年少了1名。
而新的行业首富,则集中出现在长三角。
浙江今年虽然失去了TMT行业首富之位,却一举收获了日用消费品、化工、建筑建材三大行业首富,且继续成为首富产地(今年钟睒睒,去年马云)。
同处长三角的江苏,亦新增2名行业首富,贡献了医药生物、机械与电器设备、金属与冶炼三大行业首富,成为今年行业首富榜的黑马省份。
如此,总共17位行业首富,长三角已有7名(浙江3名、江苏3名、上海1名),去年这个数字还是3名(浙江2名、江苏1名),成长迅速。
过去,粤港澳大湾区才是行业首富的主要产地,如去年该地区产生了8位行业首富(广东6名、香港2名),合计8位,远超长三角的3位,但今年下滑至6位(广东5名、香港1名)。
在双循环发展格局下,江浙地带深厚的制造业基础,以及藏富于民的创业土壤,人均更高的可支配收入(浙江2020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超过5万元,且多年来一直位居全国省份第一),充分占据了“制造-内需”两大高地,或是逆袭主因。
高科技+创业:
历史最佳回报时代来临
从上榜人数来看,TMT行业今年仍为霸榜第一大行业。最新数据表明,数字经济在中国GDP中的比重已经达到36%,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则高达67%。“互联网+”赋能各行各业,成为正在升级的中国产业链的现在进行时(表4)。
小米集团集体刷榜,看来雷军的“厚道”文化同样体现在分股权上。小米的市值在互联网圈排名进不了前五,但其创造的富人数量却为整个榜单之最。小米上市前,仅有雷军、林斌两个人上榜,上市后各人持股数量公开,黎万强、洪锋在2019、2020年均进入榜单,而到了本年度,共有7位小米人上榜,新增许达来、刘德二位富人,甚至包括了此前已从小米离职的周光平(表5)。
而随着一些独角兽上市,IPO的“金手指”魔力再现。
2021年2月,“短视频第一股”快手上市,首日收盘价较发行价暴涨2倍,市值高达近2万亿港元,而上市前其估值仅为1950亿元(据《胡润2020独角兽榜单》数据)。
两位创始人宿华、程一笑分别通过REACHBEST和KEYONG持股平台持有快手11.59%、9.2%股权,二人财富值急遽升至1103、876亿元,同比去年暴涨5倍以上,且均进入了榜单TOP50名,分列第33、42位。
从该行业上榜者看,“互联网+”已深入赋能各行各业,成为实体经济的强大助推器。
而高科技+创业也已成为这个时代最强的创富组合。
医药上榜人数首次碾压地产
按上榜人数排,排名第2-5名的行业分别是医药生物、房地产、日用消费品、商业服务业。其中,房地产上榜富人从2020年的61位下滑至47位,且首次在上榜人数上低于医药生物行业。
政策指引下的融资环境和估值偏好差异,是二者位次更迭的主要原因。
2020年8月底,央行和住建部约谈12家房企,明确了房地产融资的三道红线,严控房地产企业贷款规模增长。2020年9月,监管部门要求银行系统控制房贷规模,将涉房贷款(开发商贷款+个人房贷)的占比降至30%以下,并明确指出“压降、控制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规模”。在房价快速上涨的城市如深圳,政府推出各小区指导价,当地银行则根据该参考价发放房贷。此外,供地“两集中”政策(集中发布出让公告、集中组织出让活动),也将在多个城市实施。
尤其是华夏幸福,已被推至资金链断裂的边缘,2021年2月初,华夏幸福公告产生债务逾期,涉及本息金额达52.55亿元;而其2021年到期需偿付金额高达千亿元。王文学无奈声称,“到这个点,我愿赌服输”,曾经的500亿身家如烟雨飘零。
激进扩张的双刃剑效应凸显,彼时蜜糖,今日砒霜。此前喊出千亿销售目标的泰禾黄其森,2012-2020年间持续上榜,2018年还占据富人榜第204位,在债务危机后已跌落榜单。此外,多名昔日上榜富人近两年深陷债务危机,如江苏前首富祝义财回归后,雨润系7家公司于2020年末申请破产重整,申报债权700亿元,涉及金融机构及企业近百家。内蒙古昔日首富霍庆华家族投资失利,庆华集团如今也已申请破产重整。光汇石油停牌3年后被勒令退市,薛广林本人也被香港法院裁定破产。下一个落榜的知名富人又会是谁?
而经营稳健的龙湖地产,三道红线均未踩及,吴亚军、蔡奎和女儿蔡馨仪的财富本年度还逆势增长200余亿元。
自2003年新财富推出富人榜以来,地产一直高居创富行业之首,2016年被TMT行业超越,此后差距不断扩大,2021年在榜单门槛激增之时,地产行业却整体表现平平甚至倒退,上榜人数被医药生物超越,这股势头是否会继续?
医药富人逆袭,有多方面因素。
其一,地产在A股的IPO融资闸门几乎关闭,恒大借壳深深房数年而不得,科创板明令禁止地产企业来融资,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医药健康行业募资顺畅,且享受高市盈率。
2020全年,A股新增医药健康行业上市公司42家,募集资金总额约561亿元。而2020年,A股共有395只新股上市,融资总额为4719亿元,医药健康行业无论上市公司数量还是融资总额,都占据了全市场的1/10强。
科创板开闸,对于尚未盈利的医药生物公司利好尤为明显。
其三,医药健康行业的龙头公司市盈率较高。在营收、净利润规模不占优势的时候都能成为高市值公司。
政策的引导,业绩的助攻,资金的偏好,三重红利加持,推动医药行业在榜单上成功超越地产业。
整体来看,医药行业上榜富人平均财富首次迈过300亿元大关,且上榜者力升至54位,占了榜单11%;相比之下,中国医疗卫生开支在GDP中占比仅5%-6%,足见医疗领域高成长带来的财富溢价。
日用消费品和商业服务潜力十足,薇娅90亿元上榜
对于地产业来说,尴尬的不止是被医药行业超过。今年其与日用消费品、商业服务行业的上榜人数差距也直接缩小到了1位和2位。“控房价、促内需”成为经济风向,这意味着,未来,这两个行业的上榜人数也有望越过地产业。
其中,日用消费品行业的人数同比激增3成,人均财富同比增长117%,若按人均财富来排名,榜单前三位则是商业服务(人均584亿元)、日用消费品(人均456亿元)、能源与环保(人均424亿元)。由此可见,日用消费品为所有上榜行业中这两大指标表现最为突出的行业。
其中,生产电子烟管的思摩尔国际陈志平,首次上榜,就有高达近千亿元财富。
商业服务行业亦是巨富出没之地,人数排第五,但财富总额占据第二名,人均财富同比增长150%。
其中,淘宝直播网红黄薇(薇娅)及其丈夫董海峰成功登榜。
从销售额看,薇娅一个团队就已超过了众多上市公司,A股4200余家上市公司,2020年营收超过薇娅的,不足300家。
2018年,薇娅的引导成交金额达到27亿元;2019年,薇娅曾在接受采访时表明销售额超过百亿元。而到了2020年,薇娅的销售额已达到了311亿元。
根据今日网红的统计,2020年全网GMV总榜前1000主播累计带货2557亿元;除了薇娅,李佳琦、辛巴带货亦超过百亿元,分别带货218.6亿元和121.15亿元。而罗永浩排名第12名,年带货19.7亿元(图2)。
此外,根据罗永浩的自述,其2020年还了4亿元债务,从20亿元的销售额倒推,差不多也是20%的提成。
按薇娅这些年大约450亿元的销售额、20%的提成比例估算,其财富值约在90亿元,成功跻身今年的新财富500富人榜。
薇娅上榜,预示着网红直播产业的新纪元。眼下,直播产业可大概分类为泛娱乐直播、游戏直播、电商直播等垂直类直播。据陌陌发布的《2019主播职业报告》,1/3的95后每天看直播超2小时,8成用户观看时有付费意愿。
中国中等收入群体稳定扩容,消费者信心指数远超其他发达经济体,消费、商业服务业等还将有长期稳定的上扬表现(图3)。
中国制造逐渐升维
今年的机械与设备行业也成为大赢家,共有30人上榜,较之去年的21人大幅提升了40%,人均财富则从120亿上涨至208亿元;在财富涨幅最快的Top50人中,机械与设备行业也最为显眼(表7)。
机械设备行业富人财富数据的火热涨幅背后,是中国制造逐渐升维的体现。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2020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10.66万亿元,增长6%,占出口总值的59.4%,同比提升1.1个百分点。其中,笔记本电脑、家用电器、医疗仪器及器械出口分别增长20.4%、24.2%、41.5%。而同期,纺织服装等7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3.58万亿元,增长6.2%。
换言之,中国出口的主力已从初期低附加值的纺织服装,切换到高附加值的机电产品。
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创富浪潮,更是中国制造升维的体现。
得益于特斯拉的鲶鱼效应,新势力三剑客蔚来李斌、小鹏汽车何小鹏、理想汽车李想今年携手上榜,市场给予的估值十分慷慨。从2018年第一台车下线,到2021年4月第10万台量产车下线,蔚来近三年营收总共不到300亿元,而李斌身家高达502亿元。何小鹏、李想亦分别拥有595亿、332亿元财富值。此外,何小鹏年度财富涨幅高达9倍,拿下财富成长最快50人的第一名。
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搏杀的,还有魏建军、王传福、李书福、任正非、李彦宏、雷军、许家印、姚振华等老牌上榜富人。
厮杀固然激烈,但不管最终谁赢了,都是中国赢了。
这荣耀的背后,是漫长的升级。
早在2010年,中国的制造业增加值就超过了美国,也超过了德国和日本的总和,成为世界第一。当年中国制造业产值1.955万亿美元,全球占比为19.8%,美国制造业产值为1.952万亿美元,全球占比为19.4%,中美两国当年占据了全球制造业接近40%的份额。
自那以后,中国已连续11年成为世界最大制造业国家。工信部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制造业产值达到4.83万亿美元,占全球制造业比重接近30%。而昔日的第一名美国2019年的制造业产值为2.39万亿美元。中国制造业产值已相当于2个美国。
规模是第一步,技术升级则是第二步。
2019年,中国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追上了40年前的美国。而在这一年,制造业一个领先的技术指标,中国的国际专利申请数也成功晋级为世界第一。
2013年,中国的国际专利申请数超过德国,2017年超过日本,2019年则超过了把持冠军位置长达40余年的美国。
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中国又迈上了一个坚实的新台阶。
“制裁、封锁”的舆论氛围,终究敌不过实打实的真金白银来说话。
在疫情搅得全球天翻地覆的2020年,国际产业链加速调整重构,而中国率先复工复产,对外资的吸引力逆势飘扬,实现多项历史性突破。商务部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非金融领域吸收外资逆势增长,规模创历史新高;全球占比首次突破10%,成为最大外资流入国;引资结构持续优化,高技术产业占全国吸收外资比重达历史高点29.6%。2020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9999.8亿元,新设或增资合同外资1亿美元以上大项目938个,数量增长12.5%。宝马、戴姆勒、西门子等一批龙头企业在华增资扩产。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20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总额出现大幅下滑。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2020年全球FDI总额约为8590亿美元,与2019年相比缩水42%。其中,美国FDI约为1340亿美元,同比缩水近一半。
而中国FDI以1630亿美元,首次成功跃过美国,成为全球外资流入国第一。
诚然,我们在芯片、光刻机等高精尖领域还面临着卡脖子的问题,但在更多的领域实现了进口替代的突破。
最早,我们的电视需要进口,我们的手机需要进口,我们的机械需要进口,我们甚至连液压器都做不出来……但今天,这些都成为了我们在全球都占取优势的产业领域;在光伏、新能源、5G等和欧美同时起步的创新领域,我们也已具备同场竞技甚至略微碾压的实力,而这背后是一代代中国企业家不曾止步的奋斗。
资本市场,突围影子定价权
资本市场的发展广度和深度,在这其中作用尤其明显。
从企业质地看,无论是代表成熟纵深发展度的世界500强,还是体现创新含金量的独角兽企业,中国已经迎头赶上。
根据2020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中国内地与香港上榜的公司数量达到124家,历史上第一次超过美国(121家)。加上台湾地区企业,中国共有133家公司上榜。
而根据2020年胡润全球独角兽榜单,中国有227家独角兽上榜,仅次于美国的233家;而且,有16家海外独角兽由华裔联合创办,总部主要在硅谷。
经济大环境、企业基本面的差距逐渐缩小时,但若以市值论英雄,中国就远远落后了。
新财富拉取了中美两国万亿元人民币以上市值的公司进行对比,中国尤其是A股上市公司明显落于下风。
美国共有51家市值过万亿元的上市公司,且主要分布在互联网科技、医药、消费领域。而中国仅有12家市值过万亿元的上市公司,主要分布在金融(6家)、互联网(4家)、消费(2家)领域。
而这12家公司中,纯正由A股独立打造的仅有贵州茅台、五粮液两家。腾讯、美团至今只在港股上市,而阿里巴巴、拼多多则是在美股首先上市,再回港股;6家金融公司则无一例外都在A股、港股两地上市(表8)。
此外,美国51家万亿以上市值公司的总市值高达123万亿元,10万亿市值以上3家,5万亿市值以上5家,且多个品牌具有全球影响力和营销网络,为名副其实的跨国巨头,约90%的公司在中国开展业务。
而中国12家万亿级公司总市值23万亿元,总规模仅为美国的零头,且绝大部分业务收入源于中国内地。
两国公司市值上的巨大落差,固然因为中美上市企业在全球市占率、收入利润规模上还有差距,但与资本市场的发展程度也不无关系。
2020年末,美股总市值56万亿美元(约合363万亿元人民币),而A股总市值87万亿元,港股总市值59万亿元,两地加起来也只到美股的4成。和美国富豪榜比较,中国首富钟睒睒的身家尚只有美国首富贝索斯的一半(表9)。
近两年,A股陆续推动了科创板、创业板的注册制改革,大批优质创新企业成功上市。据统计,2020年,A股有396家公司成功IPO,募资金额高达4700亿元,为近十年新高。
据彭博统计,截至2020年12月28日,美股IPO融资规模已达1770亿美元(约合11500亿元人民币),创年度历史新高。其中,通过传统IPO方式上市的企业融资规模近1000亿美元,刷新历史纪录,而SPAC(SpecialPurposeAcquisitionCompany,特殊目的收购公司)IPO募资近800亿美元,超过SPAC往年的IPO募资总和,并且这类公司在2020年美股IPO市场占据近45%的比重。
以IPO融资额衡量,A股为美股的4成。
这些企业上市给中国富人榜贡献了大批新生力量。但很明显,中国优质公司的资本化还远远不够。A股的建设更任重道远。
不仅于此,尽管中国还没有完全开放资本的自由流动,但即使在A股主场作战,本土资金并未完全取得核心资产的定价权。
2019、2020年,各类“茅”公司大幅上涨,尤其是消费茅,正是这一逻辑的现实演化。
一个股权造富的时代,正徐徐拉开序幕,中国企业和投资者除了发力基本面,何时也能在股市一役赢得先机?那时,才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真正攀上世界之巅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