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旧市政厅的钟楼,沐浴在金色的夕阳里。
造型精美别致的布拉格天文钟。
圣维塔大教堂里的彩绘玻璃,出自捷克国宝级艺术家穆夏之手。色彩绚丽夺目。
傍晚在城市北面的莱特纳公园散步。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映照在伏尔塔瓦河上,淡粉色的薄雾轻纱似地弥漫。
位于小城区的佩特辛山上,秋色满目。浪漫得像一场恋爱。
从缆车上俯瞰这童话一般的城市。查理大桥、提恩教堂、火药塔,由近及远。
站在MostLegii大桥上,水面平静,投下天空的一抹蓝。most就是“桥”的意思。
“城市就像一块海绵,吸汲着这些不断涌流的记忆的潮水,并且随之膨胀着......然而,城市不会泄露自己的过去,只会把它像手纹一样藏起来,它被写在街卷的角落,窗格的护栏,楼梯的扶手,避雷的天线和旗杆上,每一道印记都是抓挠,锯锉,刻凿,猛击留下的痕迹。”——《看不见的城市》卡尔维诺
克鲁姆洛夫小镇的地标:彩绘塔
从彩绘塔上俯瞰经典的明信片式风景。
街巷里随处可见的可爱手工艺品店。店主很可能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太太,操着一口不太流利的英语和你聊聊家常。
【签证流程】1、个人办理捷克申根签证需在线预约:请访问在线预约系统Visapoint:@***如下图所示右上角下拉菜单,可以选择语言为汉语。
有轨电车有新旧两种,融合得十分默契。搭乘一列新的电车,发现既舒适又现代,让人感到这是一座快速发展的东欧国家;旧式的电车则古风十足,叮叮当当穿梭于布拉格的街巷里,行驶在可以讲得出故事的石板路上。
住宿通常就在booking上面预定,因为签证的缘故,尽量选择可以取消的那种。此外,最近也火的很,可以尝试,价格比较有优势。我们在布拉格三晚的住宿,JosefovApartment是带有餐桌和开放式厨房的公寓型酒店,干净,员工好像是一家人,都很nice。但是有两个缺点,一是酒店的住宿和接待处是分开的,两者间需步行一刻钟。另一点也是后来才注意到的额,住宿的位置就在著名的旅游胜地:犹太墓园......边上。啊哈哈哈哈。这栋老楼也真是上了年纪,紧闭的巨型大门和穿越感十足的楼道特别让人难以忘怀。真的。不过呢,整体还是不错的。位置很方便,去哪儿都能走着去。贴一张官方照片吧,这间房就是我俩住的那间。现在看着感觉好亲切呀。
在克鲁姆洛夫住的一晚,在UNáměstí一眼就喜欢上了传统的木屋顶!小小的阁楼布置得格外温馨。工作人员也特别热情友善。这栋建筑可以追溯到1530年。距离核心广场仅20米。一楼的门厅我们住在顶层的阁楼
位于市中心的VinarnaPuskin,是捷克的传统料理餐厅。也是我俩在布拉格旧城区偶遇到的,看着贴出来的菜单不错就进去了。店面很深,有好几个洞穴连接在一起。洞穴风格餐厅在捷克非常普遍,是这里的一大特色。我们点的是捷克美食拼盘,真的是超级实惠!记得大概是600克朗,合人民币二百块钱。拼盘的分量足够三人份,反正我俩这肉食动物是没吃完。味道非常棒!在这里用餐的人不少,后来进来的人已经没有座位了。
吃到了传说中的捷克面团!捷克饺子!再加上土豆,就是捷克人家常的主食了。捷克烤鸭、猪里脊、香肠、肋排、酸菜、朝天椒和烤洋葱圈,每一样都很合胃口。
******有天晚上吃的是一家意大利餐,RistoranteAnna环境和口味都不错。
我点的一份意面。
某人点的一份披萨。
餐后甜点。
******布拉格的酒吧一定要去,捷克的啤酒必尝。个人偏爱捷克百威,口味非常清爽,和在国内喝到的不一样。晚上溜达回酒店的途中总要经过这家酒吧,比较强的现代都市感,人很多,而且装潢有趣,就进去喝上两杯吧。
******最后一天从克鲁姆洛夫乘大巴回到布拉格,晚饭就在车站附近的商场里简单解决了,因为之后还要前往火车站赶火车。StudentAgency的车站虽然不在城市核心区,但是它的周边很大一片是繁华的商业区。进了其中一家商场就有不少餐馆,选了回转寿司店点了bento~
******克鲁姆洛夫广场边上的餐馆,MastalRestaurace同样是捷克本土料理。这次尝试了布杰约维采的啤酒:捷克百威,配炸猪排简直太太太好吃了。还点了一份鱼,味道十分鲜美,一定是新鲜的伏尔塔瓦河里的鱼吧。
依旧是在洞穴里吃饭,配上传统的农耕风格内饰。角落里柴火烧得正旺。
9月的气温在10-20度之间徘徊,建议春秋季节的单衣和防风的厚大衣都要带。之前查了很多关于捷克天气的帖子,总结起来就是“变化多端”四个字,短短的一两天之内就可以经历“四季轮回”哈哈。卤煮是9月5号去的,人品太好赶上了大降温,从前些日子的三十多度骤降到十五度。。出门前的确看了未来几天的天气预报,觉得大衣死沉加上卤煮又不太怕冷,大衣早晚防寒备用就没有多带。但其实体感温度要比预计的还要低,于是从早到晚都得穿着厚外套到处溜达。。可怜的卤煮带去了八条连衣裙却只带了一件大衣,于是整个行程的照片完美地保持了一致性视觉效果,此时无泪胜有泪啊。。
《叫醒布拉格》中的布拉格手绘示意图。
鲁道夫音乐厅↓我们就住在该音乐厅旁边,记得那天心血来潮了,去窗口溜达一圈看看有什么演出,正好当晚有一场水准一流的交响,结果售票妹子说只有最贵的票了,我们算了下大概要两三千rmb一张。。。买票要趁早啊同志们X3
民族剧院↓某一个傍晚,溜达到此,正值天色昏暗,但突然阳光穿透浓厚的云层,顿时眼前像是油画一样的浓重色彩。
↓沿着伏尔塔瓦河漫步,对岸是夕阳下的城堡。
建筑不是冰冷的石头,它以某种特别的形态影响着观者的心理情绪。
整座教堂最吸引人的是内部的彩色玻璃窗。室内有若干扇精美的彩色玻璃窗,出自二十世纪的捷克能工巧匠之手。在你进入的方向,左侧第三个是新艺术运动(ArtNouveau)艺术家穆夏(AlfonsMucha)的杰作。他的圆形曲线素材在此重现。
穹顶的细部装饰与宗教题材的壁画,无处不显示着波西米亚王国的精致。
圣约翰尼伯穆克之墓(StJohnofNepomuk),用纯银打造。
ChapelofStWenceslas圣温塞斯拉斯礼拜堂。
最美的就是阳光照耀玫瑰花窗,在教堂内投下五彩缤纷的颜色。瞬间联想起了伊朗的某教堂。
对称的弧形楼梯是亮点,教堂后部空间缓缓抬升,形成一个唱诗堂。拱顶上及两侧的壁画也很点缀。
从乔治教堂出来之后,正巧碰上了迎面走来的捷克士兵。
城堡里的建筑也是风格各异,在雨后放晴的天气里看上去特别出彩。
玩具博物馆,不包含在B套票内。logo设计真的很出彩,风车是属于童年的回忆呀。捷克这个国家处处都流露着走心的设计感。
老城区的红色屋顶和远处新城区现代化的楼群相得益彰。
布拉格给人的印象是无论走到哪里都干干净净的,尽管它承载着庞大的游客数量。
某一户大门的内侧被布置成了展示橱窗,很有新意。
捷克水晶器皿,心水可素带不走。
某家店铺内角落里摆放着的画,很喜欢这个意境。
不可错过的22号蓝色门房,卡夫卡曾经居住过的小家。现在是一家小书店。
不经意间的一瞥,就是一处亮眼的细节。
↓某个房屋内展示着19世纪捷克人的生活。
假如世界如童话。
二楼是打通的,狭长的空间里展示着中世纪盔甲之类的兵器。
从城堡东侧一路往东北方向走去,不远就到了莱特纳公园。傍晚的时候去最佳。
Letnasady莱特纳公园,位于伏尔塔瓦河北岸。sady是捷克语的“公园”。小山丘上的景致不错~
天色越来越黑了呢,暮色之中最好看。
九月上旬,若是等到天黑点灯的时候,至少要等到7:30,由于当晚买了木偶剧院的票,就没有拍到黑夜亲吻大地的那一刻。沿着东侧的小路往市中心返,一路都是美美的金色。顿时脚步轻盈地要跳起来了,周遭都沐浴在一片暖阳里。时光变得特别温柔。我想,此时此刻,整座城市里的人都应该是幸福的。布拉格不愧是金色之城。
莱特纳公园内有一处啤酒花园,夏天的时候,特别适合坐在那里喝杯清凉的啤酒解暑,届时人会很多,都是在那里树荫下乘凉、喝着啤酒聊着家常、等待黄昏的人。官方网址:@***
言归正传~教堂内部细节
教堂顶部创作于1770年的ApotheosisofStNicholas是欧洲最大的湿壁画。
我真的是自来卷~~(⊙o⊙)!
*******小城区不乏好玩的小店铺
我喜欢老鼠形象的玩具。。。捷克这点做得特别棒,有好多。
我买了一只在捷克很常见的这种彩绘卡通搪瓷杯,阿猫阿狗的形象超级萌。不便宜,一只小号的也得100多rmb。
捷克“甜甜圈”。有香草、巧克力等各种口味的,现场制作,热乎乎的卷卷面包,内侧涂上一层酱,挺甜的。不管爱不爱吃,每来到一个地方就尝尝当地特色吧。
洛蕾塔内部也是巴洛克风格,就没有进去参观。按照区域划分,这座教堂属于城堡区(赫拉得恰尼区)
此时地势已经在不断抬升,回头望向来时的一方。
可以看见布拉格城堡中教堂的尖顶。
LP上说公园里有很多长椅,是户外休闲、野餐的好地方。确实是呢。
一路走来一路不停按快门,大概走半个小时就看到山顶上的瞭望塔了。开一听啤酒庆祝一下吧。这秋色无限好呀。味道好浓郁的皮尔森啤酒。
之后就在附近转了转,就乘坐轨道缆车下山了。在等车处的自动售票机上买票。
等车的人不少,幸运的是我们到得早,排在最前面。这样上车后可以优先选座位,第一排照相很棒,在半山腰上角度特别好。
约翰列侬墙往南,就是【康帕岛】Kumpa。我们一路闲逛,在河边拍风景。小城区南部以及康帕岛一带是宁静的街心公园,很适合清晨或者傍晚来这里散散步。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以上各景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在此整理一张地图做一个小结。伏尔塔瓦河将布拉格分成东西两岸。西岸又分为北部的城堡区(赫拉得恰尼区Hradcany)和南部的小城区(MalaStrana)。0的位置是查理大桥,1周边的灰色部分都是布拉格城堡,可以看到圣维塔和黄金巷在地图上有标出,2是小城区的圣尼古拉斯教堂,3是聂鲁达瓦大街,4是洛蕾塔圣母院,5是史特拉霍夫修道院,亮点在于华丽的图书馆,6是佩特辛瞭望塔,整个绿色的部分都是佩特辛山丘,7是康帕岛,8是约翰列侬墙,9是铁轨缆车的山下站台。还有若干小景点没有去,比如位于圣尼古拉斯教堂北边的华伦斯坦宫。喜欢卡夫卡的童鞋不要错过卡夫卡博物馆,就在查理大桥西侧往北走一点的位置。下面唠一唠河东岸
StaromestskeNamesti后面这个词,就是捷克语“广场”的意思。罗马式、哥特、巴洛克、洛可可,这里是露天建筑博物馆,这里是一场流动的盛宴。最著名的当属提恩双塔教堂,女巫住所般魔幻风格的尖顶直上云霄。天文钟的报时声清脆悦耳,每到整点,钟楼脚下就会聚集上无数的人群前来观看十二个耶稣门徒依次现身。来到这里,我的视线已不知该停留何处,从哪里起始,从哪里结束。这里的每一笔都是精美。
先后多次来到老城广场,只是很喜欢这里的气氛。露天的音乐,时而欢快时而婉转,周围的人都沉浸在这美好的曲调里,在淡淡的晚霞下,一切的烦忧都早已远去,让人感觉那么惬意,仿佛时光凝固。
来到捷克,绝对不会错过的就是下面这俩:“捷克甜甜圈”和烤猪肘。
广场周围的小店,兜售食品、明信片,及各种本土手工艺品。
十二星座
夜晚的老城广场也不要错过。就在这天晚上看的报时小人儿~
晚上九十点钟,很多店铺还没有打烊。布拉格依旧灯火通明,人来人往。喜欢这样的热闹。
到达钟楼,正好夕阳打在提恩教堂上。我幻想着冬天落雪的样子也会很好看。还有每年圣诞市集的灯光。
老城区的红屋顶和狭窄的街道。虽然城区的面积很小,但布局格外紧凑。
广场下面的人群以及露天餐厅的遮阳棚。地砖都很好看。
绕着钟楼转一圈,360度景观。远处的布拉格城堡剪影。
下面是广场的核心区,中央伫立着一尊胡斯雕像。
远处那座棕色新古典式建筑就是瓦茨拉夫大街的地标:国家博物馆。
************从塔顶下来后,我俩朝着火药塔方向一路溜达。正好赶上了热闹的马拉松。
美丽的街道,总觉得像是电影截图。
火药塔就是马拉松的终点站了。
粉色楼是一个大商场。
和布拉格老城区的风格不同,出了火药塔,街道变得开阔起来,酒店商场林立,十分繁华。
↓尼伯穆克
去的时候不凑巧,连着阴天时而夹杂着雨,站在查理大桥上冷风吹得人瑟瑟发抖,带给人一丝清寒。没有拍到阳光明媚里的大桥,也没能拍到迷人的晨间雾霭,总会觉得有些遗憾。
小天使,排排坐。我在拍照片的时候,恰好一位大叔也在端着镜头拍它们,同为摄影爱好者的我们互相点点头,相视而笑。
桥身下靠近列侬墙附近的一条街都是露天市集,主要兜售陶、瓷之类的器皿。
*******在昏暗的桥上走过去的人们经过圣人身边和他们微弱的小灯。在灰暗的空中飘过去的云层经过教堂旁边和它们那朦胧的塔影。在方形的栏杆旁伫立着的那人望着黄昏的水流双手凭着古老的石头。——卡夫卡《今天这日子......》
捷克语:Havelsketrziste位于旧城广场南部附近的哈维尔街,每天9:00-18:00开放每到一个地方就有去逛市集的念头,这是一种体验当地生活的好方式。
鲜花、蔬果、书本、工艺品琳琅满目。买一盒开罗维发利温泉小镇的特色尝尝:温泉饼~几家摊位都有售。有点像小时候吃的威化薄饼,中间夹了一层奶油,有香草、巧克力等多种口味。有大小两种,个人觉得大的更好吃。
除了路中间的摊位,街道两边的店铺也值得一逛。
向北走,不远就是捷克邮政总局,去看看邮票。
黄色底的旗帜上面,就是捷克邮政的logo——一只号角。
大厅内的壁画是亮点。本来想在这里面买几张邮票,结果碰上凶大妈,用虎视眈眈的眼神盯着你,毛了,撒腿就跑。顺便吐槽一下,捷克服务业人员态度整体偏冷,啊哈哈哈。你得适应。
附近的步行街。
沿河拍城堡
拍房屋。
拍金色的阳光。
招贴在树上的音乐演出宣传单。
从市中心一路走到StudentAgency车站,路上的人逐渐稀少,街道也愈发宽阔,目光依旧不知道往哪里安放。
怒赞ceskykrumlov小镇。说景说人说美食,还有融在当地人骨子里的音乐,广场上铜管乐队的现场演奏、夜幕四合下伏尔塔瓦河畔的吉他曲让我秒哭,各式店铺从门面到内部的细节设计感极强,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每家都有新意。小镇广场上,一家旅店门前的现场演奏,吸引了众多游客在此驻足。卤煮又听哭了。
依旧是漂亮的房舍,但整体要比布拉格略显朴素。
(づ ̄3 ̄)づ╭~草薄荷绿、巧克力色、奶油色,配上不同的曲线造型,都那么梦幻。
年代感十足的墙面装饰
捷克处处是乐声悠扬的街道,且水准都很高。街头是乐队的表演,拐一个弯过去,巷子某间房屋内便传来了正在排练的童声合唱。
这里很多工艺礼品店内出售的商品都是店主或者他们的亲朋好友自己设计制作的,每家都有自己的特色。所以你在这里看到的不是雷同的、让人觉得低廉的机械复制品,而是富有创意和情感的艺术品。
一间老爷爷开的旧书店,木制的窗扉敞开,诉说着屋内关于岁月的故事。
装饰可爱的橱窗,忍不住进去看看。
有水的地方就有了灵魂。
站在门口的妖精!呀!特别是我的菜。
城堡的回廊,是一处绝佳的观景台。
向着城堡方向往山坡上走,边走边逛,不知不觉,已经日薄西山,晚霞满天。
城堡的入口
到达回廊,视野开阔,小镇的红屋顶连接成一片。
另一侧的彩绘塔。
渐渐地入了夜
之后一路溜达下山,城里的店铺逐渐打烊了。
一家专卖木制玩具的店铺,我在这里买了一只老鼠笔筒。店主老奶奶不会说英文,但是特别慈祥,给我俩展示她钟爱的木偶和各种木制玩具。
次日清晨,下起了小雨。吃过早饭,我俩沿着城堡后身的小河,穿过公园,入秋时节的绿意还未褪去。
临水的房子。那个是滑梯吗?
来到了小城的边缘地带。
一家较大的超市,这个是连锁店,在镇中心也有,但比这家小。很多居民来这里购买生活用品,估计异乡人只有我俩。所以这叫旅行者,不叫游客。
中午放学的小朋友。
下午继续在小城里逛店铺。
傍晚的时候待到雨停了,爬上彩绘塔。
直到今天,世界慕名而来的游人脚步络绎不绝,也没有扬起过分的商业化潮水,它终保持着最初那种遗世独立的姿态。这是我最喜欢的一点。
远方的波西米亚山林。
从彩绘塔下来,一天半的行程即将结束,该是说再见的时候了。在去巴士车站的路上,雨后初晴,天色极为清澈。
在一处观景平台发呆,天空不知不觉从蓝色过渡到粉色。
StudentAgency明黄色大巴,回布拉格。当晚11:50乘火车离开捷克,前往另一个国家:匈牙利。
沿着多瑙河畔散步,对岸排布紧密的房子依山势而建。坡顶上的就是渔夫堡和马加什教堂了。
渔夫堡夜幕时分,整座城市立刻变装,和白天的风格迥然不同。四下里静谧得很。
国会大厦内部的金碧辉煌
夜色中的链子桥,弥着东欧特有的高贵华丽但却昔日已逝的调子,充满了故事。
明黄色的有轨电车穿行在市区大大小小的街巷,增添了靓丽的色彩和一抹风情。
去英雄广场的那天傍晚,下着雨,天色灰暗极了,广场上没有游人,显得十分萧条。
记住一座城布达佩斯你在夜晚的梦里醒来而当我看到你也要开始做梦了呢
曾经,布达和佩斯是被多瑙河分隔的两座城市,直到1873年才合并成为了布达佩斯。以下是景点列表:左岸的布达城堡山:包括布达皇宫、马加什教堂(又译作马蒂亚斯教堂)、渔夫堡以上景点可以玩多半天,建议晚上在渔夫堡看夜景。盖莱特山(又称自由山):城区内的制高点右岸的佩斯国会大厦:可以入内参观圣伊斯特万大教堂英雄广场安德拉什大街:作为布达佩斯的主街,从圣伊斯特万大教堂到英雄广场,串联起国家歌剧院、李斯特纪念馆等景点。市民公园:紧邻英雄广场,卤煮去的时候失望了,本来心中期望的是阳光、大草坪、花园绿树成荫......其实是一片工地,加上那天风雨交加荒凉得很。。。赛切尼温泉浴场:毗邻市民公园。。。烟草街犹太教堂瓦茨街:商业街中央大市场:生活气息浓郁的室内市集多瑙河四桥四座颇有名气的桥,从北向南依次是:玛格丽特桥、赛切尼链子桥、伊丽莎白桥、自由桥
【布达佩斯第一天】昨晚11:55从布拉格发车,订的是双人间的卧铺。里面是这样滴~左边是一个上下铺,右手边一进门是储物空间,可以放大件行李,我没照,右前方是洗手池。
睡一宿,早上8点多就到布达佩斯啦。一出火车站,看见了难民潮。当你亲身目睹它的时候,心理无比难受。不忍心拍特写,只发一张图。
火车站外面咔一张。之前预定的酒店就在这条主街上,在路口坐了公交,两、三站地的样子吧。
酒店是公寓型的,东欧这边多是这种模式,带厨房可以自己做饭。在一个比较隐蔽的小区里,外面是酒吧街,白天看不出来,晚上回来的时候经过真是太热闹了。我们住的时候正值周末,白天赶上了小区的市集,都是当地人摆的摊位,兜售一些物美价廉的杂货,很有市井气。贴一张房间内部吧。说实话,进门一惊,真不记得自己订的是两室一厅、开放式厨房的公寓呀(⊙o⊙)!屋内特别简单,凑合吧。位置比较好,去主要景点走着就到了。
扔下行李就粗发啦!第一站,国会大厦。这个是可以入内参观的,我们提前在网上预约了英文讲解的tour,中午12点的,大概1个小时。沿着多瑙河一路步行去国会大厦的途中。
伊丽莎白桥,自由山
继续向北便走到了链子桥,狮子标志~
河对岸,老城区建筑很美,都带着岁月的痕迹。
遥望布达皇宫。
多瑙河上的鞋。就在距离国会大厦不远的河边有50双铁鞋,用来纪念二战时在这里遇难的50万犹太人。鞋子上面的一束玫瑰。
绕到后面去了
下面这张是从官网上截的图,我总觉得橘红色的天边映衬中的大厦最好看,这个白色的庞然大物特别有味道,既恢弘又瑰丽,只可惜我们去的几天都是阴雨。
马扎尔人是匈牙利的主要民族,他们崇尚96这个数字,因为马扎尔人王国建于西元896年,又在建国00年(1896年)为新的国会大厦动的工,于是他们在此设计了一处96级的台阶和96米高的穹顶。在高耸的穹顶之下,供奉着匈牙利的“斯蒂文斯皇冠”。内部的照片,实景惊艳得多。完全是亮瞎双眼的节奏。
整铺的地毯细节。
一小撮人正在开会。
雕梁画栋
参观出来通过纪念品店,东西精致但都好贵,在里面坐等,决定待雨小一点就冲出去。。。这里有消遣的利器,免费wifi,跟我妈视频,吐槽了一下当地的破天气。等到大中雨变成了中小雨。。我俩就按耐不住地觅食去也,毕竟快两点了。GPS定位了一家最近的餐厅,我们就两分钟rush去了。店面挺大的,人还真多,好多爷爷奶奶,还有全家老少一起吃饭的,毕竟今天是周末嘛。下着个雨,欧洲人也喜欢坐在室外的遮阳棚下面。
【匈牙利人都吃啥?】下面要隆重推荐一下匈牙利必点美味goulash,中文就是匈牙利牛肉汤。食材主要包括牛肉和土豆,再辅以洋葱和小面疙瘩。汤的味道足够丰富、浓厚,整体是甜鲜口。将土豆和牛肉炖得烂烂的,肉的香味融在了汤里,就着面包一起吃,真是太美味了。据说这道菜起源于公元9世纪,最初是草原牧民的传统食物。虽说现在已经在东欧地区盛行,后来我们也在其他国家吃过,但无论是从品相还是从味道上都比不上在匈牙利吃到的,毕竟人家是鼻祖嘛。
点的俩份主食。这个是墨西哥风味意面,第一次这种口味的意面,很好吃,甜辣的,是我的菜。但是味道比较重,吃到最后我觉得有点腻。在匈牙利的大街小巷有不少墨西哥餐,共性是都不清淡。
这个是炸猪排之类的,记不清了。配了点土豆。网址:@***
下午回了趟酒店,取了雨伞。从圣伊斯特万大教堂开始,一路沿着安德拉什大街步行至另一端的英雄广场。一开始街景有点像巴黎的香榭丽舍,街道两旁绿树成荫,林立着一些时装店。后来则变成了古老建筑,萧索地伫立在风中雨中。圣伊斯特万大教堂的一侧是酒吧、餐馆密集的街道。
教堂去得太多了,就没有入内参观。绕过它就是安德拉什大街了,它于布达佩斯的地位就好比长安街于北京。
在这条街上,第一个不要错过的绝对是匈牙利国家歌剧院。不去听音乐会,也有参观团可以入内,光是内部的装饰就值得一探究竟。
雨中的城市,只是当时不觉得浪漫,又腻味又萧条,现在却想重拾当时的感觉,就再也找不到了。布达佩斯对于我来说,就是等到离开了,变成回忆的时候才觉得她特别美好。
在一个十字路口,进了一家甜品店。下雨天吃冰淇淋。
匈牙利的甜点是很有名的。
雨中的路边花店。
从身边过去一辆奇怪的车,上面可以坐6、7个人,边聊天边喝从车上酒桶里打出来的啤酒。
经常见到的连锁超市Prima,买点当地牌子的小零食。
安德拉什大街两端还是有一段距离的,租一辆自行车要比徒步省力些。
走到这里就快到达英雄广场了,将近三公里的路,老式的房子,天色也愈发昏沉,越显得昔日已去的沧桑感。
英雄广场,阴雨天里不再是激昂与热血。
旁边的好像是美术馆,已经关门了。
我俩也没找到传说中的市民公园,或者说这个公园目前在施工。绕到地图上公园的后身,就是塞切尼温泉浴场。
我也没有泡温泉的打算,就从入口处往里“偷拍‘了一张留个影。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每到一个地方没张照片就不踏实。不过这里作为世界著名旅游景点,票价真是不贵。同时我也觉得晚上来泡温泉比白天更有feel。
夜幕之中的布达皇宫,比白天美。
有轨电车,上上下下的人群,有种穿越的既视感。
布达皇宫对岸的沿河一带是商业区,可以逛街可以吃饭。↓号称最大的纪念品商店,值得一逛,买些小手工艺品自己留着或送人。店名就叫做Paprika,可见当地人对辣椒的热爱有多深。
好不容易照一张夜晚街景,还糊了。。。
精致橱窗。
多瑙河畔,烛光晚餐。
再走到链子桥拍照,我们真是暴走小分队的。
之前说过,酒店楼下是酒吧一条街。我们白天出门晚上回来,真是两种感受。
---------------------------------------------------------------------------------------------------------------------------------------【第二天】今日的行程就是布达区了。乘坐公交车上山,依旧是天公不作美。如果是晴天,一定要赶在清晨日出时分登上城堡山,绝对超美。
摘一段介绍:“渔人堡是一座两层的白色建筑群,融合了新哥特、新罗马式以及匈牙利当地特色的建筑风格......中世纪时,这里的渔民负责保卫这一段城墙,渔人堡由此得名。建筑群里的七座堡头,代表896年七个马扎尔部落首领带领马扎尔民族定居喀尔巴阡盆地。渔人堡和马加什教堂的中间有一个座圣伊斯特万的铜绿雕像。”交通方式:搭乘公交16路至Szentháromságtér站下车即可。官网:@***二层是需要买票的,但傍晚下班,之后游客就可以随便入内了。上去了其实也没啥,视野和一层相比差不多的。这儿的游客真是一撮一撮的多。
渔人堡旁边就是高耸入云的马蒂亚斯教堂(又译作马加什教堂)。因为下雨,石头也没有那么白了。
三位大叔组成的小型乐队。
坐在这里看风景,入秋了,山上的树叶变黄了。山风很大,裹上咖啡馆提供的红毯子还是冷。
渔夫堡建在城堡山上,山上有一整条街的礼品店、土产店可以逛,不过后来发现最便宜的地方是在中央大市场。
↓民族风情的娃娃
拐进一家超市买零食,这个牌子的薯片好吃~坐在路边的长椅上啃薯片,看来来往往的人。
喜欢彩色的房子。
路遇一处市场,进去逛逛,半露天半室内的。好心水的匈牙利刺绣,很有名。都是手工绣的,即使是最小的杯垫也要100多软妹币。
呜呜呜,特别喜欢这块粉色的。旁边的那个咕咕钟造型的冰箱贴,是我挑选好的,但是最后也没有买呜呜呜,好后悔。
后来,在深处的一家店铺买了木质的手摇八音盒,我选的是哈利波特的主题曲啊哈哈哈哈。店主是一位上了年纪的lady,特别慈祥。买完之后,屁颠屁颠地出了市场,向左一拐,就来到一处观景台。山下就是布达老城。
远处山色空蒙。
布达皇宫里面是图书馆和博物馆,去的时候正在办啤酒文化节。
从皇宫一侧的观景台可以眺望链子桥和圣伊斯特万大教堂。
以及侧面的国会大厦。
这时候狂风大作,赶快往渔夫堡返,途中就下起大雨来啦,躲进街角一家餐厅。
在这里就吃中午饭吧,坐等大中雨变成中小雨就冲出去。。。此话听着怎这么耳熟呢(⊙o⊙)然而雨并没有要停的意思,就这样,中午饭后是下午茶,下午茶之后是晚餐前的开胃,之后是。。。快成霍比特人一天吃八次饭了。
卤煮写到这里又一次饿了。
终于不下雨了,天也擦黑了。我俩跑到渔夫堡上观景,等夜色降临。
这雾气昭昭的啥也看不清。。。人品咋这么差呢。。。
绕到下面来一张全景,下雨石头都是黑的。
天黑啦请闭眼
夜晚的马蒂亚斯教堂。
一只灯笼遵循的是冬天古老的法则我径直走向你你展开的历史折扇合上是孤独的歌晚钟悠然追问你回声两度为你作答暗夜逆流而上树根在秘密发亮你的果园亮了我径直走向你带领所有他乡之路当火焰试穿大雪日落封存帝国大帝之书翻到此刻——北岛《路歌》
下山。
上桌啦~~鱼汤被盛放在一个红色带把儿的小搪瓷(?)桶里,轻轻舀一勺,原来汤里面都是鱼剁成的碎肉,口感非常浓稠,全然不是我们概念中的清汤,最下面还有很多无刺的鱼块沉底了。味道同样是多层次的,鲜美的鱼肉配合浓浓的汤料,真是一级棒。匈牙利鱼汤是百年前多瑙河边的渔民发明的吃法,他们支起木架子,上面悬挂大铁锅,将捕捞上来的河鲜与洋葱、辣椒粉一起煮,随后这样的做法被流传了下来。
配着面包一起吃。我们也学聪明了,这大晚上的,各点一碗汤就够了。
另一种做法的牛肉汤,口感像是更加浓稠版的奶油蘑菇汤,咸鲜口,里面加青豆等蔬菜。
晚饭又吃到撑,溜达回去~~---------------------------------------------------------------------------------------------------------------------------------【第三天】早上一出门,楼下正在举办星期日市集。猜猜这个是干嘛的?
继续往中央大市场方向走。
中央大市场,当地人都到此处来买菜,非常富有生活气息的地方。因为这栋古老建筑本身很漂亮,这里也就变成了游客必到景点。
旁边就是自由桥,桥对岸可以望见盖莱特山上的自由女神雕塑。
伊丽莎白桥
进到大市场里面看一看。
到此,布达佩斯的行程就告一段落了。没有蓝天白云的几日,天空中总是蒙着厚厚的乌云,笼罩着像迷一样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