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文案,是一项独具挑战而又有趣的体验。
在这里,草莓君总结了一点小小的经验,希望能给刚刚步入文案行列的新手们,以及将来想从事文案工作的朋友带来些许的帮助。
首先,来给“文案”下个定义。
我们常常都在说“写文案”,那么,文案究竟是什么?
传统的定义里面,文案主要指:公文、书信、档案,或者草拟文牍、掌管档案的人;而通过现代延伸之后,文案有了更商业化的解释,特指:借以实现销售力的文字和图案。
但无论文案的内容和形式如何变换,它始终都要为产品服务,这是我们写文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说到文案写作,约瑟夫·休格曼在他《文案训练手册》一书中作了精彩的阐述:
它是一段精神旅程。成功的文案写作,会综合反映出你全部的经历、你的专业知识、你对这些信息进行精神加工并以卖出产品或服务为目的将它们形成文字的能力。
那么,在成为一名合格的文案之前,我们应该如何获取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呢?
换句话说,你想在文案的道路上走的顺一点,需要有所积累,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但你必须要有认真生活的觉悟,对生活、工作充满热情和好奇心,这很重要。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你都能一一做好,那么,你会发现,脑袋里随时可调用的材料越来越多了。
充足的专业知识,能够让你吃透文案的本质,了解文案与其他领域的有机关联,使文案创作更加高效,也更加有效。
有哪些途径可以快速获取到这些知识呢?
丰富的生活阅历以及理论都是文案人要掌握的宽泛性知识,如果想要成为一名好文案,你还需要一些特殊知识。
不管是为甲方还是自己公司的产品/服务写文案,都必须先了解你的写作对象。
你只有研究透产品或服务的本质,才能提炼出核心的卖点,不管是物理上的还是情感上的。这样创作出来的文案才具有说服力,传递给消费者的信息才更加有效。
你可以通过查找并阅读已有的资料去了解产品;也可以通过与市面上同类产品进行比较,从而得出自己产品的优劣点;最后,你还可以找技术人员或工程师了解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找到产品在物理上以及技术上的某些特性。
把这些理顺之后,别忘了你的目标用户群同样重要。
了解你的消费者必须要做好消费者调研,搜集消费者的信息,形成用户画像。
充分了解他们的群体属性、喜好、购买力、需求以及对产品的印象,才能让创作出来的文案确实贴合消费者的需求点、引发内心的共鸣。
总之,当你了解你的产品或服务,了解你的消费者,你用文案来传达思想的能力也会变得与众不同。
那么,我们具体可以通过哪些书籍、网站和公众号学习知识呢?
关键词:知识、实践、情感、心理诱因、文案要素
推荐指数:★★★★★
推荐指数:★★★★
关键词:汉语、语法、用词、用语
关键词:创意、艺术、案例丰富
关键词:大创意、定位、客户、名人、政治
关键词:品牌、创意、超级符号、超级话语
关键词:消费者行为、购买、决策、心理、动机
关键词:社会心理学、互惠、喜好、权威、稀缺
关键词:大众心理学、群体、心理、意见、信念
当我们有了这些工具,里面大量的信息、知识,如何才能更好地为文案所用呢?你可以把它们整合起来,代替记忆,存放在文档里面,随时取用。
网上的素材虽然很多,但不够系统,分散在各个角落。当你把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门别类,归纳存放到自己的电脑或者手机文档上面时,就有了自己系统的素材库。
可以再细分为【经典文案】:“经典短文案”、“经典长文案”;或者按【行业】来细分:房地产文案、酒类文案、服装行业文案、美妆类文案、珠宝首饰文案等;
详细归类可参照上面的“文案”细分。
标题、文案和海报这3大基本素材之外,我们还应该根据实际需要,搜集整理一些对文案创作有帮助的其他资料,比如:歌词、古诗词、网络用语、文案概念解释等等。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做成笔记,既能帮助理解,又能加深记忆,还方便我们查找。
最后,把笔记整合成文档,放进素材库里面。这样,系统完整的文案素材库就诞生了。以后你再看到好的东西,随时可以填充。
没灵感的时候,就去素材库瞧一瞧。
于是,当我们有了理论知识,有了素材,就要开始切切实实地“写”文案了。
平时,我们总会羡慕别人的文案能刷爆朋友圈,能带货几百万上千万,但成功背后究竟有多少辛酸,做过多少次的尝试和努力,恐怕只有创作者能懂。
所以,想进成为一名优秀的文案人,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别忘了多练习文案的写作。
首先,要分清工作写文案和自主练习文案的区别。
工作上,写文案有很强的目的性,是要为自己公司或客户产品服务的,通常以“销售结果”、“传播效果”为导向。
当你接触到这些文案工作时,不要仅仅将它归为任务,应该把每一次创作当成锻炼的好机会。
但工作毕竟没有连续性,也有部分自由职业的文案人,因此,日常中的自主文案创作很有必要。
跟工作不同,自己练习时,没有来自各方的压力,你完全可以放空思绪,尽情发挥:锻炼文笔和培养语感;找到更好的创意角度。
总之,如果你想提高文案创作的水平,不必考虑太多,开始写就对了。
文案创作是有迹可循的,从那些成功的例子中,我们能总结出不少技巧性的东西。适当运用些技巧,会让你在写文案时如虎添翼。
不得不承认,人都是有弱点的,它们有些会外现,但更多时候被隐藏在内心深处。
当我们挖掘出目标用户普遍存在的弱点并加以刺激,往往能引导他们采取行动,去满足自己的需求或者进行趋利避害。
一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攀比心理,几乎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存在,极其常见。
因此,文案要做的,就是要制造优越感、稀缺性,以满足用户自我表现、获得社会认可、渴求赞美和表扬的状态。
文案处处透露着产品的珍贵性以及较高的获取难度,等于告诉用户:拥有我们的产品,你将成为那部分“少数人”,有强大的购买能力,甚至不错的社会地位。
用户的虚荣心瞬间被满足,优越感油然而生。
指对某些事物或特殊情境产生比较强烈的害怕情绪,它会促使人们去做或者不做某些事情,以对抗、减轻甚至消除这种心理状态。
因为害怕衰老,所以会买一些抗衰或者延缓衰老的产品;因为惧怕生病和死亡,所以会购入保险;因为邻居的房子被盗了,所以会想安装警报器……。
当大部分文案都从正面描述和传递产品卖点时,从恐惧心理切入的文案创作,就带有了明显的逆向性思维。
正如“你的对手正在超越你”这句文案,谁不害怕被超越,被远远甩在后面?很适合用在教育培训产品的推广上,旨在让用户立即行动起来,去学习去提升自己。
通过敲响“警钟”,即制造压力直戳用户的痛点,唤起危机意识和紧张心理,以改变他们的态度或行为。
贪便宜心理几乎人皆有之,最常见的2种表现就是“反正免费,不拿白不拿”、“反正花不了几个钱,买到等于赚到”。
因此,可以借一些噱头,比如重大的节假日、和品牌有关联性的网络热点、周年庆、会员日等等,然后名正言顺地给用户发放福利。
如何让文案变得有血有肉,走心又能走肾?
以每个人生命中曾经经历过的事件作为创意的切入点,文案因此可以在情感上博得对方信赖和共鸣。
故事型的文案,善于用人性化和略带温度的文字,拉近与用户间的距离,总能触碰到用户内心最脆弱最柔软的部分,勾起他们藏在深处的记忆和向往。
换而言之,一个好故事就是一则好文案;故事越真实;文案越戳心。
除此之外,你还可以讲创始人的故事,可以讲消费者的故事,也可以讲伟人的故事……
文案亦是如此,用户见过太多大同小异的作品,审美疲劳。要想在众多文案中脱颖而出,勾起用户阅读甚至行动的兴趣,你需要有所改变,让文案创意变得异于平常、颠覆以往。
关键就在“异”上面,要与众不同,至少,要不同。方法有很多,在形式上,你可以将整句文案倒过来写;也可以不加任何文字独留画面……在内容上,你可以玩自黑,可以做神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