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了解一个行业,最好的方式就是先加入它
加入了这个行业以后我才发现,买房这件事,背后的学问实在是太深了
对于很多买房的小白来说,买房时难免会走很多的弯路,遇到有很多的误区
因此今天想和大家聊一聊我从事了房地产之后的一些感悟,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尤其是正准备在上海买房的人来说,可以一起探讨探讨,当然也有一些想法,不只是对在上海买房的人有用,在其他城市买房也同样可以做参考
一
“在上海买房,不一定非得靠自己”
在大学的那几年,关于买房的事我是绝口不提
大学时,也有人问过我爸:“不打算给儿子买套房子吗?”
我在一旁一口回绝:“我爸把用来买房的钱都供我读书了,以后要买房我肯定靠自己”
那年说买房要靠我自己这话时,我觉得自己特别懂事
后来,我觉得自己特别天真
大部分的90后,在大学时期都非常盼望早日出来工作挣钱,为了自己以后的生活,也为了孝顺父母
然而无论是北上广深还是其他城市,如今30岁以下的购房者数量已经超过了7成以上,这些年轻人的首付自然少不了家里父母和长辈的支持
一次买房,往往要掏空至少四个钱包
“工资6000一个月,交完五险一金、房租水电、吃饭零食,省点花能剩个2000,三年多差不多攒了7万,再加上父母给的100万左右,终于成功付了首付”
这基本上成了90后们真实的写照
挣的不够多,花钱太厉害,没有办法负担起一套房子
如果没有父母的帮助,对于大部分的90后来说买房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上海这种一线城市,当你省吃俭用终于攒够了首付的时候,你会发现房价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房价了
二
如果在上海买房只需要看地段,那最好的地段无疑是寸土寸金的内环内
但这两年,上海新房热度比较高的区域却是大虹桥、前滩、大宁这些非传统市中心的区域
如果不从事房地产,我很难相信现在上海靠近中外环的静安大宁,已经能卖到跟内中环的普陀真如差不多的价格;
现在的浦东,真正值钱的前滩、张江、碧云这些区域用环线逻辑来定价也早就已经说不通了
因为上海早已不是单中心发展的城市,未来的上海,哪里有高收入的工作机会和四通八达的交通体系,哪里可能就会是上海的另一个中心
第一:看产业
只有高能级的产业才会产生有房地产投资价值的片区
ps:高能级产业当然就是指高端计算产业和金融业,和一些高科技的制造业和研发。
第二点:看交通
在国内城市的生长过程中,有的时候一个交通大动脉就会改变城市的人口流向,之前是高速,现在逐步地就变为了轨道交通
比如说有一个地方未来会成为它的经济中心,但是它和人口中心之间没有相应的大的动脉交通动脉去沟通,那么这个地方未来能不能成功就要打个问号
三
“来不及了,先上车”
在入行之前,我也一度对上海的外郊环无动于衷,对投资环沪更是嗤之以鼻
但我想说的是
永远不要把买的第一套房子当成是你最后的一套房子
因为我相信它一定不是你的终极居所
现在很多人,买第一套房的时候就总想着要一步到位,房子要够大,位置要够好,手里钱呢又有限,挑来挑去到最后,往往时机就被耽误了
直到我入行后才发现,只有真的上车了,你才有跟别人换座位的资格
哪怕上车的是上海的郊外环又如何呢
只有上了房价这辆高速列车,才意味着你可以跟坐在车上一起前进,不被趋势的洪流所抛下
四
“开发商和物业的品牌远比我们想象的重要”
在我入行之前,我脑海中的物业其实无非也就是收收停车费,打扫打扫小区环境卫生,不会特别在意
很多人买房的时候,可能也只是会简单了解一下开发商的来历
但对于物业,大都也比较随缘
但入行后我却发现
原来上海的同一个区域里,相邻两个小区的差价可以如此巨大,而且这种情况在上海楼市还屡见不鲜
究其原因,往往是背后的品牌形成的溢价及差异
一个拥有良好美誉度的知名房企以及物业品牌,无疑能为业主带来更好的生活体验
但更重要的是,一个好的物业能让小区有溢价空间,在二次转让时往往能比其他房子卖出更高的价格
同时还能保值增值,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区域内口碑标杆
一旦开发商做出了口碑,老业主的复购率也会随之提升,再次置业的时候也依然会优先考虑这里
所以千万不要忽视小区的物业和开发商,这些关键信息往往最终也能改变一个楼盘的命运
五
“选择户型的时候,不要忽略整个板块的主流户型”
在我入行之前,我一直觉得买房子挑户型,根据自己的需求就可以了
然而,在入行之后我却发现,如果买的户型不是板块内的主流户型,就有可能遭遇以后的房子在二手房市场上不好流通的局面
比如说,你想买某板块内的大平层,虽然住起来舒服
但从后期要转手的角度考虑,因为这个板块内买大平层的需求不多,以后也就很难流通
而只有你选择的户型面积段,在板块内是主流,且总价段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这样的房子今后才有机会在二手市场上快速流通,可很多人在买房子挑户型的时候,往往缺少调研
在豪宅遍布的核心地段买老破小,在刚需扎堆的郊外环买大平层
到了想要置换时,就不得不接受房子在二手房无人问津的现实
六
“别人在犹豫时,往往就是最好的购房时机”
当我们回顾楼市历史
在从事了房地产以后,遇到了很多的买房人
他们还以为现在的楼市,停留在以前的记忆里
总觉得每到年底了,开发商们就会集体开始“挣扎”;总觉得再等等就会降价,再看看就能捡漏
可事实上,没人能抄到真正的底
尤其是对于很多刚需客来说,一套房子无论涨跌它的目的始终都是为了居住,一味考虑它的涨跌是没有意义的
今年上海楼市的热度大家也都看到了,近期有多个楼盘出现了千人摇的盛况
相对于2019年全年仅有一次的千人摇,2020年的千人摇更像是家常便饭
随着购房需求的不断细化和升级,越来越多的改善型的换房需求也加入了刚需的主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