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欧剧变初期,滚滚而来的私有化浪潮让捷克人觉得,“居者有其屋”就是人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房子住。买一套自己名下的房子,成了大家生活的追求和政府政策的重要目标。但是,近年来人们的观念正在发生变化,买套“私产房”不再是所有具备条件者的首选,越来越多的人青睐租房子住,一些有条件的年轻人甚至将租房住当做“时髦”。有业内人士称,捷近两年已进入“租赁式居住的复兴时期”。
捷克业内专家认为,政府过分偏重鼓励居民“买房”的住房政策,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首先是,居民的储蓄率下降,负债率上升。据捷财政部负责人称,捷居民的负债总额最高时已达到8500亿克朗,其中6000亿(1美元合17.5克朗)为住房抵押贷款。因无力还贷而被强制以资抵债的案件逐年增多。其次是限制了劳动力自由流动,使失业问题加剧。因固定住宅将劳动力束缚在一个地方,使一些人无法到远处或外地求职,有的因此失业。三是一些人虽然接受了较远处或外地的工作,但由此增加了个人的交通成本,加剧了城市的交通拥堵。
据此间媒体报道,最近几年捷克房地产市场行情有明显变化,买房者持续减少,租房人显著增多。某房地产经纪人布迪恩称,2008年以前有房子很快就能卖光。但这两年形势逆转,买房者寥寥,租房者锐增。据捷发行量最大的《今日青年阵线报》报道,2009年捷租房人数比上年增加20%。目前,捷住房市场采取“租赁形式”的比重已达到29%,大大高于斯洛伐克、波兰和匈牙利等中欧国家(不到5%),也明显高于欧洲平均水平。
此间业内专家称,捷住房市场“租赁形式”开始受青睐,主要“并非经济危机的影响”,而是过去的观念有误区,现在是“理性回归”。“在个人或家庭生活的一定阶段,对某些困难群体和某些收入阶层而言,租房比买房更划算。”比如,在政府住房政策调整、贷款利息上调以后,现在租房的房租价格要比贷款买房的“月供”低35%,有些城市甚至低50%。还有专家称,有些收入条件较好的年轻人也选择“租房形式”,他们觉得这可以根据工作地点就近选择住处。还有人觉得,租房可“免去许多买房住的麻烦事”。捷专家一致表示,尤其对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来说,工作可能变动频繁,租房住更为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