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来理解M2增长与货币贬值的关系,我们不妨将经济比作一个巨大的超市。
在这个超市里,商品和服务代表实际产出,而货币则是用于交换的媒介。当M2增长时,意味着超市里突然多了许多“购物券”,但商品数量未变,这就形成了一种“多券少货”的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单位的货币所代表的购买力会下降,商品价格会上涨,这就是货币贬值的表现,也是通货膨胀的直观体现。
这几年我国的M2增长速度都是超过两位数的,这也意味着,理论上如果你没有找到一个好的投资标的物,那么你的资产,每年都会以两位数的速度贬值。
M2超发会导致货币贬值,这其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债务,尤其是地方债务,我国地方债务加上城投债加起来差不多在百万亿左右,这笔债务也算在M2之中,它不仅对冲了普通家庭的资产,也在一定程度上,让“全民负债”。
或许还有人会说,我拿钱来买股票、基金、黄金呢?
中国的股市,说多了都是泪。
基金当中,不管是重仓喝酒、吃药的消费股,还是代表国家战略的新能源,又或者代表未来世界的人工智能,有一个算一个,跌20%都算少的。
至于黄金,今年的表现是非常强势,可是,它受全球宏观环境影响,未来能否长期保持这样的涨势,也是个未知数。
这类资产都可以算作是流动资产,最大的特点就是变现快。
但是,从获利的角度来说,过高的流动资产比率也并非总是好事。
作为个人来说,过高的流动资产,比如比重过大的存款,会使得我们的资金贬值风险加大,同时增加机会成本,丧失获取高利回报的机会。
所以,事实证明,都不如房子这个固定资产。
11月8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2次会议举行闭幕会,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议案》的决议。
关键要点如下:
这基本上重造了一遍中国地方财政系统。
化债行动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减轻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重塑经济活力,提升经济运行效率,更好地发展经济、保障民生。
除了化债方案以外,财政部也还有其他救市举措,比如:
再比如,专项债券支持回收闲置存量土地、新增土地储备,以及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正在制定细则,加快落地。这将大大有助于去库存,帮助楼市止跌回稳。
以上这些重磅举措,都释放同一个强烈信号——楼市稳了!
五、那么,买房真能抗通胀吗?
不过,很多刚需估计都有过纠结,就是现在的首付不多,贷不了多少款也就买不到合适的房子,那能不能先攒几年的钱再买?
当然可以,但这要有个前提,就是你正处在收入快速增长的时期,确定性的能超过房价上涨才行。否则,有可能你攒的钱确实增多了,但能买的面积倒缩小了。
举个例子吧!城北的香格里拉,2014年左右该小区价格在5000多一平,而10年前,上虞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到4.4万。
到了2024年,香格里拉小区在经过多轮的跌价后,二手房均价仍保持在1.7万元/㎡,而上虞最新的可支配收入达到了81366元(2023年)。
如果你是个普通人,除非你能确定自己正处在快速增加收入的时期,否则大概率是跑不赢房价上涨幅度的,也就是你的工资跑不赢通胀。
那也就是说,晚买房不如早上车。
如果你花了200万买房,这200万还是你的,只不过从人民币变成了固定资产。
六、对普通人来说,什么样的房子能抗通胀?
将来还想通过买房抗通胀,必须得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在地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下,房价肯定要涨。
所以综合而言,“看不到房价下跌的因素”。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其实一直以来,房改专家都主张“房价上涨对老百姓是好事”。
因为一方面房价上涨使得很多人的家庭财富增值,另一方面,房价上涨吸纳了“超发”的货币,化解了通胀压力。
2008年,国家印了4万亿,以此来抵御金融危机,导致2009年房价暴涨;
2014年经济低迷,加大力度印钞,再叠加棚改,导致房价在2015-2018年暴涨!
2023年,经历了3年疫情,再加上全球经济低迷,国家开始疯狂印钞。
“化债新政”的确对楼市并非直接刺激。最大的意义在于促进宏观经济转向,这也是救市核心。化债的终点,一定不是把债务抹除。而是用更优质的资产和更合理的需求(比如民生、医保)去承接更大的债务,推动经济扩张。
救市走到这一步,地方政策基本出尽,接下来必须靠宏观。
“四件套”已全部集齐,深圳、上海也出现了示范效应,就差宏观经济转向了。
12月,还有经济工作会议召开,“杀招”少不了。如果对明年还悲观看空,就有很大踏空风险。
再次验证,今年年底之前,或许是置换的好时机。
有变动!上虞2024年学区图解版!百官街道学区划分出炉!范围直接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