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房产中介正在离场

原则上,李磊能留一个是一个,方法是约酒,把对方喝吐,把自己喝吐,一醉方休。某夜,他在酒桌上醉醺醺地告诉计划离职的下属,“兄弟,未来能怎么样,你自己选”。小伙喝完酒跟李磊说,“没问题,我接着跟你干”,第二天醒来还是坚持离职了。

最后李磊连自己也没能留住。2023年5月,他向公司提出了离职。

房产中介离职潮最近一次被媒体大规模报道是在2021年上半年的深圳。据深圳市房产中介协会披露,仅那一年上半年,将近2400名星级从业人员离开房产中介行业,500间左右的中介门店关停,甚至不乏门店“卷款跑路”。

下行期漫长,深圳房产中介离职潮只是下探中的缩影。2023年8月,58同城和安居客发布的“全国地产经纪行业月报”中显示,“经纪公司、经纪门店、经纪人数量三大行业指标继续下跌”。

在那时的成都,24岁的中介阮林已经挣不够生活费了,他并不甘心,开始计划和前同事自驾到海南三亚发展;在上海,一度管理过30多家门店的陶晓婷生病了19次以后,终于在2024年2月选择了裸辞;而北京的李磊,已正式转型为房地产自媒体人,他把个人签名改成“卖过1000套房子的硬核男人”,努力探寻事业第二春。

2024年,尽管楼市松绑政策频频,房产中介离职潮仍在继续。就安居客4月7日发布的全国房地产经纪行业报告显示,2024年一季度,一到四线城市房产经纪门店规模环比都在降低,其中一线城市房产经纪人减少情况最为明显,门店规模环比减少了6.4%。

这个与中国楼市绑定最深的群体之一,正在2024年寒冬般的“小阳春”里选择各自道路。他们收获了什么,失去了什么,今后要往哪里去?离开显然还不是最后的答案。

陶晓婷的门店已经低迷好一阵了,这是两个月以来,她离成交最近的一刻——尽管这套房子在上海几乎算得上“击穿底价”,总价只有200万出头,能到手的佣金只有2000元不到——她仍然希望争取在她的手上成交。为此,她给业主阿姨买水果、开车接送,甚至还应阿姨的需求,去对方家里帮忙打扫卫生。

但一次会议上她忽然得到消息:业主阿姨“飞单”了。对方跳过陶晓婷,选择了另一家中介把房子卖了出去。原因是这样能省5000元左右的中介费。

那时是2023年6月,上海二手房市场成交仅1.2万套,比起疫情前月均近2万套的成交量,近乎腰斩。而这座城市的二手房挂牌量还在往上囤积,其82%的增幅,堪称全中国之最。

“买房吗,看看这套房子?”阮林见人就递上,有人接了,有人摇摇头,有人拿着传单,到了前面的垃圾桶就扔了——垃圾桶堆满了房地产的传单,“大家都没有兴趣”。

即使是屡次创造销售神话的北京楼市,房产交易也淤滞了。找不到客户的中介们开始努力精进自身服务,比如提供上门喂猫服务,或是在冬天贴心为每一位客户备好热到40摄氏度的冰糖雪梨汁,仍旧颓势难改。

2023年国庆假期的一个中午,北京东四环外一个栽着假花的精装修楼盘里,一个西装笔挺的中介正语速飞快给另外两个新人做话术培训,“你们要跟客户强调,这小区能保值,12号线马上要开通了,您也知道现在这行情,最重要的就是保值……”

但在那个理当“金九银十”的长假,该楼盘客户寥寥,成交量为0——而首都北京五环内的次新盘,曾被业内人士认为是全中国价格最坚挺的楼盘类型之一。

这个行业从没如此心灰意冷过。前北京房产中介李磊记得自己入行时被领导反复灌输,“这是个朝阳行业,对于个体来说收入也高,是高端白领”。那时候,李磊感觉自己是在“参与北京的城市化进程”。

那些年里,住宅、写字楼和基础设施像是积木一样被层层叠叠搭建、翻新,人们涌向大城市,买房成了当代国人生活最重要的载体——结婚要买房,孩子上学要买房,告老还乡要买房,投资理财,还是买房。

不少一线城市房产中介的客户列表里还不乏明星和达官显贵的名字。十年前左右,李磊曾经为了帮客户买房在某小区挨家挨户敲门问“房子卖吗”,大多数业主都对他态度鄙弃,但有一家女住户打开门,告诉他,“我房子卖”。背后走出的男人李磊一眼就认了出来,“奥运会的世界冠军”。

但伴随着行业走进冷淡,职业中介们的成就感、认同感,甚至是尊严,正在步步消退。

阮林经历过2021开年成都的楼市大热,那时人们排着队抢房子,甚至有客户想私自塞给他2万块,以便获得把和房东谈判的机会移到更前面,出于门店的规章制度约束,阮林最后没有答应;阮林记得那时候,在“富人区”桐梓林看房的都是30-40岁区间的年轻人,他们许多是在成都落户的外地人,大方、好谈,几乎不用怎么说服,轻松把房子买下;

但到了2022年,阮林逐渐把业务拓展到“刚需板块”的金牛区,即使是刚需客户,下手也十分谨慎了,甚至还有买家把阮林当“骗子”。

阮林想起这位阿姨曾告诉他,她不想出中介费,说害怕“被中介坑”;还让他和同事把身份证拿出来,举在脸旁边拍照。阮林心里一阵憋屈,回到门店,他把工牌摔在桌子上,“真抠门!”

陶晓婷也记得,在被上海阿姨“跳单”的那个月,有一套手下总价700多万的房子,前后有100多组客户带看,但最终依然没有成交。“明明感觉到会卖出去”,当时斗志昂扬的她怎么也想不明白哪里出了问题。

劝不动买家,只好劝卖家。桐梓林一套160多平的房子,装修了十年的古早欧式风,2021年的时候挂牌530万,一个客户砍价到521万元,房东一口咬死挂牌价,怎么也不肯卖。

阮林苦笑说:“快卖吧,晚了还得跌。”

陶晓婷空降到这家经纪公司当店长已经两年多,落差几乎是天上到地下:

之前她是上海一大区负责400多人的管理层,接触的房子都是上千万元,甚至还有明星客户。同事都叫她“陶总”,充满敬畏。她从不用熬夜加班,轻松年薪百万。

如今,她负责的门店坐落在一个“刚需房板块”,大多是总价不超过500万元的房子。20人的规模,还有同事时不时开一些油腻的笑话:“你能做我女朋友吗?”陶晓婷很不舒服,也只能憋着。当然,最大的落差是收入,她的基本工资降到了一万元出头。

那是2022年的11月。上班的第一天,整个板块的中介都听说,“这来了个管过30多家门店的的女的”。他们却很难洞悉“陶总”跳槽的真正原因——前公司资金链断裂,她被欠薪了快半年。

“新官”上任的第一件事,陶晓婷和所有同事聊了个遍:有几个经纪人已经一年没开单了。

中午,她看到店里一个30多岁的男同事为了省钱,午餐吃的是馒头,她赶紧下单了10箱泡面,搬回来放在店里。

“好东西呢我买不起,但是泡面,大家随便吃”,她在店里宣布。中介们看着陶晓婷鼓掌。

在成都,房产经纪人阮林也实实在在地面临着生活的断崖式下跌。2021年5月,凭借楼市带给普通人的机会,这个初中学历的年轻男孩在成都买下了人生第一套房子,总价120万,月供4083元;但到了2022年夏天,形势急转直下,阮林有连续三个月都没卖出房子,他还不起房贷了,只好向父母借。

卖不出去二手房,他只好把开单的希望转移到租赁上。对许多房产中介来说,租赁是行业鄙视链的最底端,只有新人才会去干租赁。但下行时分,甚至租赁也不好干了,房子比上一年更老,价格就比上一年更低,阮林靠租赁一个月只能拿2000-3000元。

李磊是北京麦田职级很高的经理,他的职级和业务能力让他不用为收入发愁,最困难的那些年,他也能有个六七十万的年薪保底,但他生病了。呼吸困难,心跳加速,一个看不见的深渊正在把他拉进去。李磊觉得自己就要死了。

“老婆,抓住我的手”,他躺在床上语气微弱地说。妻子拉住了李磊的手。坠落感没那么强了,过了好一会儿,他才从那个深渊里逃出来。

他不知道生了什么病,只觉得自己经常浑身不舒服,有濒死感。2019年,李磊开始跑各个医院,检查自己身体出了什么问题,但都没有检查出来器质性病变。最后在安贞医院,医生告诉李磊,“你这是焦虑症”。

北京是核心城市,尽管楼市不如从前,回暖的时候依然算是春天。虽然经历了2017年“317限购令”的骤冷——这一政策导致那年夏天60个人的团队有个月只卖掉一套房子,老板不得不宣布“取消底薪”,每个同事的脸上都“和霜打的茄子一样”——房市还是慢慢回温,再次印证那个“京沪永远涨”的神话。2020年年初,李磊的团队一个月卖了60套房子,在群里频频发送“战报”,引得放假在家的同事专程从新疆飞回北京开始卖房。

但春天经常无规律地开始,也无规律地结束。2023年春天过后,房市说冷就冷,房地产经纪人们失去了一些预判的能力,连老板也搞不清楚这是为什么。

去年在门店大搞管理激励的头三个月,陶晓婷也很快通过一个“小阳春”带领了门店到了片区前三的位置。她自掏腰包请手下的经纪人吃饭、团建,买了茶叶给业主挨家挨户送。她鼓励大家“好好赚钱”。但好时光转瞬即逝,“小阳春”过后,门店的大家很快又闲了下来。陶晓婷才意识到,“原来努力很难对抗行情”。

过去的一年里,各个城市的楼市政策密集松动,组合拳一套接着一套,先是部分城市住房限售期放开,随后一线城市纷纷落地“认房不认贷”,到了2024年,各地限购政策放开,房贷利率进一步下降。这些政策中介们很熟悉,但也很难像过往那样打起精神了。

去年9月1号,上海“认房不认贷”出台的那日,陶晓婷看着新闻说,“没用”。她心想这只会让大家更着急,更猛烈地抛售二手房。阮林和陶晓婷的反应也差不多,“市场不好救啊”。

许多个上午开会,李磊仍然会带着团队在门店内排成一列,集体喊着加油的口号:“超越巅峰!挑战极限!坚持不懈!直到成功!”但门店越来越冷清。李磊记得一个夏天,有个遛鸟的北京大爷穿着拖鞋经过门店,进去探着头说:“房子还有人要吗?赶紧别干了,回家干点啥都好。”

房产经纪人大多数记性都很好。他们尤其对数字敏感,记得小区的价格、户型、配套、物业、甚至是每一条小道。他们很难忘记自己是哪一天,怎么来到这个行业的,更难忘记见证过怎样的中国楼市奇迹。

房地产的高光时刻可以回推10年。2009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出现“急转直上”的转折点,年初,政府提供优惠利率、二套房优惠政策等措施,对房地产市场进行显著的刺激,年中又加大了土地供给。李磊刚入行,根本不懂房地产市场的整体局势,但他知道,“房价每天都在往上涨,卖房跟卖菜一样。”

他聪明,有野心,足够努力,还赶上了楼市的好时候。他第一套卖出的房子位于建筑物的夹角里,一天的采光只有29分钟。李磊提前踩点,坐在房子里感受光是怎么照进来的,发现只有中午12点左右才有光。他特地把客人约在那个时刻看房,客人看完以后只说了一句话,“大家闺秀,小家碧玉”。然后那套“硬伤房”光速成交了,时价238万元。

2011到2018年,北京二手房均价年均涨幅达到12.5%,堪称世界级的投资奇迹。李磊刚入行时,北京二手房的成交均价为13763元,此后逐年上涨,直到2017年时已经到了60401元。

中介门店几乎都在亢奋的状态里。入职的头5年,李磊每天早上7点出头就起床,干到凌晨2、3点。白天,中介们随时随地喊着口号给自己加油鼓劲,晚上领导还要开会,给他们讲人生故事。

“317”新政之前,整个北京楼市进入了堪称“疯狂”的状态。李磊记得,当时有人路过进门店借个厕所,看到了挂的二手房宣传照,就“顺便”买了套房子走。很多中介甚至开始睡在门店里,因为突然起了心思买房的客人很多,要随时随地准备接待。还有房价的“跳涨”——“看房的时候是1000万,下楼走到半路就涨了30万,走到店里涨到1050万,最后在合同上签字的时候已经是1060万了。”

李磊在这样的风里赚了钱。2014年,他在北京花170万买了人生第一套房子,两年后,他把房子卖了,换了套540万的房子。入职第二年,他就开始带团队,开始学习领导在凌晨开会,“讲一些废话”。那时他以为,这样的日子会一直持续下去。

陶晓婷入行要晚一些。2020年,她辞去了浙江的互联网工作,把家搬去了上海入职。在外滩,她看见层层叠叠的高楼大厦和东方明珠塔,她知道她来对了,“我觉得这里能够让人这么多人向往,在这里努力是有道理的”。

一个同事家离得和她近,来接送她一起上班。经过同事家小区,陶晓婷查了下房价,“2000万的房子,开的是宝马X5”。坐在副驾上,陶晓婷心想,“我以后也能做到这样”。

在成都,阮林也见证过楼市带给普通人的机会。

之前,他在酒吧里做酒水销售,一个月能挣1、2万元,父母觉得这份工作不正经,强烈要求阮林辞职。空闲在家,阮林看了一部电视剧,叫《安家》,讲的是房产中介的故事,阮林看了很感动也很受启发,“小楼(电视剧角色)也是从农村出来的,然后有好几个月一直没开单,突然卖了个商铺,提成就有10几万元”。开年以后,2020年3月19日,阮林去成都找了一份房产中介的工作,从租赁干起。

阮林很快赚了钱。21岁那年,这个初中学历的男孩在成都买下了人生第一套房子,当时他的同龄人还在上大学。2021年的5月份,老板找到阮林,问他要不要入股,“门店20%的股份,6万元就可以”。阮林很兴奋,老板过去一直器重他,把很多自己谈下来的单子给阮林签,也教他很多沟通技巧。他二话不说就拿出了6万元的积蓄,成了这家中介门店的小股东。

这或本是个励志的故事,但楼市的突然下坠改变了阮林人生叙事的走向。

在楼市里,人们都相信一个叫“周期”的铁律。在中国房地产的过去十年,涨后会跌,跌了会大涨,几乎从未被打破过。但凡是个过来人,房产经纪人都觉得,“只是市场的短期波动”,只要坚持下去就可以看到涨势重现。

但这一等,又是好几年,阮林辗转了2家门店,直到月薪降到连生活费都不够。陶晓婷的努力没有扛住行情,精心打理的门店还是无人问询。经验主义未能如期上演,铁律暂时被打破了。

“不信,我自己都不信”,他刷新了一下朋友圈,给手机锁了屏。

阮林第一次想到“离职”这个字眼,是在公园发完无人问津的传单,坐在电动车的座椅上,他拿出手机,点了根烟开始玩游戏。“要不要离职呢”,这个念头忽然冒上来。

之后的三年里,它时而蛰伏时而发作,直到2024年2月春节后,终于成为现实。

房产中介离职后,下一站去哪?在房产经纪圈子里流传着这么一个笑话:中介离职后可以去送快递,因为小区路线比谁都熟悉。但这慢慢变成了现实。在楼市的红利期,房产中介门店放低门槛大量招人,离职后,房产中介因为学历和行业限制,可能很难完成跨行业的转型。

在凤凰网接触的房产中介里,房产中介离职后转型涵盖了送外卖、快递、网约车、电销、保险、金融贷销售、新媒体编辑等职业,或者自开门店创业,但大多数人收入都大不如前。有房产中介离职后因为不知道还能做什么,不得已再回到门店里,“有几千块底薪也好”。

但李磊似乎敏锐地嗅到了下一个风口。在2021年去新加坡途径广州时——自从焦虑症确诊,他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每年都要出国玩一次,放松心情——他见了一个客户大姐,对方说,“我老板身价几十个亿,也在做抖音和快手”,“李磊,你一定要做”。

“哇”,李磊大为震惊。

回了北京,他在会上发言,很严肃地告诉大家“一定要思考一个月怎么挣50万、100万元”,会议桌同一级别的其他同事听了这话开始骚动,显露出不满的表情,他目前月薪2万元——过去的“打牌钱”。

“时代变了,不是指离开房地产行业,而是自媒体的时代来了。”李磊认为。

不变的是,离职后的他还是时不时在心里默念那句口号:“超越巅峰!……直到成功!”最近有两个月,他靠抖音卖掉了好几套千万级以上的豪宅,提成超过100万元,他感觉自己的焦虑症痊愈了。

陶晓婷也在今年2月选择了裸辞。她还很年轻,但她意识到自己不可能再这样熬下去了,最关键的是,“毫无收获地熬下去”。过去一年里,系统里告诉她生了19次病。她提交了离职申请。

和李磊一样,她也看中了自媒体创业。在家休息时,她开始摸索着开直播,聊星座、职场和情感,但和李磊不一样,她偏偏不聊房子。她想起自己刚到上海时,看到那些密密麻麻的筒子楼心潮澎湃,觉得那些房子是梦想的归宿。她没想明白,后来房子为什么让她变得那么疲惫?

就在3月,阮林的工作终于有了下落。他投了一家暖通公司的简历,这家公司负责为大公司或商场提供空调暖风系统的服务。在和公司负责人聊天的时候,他聊起了过往做酒吧营销的经历,但没有提及自己做过房产中介。负责人喜欢喝酒,也喜欢去酒吧,俩人聊得很开心,“你确实适合做销售,也不怯场”,负责人说,“就是学历有点恼火”,让他回去等通知。

4年前,刚入职地产中介机构时,他问过师傅一模一样的话。

文中李磊、陶晓婷、阮林为化名

作者邬宇琛王之言|编辑燕青

排版魏蔚|AI制图高孜然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THE END
1.房地产中介还可以发展多久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交易在网上进行,中介机构的角色可能会被削弱。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进行监管力度增加,这可能会影响中介机构的运营方式。房地产市场不稳定也是一个挑战,行业发展可能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房地产中介行业竞争激烈,新进入者不断涌现,这也对行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http://www.qbxxw.cn/fangchan/q46051.html
2.房地产中介打击:重构行业服务的机遇与挑战房地产中介费用是指房地产中介机构为完成买卖双方的房产交易所提供的服务所收取的费用。这些费用通常包括房屋估价、市场推广、协助签订合同和办理手续等。房地产中介费用的收取是一个合理的商业行为,也是中介机构为维持正常运营和提供优质服务所必需的经济支持。 http://www.gafcw.cn/ershou/59336.html
3.中介房产销售好做吗?虽然中介房产销售的薪资比较高,但是这个行业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如果承受压力的能力并不是特别的好,最http://www.loupan.com/ask/820252.html
4.跟踪:做房产中介的王楼楼成为微淼大当家!?此前封贺的北京的朋友给我们曝光封贺和王楼楼是同学关系,我们所了解到的和据了解的是封贺此前在上海搞过房产中介,而能够查询王楼楼在上海注册过房产中介公司,或许他们此前是房产中介的同行,后面或成为朋友,又一起迈入了现货贵金属、原油公司!封贺是否做过房产中介我们暂不能确定,但是王楼楼此前就是搞房产中介的!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833466402341203
5.2022全国房产中介十大品牌排行榜(前10强)房产中介口碑哪家更好?随着现在房产行业的不断发展,房产中介孕育而生,不少人在购房与买房时都需要从中间途径获取信息,因此房产交易离不开房产中介,但全国大大小小的房产中介公司更是数不胜数。 但要说到值得信赖、知名度高、用户口碑更好的房产中介是哪家,相信很多人都不了解,下面小编就根据过往几年里房产交易大数据https://www.zhuangku.com/xuexi/8085.html
6.2022年房产中介年终总结第2页共2页2021年?房产中介年?终总结范?文___?转眼间又到?了___月?,这年的工?作已经接近?了尾声,根?据自身工作?的实际情况?,我对自己?的工作做出?分析评定,?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方法,以?便使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惩前毖?后,扬长补?短,为https://m.renrendoc.com/paper/229287141.html
7.2022年天津房屋中介费收取标准是多少?中介费收费标准的相关法律规定 2024年,为规范住宅买卖经济服务市场价格行为,降低住宅买卖经济服务费用负担https://www.66law.cn/question/answer/9719209.html
8.记者打探鹤壁物价:部分万元以下老房没房产证,超市大白菜一斤9毛8鹤壁当地一名房产中介在朋友圈中求购老房。/网络 凤凰Weekly文章中还提到,“鹤壁物价也不高,超市里草莓一斤4块多钱,大白菜两三毛一斤,400克的食用盐两毛钱一袋。”其中一张配图显示大白菜标价3.98元/斤,上游新闻记者发现该图拍摄于位于当地山城区的银座超市。15日,银座超市一位工作人员听到记者看到的报价后,立即进行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612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