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且按下「家人共享」不表,先来说说这功能及其变化究竟与老用户何干?「老用户」在这里的定义是指从学生时代便已开始接触Apple产品的用户。拿我来说,面对眼花缭乱的功能介绍就实打实地产生了一个需求,与一个困惑。
然而令我困惑的是,作为一个老用户往往iCloud账户与商店账户1
于是问题就变成,「家人共享」很吸引人,但直到iOS10.2其入口仍然位于iCloud设置选项下,各种功能介绍中均未明确提两个不同账户的情况。本文便在介绍「家人共享」的同时,尝试理清一些有悖于老用户惯性思维的困惑。
Apple家人共享可让最多六位家庭成员轻松共享iTunes、iBooks和AppStore购买内容、AppleMusic家庭会员资格和iCloud储存空间方案。您的家人还可以共享相簿、日历和提醒事项,甚至帮助定位彼此丢失的设备。
就目前国区而言,「家人共享」可为你与其余五位家人带来如下服务:
简单来说,「家人共享」就是可以在享受更优惠价格的同时,加强家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以上功能其实均从Apple原有服务中衍生而来,具体功能与从属账户的关系也与原来一致。所以当你有两个账户时,首先别搞混了:
在iOS8~iOS10.2中,「设置家人共享」的选项位于「设置-iCloud」中,一切看起来都只是iCloud的一项功能,令人心生困惑。
iOS10.2之后,设置选项中新增了一项「AppleID」选项3
点击「设置-AppleID-设置家人共享-开始使用」,便会来到开始使用页面。
按照如图四大入口,我们需要选取将与家人共享的第一个功能,然后点击进入,按照指引设置家庭,并通过信息.app邀请家人加入。
如果受邀成员并未成功收到您的信息,也可以直接让被邀请的AppleID设备通过「设置-AppleID-邀请」中查看邀请信息并直接接受。当家人接受邀请后,「家人共享」便自动在组织者与家人的设备上被开启。
为了防止被恶意使用,所有家人每年只能更换一次家庭群组。
小标题是Apple官方对这一功能的描述,中文版帮助文档也一字不差地翻译了过来。但现实是残酷的,事实上对于国区用户而言只能共享AppStore中的应用购买。当然其他那些音乐、电影、书籍倒不是因为禁止共享而是在国区完全欠奉。
「家人共享」中App共享的运作方式可以简要总结为:
AppleMusic国区的会员资格是一个相当有趣的存在。一方面他拥有所有区域中最便宜的价格,配合「家人共享」甚至能喊出「每月一张公交票,尽享无限音乐体验」这样的本土营销词。但另一方面音乐本身是一个仁者见仁的东西,Apple分区域运营曲库,国区AppleMusic曲库只能说在华语、欧美的大众流行音乐以及古典音乐方面表现不错。
想当年第一次接触「家人共享」就是拿非国区商店账户与推友组成「异国家庭」来享用非国区AppleMusic。面对这样的需求,有必要着重强调「家人共享」的一个基础:所有成员的账户需要处于同一区域。
组织者开启AppleMusic家庭会员套餐,即可为所有成员带来AppleMusic会员功能。
如果说「AppleMusic家庭会员」是Apple针对不同区域的差异化定价策略,那「iCloud存储空间」能算是Apple的统一化鸡贼策略。当iPhone容量已达256G的今天,仍然只提供5GB的免费iCloud存储空间。不要说备份手机,光是一个「iCloud照片图库」功能就直接塞爆。
启用之后,所有家庭成员共享这总计200GB或2TBiCloud存储空间。通过「设置-AppleID-iCloud-管理存储空间-家庭用量」,可以查看各个成员已占用的容量。但具体每位成员各自储存的内容,其他成员无法查看。
组织者通过「设置-AppleID-家人共享」开启「位置共享」功能后,默认将自己的位置共享给所有成员。此功能一旦开启便无法直接在「家人共享」设置中关停,只能通过「共享我的位置」这一选项来控制打开或者关闭。
所有成员也可以通过是否「共享我的位置」这一选项,来选择要不要与其他成员共享自己的位置。
「共享我的位置」开关,默认入口位于「设置-隐私-定位服务-共享我的位置」中。当在「家人共享」中开启「位置共享」功能后,也可以直接通过「设置-AppleID-家人共享-位置共享」进入。
「位置共享」主要涉及「查找朋友」与「查找iPhone」两款App。他们有一个本质的区别:前者是共享「人」的位置,后者是共享「设备」的位置。所以具体到「家人共享」时,他们在使用逻辑上会有一些不同以往的体验。
「查找iPhone」用来定位「设备」。在「家人共享」中则会受到「共享我的位置」与「查找我的iPhone」5
所以从使用角度可以发现,我们无法再像以往那样通过选定某一台「设备」来与好友共享位置。面对家庭成员,要么完全关闭「共享我的位置」或者「查找我的iPhone」,否则通过「查找iPhone」成员之间总能查看所有「设备/人」的位置。
早些年身边不少朋友习惯于和家人或是朋友共用一个AppleID,随着Apple设备的普及以及iCloud服务的成熟,开始出现各种通讯录混乱、iMessage乱窜的诡异问题。渐渐的,每个家庭成员设置并使用自己独立的AppleID成为共识。而在国区,未满13周岁的儿童无法建立自己的AppleID。或许虚报年龄信息注册账户在国人看来是再平常不过的一个操作,不过当我每每听到什么「熊孩子游戏内购花去爸妈XXX万」的新闻时,总觉得这便是熊家长缺乏常识的后果。
所以说,通过「家人共享」「为不满13周岁的儿童创建AppleID」算是一个当代生活新常识。
组织者通过「设置-AppleID-家人共享-添加家庭成员-创建儿童账户」进入,选定孩子的出生日期后便可按照引导建立账户。过程中,系统会验证组织者的付款方式6
针对未满13周岁的儿童,「家人共享」默认会为其开启「购买前询问」。此后该成员所有的购买行为都会发送请求通知给组织者,后者可以进行批准或拒绝的操作。
组织者也可以在「设置-AppleID-家人共享」的家庭成员列表中,针对每一个未满18周岁的成员单独开启或关闭「购买前询问」。需要注意的是,当某位成员年过18周岁,如之前已打开「购买前询问」选项,则会继续受其影响。但因为成员已成年,若此时组织者关闭「购买前询问」,那就无法再重新开启了。
另外,组织者可以在「设置-AppleID-家人共享」的家庭成员列表中,将18周岁以上的成年成员设置为「家长/监护人」。此后该成员也可收到其他儿童成员的「购买前询问」通知,并进行批准或拒绝的操作。
启用「家人共享」后,Apple会在「照片.app-共享」、日历、提醒事项.app中自动新建一个名为「Family」的组。过程毫无技术含量,但相当实用。使用方法与在各个应用中主动添加好友的共享体验无异。结合Apple原生应用的体验,可以让我们直观感受到家人之间的联系。
可能也是因为功能本身太过简单,在Apple「全盘中化」的今天,默认组名竟然还叫「Family」。是的,在「隔空投送」、「雷雳局域网」诸如此类之外,给你来上一发「Family」。
如第三部分所述,「家人共享」可以通过四大入口开启。因为从属于不同的iCloud与商店账户,会需要我们为两个账号都设定有效的付款方式。
四大入口中「iTunes与AppStore购买项目」和「位置共享」在开通过程中不会要求我们付费。所以通过这两项开通「家人共享」,花费为0。
「AppleMusic」会员资格针对单人有5元/月的学生套餐、10元/月的普通套餐、100元/年的年付套餐。家庭套餐的费用则为15元/月。开通过程中我们需要支付该费用或是补足差额。
「iCloud存储空间」的套餐方案分为免费/5GB、6元/月/50GB、21元/月/200GB、68元/月/2TB四种。从200GB开始的两档可供「家人共享」使用。在开通过程中,我们需要至少支付或是补足21元。
「家人共享」正如其名字一样,让用户在来到人生新阶段时有了更好的选择。因其自由的组合方式,新恋人可以享受到更具性价比的服务,初诞小生命的新家庭也能零成本享受到必要的功能,不同的用户都能以自己的方法来使用「家人共享」。当然,最终的结果总是让我们心甘情愿花出去更多钱。